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的近义词

近义词

词语解释:

和亲héqīn

(1) 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

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of some feudal dynasties) attempt to cement relations with ruler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border areas by marrying daughters of the Han imperial family to them
引证解释:

⒈ 和睦相亲。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而固与范氏和亲。”
《礼记·乐记》:“﹝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汉晁错《对贤良文学策》:“百姓和亲,国家安寧。”
《隶释·汉李翊夫人碑》:“九族和亲,若弃附根。”

⒉ 指两国彼此友好亲善。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不意颇伤齐师,愿结和亲而去。”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⒊ 指互相结成友好关系。

《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今臣特来讲和,王上可亲诣齐国和亲,结为唇齿之邦。”

⒋ 指封建王朝利用婚姻关系与边疆各族统治者结亲和好。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高祖﹞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唐苏郁《咏和亲》:“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醒世恒言·独狐生归途闹梦》:“我朝自与你邦和亲之后,出嫁公主,做你国质婆。”
清孙枝蔚《昭君怨》诗:“朝廷不重色,故事再和亲。”

国语词典:

和睦亲善。

网络解释:

和亲 (具有政治目的联姻)

  • 和亲,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者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和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它作为历朝民族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历史发展有着或隐或显的影响。 宽泛意义上的和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严格意义上的和亲始于汉代。自汉以后一直到清代,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有次数不等、缘由各异的和亲。
  •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