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不识大体不识大体的意思_解释_造句

shí

不识大体

拼音 bù shí dà tǐ 注音 ㄅㄨˊ ㄕˊ ㄉㄚˋ ㄊ一ˇ 词性 成语
拼音 bù shí dà tǐ 注音 ㄅㄨˊ ㄕˊ ㄉㄚˋ ㄊ一ˇ
词性 成语
结构 (单一结构) (左右结构) (单一结构) (左右结构)
不识大体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懂大道理。

引申为没有全局观念。

引证解释:

⒈ 不懂大道理。

《宋书·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餘,其不识大体如此。”
《明史·郑赐传》:“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

⒉ 引申为没有全局观念。

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大见解、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

国语词典:

大体,指重要的道理。不识大体指缺少远见,只计较细节,而无法掌握最重要的道理。《宋书.卷六八.武二王传.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余,其不识大体如此。」《旧唐书.卷五○.刑法志》:「臣以至愚,不识大体。」也作「不知大体」。

网络解释:

成语解释

【解释】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出处】《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示例】上斥为不识大体,仍谕内监在外生事者听人责惩。(《清史稿 高宗本纪》)

【近义词】目光如豆、鼠目寸光、小廉曲谨、放饭流歠

【反义词】目光如炬、高瞻远瞩、卓有远见、顾全大局

【语法】不识大体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明白关系到大局的道理。

不识大体

  • 不识大体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shí dà tǐ,意思是考虑问题过于片面,不懂得从大局渗入。出自 《史记·平原虞卿列传》。
  • 字义分解
    读音:bù

    基本字义

    bù(ㄅㄨˋ)

    ⒈  副词。

    ⒉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⒊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fǒu(ㄈㄡˇ)

    ⒈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异体字

    • ?
    • ?
    • 不

    汉英互译

    no、not

    相关字词

    没有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读音:shí

    基本字义

    识(識)shí(ㄕˊ)

    ⒈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⒉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⒊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其他字义

    识(識)zhì(ㄓˋ)

    ⒈  记住:博闻强识。

    ⒉  标志,记号。

    异体字

    • ?
    • ?
    • ?

    造字法

    形声:从讠、声

    读音:dà

    基本字义

    dà(ㄉㄚˋ)

    ⒈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⒉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⒊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⒋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⒌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⒍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⒎  时间更远:大前年。

    ⒏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⒐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其他字义

    dài(ㄉㄞˋ)

    ⒈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⒉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其他字义

    tài(ㄊㄞˋ)

    ⒈  古通“太”。

    ⒉  古通“泰”。

    异体字

    • ?

    汉英互译

    big、great、bigness、greatnes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读音:tǐ

    基本字义

    体(體)tǐ(ㄊ一ˇ)

    ⒈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⒉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⒊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⒋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⒌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⒍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⒎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⒏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⒐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其他字义

    体(體)tī(ㄊ一)

    ⒈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异体字

    • ?
    • ?
    • ?

    汉英互译

    body、style、substance、system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body; group, class, body, unit; inferior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