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二

  ◎忠义六
  崔文荣,浙江海宁卫人,其家世代为指挥佥事。文荣以武举参加会试,授南安守备。崇祯年间,临、蓝地方百姓反明,进逼桂阳,桂王告急。文荣督所部会剿,打退义军四万人,因功劳升武昌参将。崇祯十六年(1643)四月,张献忠进攻汉阳,文荣渡江袭击义军,斩六百人。其后汉阳城陷落,武昌人心不安。巡抚宋一鹤已死,而承天新任巡抚王聚奎未到任,武昌素来不屯驻重兵,城内空虚。有人提出撤江上兵来守武昌,文荣则认为“:守城不如守江,团风、煤炭、鸭蛋诸洲,水浅不及马腹,放弃这些地方,让敌人飞渡,而我们坐守孤城,这不是用兵方略。”但当权者没有听取他的意见,结果是让义军从团风渡江,攻陷武昌县,屯兵于樊口。文荣屯军于洪山寺以扼守武昌城。其后,收兵入城,由他将代守。义军由鸭蛋洲渡江,进抵洪山。明军守将退入武昌城内。文荣认为武胜门是御敌要冲,与故相贺逢圣共同防守,义军难以攻下。

  ○夏统春(薛闻礼等) 陈美(郭裕等) 谌吉臣(张国勋等) 卢学古(朱士完等) 陈万策(李开先) 许文岐(李新等) 郭以重(岳璧 郭金城)崔文荣(朱士鼎) 徐学颜(李毓英等) 冯云路(熊 明睿 易道暹 傅可知) 蔡道宪(周二南等) 张鹏翼(欧阳显宇等) 刘熙祚 王孙兰 程良筹(程道寿) 黄世清 杨暄(朱一统等) 唐时明(薛应玢 唐梦鲲) 段复兴(靳圣居等) 简仁瑞(何相刘等) 司五教(张凤翮) 都任(王家录等)祝万龄(王徵等) 陈瑸(周凤岐) 王徵俊(宋之俊等) 丁泰运(尚大伦等)
  监军参政王杨基,这时已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承天、德安二郡,但尚未接到调令,仍驻武昌,他见形势危急,与推官傅上瑞借口有事去汉阳,开城门逃走,武昌城内人心更加不安。先前,楚王曾出资募兵,应募者都是蕲州和黄州的残兵溃卒,其中还有义军的间谍。这时,他们开文昌、保安门放义军入城。文荣方出战回来,来不及关闭城门,跃马大呼,斩杀三人。自己被义军用长矛刺死。

  夏统春,字元夫,桐城人。为诸生,慷慨有才志。用保举授黄陂丞,尝摄县事,著廉能声。十五年,贼犯黄陂。统春已迁麻阳知县,未赴,乃督众拒守,凡十五昼夜,贼忽解去。统春度贼必再至,而众已疲甚,休于家。阅五日,贼果突至,城遂陷。统春巷战,力竭被执,欲屈之。统春指贼魁大骂,贼怒,断其右手。复以左手指贼骂,贼又断之。骂不已,乃割其舌,目怒视,眦欲裂,贼又剜其目。犹以头触贼,遂支解之。
  蔡道宪,字元白,福建晋江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任长沙推官。长沙这地方多盗,而且与豪民私通。道宪查出通盗豪民,令他们戴罪立功。强盗刚劫掠富人的财物分赃,后面就来人收走了这些财物。道宪把被劫的富贵人家召来认领,大家都感到诧异,不知这些财物是如何获得的。有恶少年闭户偷盗,一开门便见捕卒已在门口等候,惊慌而逃。吉王府的同族人恃势恣意为奸,道宪先治其罪,而后告诉吉王。吉王把道宪召来斥责一顿,道宪厉声道:“今四海不安,寇盗日多,王若不爱民,一旦他们铤而走险,王能与你同族人保其富贵吗?”吉王这才明白,向道宪道歉,把他送走。

  有薛闻礼者,武进人。由府吏官黄陂典史。岁歉,民逋漕粟。闻礼奉使过汉口,贷于所知得千金,以代民逋。十六年,张献忠陷黄陂,爱闻礼才,挟与俱去,暮即亡归。会贼所设伪官为士民杀死,闻礼曰“祸大矣”,令士民远避,而己独留以当之。俄贼至,将屠城。闻礼挺身曰:“杀伪官者,我也。”贼欲活之,詈不止,乃见杀。
  崇祯十六年(1643)五月,张献忠攻克武昌,长沙大为震惊。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从岳州逃往长沙。道宪请他回去屯驻岳州,对他说:“岳与长沙唇齿相依,全力守住岳州则长沙可保,衡阳、永兴也无虞。”扬基说:“岳州不是我管辖范围。”道宪道:“弃北而守南,还不失为楚地;若南北都失,你的属地又在哪里?”扬基无话可说,只得去岳州。但义军一到蒲圻,他便立即逃跑了。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江西袁州,怕农民起义军而不敢到湖广来。道宪也请他移驻岳州。聚奎不得已到了岳州,但只几天就迁到长沙。道宪对他说:“贼离岳还远,可加固城墙以备防守。敌若攻岳,会怕长沙的援兵。如果放弃岳州,长沙怎能保住。”聚奎不听。义军果于八月攻陷岳州,直指长沙。

  当是时,贼延蔓中原,覆名城不可胜数。其以小吏死难,有何宗孔、贾儒秀、张达、郝瑞日诸人。宗孔,紫阳典史。十一年五月,流贼再陷其城,死之。儒秀,商南典史,城陷,抗节死。达,兴山典史。十四年二月,张献忠自蜀来攻,都司徐日耀战殁,达被缚,骂贼不屈死。瑞日,陕西人,为固始巡检。罗山为贼陷,上官令瑞日摄县事。单骑携二童以往,至则止僧寺,将招流移为守御计。未逾月,贼遣伪官至,土寇万朝勋与之合。诱执瑞日,说之降,不从,拘于家。一日,朝勋置酒宴群贼,醉卧,瑞日潜入其室,杀之。将奔凤阳,雨阻,复见絷。贼爱其勇,欲留之,叱曰:“我虽小吏,亦朝廷臣子,肯为贼用耶!”遂被害,二仆亦死。
  在此以前,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后皆可用。这时,聚奎亲自统领,与总兵尹先民等扼守瑭河。闻农民义军逼进,十分恐惧,撤兵回城。道宪建议:“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立栅扼守,毋使贼越过此地。”聚奎又不采纳。

  有朱耀者,固始人。与父允义、兄炳、思成并以勇力闻。八年,贼来犯,耀父子力战却之。明年,贼复至。耀出战,手馘数十人,追之,陷伏中,大骂死。允义曰:“我必报子仇。”炳谓思成曰:“我二人必报弟仇。”三人率众奋击,贼解去,城获全。
  知府堵胤锡入朝拜见皇帝未还,通判周二南代行攸县政务,城中文武人员不多。义军逼近长沙城,士民都逃走了。聚奎借口出战,率所部逃跑,道宪独自拒守。义军绕城大呼“:军中久知蔡推官大名,快投降吧,毋自讨苦吃!”道宪命守军以箭来回答。过了三天,尹先民出战,失败而还。义军夺门而入,先民降,道宪被执,义军要给他官做,道宪大骂。义军为他解缚,请他上坐,他还是大骂。义军知他终不肯降,将他处斩,年仅二十九岁。朝廷赠太仆寺少卿,谥忠烈。

  陈美,字在中,新建人。崇祯时由乡举知宜城县。兵燹之余,民生凋瘵。及张献忠据谷城,人情益惧,美安辑备至。襄阳陷,贼兵来犯。美偕守备刘相国迎击,贼中伏败去。巡按御史上其功,获叙录。抚治都御史王永祚以六等课所部有司,美居上上。荐于朝,未及擢用。十五年冬,李自成长驱犯襄阳,左良玉先奔,永祚及知府以下俱遁。贼入城,乡官罗平、知州蔡思绳、福州通判宋大勋殉节。贼分兵寇宜城、枣阳、谷城、光化、均州。美守宜城,固拒八昼夜。城陷,抗骂不已,为贼磔死。训导阳城田世福亦死之。
  刘熙祚,字仲缉,常州府武进人。父刘纯仁,曾任泉州推官。熙祚于天启四年(1624)乡试中举。崇祯年间为兴宁知县。考核其政绩为最好,因授御史之职。

  枣阳知县郭裕,清江举人。甫视事,张献忠至。左良玉屯近邑,裕单骑邀与共御,贼却去。至是,贼将刘福来攻,裕发炮石,击伤多。贼愤,攻益力,城陷。身被数槊,大骂。贼支解之,阖门遇害。
  崇祯十五年(1642)冬,巡按湖南。李自成攻陷荆州、襄阳诸郡,张献忠攻破蕲州、黄州,准备渡江。熙祚估计张献忠会在第二年二月抵岳州,令诸将分别防御江边,联络偏沅、郧阳二抚以为声援。当时义军马守应占据澧州,欲进取常德,当地农民军甘明杨等接应。熙祚赶到常德斩明杨,五月还长沙。

  光化知县万敬宗,南昌人,贡生,到官以死自誓。贼薄城,遂自尽。贼义之,引去,城获全。乡官韩应龙,举人,历长芦盐运使,不受伪职,自缢死。谷城知县周建中亦殉节。均州知州胡承熙被热不屈,与其子尔英俱死。承熙有能声,永祚课属吏,亦列上上,迁刑部员外郎,未行,遇难。贼犯郧阳,同知刘璇死之。保康陷,知县万惟坛与妻李氏俱列之。璇,永年人。惟坛,曹县人。俱贡生。
  武昌、岳州相继陷落,熙祚急令总兵尹先民,副将何一德率军万人守罗塘河,扼住要害。而巡抚王聚奎却撤守长沙,义军长驱南进。聚奎率败将孔全彬、黄朝宣、张先壁等退往湘潭,长沙不能守。这时避居于长沙的惠王与吉王计划逃走,熙祚把他送到衡州。衡州本桂王的封地,聚奎的军队也到了这里,大肆焚劫,桂王、吉王、惠王都乘船避难。熙祚单骑赴永州布置防务。不久,聚奎又退往祁阳,衡州失守。永州士民闻聚奎将至,纷纷逃亡,永州成为空城。桂、吉、惠三王至永州,聚奎随即而至,第二天孔全彬等也到了永州,抢劫府库金银而去。熙祚派兵护送桂、吉、惠三王逃往广西,随即回永州拒守。义军追捕到熙祚,献忠在桂王宫中令熙祚跪下,熙不跪。又派降将尹先民去劝说,熙祚仍不屈,被杀。朝廷闻知,赠太常寺少卿,谥忠毅。

  谌吉臣,字仲贞,南昌人。父应华,万历时,以参将援朝鲜,战殁。吉臣由举人为云梦知县。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陷襄阳,其党贺一龙陷德安。吉臣急遣孥归,身誓死勿去。明年正月,云梦陷,被执,不食累日。贼临以兵,吉臣乞速死。贼壮之,授以官,不屈。驱上马,曰:“我失守封疆,当死此,更安往。”乃见杀。福王时,赠太仆寺丞。
  王孙兰,字畹仲,常州府无锡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成都知府。蜀王同族人虐待百姓,百姓聚众焚毁内江蜀王府,孙兰进行安抚,这场风波才平息下来。父亲去世后孙兰服丧。期满,启任绍兴官员。在绍兴有政绩,升为广东副使,分巡南雄、韶州二府。连州瑶民反对朝廷,孙兰领兵镇压,三战三捷。十六年,张献忠进军湖南。湖南郴州之宜章与韶州接壤,孙兰向督府求救援,不应,最后虽派出七百人来援,但只一晚又调走了。张献忠攻克衡州,韶州所辖之乐昌、乳渠、仁化的守军逃跑一空。连州守将首先举起反明的旗帜,韶州士民闻知,纷纷逃走。献忠派的官员即将到来,孙兰仰天叹息说:“失守边境当死,贼攻陷城也当死,我何不先死!”遂自缢。孙兰死后,农民义军并没有来到韶州,朝廷念孙兰的忠义,予以赠恤。

  贼分兵犯旁邑,应城陷,训导张国勋死之。国勋,黄陂人。城将陷,诣文庙抱先师木主大哭,为贼所执,大骂不屈,支解死。妻子十余人皆殉节。
  程良筹,字持卿,湖广孝感人,二部尚书程注之子。天启五年(1625)进士。此时,注为太常少卿,不依附于魏忠贤,御史王士英弹劾他是赵南星、李三才的私党,忠贤便假传圣旨将良筹除名,永不录用。进士未授官而除名,这是从未有之事。至崇祯元年(1628)才启用,授文选员外郎之职,掌管选事。麻城人李长庚为尚书,因为与良筹是同乡而甚倚重于他。正郎官久缺未补,长庚任用良筹,同僚多忌妒,朝廷许多人也轻视他。长庚被弹劾用人失当而被削职,良筹也因而被革职发往边疆戍守,很久后才释归。

  袁启观者,云梦诸生也。贼据城,启观立寨自守。贼执去,出题试之。启观曰:“汝既知文,亦知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耶?”贼怒,杀之。
  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进攻承天府,孝感也被攻陷。良筹因知白云山险峻,与同县参政夏时亨筑垒防守。自成派人去劝降,良筹撕毁自成的信。义军展开围攻,相持四十余天未下,解围退去。这时汉阳、武昌也为张献忠攻陷,白云山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其后,武昌为官军收复。良筹号召远近诸寨进军,相互支援。这年冬季相继收复孝感、云梦。十二月,官军进逼德安府,被击败,退保白莲寨,寨中人与义军暗中有联系,为内应,良筹被执。劝他降,不肯,把他囚禁于密室。十七年正月,左良玉遣将进攻德安。义军推出良筹来令他劝官军停止攻城。良筹不肯,义军弃城撤走。逼良筹同行,良筹又不肯。便将他杀掉。朝廷赠太常寺少卿。

  安陆城陷,知县分水濮有容一门十九人皆死。乡民结寨自保,贼将白旺连破数十寨,诸生廖应元守益坚。奸人执送旺,旺问:“汝欲何为?”厉声曰:“欲杀贼耳!”贼怒,射杀之。应山举人刘申锡养死士百人,城陷,谋恢复。兵败,为旺所杀,百人皆战死。沔阳陷,同知马飚死之。
  黄世清,字澄海,山东滕县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右参议,分守商、雒,驻商州。商州城屡遭兵乱,四野萧条,百姓都迁入城中避难。客兵所过地方奸淫抢掠,民苦于兵。世清下令:兵不得擅自入城。不久,关中兵经过商州,督抚下令,诫军士不要违犯黄参议不准擅自入城的命令。李自成进军荆、襄,远近受到震动。世清一子年幼,托友人抚养,他自己誓以身殉职。

  卢学古,夏县人。举人。历承天府同知,摄荆门州事。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寇荆门,学古誓死守。学正黄州张郊芳、训导黄冈程之奇亦盟诸生于大成殿,佐城守。贼环攻四日,无援,城陷。学古骂贼不绝口,剖腹而死。郊芳、之奇亦不屈死。
  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自成打败明朝孙传庭军,长驱入关,遣右营十万人由南阳进攻商州。世清坚守。有人投降义军,到城下来劝降,世清假装与他答话,发炮击毙此人,悬其头于城上,城中士民不得不为他效力守城。炮弹、箭矢用尽,则用石头,石头用尽,妇人掘砖继之。

  有朱士完者,潜江举人。乡试揭榜夕,梦墨帜堕其墓门,粉书“乱世忠臣”四字。至是,贼破承天,长驱陷潜江。士完被执,械送襄阳,道由泗港,啮指血书己尽节处,遂自经。贼所过焚毁,士完所题壁独存。
  商州终被攻陷,世清坐堂上等死,义军把他拉下来,送到统帅袁宗第营中。世清直立不跪,大骂,与一家十三人都被杀。朝廷赠光禄寺卿。

  彭大翮者,竟陵之青山人。贼逼承天,大翮出所著《平贼权略》上之当事,不能用。遂自集一旅保乡曲,邀斩贼过当。贼怒,雨夜袭之。大融太息曰:“吾子孙阵亡已尽,吾何用生为!”赴水死。
  简仁瑞,字季麟,四川荣县人。由举人任西安同知,后调平凉知府。崇祯十六年(1643)冬,农民起义军入关,诸王及监司以下的官吏准备逃走。仁瑞去拜谒韩王时说:“长安有重兵,讹言不足信。殿下轻易抛弃三百年的宗社,准备到哪里去?纵然贼军压境,而延、宁、甘、凉地方的军队足可相援。若实在不能支持,与社稷共存亡,也不辱太祖、成祖及列宗。”韩王不听从。当晚,韩王的护卫军士兵挟王及诸郡王、宗室斩关出逃,还胁迫仁瑞同行。仁瑞拒不随行,对他们说:“我的责任是守平凉,我走了,谁来防守?”他把四关居民迁入城内,以土石塞堵城门,准备死守。不久,农民义军传令他们投降。仁瑞把未处决的死囚召来对他们说“:我过去曾不杀你们,你们也报答我吗?”都说愿意听命。第二天,义军进抵城下,城中士民草拟了降书,要求仁瑞签名盖官印。仁瑞怒斥他们,整顿衣冠,自缢于堂上。义军攻克平凉,全城士民都投降义军。

  贼既陷荆门,遂向荆州。巡抚陈睿谟急渡江入城,奉惠王常润南奔,监司以下皆奔,士民遂开门迎贼。训导撖君锡正衣冠端坐明伦堂。贼至,欲屈之,诟骂而死。君锡,字宾王,绛县人。贼大索缙绅,故相张居正子尚宝丞允修不食死。户部员外郎李友兰不屈死。诸生王维藩率妻朱及二女避难,为贼所掠。维藩令妻女赴井死,遂见杀。诸生王图南被执,抗骂死。
  都任,字弘若,河南祥符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进升郎中,又调任四川右参政。天启五年(1625)考核地方官吏,升江西佥事,再升陕西左布政使。

  夷陵李云,由乡举知颍川州,州人祠祀之。谢事归。流贼炽,大书“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二语于牖以自警。及城陷,不屈。执至江陵,绝食死。吕调元者,归州千户也。城陷,士民悉归附,调元独率部卒格斗,陷重围中。招之降,大骂,死乱刀下。
  崇祯五年(1632),贬为山东右参政,后再升山西按察使。任禀性刚毅,常得罪人,虽多次遭到贬谪,但始终不改。每月初一日,同僚去拜谒晋王,任依据《会典》而不去。巡按御史张孙振诬劾提学佥事袁继咸,任多次慰问继咸,离开时还送他路费。孙振闻知大怒,再乘考核官吏之机,降都任的官阶,让他辞职回家。后再启任右布政使兼副使,令他负责榆林兵备。

  陈万策,江陵人。天启中,与同邑李开先先后举于乡,并有时名。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据襄阳,设伪官。其吏政府侍郎石首喻上猷,先为御史,降贼,荐两人贤可用。自成遣使具书币征之。万策隐龙湾市,贼使至,叹曰:“我为名误,既不能奋身灭贼,尚可惜顶踵耶?”夜自经。贼使至开先家,开元瞋目大骂,头触墙死。福王时,俱命优恤。
  崇祯十六年(1643)九月,巡抚崔源之罢官,而接任的张凤翼还未到任,总兵官王定随孙传庭出关御敌,大败而回,远近震动。李自成占据西安,遣其将李过以精兵数万攻取三边,延安、绥德相继被占领。王定害怕了,诡称讨河套寇而率所部逃跑,榆林更加空虚。都任忙召集军民誓死守城,与督饷员外郎王家录、副将惠显等商议守城事宜。城中被罢职的武将,任因为尤世威会用兵,推为主帅,率诸将王世钦等数十人誓死守御。十一月十五日,义军围攻榆林,二十七日攻克,都任在巷战中被俘。要他投降,不肯。被处死。世威等都死。

  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祖子良,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联枢,广西左参政。文岐,崇祯七年进士。历南京职方郎中。贼大扰江北,佐尚书范景文治戎备,景文甚倚之。迁黄州知府,射杀贼前锋一只虎,夺大纛而还。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贼魁贺一龙、蔺养成等萃蕲、黄间,文岐设备严。贼党张雄飞将南渡,命游击杨富焚其舟,贼乃却。巡抚宋一鹤上其功。副将张一龙善驭兵,文岐重之。尝共宿帐中,军中夜呼噪,文岐曰“此奸人乘夜思遁耳”,坚卧不出。质明,叛兵百余人夺门遁,一龙追获尽斩之,一军肃然。杨富既久镇蕲,一鹤复遣参将毛显文至,不相得,兵民汹汹。文岐会二将,以杯酒释之,始无患。十五年,左良玉溃兵南下大掠。文岐立马江口迎之,兵莫敢犯。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会擢督粮参政当行,文岐叹曰:“吾为天子守孤城二载矣,分当死封疆,虽危急,奈何弃之。”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无何,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潜通张献忠。明年大举兵来攻,文岐发炮毙贼甚众。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献忠闻其名,不杀,击之后营。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文岐密谓曰:“观贼老营多乌合,凡此数万卒皆被掠良民,若告以大义,同心协力,贼可歼也。”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以柳圈为信。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将死,语人曰:“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今事不成,天也。”含笑而死,时文岐陷贼中已七十余日矣。事闻,赠太仆卿。
  祝万龄,湖广咸宁人。父亲祝世乔,远游不归。万龄十五岁单身去寻找,行程数千里,终于找到父亲。后由选贡授南康通判,为官清廉谨慎。

  贼既陷蕲州,遂屠其民。乡官陕西佥事李新举家被执,贼欲屈之。新叱曰:“我昔官秦中,尔辈方为厮养,今日肯屈膝厮养耶!”贼怒,新抱父尸就刃。其时属吏死节者,惟麻城教谕定远萧颂圣、蕲水训导施州童天申。
  万龄拜同乡人冯从吾为师,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保定知府。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万龄非常愤怒。魏忠贤党人李鲁生弹劾万龄,散布讹言,说天变、地震、物怪、人妖等,都是由于书院所造成的。万龄因而被撤职。

  郭以重,黄州人。世为卫指挥。崇祯十六年,城陷,自他所来赴难。其妻欲止之,叱曰:“朝家畀我十三叶金紫,不能易一死哉!吾将先杀汝。”妻乃不敢言。既至,遇贼欲胁之去,坚不从。露刃慑之,乃好谓贼曰:“从汝非难,但抱小儿者,吾妻也,汝为我杀之,吾无累矣。”贼如其言。以重即夺贼刀击斩一贼,群贼拥至,遂赴水死。
  崇祯初年,起任万龄为黄州知府,他在黄州把本府生员召集于定惠书院,以儒家正学来开导他们。在黄州任职三年后,调为河南副使,监军磁州。辉县之北与山西陵川之南,有个水峪村,是农民起义军老回回部的根据地,在此已数十年。万龄与山西监司王肇生合兵进剿,大战六次,焚烧三百余里,攻克此村。万龄因功加右参政之职。

  先是,蕲州破,指挥岳璧自屋堕地,不死。贼执至城上,欲降之。厉声曰:“我世臣也,城亡与亡,岂降贼!”贼刃之,仆地。气将绝,瞋目曰:“我死为鬼,当灭汝!”时大雪,血流丈余,目眦不合。
  义军由山西入河北,进攻新乡。万龄截击,义军转战陵川,其后又攻新乡。万龄战败,削职归家。汤开远为他伸冤,无效。许久以后,廷臣交相举荐,正准备任用,西安为义军所陷。万龄赴关中书院,哭拜先圣,上吊自尽。泾阳人佥事王征、太常寺卿耀州宋师襄、咸宁人怀庆通判窦光仪、长安人仪封知县徐方敬、咸宁人芮城知县徐芳声、明王朝宗族举人米谊及举人席增光都在西安,城破被杀。

  同时,郭金城为罗田守将,贼逼城,率所部五百人战,斩级百余,追之英山。贼大集,困三日,突围不得出,被执。胁降不从,见杀。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