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典解

  维王三祀二月丙辰朔,王在鄗,召周公旦曰:“呜呼,敬哉!朕闻曰:何修非躬,躬有四位、九德。何择非人,人有十奸。何一本谋,谋有十散,不圉我哉。何慎非言,言有三信,信以生宝,宝以贵物,物周为器。美好宝物无常,维其所贵信,无不行。行之以神,振之以宝,顺之以事,明众以备,改□以庸,庶格怀患。
  成王亲政三年二月丙辰朔日,成王见周公旦。周公说:“啊呀!要重视啊!我听说:为何不修养自身?因为人身有四位、九德。对人为何不加选择?因为人有十奸。为何不完善那计谋?因为谋有十散,谋散就不能约束我了。为何不谨慎地说话?因为言语有三信。信可以生宝,宝可以贵物,物品皆可做器用。美好的宝物并不固定,仅在于它被人看重,信用它就无处不行。按规律去实行,用宝物去振奋,用事实去顺应,以完备告知民众,按用途攻治它。这样,众人都会来归,而且心怀感激。

  “四位,一曰定,二曰正,三曰静,四曰敬,敬位丕哉,静乃时非,正位不废,定得安宅。九德:一孝子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四忠恕,是谓四仪。风言大极,意定不移;五中正,是谓权断,补损知选;六恭逊,是谓容德,以法从权,安上无慝;七宽弘,是谓宽宇准德以义,乐获顺嘏;八温直,是谓明德,喜怒不隙,主人乃服;九兼符,是谓明刑,惠而能忍,尊天大经。九德广备,次世有声。十奸:一穷□干静,二酒行干理,三辩惠干知,四移洁干清,五死勇干武,六展允干信,七比誉干让,八阿众干名,九专愚干果,事愎孤干贞。十散:一废□□,□□行乃泄;□□□□,□□□□;三浅薄闲瞒,其谋乃获;四说咷轻意,乃伤营立;五行恕而不愿,弗忧其图;六极言不度,其谋乃费;七以亲为疏,其谋乃虚;八新私虑适,百事乃僻;九愚而自信,不知所守;十不释太约,见利忘亲。三信:一春生夏长无私,民乃不迷;二秋落冬杀有常,政乃盛行;三人治百物,物德其德,是谓信极。而其余也,信既极矣,嗜欲□在,在不知义,欲在美好,有义,是谓生宝。”
  “四位所指:一是定居,二是正直,三是安静,四是恭敬。恭敬一位为大为首,安静就是其次,正直一位不失去,定居一位才能安家。

  周公拜手稽首兴曰:“臣既能生宝,恐未有子孙其败。既能生宝,未能生仁,恐无后亲王宝生之,恐失王会,道维其废。”
  九德所指:一是孝:儿辈畏惧制裁,就没有不顺父母之心。二是悌:兄弟友善就知次序,有次序才有伦理;伦理不错乱,在上者就不会低下。三是慈惠:慈惠才知养幼;知道养幼,就乐于养老。四是忠恕:这是说自己的仪度;即使流言盛行,也坚定不移。五是中正不偏:说的是权衡裁断,或补或损知道选择。六是恭敬谦逊:这是说有容有德;按法度去服从权力,主上安稳,无作恶行为。七是宽弘:这是说要宽弘大量;德为准则,义为依据,乐于获得大福。八是温和正直:这是说彰明道德;或喜或怒都不生嫌隙,主人才会重用。九是廉武:这是说的昭示刑法;惠爱而能容忍,这是尊敬上天的大道。九德全面具备,世世代代都有好名声。

  王拜曰:“格而厣。维说余劝之以安位,教之广,用宝而乱,亦非我咎,上设荣禄,不患莫仁。仁以爱禄,允维典程,既得其禄,又增其名,上下咸劝,孰不竞仁。维子孙之谋,宝以为常。”
  “十奸是:一,清平居处伤清静;二,酗酒行事伤正理;三,显示聪明伤智慧;四,过分干净伤清洁;五,拼死显勇伤武事;六,展示忠诚伤诚信;七,计较名誉伤谦让;八,迎合众人伤名节;九,愚而自专伤成功;十,自信而孤立伤坚贞。

《逸周书》,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手,可能还经汉代人改易或增附。《逸周书》今今本全书十卷,正文七十篇,其中十一篇有目无文,四十二篇有晋五经博士孔晁注。各篇的篇名均赘“解”字。又序一篇,各本或在卷端,或附卷尾。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