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词
⒈ 谓神魂颠倒,不能自持。亦谓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飘飘然。
引《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猛然一见,不觉心荡神摇,精魄已失。”
亦作“心荡神怡”、“心荡神迷”。 《隋唐演义》第三十回:“煬帝看了这些佳人的态度,不觉心荡神怡。”
《镜花缘》第九八回:“阳衍正在心荡神迷,一闻此语,慌忙接过芍药道:‘承女郎见爱,何福能消!’”
形容心神迷乱,而不能自持。《金瓶梅.第一八回》:「陈经济扭颈回头,猛然一见,不觉心荡神摇,精魂已失。」也作「心荡神迷」、「心荡神驰」、「心荡神怡」。
【解释】谓神魂颠倒,不能自持。亦谓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飘飘然。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猛然一见,不觉心荡神摇,精魄已失。”
【示例】周作人《论女裤》:“笠翁怕人家的窥见以致心荡神摇。”
【近义词】心荡神迷、心荡神怡
【语法】心荡神摇作谓语、定语;指人心神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