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奈何,愁人多。眢井水涸大海波,欢者娭娭听侬歌。
天奈何,愁人多。眢井水涸大海波,欢者娭娭听侬歌。
饥枵之腹,肠鸣轣辘。但有勺糜,宁弃斗谷。月不午,日不宵。
饥枵之腹,肠鸣轣辘。但有勺糜,宁弃斗谷。月不午,日不宵。
凤皇不角麟不毛,陌土坟起如山高。美人带掩金错刀,罗帷无烛风萧萧。
凤皇不角麟不毛,陌土坟起如山高。美人带掩金错刀,罗帷无烛风萧萧。
姚燮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 16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辛丑¹正月五日,天气澄和²,风物³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物。临长流,望曾城,鲂(fáng)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gāo)¹⁰者,名实旧矣¹¹,不复乃为嗟(jiē)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¹²,独秀中皋¹³,遥想灵山¹⁴,有爱嘉名¹⁵。欣对不足¹⁶,率共¹⁷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dào)吾年之不留。各疏¹⁸年纪乡里¹⁹,以记其时日。
译文: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注释:¹斜物:地名,位置不详,当在诗人所居南村附近。据骆庭芝《斜物辨》,斜物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¹辛丑:一本“丑”作“酉”。据逯钦立考证,辛酉是“正月五日”的干支。²澄和:清朗和暖。³风物:风光,景物。⁴闲美:闲静优美。⁵邻曲:邻居。⁶长流:长长的流水。⁷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⁸鲂:鱼名。⁹和:和风。¹⁰南阜:南山,指庐山。¹¹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¹²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¹³独秀中皋: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 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¹⁴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物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¹⁵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¹⁶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¹⁷率共: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一本“共”作“尔”。¹⁸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¹⁹乡里:指籍贯。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开岁¹(shū)²五日,吾生行³归休
译文:新岁匆匆又过五日,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注释:¹开岁:指岁首。一年开始,即元旦。²倏:忽然,极快。³行:即将,将要。⁴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念之动中怀¹,及辰²为兹游³
译文:想到这些胸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注释:¹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²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³兹游:这次游赏,指斜物之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气和¹天惟澄²,班坐³远流
译文:天气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注释:¹气和:天气和暖。²天惟澄:天空清朗。³班坐:依次列坐。⁴依:依傍,顺着。⁵远流:长长的流水。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弱湍(tuān)¹²文鲂(fáng)³,闲谷(jiǎo)鸣鸥
译文:缓缓流水鱼儿驰游,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注释:¹弱湍:舒缓的水流。²驰:快速游动。³文鲂:有花纹的妨鱼。⁴闲谷:空谷。⁵矫:高飞。⁶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jiǒng)¹散游目²,缅然³(dì)曾丘
译文: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注释:¹迥泽:广阔的湖水。迥,远。²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³缅然:沉思的样子。⁴睇:流盼。⁵曾丘:即曾城。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虽微¹九重²³,顾瞻(zhān)无匹俦(chóu)
译文: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极四周无与匹俦。
注释:¹微:无;不如。²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³秀:秀丽。⁴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⁵匹俦:匹敌,同类。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提壶¹²宾侣,引满³献酬
译文:提起酒壶款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注释:¹壶:指酒壶。²接:接待。³引满:斟酒满杯。⁴更:更替,轮番。⁵献酬:互相劝酒。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未知从今去¹,当复如此不(fǒu)²
译文: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注释:¹从今去:从今以后。²不:同“否”。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中觞(shāng)¹纵遥情²,忘彼千载忧³
译文:酒至半酣放开豪情,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注释:¹中觞:饮酒至半。²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³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且极¹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译文:今朝欢乐姑且尽兴,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注释:¹极:指尽情。

  这诗真实记录了作者刚入半百之年的一时心态。

  诗开头四句写出游的缘由。张衡《思玄赋》说:“开岁发春。”随着新岁来临,诗人已进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从)。古人说:“人上寿百岁。”(《庄子·盗跖》)由此常引出人们“生年不满百”的慨叹。进入五十,正如日已过午,岁已入秋,是极足警动人心的。孔融就曾说过:“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论盛孝章书》)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现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惊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离开回归空无、生命休止的时候也不很远,(《淮南子·精神训》:“死,归也。”《说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动中怀”了。于是,在初五那天景气和美的良辰,他作了这次出游。

  次节“气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着笔。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侣们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献在眼前:近处是微流中的彩色鱼儿在嬉游,空谷中鸣叫着的鸥鸟在高飞。作者用较华采的笔墨着意写出游的、飞的都那样自得,空中、水底无处不洋溢着生机,这其中自然也含着他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远远望去,湖水深广,曾(通“层”)丘高耸,也构成佳境,令人神驰意远。特别是这曾丘(指庐山边上的鄣山),不仅使人联想到昆仑灵山的峻洁(《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淮南子》说:“昆仑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在其西”);而且它“旁无依接,独秀中皋”(尽管它不如昆仑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顾瞩四方,无可与比拟者,也足以对人们的人格修养有所启示。序中说:“欣对不足,率共赋诗。”因为这曾丘的诱发,才给人间留下这好诗。

  三节“提壶接宾侣”四句,写出好景诱人,邻里欢饮,使诗人不禁兴起“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念。这是对人生、对美好事物——诗中所写的风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无限热爱、执着的人自然会产生的想法,作者把人们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率地吐露了出来。

  结尾四句,写出酒至半酣,意适情遥的境界。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而作者却以高昂的意气唱出“忘彼千载忧”,他的人生观是超脱的。他又说:“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这是本有旷达胸怀、又加以“中觞纵遥情”的作者所发出的对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的热情赞叹,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颓废之歌是迥然异趣的。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0-63

yóuxiéchuān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xīnchǒuzhēngyuè tiānchéng fēngxiánměi èrsānlín tóngyóuxiéchuān línchángliú wàngzēngchéng fángyuèlínjiāng shuǐōuchéngfānfēi nánzhě míngshíjiù nǎiwéijiētàn ruòzēngchéng bàngjiē xiùzhōnggāo yáoxiǎnglíngshān yǒuàijiāmíng xīnduì shuàigòngshī bēiyuèzhīsuìwǎng dàoniánzhīliú shūniánxiāng shí 

kāisuìshū shēngxíngguīxiū 
niànzhīdòngzhōnghuái怀 chénwéiyóu 
tiānwéichéng bānzuòyuǎnliú 
ruòtuānchíwénfáng xiánjiǎomíngōu 
jiǒngsànyóu miǎnránzēngqiū 
suīwēijiǔchóngxiù zhānchóu 
jiēbīn yǐnmǎngèngxiànchóu 
wèizhīcóngjīn dāngfǒu 
zhōngshāngzòngyáoqíng wàngqiānzàiyōu 
qiějīnzhāo míngfēisuǒqiú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¹²鼠,破家³求良猫。厌腥膏,眠以毡(zhān)(jì)。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¹⁰¹¹¹²。某怒,遂¹³不复蓄¹⁴猫,以为¹⁵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译文:有个人讨厌老鼠,倾尽家财讨得一只好猫。用鱼和肥肉喂养它,用毡子和毯子给猫睡。猫已经吃得饱饱的并且过得安安稳稳,大都不捕鼠了,有时猫甚至与老鼠一块嬉戏,老鼠因为这个缘故更加横行不法。这人十分生气,把猫赶走,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猫。是没有好猫吗?是因为不会养猫。
注释:¹某:某个人;有一个人。²恶:讨厌;厌恶。³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破:倾尽。⁴厌:满足。⁵以:用。⁶腥膏:鱼和肥肉。腥:代指鲜鱼。膏:肥肉。⁷毡罽:毡子和毯子。罽:兽毛织品。⁸且:并且。⁹率:大都。¹⁰故:缘故。¹¹益:更加。¹²暴:凶暴。横行不法。¹³遂:于是;就。¹⁴蓄:养。¹⁵以为:认为。
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环境过于安分,就会懒散,不思进取。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全是他一手造成,他没有想过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他是个只会说猫不好,却不会反思自己错在哪里的人。给人以深思启示。对人太过迁就会适得其反,对动物也是如此!

shìliángmāo

jūn qīngdài 

    mǒushǔ jiāqiúliángmāo yànxīnggāo miánzhān māobǎoqiěān shuàishíshǔ shènzhěshǔyóu shǔbào mǒu suìmāo wéitiānxiàliángmāo shìmāo shìhuìmāo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芙蓉¹不及美人妆,水殿²风来珠翠³香。
译文:芙蓉虽美但比不上美人的装扮,帝王的游船被风吹过飘来阵阵女子香。
注释:¹芙蓉:芙蓉花。²水殿:意为临水的殿堂或帝王所乘的豪华游船。³珠翠:表示珍珠和翡翠,也可表示盛装女子或蚌和翠鸟。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谁分含啼掩秋扇¹,空悬²明月待君王。
译文:谁料如今却只能含悲饮泣,终日以团扇掩面,夜夜站在皎洁词月光下,等待君王的恩宠。
注释:¹秋扇:比喻妇女年老色衰而见弃;或指秋日团扇。²空悬:悬在空中。

西gōngqiūyuàn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róngměirénzhuāng shuǐdiàn殿fēngláizhūcuìxiāng 
shuífēnhányǎnqiūshàn kōngxuánmíngyuèdàijūnwáng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上马不捉鞭(biān)¹,反折杨柳枝。
译文:郎君上马后并不去取马背上的马鞭子,而是去折杨树和柳树上的枝条。
注释:¹捉鞭:拿起马鞭。捉:抓、拿。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dié)¹吹长笛²,愁杀行客儿。
译文:他盘膝坐在马背上,悠闲地吹起了长笛,过往的行人听着笛声只觉愁思难忍。
注释:¹蹀座:偏义复词,取“座”义。蹀:行;座,同“坐”。²长笛:指当时流行北方的羌笛。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腹中愁不吹,愿作郎马鞭。
译文:我现在因为浓重的愁苦而不快乐,我愿意成为郎君的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出入擐(huàn)¹郎臂,蹀座郎膝边。
译文:外出时牢牢地抓着郎君的胳膊,闲坐时盘膝在郎君身边。
注释:¹擐:系,拴。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jī)¹
译文:我在两泉旁的小泽处、放牧我心爱的马儿,竟然忘记了给马套上马笼头。
注释:¹羁:马笼头。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担鞍逐¹马走,何见得马骑。
译文:我背着马鞍、跟随着马走,怎么不见你骑马呢?
注释:¹逐:跟随。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遥看孟津河¹,杨柳郁²(pó)(suō)³
译文:遥看孟津河一带,茂密的杨树和柳树都随风摇曳着。
注释:¹孟津河:指孟津处的黄河。孟津:在河南孟县南。²郁:树木茂密状。³婆娑:盘旋舞动,此指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我是虏(lǔ)家儿¹,不解汉儿歌。
译文:我是北方民族的儿郎,不理解汉族人写的诗歌。
注释:¹虏家儿:胡儿,古代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之贬称。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译文: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其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bì)(bá)¹黄尘²下,然后别雄雌(cí)³
译文:一群马儿快速飞奔,才能分出高下。
注释:¹跸跋:快马飞奔时马蹄击地声。²黄尘:指快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³别雄雌:分高低、决胜负。

  《折杨柳歌辞》,《吹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共五首,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

  第一首是写“行客”告别亲友远行之际,“上马”理当挥鞭启程,可他却“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杨柳。柳者,留也,在古代习俗中是作为惜别的象征。这一细节,正表现出其依依惜别的心情。而此时更传来了悠悠长笛之声,岂不更令人怅惘,别情难抑!诗前三句纯用叙事代抒情,不明言离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长笛”象征离情的事物意象作垫衬,逼出最后一句“愁杀”两字。

  第二首中,“愁不吹”点出与“郎”经常离别,故女子大发奇想,希望成为心上人的马鞭,终日伴随情郎身边。诗蕴藉有致,颇带南方吴声西曲的柔情;但又颇有不同,“愿作郎马鞭”的痴想就明显带有北方器物的特征。诗以刚健之笔抒温婉之情,于爽健之中寓缠绵之情致。

  第三首是写放马的情形。马不戴羁,人扛马鞍,人随马走,然后提出疑问“何见得马骑”,怎么不见你骑马呢。远离故乡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对未来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第四首诗写征人遥望漫漫征程,对此行怀有隐忧。此诗应当注意两点:(一)作者当是北方少数民族,或为鲜卑,或为其他,虽已难深究,但其显然习惯于北方大漠生涯,来到中原沃土为时未久。故“遥望”之际,对“杨柳郁婆娑”之中原景物倍觉新鲜。“郁婆娑”三字十分传神,令人想见垂柳成行、依依摇曳之美景。此种景物描写,在北歌中极为罕见。(二)此诗当原用北族语言,经过汉译。“虏家儿”者,即出诸汉人译笔,北方民族断不会用此贬词自称。至于诗中透露出其时南北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信息,亦值得重视。

  第五首诗是写一场激烈的马赛前的情景。赛马场上,人强马壮,跃跃欲试。作者不禁感叹: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其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两个“须”字,突出了人马互相依赖的重要关系。“跸跋黄尘”,动人心魄,展示出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这是作者的揣想之辞,故云“然后”才能决一雌雄。诗有议论,有描写,场景阔大,给人一种阳刚的美感。

zhéyángliǔshǒu

míng nánběicháo 

shàngzhuōbiān fǎnzhéyángliǔzhī 
diézuòchuīcháng chóushāxíngér 

zhōngchóu yuànzuòlángbiān 
chūhuànláng diézuòlángbiān 

fàngliǎngquán wàngzhuólián 
dānānzhúzǒu jiàn 

yáokànmèngjīn yángliǔsuō 
shìjiāér jiěhànér 

jiànérkuài kuàijiànér 
huángchénxià ránhòubiéxióng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可惜庭中树,移(yí)¹(zhú)²汉臣³
译文:可怜庭院中的石榴树,跟随着张骞,被从西域移植到了中原。
注释:¹移根:移植。²逐:跟随。³汉臣:汉朝的臣子,此处指张骞。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只为¹来时晚,花开不及²春。
译文:只是因为到中原的时间比较晚,所以无法在春天里绽放。
注释:¹为:由于。²不及:赶不上。

  这首诗读起来,总有种酸溜溜的感觉。孔绍安和夏侯端都曾是隋朝的御史,后来李渊反隋称帝,夏侯端首先归顺了李渊,授秘书监,三品官,而孔绍安归唐晚了一些,只被授于内史舍人,五品官,远不及夏侯端。

  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孔绍安作此诗时,夏侯端恰巧也在场,所以诗人以石榴自喻,发出了“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这样的感慨。“逐汉臣”,却“不及春”,人才得不到重用,这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诗人对唐高祖李渊的不满。同时诗中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只是“来时晚”而已。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此句历来被人称颂,成为了感叹怀才不遇或大材小用的名句。

shìyànyǒngshíliú

kǒngshàoān tángdài 

tíngzhōngshù gēnzhúhànchén 
zhǐwèiláishíwǎn huākāich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