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厌诈
(1) 兵:军事、战争;不厌:不嫌;诈:欺骗、谋术。用兵作战可以无限制地用计谋迷惑敌方
⒈
引语本《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閒,不厌诈伪。”
《后汉书·虞诩传》亦有“兵不猒权”之语,后以“兵不厌诈”谓用兵作战时当尽量使用欺诈等计谋来迷惑敌人。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攸(许攸 )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姦雄,今果然也!’ 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王文成公用兵》:“凡此皆出奇制胜,所谓兵不厌诈,非小儒所能知也。”
毛泽东《论持久战》八三:“采用各种欺骗敌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敌于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的苦境,因而丧失其优势和主动。‘兵不厌诈’,就是指的这件事情。”
语本《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闲,不厌诈伪。」形容用兵时不排斥以欺诈的方法来取胜。《三国演义.第四六回》:「操使蔡中、蔡和诈降,窃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计,正要他通报消息。兵不厌诈,公谨之谋是也。」也作「兵不厌权」。
【解释】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示例】若说兵不厌诈,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若说幻不厌深,偃师亦无如此之机械。(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近义词】兵不厌权
【反义词】先礼后兵
【语法】兵不厌诈主谓式;作主语、宾语;用于采用迷惑敌人的方法战胜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