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聊生
(1) 形容人民不能安定生活
⒈ 人民无法生活下去。
引《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匱力尽,民不聊生。”
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判木夹》:“及微子去, 比干剖, 箕子奴,民不聊生,皇天厌之,国人弃之。”
《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建州饥荒,斗米千钱,民不聊生。”
夏衍《秋瑾传》:“在上荒淫无度,在下民不聊生。”
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文明小史.第九回》:「不料是日正值本府设局开捐,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也作「人不聊生」。
【解释】聊:依靠。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示例】在那些年月,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近义词】民穷财尽、火热水深、生灵涂炭、水深火热、民不堪命、民生凋敝
【反义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家给人足、民康物阜、户有余粮
【语法】民不聊生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