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东林党东林党的意思_解释_造句

dōng

lín

dǎng

东林党

拼音 dōng lín dǎng 注音 ㄉㄨㄥ ㄌ一ㄣˊ ㄉㄤˇ
拼音 dōng lín dǎng 注音 ㄉㄨㄥ ㄌ一ㄣˊ ㄉㄤˇ
结构 (单一结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东林党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东林党Dōnglíndǎng

(1) 明朝后期在一些中小地主、中下级官吏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形成的一个政治集团。在政治上经济上提出过一些改良主张,反映了人民的一些要求,遭到统治集团的迫害和镇压。由于在东林书院以讲学为名议论朝政,故被称为东林党

Dong Lin Party
引证解释:

⒈ 明万历间,吏部郎中顾宪成革职还乡,倡议重修无锡东林书院,并与高攀龙等人在书院讲学,对朝政多所评议,而名流响应,声名大著,因被目为“东林党”。 天启中,宦官魏忠贤专权。东林诸人坚决与之相抗,并遭到严酷迫害。直至崇祯即位, 魏忠贤失势自尽,党禁始解。参阅《明史·顾宪成传》、《明史纪事本末·东林党议》。

国语词典:

宋杨时建东林书院于江苏无锡。明万历年间,顾宪成等人重修并与高攀龙辈讲学其中,每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士大夫多响应依附,遂有「东林党」之称。

网络解释:

东林党

  •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东林党”之“党”,是朋党而不是近代政党。
  • 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他们虽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然而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东林人士在当时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 概述内图片来源
  • 字义分解
    读音:dōng

    基本字义

    东(東)dōng(ㄉㄨㄥ)

    ⒈  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⒉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⒊  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ast

    相关字词

    西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ast, eastern, eastward

    读音:lín

    基本字义

    lín(ㄌ一ㄣˊ)

    ⒈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⒉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林。艺林。碑林。儒林。

    ⒊  姓。

    异体字

    • 林

    汉英互译

    circles、forest、woods、Lin

    造字法

    会意:从二木

    English

    forest, grove; surname

    读音:dǎng

    基本字义

    党(黨)dǎng(ㄉㄤˇ)

    ⒈  为了政治目的结合起来的团体:党派。党团。党委。党员。党章。党阀。党风。党纪。

    ⒉  意见相合的人或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团体:党羽。朋党。死党。

    ⒊  指亲族:父党。母党。妻党。

    ⒋  古代地方组织,以五百家为一党。

    ⒌  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arty

    造字法

    形声:从儿、尚声

    English

    political party, gang, faction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