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义仓义仓的意思_解释_造句

cāng

义仓

拼音 yì cāng 注音 一ˋ ㄘㄤ
拼音 yì cāng 注音 一ˋ ㄘㄤ
结构 (单一结构) (上下结构)
义仓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义仓yìcāng

(1) 旧时地方上储存粮食以备荒年同济公众的粮仓

public granary
引证解释:

⒈ 隋以后各地为备荒而设置的粮仓。

《隋书·长孙平传》:“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閭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宋曾巩《本朝政要策·义仓》:“使岁穰,输其餘;岁凶,受而食之:故义仓之法自此始。 长孙平修之, 隋以富足。”
《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官府看不过,开发义仓,賑济百姓。”
王闿运《储玫躬传》:“譬喻州人,积穀设义仓,以待非常。”

国语词典:

储存粮食以备荒年的公有仓库。

网络解释:

义仓

  • 义仓是隋以后历代封建政府为备荒年而设置的粮仓。北齐时征义租,在州、县设仓存储,此为义仓的先河。隋文帝开皇五年(公·元585年) 始设义仓。《隋书·长孙平传》:“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里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在收获时向民户征粮积储,以备荒年放赈。因设在里社,由当地人管理,因而亦名社仓。后又定积储之法,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1石,中户不过7斗,下户不过4斗。唐初置义仓及常平仓,元和中改称常平义仓。 清代规定,州、县设常平仓,市镇设义仓,乡村设社仓,互相区别。至咸丰、同治时,义仓已名存实亡。
  • 字义分解
    读音:yì

    基本字义

    义(義)yì(一ˋ)

    ⒈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⒉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⒊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⒋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⒌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⒍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⒎  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dopted、artificial、justice、meaning、relationship、righteousness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读音:cāng

    基本字义

    仓(倉)cāng(ㄘㄤ)

    ⒈  收藏谷物的建筑物:米仓。粮仓。仓储。仓房。

    ⒉  姓。

    异体字

    • ?

    汉英互译

    storehous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granary; berth; sea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