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沙走砾
(1) 见“飞沙走石”
⒈ 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猛烈。
引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砾,举目皆满。”
《北齐书·刘丰传》:“忽有暴风从东北来,正昼昏暗,飞沙走砾,船缆忽絶,漂至城下。”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亦作“飞沙扬砾”、“飞砂扬砾”。 《宋书·五行志五》:“暴风迅起,从丑上来,须臾转从子上来,飞沙扬砾。”
《元史·顺帝纪十》:“京师大风自西北起,飞砂扬砾,白日昏暗。”
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猛烈。《北齐书.卷二七.刘丰传》:「忽有暴风从东北来,正昼昏暗,飞沙走砾,船缆忽绝,漂至城下。」也作「飞沙扬砾」、「飞砂扬砾」。
【解释】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出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禅虚寺》:“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铄,举止皆满,唯土谷浑城左右暧于余处。”
【示例】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近义词】飞砂走石、飞沙扬砾
【语法】飞沙走砾作谓语、定语;形容风势很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