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苻蓠苻蓠的意思_解释_造句

苻蓠

拼音 fú lí 注音 ㄈㄨˊ ㄌ一ˊ
拼音 fú lí 注音 ㄈㄨˊ ㄌ一ˊ
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
苻蓠的意思
词语解释:
蒲草名。茎可编席。
白芷之别名。
引证解释:

⒈ 蒲草名。茎可编席。

《尔雅·释草》:“莞,苻蘺,其上蒚。”
郭璞注:“今西方人呼蒲为莞蒲;蒚谓其头臺首也。今江东谓之苻蘺。西方亦名蒲。中茎为蒚,用之为席。”
《诗·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寝” 孔颖达疏引《本草》曰:“白蒲一名苻蘺, 楚谓之莞蒲。”

⒉ 白芷之别名。

网络解释:

苻蓠

  • 白芷(苻蓠)
  • 白芷祛风,通窍止痛,燥湿完带,消痛排脓。
  • [性味归经]
  • 辛,温。人肺、胃经。
  • 功效
  • 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
  • 【临床应用】
  • (1)外感风寒,头痛鼻塞:本品芳香走窜,其性上达,可外散风寒,上通鼻窍,且止痛功良。常配伍防风、羌活等同用。
  • (2)阳明头痛,齿痛鼻渊:本品善散阳明经风湿之邪,且芳香上达,通窍止痛。单用即都梁丸,或与川芎、防风等配伍应用,如川芎茶调散。治鼻渊头痛,时流浊涕,每与苍耳子、辛夷等同用。
  • (3)疮痈肿痛:未溃者能消散,已溃者能排脓,有消肿排脓、止痛之功,为外科常用之品。每与金银花、当归、穿山甲(代)等配用。与瓜萎、贝母、蒲公英等药配伍,又治乳痈肿痛。
  • (4)带下过多:本品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属寒湿下注,白带过多者,可与鹿角霜、炮姜炭、白术等药同用;属湿热带下者,则需配伍车前子、黄柏等清热燥湿利湿药。
  • 此外,本品用治皮肤风湿瘙痒,能祛风止痒;治毒蛇咬伤,古方单用本品煎汤内服,渣敷患处,有解毒疗伤之效。
  • 【用量用法】 3~10克,水煎内服。外用适量。
  • 【代表方剂】
  • 仙方活命饮(《证治准绳》):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尾、甘草节、金银花、赤芍药、乳香、没药、天花粉、防风、大贝、白芷、陈皮。主治一切痈疽,肿疡,溃疡,发背,疔疮,痘毒。
  • 字义分解
    读音:fú

    基本字义

    fú(ㄈㄨˊ)

    ⒈  同“莩1”。

    ⒉  姓。

    异体字

    English

    kind of herb; type of grass

    读音:lí

    基本字义

    蓠(蘺)lí(ㄌ一ˊ)

    ⒈  〔江蓠〕a.红藻的一种,生长在海湾浅水中,可用来制造琼脂;b.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异体字

    English

    gracilaria verrucosa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