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掩耳盗钟掩耳盗钟的意思_解释_造句

yǎn

ěr

dào

zhōng

掩耳盗钟

拼音 yǎn ěr dào zhōng 注音 一ㄢˇ ㄦˇ ㄉㄠˋ ㄓㄨㄥ 词性 成语
拼音 yǎn ěr dào zhōng 注音 一ㄢˇ ㄦˇ ㄉㄠˋ ㄓㄨㄥ
词性 成语
结构 (左右结构) (单一结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掩耳盗钟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掩耳盗钟”。

引证解释:

⒈ 见“掩耳盗鐘”。亦作“掩耳盗钟”。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唐刘知几《史通·书志》:“或以前为后,以虚为实,移的就箭,曲取相谐,掩耳盗鐘,自云无觉,詎知后生可畏,来者难诬者邪!”
明杨慎《希夷易图》:“《后天图》见於邵伯温之序。 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讳之,殆掩耳盗钟也。”

国语词典:

比喻自欺欺人。参见「盗钟掩耳」条。

网络解释:

成语解释

【解释】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出处】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示例】明·杨慎《希夷易图》:“《后天图》见于邵伯温之序。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讳之,殆掩耳盗钟也。”

【近义词】掩耳盗铃

【语法】掩耳盗钟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

字义分解
读音:yǎn

基本字义

yǎn(一ㄢˇ)

⒈  遮蔽,遮盖:掩护。掩体。掩饰。掩映。掩盖。掩蔽。掩埋。掩人耳目。瑕不掩瑜。藏瑕掩疵。

⒉  关,合:掩闭。掩门。掩卷。

⒊  门、窗、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掩了手。

⒋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掩杀。掩击。掩袭。

异体字

  • ?
  • ?

汉英互译

attack by surprise、close、cover、hide

造字法

形声:从扌、奄声

English

to cover (with the hand); shut, conceal; ambush

读音:ěr

基本字义

ěr(ㄦˇ)

⒈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⒉  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⒊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⒋  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⒌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⒍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汉英互译

EENT、auri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ar; merely, only; handle

读音:dào

基本字义

dào(ㄉㄠˋ)

⒈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⒉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异体字

  • ?
  • ?
  • ?
  • ?
  • ?
  • ?
  • ?
  • ?

汉英互译

rob、steal、pilfer、robber、thief

相关字词

匪、窃、偷

造字法

会意:从次、从皿

English

rob, steal; thief, bandit

读音:zhōng

基本字义

钟(鐘、鍾)zhōng(ㄓㄨㄥ)

⒈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钟。编钟(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钟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⒉  计时的器具:钟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钟。钟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⒊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钟头(小时,如“开了一个钟钟的会”)。

⒋  杯子。

⒌  集中,专一:钟情(感情专注)。钟爱(特别爱)。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ll

造字法

形声:从钅、中声

English

clock; bell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