首页汉语词典枢密使枢密使的意思_解释_造句

shū

shǐ

使

枢密使

拼音 shū mì shǐ 注音 ㄕㄨ ㄇ一ˋ ㄕˇ
拼音 shū mì shǐ 注音 ㄕㄨ ㄇ一ˋ ㄕˇ
结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使 (左右结构)
枢密使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官名。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唐代宗始置,以宦官为之。其后宦官以此干预朝政,甚至废立君主,至昭宗时始改任士人。 五代、后梁改名崇政使, 后唐复称枢密使。 宋代则以之称枢密院的长官。 明以后多用为掌管军事的大臣的代称。

《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政。”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那时元顺帝失政,红巾‘贼’起,大肆劫掠,朝廷命枢密使咬咬征讨。”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枢密使亦宦官也。 五代郭崇韜、安重诲领之,遂改为宰相之要任。”

国语词典:

职官名。枢密院的长官。唐代宗时始置,由宦官担任,后世权任渐重;五代改用士人,权与宰相齐等。宋增置副使,元改称知院,明初废置。

网络解释:

枢密使

  •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五代时的武将逐渐转为以文官担任,职权范围逐步缩小。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 字义分解
    读音:shū

    基本字义

    枢(樞)shū(ㄕㄨ)

    ⒈  门上的转轴:户枢不蠹。

    ⒉  重要的或中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枢纽。中枢。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enter、hub、pivot

    造字法

    形声:从木、区声

    English

    door hinge; pivot; center of power

    读音:mì

    基本字义

    mì(ㄇ一ˋ)

    ⒈  稠,空隙小,与“稀”、“疏”相对:紧密。稠密。茂密。严密。密封。密布。密集。密匝匝。密锣紧鼓(喻正式活动前的积极而紧张的准备,亦作“紧锣密鼓”)。

    ⒉  关系近,感情好:密友。密亲。

    ⒊  不公开,不公开的事物:秘密。保密。密谋。密电。密报。密使。密信。密诏。密旨。密探。

    ⒋  精致,细致:精密。细密。致密。密实(细密结实)。

    ⒌  姓。

    异体字

    • ?
    • ?
    • ?
    • ?
    • ?
    • ?
    • ?

    汉英互译

    close、dense、intimate、meticulous、secret、thick

    相关字词

    稀、疏

    造字法

    形声:从山、宓声

    English

    dense, thick, close; intimate

    使
    读音:shǐ

    基本字义

    使shǐ(ㄕˇ)

    ⒈  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⒉  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

    ⒊  让,令,叫:迫使。

    ⒋  假若:假使。即使。

    ⒌  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异体字

    • ?
    • ?
    • ?

    汉英互译

    employ、envoy、if、probe、send、use

    造字法

    形声:从亻、吏声

    English

    cause, send on a mission, order; envoy, messenger, ambassador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