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驱单骑,凉风换袷衣。
远鱼传信至,秋雁趁行飞。
洛下闲居住,城东醉伴稀。
莫辞船舫重,多觅酒钱归。
落日驱单骑,凉风换袷衣。
远鱼传信至,秋雁趁行飞。
洛下闲居住,城东醉伴稀。
莫辞船舫重,多觅酒钱归。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南朝(cháo)¹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²。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译文:历经千古的北宋已成为伤心的地方,还唱着那《后庭花》曲。昔日的辉煌与显赫早已不复存在.过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导、谢安等豪华宅第人家,而如今却已不知道飞到了哪户人家中。
注释:¹南朝:东晋以后,宋、齐、梁、陈四朝并都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史称其为“南朝”,词中代指已为金所灭亡的北宋。²后庭花:曲名,即南朝陈后主所作之艳曲《玉树后庭花》。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huǎng)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jì)¹堆鸦²。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译文:于异国重见故国宫姬,世事如梦呀,肌肤胜过白雪,见其昔日豪贵,发式如旧。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啊!
注释:千髻:女性的一种发型,将头发挽在头顶。²堆鸦:即指其发型。

  吴激的这首词,通篇借用唐人诗句借景抒情,笔姿盘旋空灵、唱叹有情。当然也必须有一两句实写,才不致使人感到扑朔迷离。因此,过片几句推出前面对暗示的”商女“形象:“仙肌胜雪,宫髻堆鸦。”这两句描写不只是单纯写这位歌姬之美貌,而是从她的容颜梳妆,勾起了词人对北宋故国旧事的回忆和怀念。所以词人抚今追昔,而有“恍然一梦”之感。

  昔日皇家女子,今朝却是市井歌妓,这个反差太强烈了,不禁又触发了词人故国之身悲,身世之同感。吴激想自己如今羁身北国,“十年风雪老穷边”(刘迎《题吴激诗集后》),自己和这位歌女不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么?这自然使他想起当年白居易于浔阳江头夜遇琵琶女的情景,想起白居易的悲叹:“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吴激在《人月圆》的结尾三句融合白居易的诗意境,借意抒怀,把自己和这位歌姬,比作白居易之于琵琶女了。

  北宋中叶以后,填词渐趋工巧,隐括前人诗句填词蔚为风气。贺铸、周邦彦、陆游、吴文英等人都擅长此道。而其中吴激这首词将古人诗句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如自其口出,能以人巧与天工相吻合,不愧是一首成功的“隐括体”。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381页,高原

rényuèyuán··yànběirénzhāngshìjiāyǒugǎn--

náncháoqiānshāngxīnshìyóuchànghòutínghuājiùshíwángxiètángqiányànzifēixiàngshuíjiā

huǎngránmèngxiānshèngxuěgōngduījiāngzhōuqīngshānlèi湿shītóngshìtiān

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
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guān)¹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²而说(yuè)³,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
译文:从前韩昭侯喝醉酒睡着了,掌管国君之冠的近侍见他冷,就给他身上盖了衣服。韩昭侯睡醒后很高兴,问近侍说:“是谁给我盖的衣服?”近侍回答说:“是掌帽官。”昭侯便同时处罚了掌衣官和掌帽官。他处罚掌衣官,是认为掌衣官失职;他处罚掌帽官,是认为掌帽官越权。(韩昭侯)并非不厌恶寒冷,而是认为臣下违反职责的危害比寒冷更大。
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
肝肠百炼¹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²,功名两字酒中蛇³。尖风薄雪,残杯冷炙(zhì),掩清灯竹篱(lí)茅舍
译文:侠义肝肠千锤百炼像炉中的钢铁,荣华富贵有如三更虚幻的梦。功名两字虚幻不可捉摸全是庸人自扰。世道如尖针刺骨的寒风,人情似疾风中翻卷如刀的急雪,人世凄凉,一盏灯照着一杯剩酒和半盘冷菜,还是掩好灯守着这竹篱茅舍。
注释:悟世:即对人世之悟,对人世的理解、看法。这里指作者历尽坎坷,饱经风霜后悟出了世态炎凉,看透了世情的黑暗。¹百炼:喻指屡经磨练。²枕上蝶:喻指虚幻的梦。庄子曾说自己梦中化蝶。³酒中蛇:用杯弓蛇影的典故,出自《晋书·乐广传》。这里指虚幻不可捉摸之事。⁴尖风:利风。形容寒风如尖针刺骨。⁵薄雪:急雪。⁶残杯冷炙:残剩的酒菜,这里指危势利社会中受到冷遇。冷炙:指已冷的菜肴。杜甫《奉赠韦左丞丈》:“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⁷清灯:清冷的油灯。⁸竹篱茅舍:象征远离闹市的清贫生活。

  此令开篇,即用一个简洁的鼎足对,指出作者的意志犹如久经锤炼的钢铁,而富贵功名则宛若枕上蝶和酒中蛇,虚幻缥缈。作者在后半部分直言隐居时困顿窘迫的生活:一幢破旧的竹篱茅舍.屋外寒风刺骨,雪花飘飞;屋内残酒剩菜,寒气逼人。一贫如洗的知识分子一边用剩酒残羹果腹,一边则只能在竹篱茅舍中,在如豆青灯之下苦读。作者宁愿清贫,不改其志,依然鄙薄世俗追求,自守高尚的人生节操,表现了元代士人安贫乐道的人生价值取向。

  “肝肠百炼炉间铁”,起句一语双关。刘琨《重赠卢谌》有言:“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句既指自己久历磨难,备尝艰苦,就如同钢铁一样被锻造,也指人像那炉中的钢铁一样,变得坚硬冰冷,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接下来“富贵三更枕上蝶”一句语出《庄子·齐物论》,庄子曾在梦中幻化成蝴蝶,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不过是庄子,喻指所谓的富贵荣华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功名两字酒中蛇”用的是“杯弓蛇影”的典故。相传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以前经常往来,但不知何故,很久都没有来家拜访,于是便设宴款待他。酒席之上,乐广问他的朋友为何久不来家,朋友说以前来吃饭的时候看到酒杯中有蛇,回去便病倒了。乐广听后便告诉他那是墙上的弓在酒杯里投下的倒影,朋友明白之后病便不治而愈了。这句和上句一样,指那功名也是虚幻之物,不必为此劳心劳神。

  这两句同时援引了“庄周梦蝶”和“杯弓蛇影”两个典故,充分表明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否定及蔑视,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也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领悟,和“悟世”的主题相对。

  前三句可以说是直抒胸臆,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础,从句式上来说是典型的鼎足对。“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这三句的内容很浅显,描述的始终贫寒凄苦的生活,是乔吉的自我写照。寒风刺骨,雪花飞舞,家里只剩下一些残羹冷炙。住的是竹篱茅舍,到了夜晚灯光昏黄,自己还得在那如豆粒般大小的灯光下读书,生活是何等的清苦。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雪花、残羹、灯火、竹篱茅舍等事物,加之“尖”“薄”“残”“冷”等形容词清楚地描述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读书人没有地位,过着饥寒交迫生活的现实,引发人的深思。这也是前文作者为何会感叹富贵功名如梦幻的原因,到此,叙事与抒情很自然地便融为一体,丝毫没有生涩之感。

  这支曲子内涵丰富,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乔吉一生落魄,怀才不遇,经过多年的漂泊,饱尝世间人暖,终于感悟到一切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空。心灰意冷的乔吉在破败的居所中写下了此曲,读者从中也可以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悲剧气氛。总体来说,这支《卖花声·悟世》用词清丽典雅,语调婉转和谐,足以表现其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下)》.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525-526
乡土不同,河朔隆寒。(寒 一作:冬)
乡土不同,河朔(shuò)¹隆寒。(寒 一作:冬)
译文:各地的风土人情有很大的不同,此时此刻,黄河以北的地区正值寒冬。
注释:¹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流澌(sī)¹浮漂,舟船行难。
译文:河中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行走。
注释:¹流澌: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锥不入地,蘴(fēng)¹(lài)²漂奥。
译文: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
注释:¹蘴:古同“葑”,芜菁。²藾:蒿类植物。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dǎo)¹
译文: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
注释:¹蹈:踩。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译文: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心常叹怨,戚(qī)¹多悲。
译文:我为此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
注释:¹戚戚:忧愁,悲哀。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土不同》一作《河朔寒》,写的是黄河以北地区冬天的严寒景况与民风特点。诗人北伐乌桓之后,回到冀州,发现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开头说严寒景况:到了深冬,河里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前行;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至于民风特点,集中于因忧贫而“勇侠轻非”。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这种不良民风触动了诗人,诗人为此叹息怨恨,最后忍不住唱出了“心常叹怨,戚戚多悲”两句,直接抒发了心中常存的哀怨和蓄积的悲伤。全诗描写了河北由于袁绍的统治导致的民生凋敝,社会秩序不安定的现状。
参考资料:
1、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19
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02-206

chūxiàménxíng ·tóng

cáocāo liǎnghàn 

xiāngtóng shuòlónghán  (hánzuò dōng )
liúpiāo zhōuchuánxíngnán 
zhuī fēnglàishēnào 
shuǐjiéliú bīngjiāndǎo 
shìyǐnzhěpín yǒngxiáqīngfēi 
xīnchángtànyuàn duōbēi 
xìngshènzhìzāi yǒngzhì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
南山有乌¹,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²当奈何!
译文:南山有那乌鹊在飞,猎人却在北山张开罗网。乌鹊自己高高飞走,罗网空空又能怎样。
注释:¹乌:即乌鸽,鸟名,指喜鹊。²罗:捕鸟的网。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huáng)¹,妾是庶(shù)人,不乐宋王²
译文:乌鹊双双在空中飞翔,谁也不愿去与凤凰栖息共享。小女子我本是平民百姓,也不乐意侍奉您宋王。
注释:¹凤凰:传说中的鸟王名。雄曰凤,雌曰凰,这里合称,意指众鸟之王,暗指宋王戴偃。²宋王:战国时宋国国君,名偃,谥康王。

  这两首诗均以乌鹊自比。这组诗写的坚定、明快;第一首诗通过描写北山张网捕南山之乌,来说明康王欲拆散夫妻是白费力气。第二首通过描写乌鹊不和凤凰一同飞翔栖息,来比喻自己虽然贫贱,但绝不爱有权有势的宋王。诗中比兴得体,抒写了作者忠于爱情,不贪富贵,不畏权势的坚贞情操。

  第一首,以传统起兴手法开篇:“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但兴中又含比。南北二山,相互对立,毫无关涉,喻示何氏与宋王乃毫不相干的两个人。虽毫无关系,捕鸟之人又偏要在北山张开罗网,去捕那南山之鸟,这分明是毫无道理之举动。同时也表明这是南辕北辙的作法,“乌”是何氏自喻,“罗”喻康王的阴谋,暗示宋王想强占何氏,逼她就范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南山的“乌自高飞”,北方的“罗当奈何”。罗网虽有,但对那不贪恋富贵、坚贞不屈的女子来说,也就形同虚设。这里是在嘲笑,在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面前,权势与荣华都变得苍白无力。何氏最后以死明志,使宋王的计谋完全落空。

  第二首也是用比兴手法来写自己坚贞的情怀。“乌鹊双飞,不乐风凰。”乌鹊与凤凰在这里形成了一种对立。乌鹊是一种平凡的鸟儿,凤凰则是高贵的鸟中之王。但乌鹊虽然平凡普通,但却双飞双宿,情深意笃。而有此真挚的爱情,他们已心满意足,谁也不愿去与凤凰同居一处。这就是何氏这一普通女子的爱情观。因此,她明白她告诉暴君:“妾是庶人,不乐宋王。”我是平民百姓,自愿过平民百姓的生活,不愿意来侍侯你这无道的宋王。这种不慕荣华、不畏权势的气骨,表明了她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与忠贞。

  这两首诗妙在质直。它们都用比兴手法,直接了当地表明劳动人民的爱与憎。第一首侧重于嘲笑暴君的痴心妄想,第二首侧重于表明自己追求淳朴爱情的心迹,但都十分鲜明地塑造了一位忠于爱情、蔑视权贵、勇于反抗的女子形象。

  这两首诗共八句,前六句是比兴,后两句是“赋”,直抒胸臆。前后相贯通,兼有婉约、刚正之美,意象清新,音韵谐和,含蓄隽永,感情色彩鲜明。

参考资料:
1、 叶桂刚 王贵元.中国古代歌谣精品赏析.北京市: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8-9页
2、 朱世英.民间歌谣精华评析.北京市: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1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