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三
miǎo
藐
sān
三
pú
菩
tí
提
佛教语。梵文Samyaksambodhi的音译。指佛陀所证的“等正觉”。
⒈ 佛教语。梵文Samyaksambodhi的音译。指佛陀所证的“等正觉”。
引《心经》:“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省作“三菩提”、“三藐”。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今产太子,当证三菩提,圆明一切智。”
清蒋士铨《空谷香·香销》:“看他低眉合掌微微笑,把虚无打破归三藐。”
佛教用语。为梵语 samyaksaṃbodhi的音译。意译为正等正觉。佛教谓最究竟的觉悟。《妙法莲华经.卷二》:「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也作「正等菩提」、「三耶三菩提」。
三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three
指事
three
藐
⒈ 小,幼:藐孤。藐小。
⒉ 轻视:藐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⒊ 古同“邈”,远。
despise、small
形声:从艹、貌声
disregard, slight, disdain
三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three
指事
three
菩
⒈ 〔菩提〕a.佛教指豁然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途径;b.常绿乔木,树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胶。原产于印度。
⒉ 〔菩萨〕a.佛教指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b.泛指佛和某些神;c.喻慈善的人。
形声:上形下声
herb, aromatic plant
提
⒈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提壶。提灯。提篮。提包。提盒。提纲挈领。
⒉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胆。提升。提挈。提携。
⒊ 说起,举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议。提名。提案。提要。
⒋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提审。提犯人。
⒌ 率领,调遣:提兵。
⒍ 取出:提取。提货。
⒎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
⒏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提。酒提。
⒐ 古代鼓名:“师帅执提”。
⒑ 姓。
提
⒈ 〔提防〕小心防备。
提
⒈ 投掷:“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bring up、carry、lift、mention、raise、refer to、tote
降
形声:从扌、是声
hold in hand; lift in h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