铢两悉称
(1) 悉:都。形容两者的轻重或优劣相当,没有一点差别
⒈ 形容两者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引清陈炽《<盛世危言>序》:“如良医之治疾,大匠之程材,所为条理井然,銖两悉称,积习丕变,而民听不疑者当别有在。”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律诗对偶,固须銖两悉称,然必看了上句,使人想不出下句,方见变化不测。”
鲁迅《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附记》:“我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因为我是人,难于上帝似的铢两悉称。”
亦作“銖两相称”。 茅盾《大题小解》:“于是指出何者为适如其分,銖两相称,何者被强调了非特殊点而忽略了特殊点,何者甚至被拉扯成为‘四不像’。”
称,相当。铢两悉称比喻双方分量相当,不分上下。
【解释】形容两方面轻重相等;优劣相当(铢: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据说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
【出处】明 周晖《金陵琐事》:“梁同考坐吏书之左,去官三百余员,铢两悉称,士林服之,士林荣之,此皆破格之异命也。”
【示例】倘要保存上文,则将末两句改为“警察队空枪亦一齐发声,乡民始后退”,这才铢两悉称,和军警都毫无关系。(鲁迅《伪自由书 不通两种》
【近义词】半斤八两、不相上下、平起平坐
【反义词】判若云泥、天差地别、天渊之别
【语法】铢两悉称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