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滞例滞例的意思_解释_造句

zhì

滞例

拼音 zhì lì 注音 ㄓˋ ㄌ一ˋ
拼音 zhì lì 注音 ㄓˋ ㄌ一ˋ
结构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
滞例的意思
词语解释:
难解的条例。
引证解释:

⒈ 难解的条例。

清魏源《<诗古微>序》:“《诗古微》何以名?曰:所以发挥齐、鲁、韩三家《诗》之微言大谊,补苴其罅漏,张皇其幽渺,以豁除《毛诗》美、刺、正、变之滞例,而揭周公、孔子制礼正乐之用心於来世也。”

网络解释:

滞例

  • 滞例是汉语词汇,读音是zhìlì,指难解的条例。
  • 字义分解
    读音:zhì

    基本字义

    滞(滯)zhì(ㄓˋ)

    ⒈  凝积,不流通,不灵活:停滞。滞留。滞销。滞空。呆滞。滞产(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30小时者)。滞针。滞下(痢疾的古称)。

    ⒉  遗落:“此有滞穗”。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luggish、stagnan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block up, obstruct; stagnant

    读音:lì

    基本字义

    lì(ㄌ一ˋ)

    ⒈  可以做依据的事物:例证。例题。举例。例句。例如。

    ⒉  规定:例外(不按规定的,和一般情况不同的)。体例。凡例。条例。破例。发凡起例。

    ⒊  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例会。例假。例行公事。

    ⒋  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事例。病例。案例。

    异体字

    • ?
    • ?
    • 例

    汉英互译

    case、exemple、precedent、routine

    造字法

    形声:从亻、列声

    English

    precedent, example; regulation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