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没、叔宽谏魏献子无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之,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献子曰:“善。”乃辞梗阳人。
  有个梗阳人与别人打官司,眼看就要败讼,于是就向魏献子纳贿托情,魏献子打算答应下来。他的下属阎没对叔宽说:“我与你一同去劝谏吧!我们的主人一向以不受贿赂闻名于诸侯,现在因为梗阳人行贿而损害了名声,那是万万不可以的。”两人朝见魏献子之后,留在那里不走。魏献子将要吃饭了,问谁还在庭院里,侍从回答说:“阎明、叔褒在。”魏献子叫他俩进来,让他们陪自己一起用膳。两人在吃饭之间,先后叹息了三次。吃完后,魏献子问起这件事,说:“人们常说:‘只有吃东西可以忘记忧愁。’你们在吃一顿饭的时间里叹息了三次,是什么原因呢?”两人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都是小人,贪心不足。食物刚送上来的时候,担心不够吃,因此叹息。吃到一半,不禁私下责备自己:主人赐给我们食物,哪有不够吃的道理呢?因此再次叹息。等到您吃完了,我们想到,但愿我们小人的胃口,也像君子的心思一样,只要吃饱也就知足了。因此第三次叹息。”魏献子说:“讲得好。”于是拒绝了梗阳人的贿赂。

《国语》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宋代以来,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国语》为西汉刘歆的伪作。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公元前453年)。《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