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虬龙虬龙的意思_解释_造句

qiú

lóng

虬龙

拼音 qiú lóng 注音 ㄑ一ㄡˊ ㄌㄨㄥˊ
拼音 qiú lóng 注音 ㄑ一ㄡˊ ㄌㄨㄥˊ
结构 (左右结构) (单一结构)
虬龙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传说中的一种龙。
2.比喻盘曲的篆字。
3.比喻盘屈的树枝。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一种龙。

《楚辞·天问》:“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王逸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言寧有无角之龙,负熊兽以游戏者乎?”
唐贾岛《望山》诗:“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明王宠《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扬帆忽夭矫,赤水驂虬龙。”

⒉ 比喻盘曲的篆字。

傅尃《周鼎》诗:“腹中奇字隐约见,刻画屈曲蟠虬龙。”

⒊ 比喻盘屈的树枝。

宋苏轼《后赤壁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鶻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清姚鼐《紫藤花下醉歌》:“虬龙两干拏空立,瓔珞万条垂地倒。”

国语词典:

一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

网络解释:

虬龙 (传说的龙)

  • 虬龙,读音:qiú lóng,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龙。在《说文解字》和《广雅·释鱼》都有提到。
  • 虬龙 (汉语词汇)

  • 虬龙是古代汉族传说中有角的小龙,一说是无角的幼龙。
  • 屈原《天问》:“虬龙负熊”。《辨骚》中论屈赋所说:“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王逸楚辞序曰:虬龙鸾凤,以讬君子。
  • 虬龙是传说中的瑞兽,“神马”,“马八尺以上为龙”,“两角者虬”。
  • 字义分解
    读音:qiú

    基本字义

    qiú(ㄑ一ㄡˊ)

    ⒈  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虬龙。

    ⒉  拳曲:虬曲(盘绕弯曲)。虬须。虬髯(拳曲的胡须,特指两腮上的胡须)。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young dragon

    读音:lóng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⒈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⒉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⒊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⒋  姓。

    异体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英互译

    dragon、imperial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