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陆离
(1) 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的样子。形容色彩多样
⒈ 色彩斑斓绚丽貌。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古瓶》:“器大可合抱,重数十斤,侧有双环,不知何用,斑駮陆离。”
斑,一本作“班”。 清郑燮《板桥自序》:“有时説经,亦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炫烂。”
鲁迅《呐喊·头发的故事》:“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
形容色彩杂乱不一。《聊斋志异.卷一二.古瓶》:「器大可合抱,重数十斤,侧有双环,不知何用,斑驳陆离。」也作「陆离斑驳」。
【解释】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其它颜色;显得花花搭搭的;陆离:参差不一的样子。形容颜色杂乱不一的样子。
【出处】战国 楚 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驳陆离其上下。”
【示例】铜器一,器大可合抱,重数十斤,侧有双环,不知何用,斑驳陆离,瓶亦古。(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古瓶》)
【近义词】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光怪陆离
【反义词】清一色
【语法】斑驳陆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