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朱绂朱绂的意思_解释_造句

zhū

朱绂

拼音 zhū fú 注音 ㄓㄨ ㄈㄨˊ
拼音 zhū fú 注音 ㄓㄨ ㄈㄨˊ
结构 (单一结构) (左右结构)
朱绂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
2.指做官。
3.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

《易·困》:“困于酒食,朱紱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程颐传:“朱紱,王者之服,蔽膝也。”
《汉书·韦贤传》:“黼衣朱紱,四牡龙旂。”
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黑貂朱紱,王侯满筵。”
唐杜牧《书怀寄中朝往还》诗:“朱紱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嘆老将来。”
宋王安石《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紱水云身。”

⒉ 指做官。

唐陈子昂《晖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青霞路絶,朱紱途遥。”
《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臣今幸沾朱紱,而保安子天祐,食藿悬鶉,臣窃愧之。”

⒊ 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

《文选·曹植<责躬>诗》:“冠我玄冕,要我朱紱。”
李善注:“《礼记》曰:‘诸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綬。’《苍頡篇》曰:‘紱,綬也。’”
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特颁朱紱,俾耀铜章。”

网络解释:

朱绂

  • 朱绂:汉语词语
  • 朱绂:服装服饰
  • 朱绂:历史人物
  • 朱绂 (汉语词语)

  • 朱绂是一个汉语词语,
  • 拼音:zhū fú
  • 释义:1、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2.指做官。 3.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
  • 出自《晖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
  • 朱绂的近反义词
    字义分解
    读音:zhū

    基本字义

    朱(硃)zhū(ㄓㄨ)

    ⒈  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⒉  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

    ⒊  姓。

    其他字义

    shú(ㄕㄨˊ)

    ⒈  〔朱提(shí)〕古地名。 汉武帝 时置县,治所在今 云南省  昭通县 境。后立为郡。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ight red、cinnabar、vermil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指事:在“木”中间加一短横,指出木是红心的

    读音:fú

    基本字义

    绂(紱)fú(ㄈㄨˊ)

    ⒈  古代系印纽的丝绳,亦指官印:印绂。玺绂。

    ⒉  同“黻”。

    异体字

    • ?
    • ?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ibbon or cord used attach ornaments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