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刍藳刍藳的意思_解释_造句

chú

gǎo

刍藳

拼音 chú gǎo 注音 ㄔㄨˊ ㄍㄠˇ
拼音 chú gǎo 注音 ㄔㄨˊ ㄍㄠˇ
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
刍藳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刍稾"。 2.干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芻稾”。干草。

《商君书·去强》:“彊国知十三数:……马、牛、芻藳之数。”
晋陶潜《咏贫士》之五:“芻藳有常温,採莒足朝餐。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飢寒。”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九:“冯道纯俭,顷在德胜寨,所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而食,卧则芻藳一束。”
清薛福成《练兵》:“募万人之军而树之将,供之财糗,芻稾、器仗无不具。”

网络解释:

刍藳

  • 亦作“ 刍稾 ”。干草
  • 词语解释
  • 《商君书·去强》:“彊国知十三数:……马、牛、刍藳之数。”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五:“刍藳有常温,采莒足朝餐。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九:“ 冯道 纯俭,顷在 德胜寨 ,所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而食,卧则刍藳一束。” 清 薛福成 《练兵》:“募万人之军而树之将,供之财糗,刍稾、器仗无不具。”
  • 字义分解
    读音:chú

    基本字义

    刍(芻)chú(ㄔㄨˊ)

    ⒈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刍秣(饲养牛马的草料)。反刍。

    ⒉  割草:刍荛(割草称“刍”,打柴称“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刍言(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刍议(同“刍言”)。

    ⒊  草把:刍灵(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马)。

    异体字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ow, cut grass; hay, fodder

    读音:gǎo

    基本字义

    gǎo(ㄍㄠˇ)

    ⒈  古同“稿”。

    异体字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