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祠兵祠兵的意思_解释_造句

bīng

祠兵

拼音 cí bīng 注音 ㄘˊ ㄅ一ㄥ
拼音 cí bīng 注音 ㄘˊ ㄅ一ㄥ
结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祠兵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何休注:"礼,兵不徒使,故将出兵必祠于近郊,陈兵习战,杀牲飨士卒。"王闿运《丁文诚诔》:"曾选士于衡湘,截粤饷以祠兵。"一说,祠兵即治兵。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

《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
何休注:“礼,兵不徒使,故将出兵必祠於近郊,陈兵习战,杀牲饗士卒。”
王闿运《丁文诚诔》:“曾选士於衡湘,截粤餉以祠兵。”
一说,祠兵即治兵。 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泰山都尉孔宙碑”:“第六行‘□□祠兵,遗畔未宁’,祠兵,即治兵也。 《左氏春秋·庄八年》甲午,治兵,《公羊》作‘祠兵’, 宙传《严氏春秋》,故书此碑者,亦从《公羊》作‘祠兵’也。”

国语词典:

古时出兵作战前所举行的仪式。

网络解释:

祠兵

  • 祠兵,汉语词汇。
  • 拼音:cí bīng
  • 释义: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
  • 来源《公羊传·庄公八年》是指古代兵将出战
  • 字义分解
    读音:cí

    基本字义

    cí(ㄘˊ)

    ⒈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祠庙。宗祠。

    ⒉  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词)。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ncestral temple

    造字法

    形声:从礻、司声

    English

    ancestral temple; offer sacrifice

    读音:bīng

    基本字义

    bīng(ㄅ一ㄥ)

    ⒈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⒉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⒊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异体字

    • ?
    • ?
    • ?
    • ?
    • ?

    汉英互译

    arms、soldier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丘、从八

    English

    soldier, troops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