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十通十通的意思_解释_造句

shí

tōng

十通

拼音 shí tōng 注音 ㄕˊ ㄊㄨㄥ
拼音 shí tōng 注音 ㄕˊ ㄊㄨㄥ
结构 (单一结构) (左下包围结构)
十通的意思
词语解释:

《通典》等十部书的总称。其中《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称“三通”;·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六部书,合称“九通”;1935年,商务印书馆再加入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总称“十通”。

引证解释:

⒈ 《通典》等十部书的总称。其中《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称“三通”; 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六部书,合称“九通”;1935年,商务印书馆再加入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总称“十通”。

网络解释:

十通

  •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
  • 唐代杜佑撰《通典》一书,专就历代典章制度,分门别类地,系统、全面而又概括地编撰成我国最早的一部专史巨著,开创了史书的新体例。出版之后,一直为历代学者视为不朽的名著。此后宋郑樵撰为《通志》,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连同《通典》合称“三通”。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以及《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合称“九通”。1935年再加上《清续文献通考》,总称为“十通”。其中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最有价值。
  • 字义分解
    读音:shí

    基本字义

    shí(ㄕˊ)

    ⒈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⒉  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⒊  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cade、ten、topmos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en, tenth; complete; perfect

    读音:tōng

    基本字义

    tōng(ㄊㄨㄥ)

    ⒈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⒉  懂得,彻底明了: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⒊  传达: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

    ⒋  往来交接: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

    ⒌  普遍、全: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

    ⒍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通奸。私通。

    异体字

    • ?
    • ?

    汉英互译

    all、authority、connect、general、go to、notify、open、through、understand、whole

    造字法

    形声:从辶、甬声

    English

    pass through, common, communicate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