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百济百济的意思_解释_造句

bǎi

百济

拼音 bǎi jì 注音 ㄅㄞˇ ㄐ一ˋ
拼音 bǎi jì 注音 ㄅㄞˇ ㄐ一ˋ
结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百济的意思
词语解释:
朝鲜古国。公元前
世纪形成。领有朝鲜半岛西南部地区,都于慰礼城
今汉城附近
。与高句丽、新罗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在相互间的战争中常处劣势。公元
年被中国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
引证解释:

⒈ 古国名。在今朝鲜境内。

《周书·异域传上·百济》:“百济者,其先盖马韩之属国, 夫餘之别种。”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百济是在马韩故地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国王姓扶馀。”

国语词典:

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西南部。相传是东汉末年扶余王尉仇台的后代,因以百家济海立国,故称为「百济」。晋时尽据马韩地,吞并诸国,屡与高丽、新罗作战。隋末唐初频频遣使来华。后因频侵新罗欲断其通华之路,而为唐高宗所灭。见《旧唐书.卷一九九.东夷传.百济传》。

词语翻译
英语
Paekche or Baekje (18 BC-660 AD)​, one of the Korean Three Kingdoms
德语
Baekje
法语
Paekche (un des 3 royaumes de Corée)​
网络解释:

百济

  • 百济,是原本居于古代中国东北的扶余人南下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建立的国家,有八大氏族:沙氏、燕氏、劦氏(音协,xié)、解氏、真氏、国氏、木氏、苩氏(音伯,bó)。百济的统治阶层是扶余人,不同于其下层百姓韩人。朝鲜半岛南部的的韩人是不同于扶余人另一个民族。百济于660年被唐联合新罗攻灭。统治范围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后与高句丽接壤,东与新罗为邻。都城居拔城,也叫固麻城。此外还有五个别都,中间的叫古沙城,东面的叫得安城,南面的叫久知下城,西面的叫刀先城,北面的叫熊津城。
  • 字义分解
    读音:bǎi

    基本字义

    bǎi(ㄅㄞˇ)

    ⒈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⒉  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

    异体字

    • ?

    汉英互译

    hundred、all kind of

    造字法

    会意:从一、从白

    English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读音:jì

    基本字义

    济(濟)jì(ㄐ一ˋ)

    ⒈  渡,过河:同舟共济。

    ⒉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

    ⒊  补益:无济于事。

    其他字义

    济(濟)jǐ(ㄐ一ˇ)

    ⒈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⒉  (濟)

    异体字

    • ?
    • ?
    • ?
    • ?
    • ?
    • ?
    • ?
    • ?

    汉英互译

    aid、cross a river、help

    造字法

    形声:从氵、齐声

    English

    help, aid, relieve; ferry, cross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