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之际月表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太史公研读关于秦楚之际的记载,说:最早起义反秦的是陈涉;残酷暴戾地灭掉秦朝的是项羽;拨乱反正,诛除凶暴,平定天下,终于登上帝位,取得成功的是汉家。五年之间,发号施令的人就换了三次,自从有人类以来,帝王受天命的变更,还不曾有这样快的。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过去虞、夏的兴起,开创帝业的君主们都是积累善行和功绩好几十年,他们的功德恩泽百姓,他们在执行政事的时候都接受了上天的考验,然后才正式登上帝位。商汤和周武王之所以能称王,是由于从他们的祖先契和后稷开始,就修行仁义长达十几代。周武王讨伐商纣时八百诸侯没有通过邀约就在孟津会盟了,但周武王还是认为推翻商纣的条件并不成熟。等到时机成熟后,商汤才流放了夏桀,周武王才杀掉了商纣。秦国的兴起始于襄公,文公、穆公时期逐渐彰显,到了献公、孝公以后,才渐渐地蚕食关东六国,经过一百多年,到了秦始皇时期才兼并了六国。像虞、夏、商、周那样以恩德泽润百姓,像秦国这样使用强力兼并诸侯,都是经历了长期的努力才能成功的,原来统一天下是如此的艰难啊!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桀,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秦始皇称帝之后,担心战乱不能休止,是因为有诸侯的存在,因此他连一尺土地也没有分封。毁坏了有名的城池,销毁了天下的兵器,剪除了天下的豪强,他希望靠这些手段来维持万世的安定。然而帝王之业的勃兴却起于民间,各地的豪杰都联合起来攻秦,其浩大的声势超过了夏、商、周三代。过去秦朝不封诸侯、毁坏名城、销毁兵器等制度措施恰好帮助贤者排除了他们推翻秦朝的困难。所以,高祖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愤发而起,成为了天下的雄略之主,怎么能说“没有封土便不能成王呢”?他不就是书传上称道的大圣人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不是大圣人,怎能够在这豪杰并起的时期承受天命而称帝呢?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