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即颍水荀,何惭许郡宾。
君即颍(yǐng)水荀(xún)¹,何惭许郡(jùn)²
译文:君即如汉时颍川之荀淑,与许郡陈寔相比又有何惭呢!
注释:六即:《唐诗类苑》作“轩昂”。王琦按:“六”字,疑是草书“君”字之讹。¹颍水荀:谓荀淑。淑字季和,东汉颍川颍阴人,安帝时征拜郎中,再迁为当途长。颍水:淮河最大支流,自河南流入安徽西北部入淮河。²许郡宾:谓陈寔。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人。曾为闻喜长,再迁太丘长。年八十四而卒于家。事见《后汉书》传。此亦以陈寔喻荀七。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译文:你我相逢于此,定有太史奏称有贤人相聚。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译文:玉虽隐身仍从石中可见,兰花枯谢还会再见到春天。
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é)¹成万里别,立德²贵清真³
译文:须臾之间你我将分手远别,望君树立明德以朴素淡泊为贵。
注释:¹俄:不久,旋即。²立德:树立德业。³清真:纯洁质朴,朴素淡泊。

nánlíngsōngshānbiéxún

bái tángdài 

jūnyǐngshuǐxún cánjùnbīn 
xiāngféngtàishǐzòu yīngshìbǎorén 
yǐnqiězàishí lánháijiànchūn 
échéngwànbié guìqīngzhēn 
舣兰舟。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心期久要,屡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yǐ)兰舟¹。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²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³,心期久要,屡(lǚ)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译文:停下了小船。因为它载满了愁绪,晃晃悠悠,再也无法前进半分。恋人站在岸上看着我们远行,屏风一般的山峰完全遮挡了我远望的视线,这一去再也难以留下。内心感到很无奈,想念着我的恋人,不知要经过几个春秋才能再见。感叹人生、幽深似浮萍。又要再次离别,内心感到非常遗憾,希望也随着江河一起被冲走了。
注释:¹兰舟:用木兰树所造的船只。亦用为小舟的美称。²练波:白绢似的水波。³争奈:怎奈;无奈。⁴心期:引申为相思。⁵付与东流:付:交给;东流:向东的河流。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爱渚梅、幽香动,须采掇、倩纤柔。艳歌粲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念故人、留此遐洲。但春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爱渚(zhǔ)梅、幽香动,须采掇(duō)¹、倩纤柔²。艳歌粲(càn)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念故人、留此遐洲。但春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译文: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你在斜阳里,水面雾气迷离,波光粼粼处,船桨正在划动。岸边的梅树传来幽香阵阵,美好而纤柔的梅花,一向爱梅的你想必会伸手采撷吧。情歌悠扬,以后谁能唱得跟你一样动听呢,又有谁能把你远行的经历说给我听?到时候你会不会想起我这个远方的故人呢?等到春风老去,秋天月圆时,独自倚靠在西楼。
注释:¹采掇:采摘;采集。²纤柔:纤细而柔软。

  《透碧霄》,词牌名,为柳永所创调。《词谱》卷三五:“透碧霄:双调一百二十字。前段十二句,六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查荎这首词可谓精品,得到了杨慎的高度评价,杨慎在《词品》中写道,“此查荎透碧霄词也,所谓一不为少”。

  停下了小船。因为它载满了愁绪,晃晃悠悠,再也无法前进半分。“载离愁”这个意象频频见之于文学作品中,比如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船儿载满愁绪,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愁绪仿佛可以看到、摸到、感受到。白浪滔滔,像在送别远行人,屏风一般的山峰完全遮挡了我远望的视线。这一次离别,重逢之期未定,你我二人多年莫逆之交,怎奈老是聚少离多,一次次离别让人心碎。人生就好像浮萍一样漂泊孤苦,聚散匆匆。“聚散如浮萍,死生犹幻沫”,浮萍无根,常用来比喻人生的无常、人的漂泊无依、亲友之间的别离。

  “轻别”二字值得玩味,因为道别之时,无论怎么痛哭流涕都不足以表达不舍,不足以纾解痛苦,只有轻描淡写地道一声珍重。又或者说,无论如何痛心疾首抑或执手相看,比起内心的波澜和痛苦也不够“重”,也显得轻描淡写,只有让心中的痛随水逝去。愁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长恨水常东”,“为谁流下潇湘去”,都是极度而无可缓解的无奈,生命中不能承受、不能逃避之痛。

  下片词人的思绪荡漾开来,想到别离之后,当夕阳西下的时候,远行者在斜阳里,水面雾气迷离,波光粼粼处,船桨正在划动。丁绍仪所作《听秋声馆词话》中写道:“柳(永)、查(荎)二作,字句相同,而查作尤佳……换头三语,真是绘水绘声之笔。”光影之中,船桨划动,读者也仿佛能听到水声。岸边的梅树传来幽香阵阵,美好而纤柔的梅花,一向爱梅的你想必会伸手采撷吧。情歌悠扬,以后谁能唱得跟你一样动听呢,又有谁能把你远行的经历说给我听?到时候你会不会想起我这个远方的故人呢?春去秋来,只剩我一人独自登上西楼。

  在《听秋声馆词话》中,还对此词的不同版本进行了辨析,可供参考:词综录此词。“宛似”作“杳似”,“滞此”作“留此”,似不如“宛”字“滞”字。又“采掇”句本作“须采掇,倩纤柔”,六字折腰,与柳词“空恁亸辔垂鞭”,句法小异。词律谓文义亦有可疑,若作“采掇须倩纤柔”,则理顺语协,宜从之。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5年11月版

tòuxiāo ·lánzhōu

zhāchí sòngdài 

lánzhōu shífēnduānshìzàichóu liànsòngyuǎn píngshānzhēduàn nánliú xiāngcóngzhēngnài xīnjiǔyāo gēngshuāngqiū tànrénshēng yǎopíng yòufānchéngqīngbié dōujiāngshēnhèn dōngliú 
xiǎngxiéyángyǐng hányānmíngchù shuāngjiǎngyōuyōu àizhǔméi yōuxiāngdòng cǎiduō qiànxiānróu yàncàn shuíchuányùn láishuōxiānyóu niànrén liúxiázhōu dànchūnfēnglǎohòu qiūyuèyuánshí 西lóu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不饮胡为醉兀(wù)¹,此心已逐归鞍(ān)²发。
译文:没有饮酒为什么依然感觉像喝醉了昏昏沉沉的呢?我的心已经追着弟弟回家的马一起送出去了。
注释:¹兀兀:昏沉的样子。²归鞍:归骑。回家所乘的马。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归人犹自念庭闱(wéi)¹,今我何以慰寂寞。
译文:归家的人还有亲人和家可以惦念,而我又用什么来抚慰寂寞呢?
注释:¹庭闱:指父母居住处。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登高回首坡垅(lǒng)¹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译文:在高处回头看视线已经被丘陵阻隔了,只能看见弟弟的帽子高高低低地出没。
注释:¹坡垅:丘陵。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译文:我惦念着弟弟在这样寒冷的天气衣着太过单薄,还要在撒满月光的路上独自骑着马回去。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路人行歌¹居人乐,僮仆²怪我苦凄恻(cè)³
译文:路人边走边唱着歌感受着人世的快乐,仆人埋怨我沉溺于悲伤哀痛。
注释:¹行歌:边行走边歌唱。借以发抒自己的感情。²僮仆:仆人。³凄恻:悲伤。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¹
译文:我也知道人生总要有离别,但只是害怕时间流逝得太快。
注释:¹飘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寒灯相对记畴(chóu)¹,夜雨何时听萧瑟。
译文:什么时候可以在寒夜的孤灯下面对面回忆往昔,在下雨的夜晚听着风吹树木的声音。
注释:¹畴昔:往日;从前。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译文:你要记得我们的约定和情意不可以忘记,千万不要太爱高官俸禄。

xīnchǒushíyuèshíjiǔyóubiézhèngzhōu西ménzhīwài

shì sòngdài 

yǐnwéizuì xīnzhúguīān 
guīrényóuniàntíngwéi jīnwèi 
dēnggāohuíshǒulǒng wéijiànmàochū 
hánniàněrqiú shòucányuè 
rénxíngrén tóngguài 
zhīrénshēngyàoyǒubié dànkǒngsuìyuèpiāo 
hándēngxiāngduìchóu shítīngxiāo 
jūnzhīwàng shènàigāoguānzhí 
秀色发江左,风流奈若何?
秀色发江左¹,风流奈若何²
译文:秀美的容色多生在南国,你风雅潇洒,真令人无话可说。
注释: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西北。殷淑:道士李含光门人,道号中林子。¹江左:即江南。²奈若何:谁能和你相比。若:汝,你。
仲文了不还,独立扬清波。
仲文¹了不还,独立扬清波。
译文:殷仲文一去而不回还,唯有你独立于世,激扬清波。
注释:¹仲文:指晋人殷仲文。据《晋书·殷仲文传》“殷仲文,南蛮校尉颧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
载酒五松山,颓然白云歌。
载酒五松山,颓(tuí)¹白云歌²
译文:带着酒来到五松山上,醉中高唱《白云歌》。
注释:¹颓然:感伤之意。²《白云歌》:又名《白云谣》。相传穆天子与西王母宴饮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因首句为“白云在天,山陵自出”,故名《白云谣》。
中天度落月,万里遥相过。
中天度落月,万里遥相过。
译文:中天的月亮已经偏西,但仍遥隔万里拜访你我。
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
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cuō)(tuó)¹
译文:手把酒壶流连这轮明月,唯恐把大好的时光蹉跎。
注释:¹蹉跎:指虚度光阴,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
明日别离去,连峰郁嵯峨。
明日别离去,连峰郁(yù)¹(cuó)(é)²
译文:明天你就会离我而去,只剩下高峻的山岭连绵不绝。
注释:¹郁:阻滞。²嵯峨:山高峻貌。

  这是一首颇有新意的离别诗,一首贮满友情和才情的诗歌。

  诗一开首,先夸对方的才情。好友殷淑“秀色”江南,“风流”无比,真像才貌双全的殷仲文再生。诗人以“送别”为这首诗诗情的触发点,却未吐离情别绪,反倒特写好友的才华,颇有离题之嫌。其实,其妙需要推敲。首先,写才情是为了突出友情。不平凡的才华和“独立扬清波”的傲岸不羁的性格是双方彼此深入了解并引为同调、至交的不寻常友谊的纽带。友情来自才情,来自相互吸引。其次,友情的深厚引起刻骨铭心的离情之苦:好友一去,知音难觅,还有谁能如此理解和慰抚自己。因此,诗人开头用了曲笔,看似曲折绕远写来,其实却把诗人离别时复杂的痛苦心情含蓄而细腻地表达出来。这样写绕了个弯子,为诗人情感蕴集、积聚做了铺垫。

  诗中间直抒离情。诗人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送别场面,引出一幅“五松山月夜送友图”。诗人送友精心选择了月夜五松山这典型环境是颇具匠心。清幽的五松山是美的,月夜的五松山更是妩媚。而一对好友身临其境,勾起漫步山麓,谈诗论文,长啸抒怀,高歌述志的美好友情的回忆。酒、月是诗人李白诗中的宠物。而今五松惜别,诗人又借酒、月写景抒情,颇见奇效;好友举杯话别,“别语缠绵不成句”(黄大临《青玉案》);临别痛饮,对月把酒而歌《白云》;醉不成欢,颓然相对而离情油然而生,坐看月落,别情依依,难舍难分……这幅诗人精雕的“送友图”,景情相生、相融。

  尾句“连峰郁嵯峨”除加重了万山阻隔的别离痛苦的沉闷气氛外,还巧妙地抒发了诗人长期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抚酒惜此月”,借酒、月过渡,巧妙自然;借月色流光之喻,发时光飞逝、壮志不遂之牢骚,画龙点睛。

  这首诗诗首以夸好友才情为开始,结尾以自己才情无法施展结穴点题,令全诗主旨豁然显露。

参考资料:
1、 铜陵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铜陵文史资料 第4辑 铜都历代诗粹.铜陵市: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1991年:19-20页

sōngshānsòngyīnshū

bái tángdài 

xiùjiāngzuǒ fēngliúnàiruò 
zhòngwénliǎohuán yángqīng 
zàijiǔsōngshān tuíránbáiyún 
zhōngtiānluòyuè wànyáoxiāngguò 
jiǔyuè liúguāngwèicuōtuó 
míngbié liánfēngcuóé 
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
¹酒渭城²边,垆(lú)³耐醉眠。
译文:渭城边上我们纵酒言别,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
注释:¹斗:计容积的量器,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里形容饮酒之多。²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³垆头:酒坊,酒家。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译文:满树的梨花就像积雪那样洁白,千万条的杨树叶恰似那缕缕青烟。
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
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
译文:惜别间我们饮尽了壶中的美酒。临分别时,送上策马的长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译文:盼望着你到达颍上,那时候新月也应该变圆了。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溶情于酒,又寄情于景。雪、杨叶、马鞭、壶醑和新月,这些都是送别的意像。雪花是寒冷的,冬天才有;梨花是温暖的,春天才有。作者用雪来比喻梨花,希望自己的浓浓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样。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体现对友人豪迈豁达的祝愿。

  首联“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描写的是送别的地点以及送别酒宴的热闹场景。诗人以被送行人的目的地起兴,宕开一笔,铺陈叙述。李白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喝得是酩酊大醉,这是李白对朋友的不舍,也是李白个性的写照。

  酒是李白诗文的一大母题,诗人感情或是因酒而生或是借酒浇愁,酒早已成为了李白诗的象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或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甚至有直接以酒肆之名为诗题的《金陵酒肆留别》,“白门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问取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酒的意象在李白诗中大量出现。

  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梨花喻雪,在古代诗文中多有出现,同样出名的还有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颔联对仗工整,使诗文具有形式、音韵之美。而“梨花”、“杨叶”的意象又具有唐诗典型的形象美的特点,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芽迎风摇曳。然而这美好的春景中却蕴藏着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以乐景衬哀情”,美好的春日风光却无人陪伴自己欣赏。

  此外“杨叶”即柳叶,“柳”“留”谐音,古人折柳相送的传统由来已久,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李白送别诗歌与众不同,往往能够将分别之情写成普遍化的集体感受。在这首《送别》中,没有提到送别的友人到底是谁,却把自己的深情厚谊寄托在“梨花”“杨叶”这些意象中,使读者产生共鸣。

  颈联“惜别倾壶醑,临分增马鞭”这句是全诗的点题之句,诗文明确地交代了举行酒宴的目的——送别友人。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诗人“倾壶”一饮,这是男人之间的送别方式,没有温婉的语言,也没有依依惜别的柔情,只是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寄于酒中,一饮而尽。待到真的要分别之时,“马上赠鞭”,以示纪念。同样也是男人的赠别,尽管舍不得却故作豪迈。

  尾联“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回味无穷,“三月不知肉味”。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目送友人“颍上去”,想象着友人的路途,这在李白诗文中同样很常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写目的地之景而浮想联翩,因景生情,因景结情,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吧,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的寄托。无论何时何地的人们在送别之时,都会产生“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挥手再三别,临歧空断肠”的共鸣。我想,诗人也会担忧友人旅途的劳顿吧!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五千年的积淀,一言概括则为“雅”。无论是送别,还是思念,古人都将自己的浓情蜜意寄于诗文中。古典诗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送别诗在这颗颗明珠上闪烁着一缕缕的光芒。在交通发达、通讯便捷的今天,没有“劳劳亭、长亭”这些专门为送别而建造的场所,离别之情已显弥足珍贵,不用鸿雁传书,也没有古人的离愁别恨。我们也许只有从古诗词中才能感受到离别的伤感了吧!

  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sòngyáng

bái(shuōcénshēn) tángdài 

dǒujiǔwèichéngbiān tóunàizuìmián 
huāqiānshùxuě yángwàntiáoyān 
biétiānjiǔ línzèngbiān 
kànjūnyǐngshàng xīnyuèdàojiāyuán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旧书不厌¹百回读,熟读深思子²自知。
译文: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地再去诵读,书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
注释:¹厌:嫌弃;憎恶。²子:你。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他年¹名宦²恐不免,今日栖(qī)³那可追。
译文:你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官,今天的漂泊失意你也不要去介意。
注释:¹他年:将来,以后。²名宦:居官而名声地位显赫者。³栖迟:飘泊失意。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我昔¹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译文:我曾经在家里断掉一切的交际应酬,著书到了连院子里的花草都没空去看一下。
注释:¹昔:从前,过去。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qiè)¹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译文:离开家后东游求官,抛开旧学,同从儿辈们胡闹。
注释:¹朅:离去。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狂谋谬算百不遂¹,惟有霜鬓(bìn)²来如期。
译文:算计百出却事事成空,到现在只有头上的白发如期而来。
注释:¹遂:顺心;称意。²霜鬓:白色的鬓发。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译文:想起在故乡手种的松柏,到我还乡的时候怕是要两手合抱了。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译文: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来的浪迹求官行为不是极度无知。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jiē)(zī)¹
译文:现在我和你说千万别去计较一时的得失,在这临别时和你说这些又让我感慨长叹了。
注释:¹嗟咨:慨叹。

sòngāndūnxiùcáishījiě西guī

shì sòngdài 

jiùshūyànbǎihuí shúshēnzhī 
niánmínghuànkǒngmiǎn jīnchízhuī 
jiāduànháiwǎng zhùshūkuīyuánkuí 
qièláidōngyóurénjué jiùxuécóngér 
kuángmóumiùsuànbǎisuì wéiyǒushuāngbìnlái 
shānsōngbǎijiēshǒuzhòng xíngqiěgǒngguīshí 
wànshìzǎozhījiēyǒumìng shíniánlàngzǒunìngfēichī 
jūnwèijiàoshī línbiéwéiyǒuchángjiē 
曷(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曷(盍)(hé)¹尝观于富人之稼²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³,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bǐ)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译文:你曾经观察过富人是怎样种庄稼的吗?他们的田地肥沃而且多,他们的粮食富足而且有余。他们的田地肥沃而且多,便可以轮作而使地力得到保全;他们的粮食富足而且有余,便能及时种植而不会误农时,而收获庄稼也能等到庄稼成熟。所以,富人的庄稼常常非常好,籽粒饱满而很少空秕,可以贮藏很久而不腐烂。
注释: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常在叙述中表明作者观点见解。张琥:即张璪,据《续资治通鉴·考异》:“璪本名琥”;与苏轼同年登进士第。¹曷:同“盍”,何不,此处曷尝可解作“可曾”。²稼:庄稼。³更休:轮换休耕。⁴敛:收获。⁵及其熟:旧时青黄不接时,贫者常不待成熟而收割充饥,谓之“杀青”。⁶秕:只有壳而没有米的谷粒,俗称瘪谷。⁷实:饱满的谷粒。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 、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zhì)¹、耰(yōu)²、艾³,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译文:现在,我全家有十口人,而一共只有一百亩田地,每一点土地都不能让它空闲,日夜盼望着得到收获,耕、种、收、获像鱼鳞那样挨着一茬又一茬,而地力因此便枯竭了。种的时候常赶不上农时,而收获的时候常常等不到它长熟,这样,哪里还能有美好的庄稼呢!
注释:¹铚:短镰。²耰:播种后摩平土地,使掩盖种子。³艾:收割。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mǐn)闵焉¹,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²。信(shēn)³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译文: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才能并不远远超过今天的人。日常努力于自我修养而不轻易地等成果自己到来,小心翼翼就象期望婴儿健康成长一样。气弱的人通过修养以达到刚强,空虚的人通过修养以达到充实。年近三十而后出来做官,年过五十而后才得到爵位。在长期的压抑中得到伸展,在极为充实之后才去运用;已经满得超出来才外流,把弓拉满之后才放箭。这便是古人之所以远远超过今天的人,而今天的君子所以不及古人的缘故。
注释:¹闵闵焉:殷切状,十分关心的样子。²三十而后仕二句:语出《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³信:同“伸”。⁴发于持满之末:在弓拉满之后才把箭发出去。发:发射。持满:把弓拉满。末:后。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¹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²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³,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译文:我从少年时代起便立志学习,不幸早早得中进士,与你同年考中。你考中进士也不能说不早。现在我虽然想自认为不足,而众人已经不切实际地对我推许了。唉!你应当去掉这些而专心致志地去学习。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丰富地积累而精当地表达。我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了。
注释:¹早得:很早登第。²妄推:错误地推崇。³去此:抛弃已得(登第)的浮名。⁴务学:勤学。⁵约:简,少。⁶薄:这里有谨慎、有力不尽使的意思。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¹亦以是²(yù)³之。
译文:你回去路过京城去问一问,有一个名叫苏辙字子由的,他是我的弟弟。把我对你讲的这些话告诉他。
注释:¹其:句首发语词,表祈请。²是:这,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话。³语:告诉。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好友的,也是一篇赠序。全文以种庄稼开篇,以穷富两种人的耕种环境、耕种方法以及收获成果作比,为下文的治学之道做了铺垫;下文则着重阐释了治学与种庄稼的联系,进而揭示文章的主旨:种庄稼要等到成熟才能收割;学习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此文以譬喻开篇,且先用“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一句提问,既起到自然引发下文,又引起特别重视。然后,生动具体地讲述了富人与穷人的两种耕作方法带来两种不同的效果。富人的地力越种越雄厚,收获丰富;穷人的地力越种越贫瘠,收获微薄;原因是富人土地而粮食有余,可以实行轮作,保全地力,形成良性循环,就能够不断发展再生产;穷人却不能做到,势必导致恶性循环,最终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这是不可违抗的生产规律啊!“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文章转换便顺理成章,把物质生产的规律自然地引申到精神生产上去。用古人与今人作对比,为古代人的才能和学问大大超过一般的人,原因就跟这种庄稼的道理一样,不要急于求成,必须积以时日,勤苦修养,才能做到“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紧接着,作者再用自己的学习实践和亲身经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做学问千万切忌自得自满、追求虚名,要去专心学习,只有做到“博观而约取”,使自己具有丰富精粹的知识基础,用起来才会感到绰绰有余,从容不迫。这就是“厚积而薄发”的道理。

  最后,作者又托张琥把这个意见转告其弟苏辙,看似闲笔,而意在表明这确实是他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这篇文章写得随意自然,语言简明,譬喻有趣,道理却很深刻。种庄稼与做学问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可作者却自然而巧妙地把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说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有着相同的规律性,突显了比喻的通俗易懂,也使文章亲切平易。充分说明苏轼善于观察事物,善于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对农业生产了熟于胸,表现出深厚坚实的生活基础。同时,展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独具特色的行文风格。

参考资料:
1、 熊朝东.明月几时有:苏轼诗词文精品选析: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275-276

jiàshuōsòngzhāng

shì sòngdài 

     ( )chángguānrénzhījià tiánměiérduō shíéryǒu tiánměiérduō gēngxiū érquán shíéryǒu zhòngzhīchánghòushí érliǎnzhīchángshú rénzhījiàchángměi shāoérduōshí jiǔcángér 

    jīnshíkǒuzhījiā érgòngbǎizhītián cùncùnérzhī wàngzhī chú zhì yōu ài xiāngxúnshàngzhělín érjié zhòngzhīchángshí érliǎnzhīchángdàishú néngyǒuměijiàzāi 

    zhīrén cáifēiyǒuguòjīnzhīrén píngsuǒyǎngérgǎnqīngyòng dàichéngzhě mǐnmǐnyān yīngérzhīwàngzhīzhǎng ruòzhěyǎngzhī zhìgāng zhěyǎngzhī zhìchōng sānshíérhòushì shíérhòujué xìnjiǔzhīzhōng éryòngzhìzhīhòu liúzhī érchímǎnzhī zhīrénsuǒguòrén érjīnzhījūnsuǒ 

    shāoyǒuzhìxué xìngérzǎotóngnián zhī wèizǎo jīnsuīwéi érzhòngwàngtuīzhī  ! érxuézāi guānéryuē hòuér gàozhǐ 

    guīguòjīngshīérwènyān yǒuyuēzhé yóuzhě  shìzhī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¹(zhēng)(róng)²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译文:华山峥嵘而崔嵬,是何等的壮伟高峻呀!远望,黄河像细丝一样,弯曲迂回地从天边蜿蜒而来。
注释:丹丘子:即元丹丘,李白于安陆时所结识的一位道友,于颜阳、嵩山、石门山等处都有别业。李白从游甚久,赠诗亦特多。¹西岳:即华山。²峥嵘:高峻貌。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wō)(gǔ)¹秦地雷。
译文:而后,它奔腾万里,汹涌激射,山震谷荡地挺进。飞际的漩涡,犹如滚滚车轮;水声轰响,犹如秦地焦雷。
注释:¹盘涡毂转:车轮的中心处称毂,这里形容水波急流,盘旋如轮转。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荣光休气¹纷五彩,千年一清²圣人³在。
译文:阳光照耀,水雾蒸腾,瑞气祥和,五彩缤纷。你千年一清呀,必有圣人出世。
注释:¹荣光休气:形容河水在阳光下所呈现的光彩,仿佛一片祥瑞的气象。都是歌颂现实。²千年一清:黄河多挟泥沙,古代以河清为吉祥之事,也以河清称颂清明的治世。³圣人:指当时的皇帝唐玄宗。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巨灵咆哮擘(bò)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¹
译文:你巨灵一般,咆哮而进,擘山开路,一往而前。巨大的波澜,喷流激射,一路猛进入东海。
注释:¹“巨灵”两句:据《水经注·河水》引古语:“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踏,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三峰¹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²开。
译文:华山的三座险峰,不得不退而耸立,险危之势,如欲摧折。翠崖壁立,丹谷染赤,犹如河神开山辟路留下的掌迹。
注释:¹三峰:指落雁峰、莲花峰、朝阳峰。²高掌:即仙人掌,华山的东峰。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白帝¹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译文:白帝的神力造就了华山的奇峰异景。顽石铸就莲花峰,开放于云雾幽渺的云台。
注释:¹白帝: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西方之神。华山是西岳,故属白帝。道家以西方属金,故称白帝为西方之金精。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云台阁道¹连窈冥(míng)²,中有不死丹丘生。
译文:通往云台的栈道,一直伸向高深难测的幽冥之处,那里就住着长生不老的丹丘生。
注释:¹阁道:即栈道。²窈冥:高深不可测之处。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¹(sāo)背指爪轻。
译文:明星玉女倾玉液,日日曦微勤洒扫;麻姑仙子手似鸟爪,最可给人搔背挠痒。
注释:¹麻姑: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为建昌人,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邀,降于蔡经家,年约十八九岁,能掷米成珠。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她的手像鸟爪,蔡经曾想象用它来搔背一定很好(见《神仙传》)。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我皇¹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²与天语。
译文:西王母亲手把持着天地的门户,丹丘面对苍天,高声谈论着宇宙桑田。
注释:¹我皇:指天帝。²谈天:战同时齐人邹衍喜欢谈论宇宙之事,人称他是“谈天衍”。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九重¹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译文:他出入于九重天宇,华山为此增光辉;东到蓬莱求仙药,飘然西归到华山。
注释:¹九重:天的极高处。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玉浆(jiāng)¹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译文:甘美的玉液琼浆,如果惠予我这样的好友畅饮,我们就可骑着两只茅狗,腾化为龙,飞上华山而成仙。
注释:¹玉浆:仙人所饮之浆。

  此篇写黄河的奔腾冲泻之势及华山的峥嵘秀伟,运用神话传说,驰骋想象,使山河更带有神奇的色彩。

  “西岳”两句。此诗开篇,就以“西岳峥嵘何壮哉”的突发唱叹,写华山的雄伟,起势宏远突兀,接着便展现登山远眺所见到的黄河之雄姿。接着四句写黄河。先写河的触山动地的汹涌澎湃之势,继写河的急流盘旋成涡,声如巨雷,最后写河水在阳光下,反映出灿烂辉煌的色彩,并把它和人的命运连系起来。出人意外的是,诗人对黄河的勾勒,却用了飘忽的轻笔:“黄河如丝天际来!”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奇景象迥异,这是因为诗人此刻是在烟云缥缈的华山绝顶;从万仞之上,远眺数千里外的盘曲黄河,正有细曲“如丝”“天际”来的奇妙感觉。而且诗人描述的重点是华山,用这样的轻笔勾勒,较之于重笔渲染黄河的壮阔,更可以反衬华岳的高峻入云。然而,黄河毕竟是狂暴不羁的,在它奔腾至华山脚下的时候,就不再轻细“如丝”,简直是波山浪海了。因此,诗人之笔亦突然夭矫而行、力挟千钧:“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它那蓄势“万里”的排浪,使山岳为之震撼;疾浪受阻,便沸怒而折,翻卷起巨轮般转动的漩涡,发出震撼三秦的雷鸣。这景象的确惊心动魄。

  然而这一切都是华山尚未开辟、黄河中途受阻的虚境。诗人的思绪此刻已飞向了远古。传说大禹理水之前,华山与对岸的山峰相连一片,挡住了滚滚黄河。大禹到来以后,指挥河神巨灵,将山峦横击为二,黄河才得以畅流。那击开的两半,就是现在隔河相峙的华山和首阳山。诗中的“荣光(华光)休气(瑞气)纷五彩”二句,于惊雷震荡声中,忽作舒徐悠长之音,正表现了圣人大禹降临黄河的自信闲暇之态。接着便有巨灵擘山的壮观一幕:诗人以“咆哮”状貌巨灵擘山的盛怒,以“洪波喷射”描摹山分浪奔的奇景。其运笔亦如巨灵和怒浪,显示出李白所独具的“疾雷破山、颠风簸海”(谢榛《四溟诗话》)之势。“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刚刚击开的三峰(即华山“落雁”、“莲花”、“朝阳”三峰),被巨灵震得慌忙退立,才免于倾覆之灾;但在翠崖丹谷之上,还留下了河神凌厉的掌印(即今华山东北的“仙人掌”)。与巨灵神的悍蛮擘山、不顾而去相比,西方之帝(白帝)就显得可爱多了:他仿佛要抚慰受击的山峦,竟暗运天地之气,一夜之间,将华山的顶峰,化作了一朵“莲花”,并让缭绕的白云,变为云台(即云台峰)承托着它——华山自此后便如青碧的莲花,盛开于万里白云之上。这就是诗中第一节所描绘的华山奇景。由于这描绘充分发挥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想象,并且交织着黄河的涛声骇浪和绘纭多姿的往古神话,显得格外壮丽和妩媚。这一切都只是为了造出一个神奇缥缈之境,为友人的“出场”作铺垫。

  “云台”八句以神话故事和现实的人物并写,似幻似真,并以此娱悦元丹丘。言云台的阁道连接着高不可测的云霄之处,有明星、玉女二仙女来侍洒扫,麻姑为人搔背,手爪很轻。我皇把守着九天的门户,元丹丘与天谈论着宇宙形成的问题,出入于高高的九重天上,往来于蓬莱与华山之间。“云台阁道(栈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这两句从云烟幽渺之中,勾勒友人闲步云台的姿态,使友人带有了飘飘欲仙的风神。“丹丘”之名,恰是《山海经》神话中的不死之国。故诗人直接以“不死”二字,将他一语呼出,显得既诙谐、又有情。元丹丘之去到华山,即将度过的,无非是隐逸山崖的清寂岁月而已。但在诗人笔下,却化作了如梦如幻的连翩奇遇:传说中的华山仙子(明星),慌不迭地为他“洒扫”庭坛;手如鸟爪的“麻姑”,为他“搔背”时,下爪竟还那样轻灵。至于接待过汉武帝的瑶池王母,年事已高,就只好请她看守门户了。倘若友人想“扪天摘匏瓜(星名)”,或许还有机会与天帝攀谈上几句哩——“明星玉女备洒扫”四句,将元丹丘隐迹华山的生活,描摹得美妙、奇幻。原来互不相关的神话传说,一经诗人信手拈来,便绚烂相映、顿成化境。“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诗人想象自己的友人,从此将光辉闪闪地出入于九重之天,或者迅疾如飞地往返于仙境蓬莱。或许他还能像传说中的老翁一样,误入嵩山大穴,得到仙人的“玉浆”之赠。想到这里,诗人不禁向友人脱口而呼:“倘得“玉浆”,可别忘了让我也分享一杯呵!到时候,我就与你像传说的汉中卜师、酒店老妇一样,骑上仙人的“茅狗”,刹那间化作飞“龙”,直上云天。”悠然神往的结语,表现出诗人对神仙飞升的向往与仰慕。

  全诗运笔收放自如,“纵之则文漪落霞,舒卷绚烂”,收之则“万骑忽敛,寂然无声”(王世贞《艺苑巵言》)。明人陆时雍称李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有舒云流水之妙”。《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正可当此美誉而无愧。

西yuèyúntáisòngdānqiū

bái tángdài 

西yuèzhēngróngzhuàngzāi huángtiānlái 
huángwànchùshāndòng pánzhuànqínléi 
róngguāngxiūfēncǎi qiānniánqīngshèngrénzài 
língpáoxiàoliǎngshān hóngpēnjiànshēdōnghǎi 
sānfēngquècuī cuìdāngāozhǎngkāi 
báijīnjīngyùnyuán shízuòliánhuāyúnzuòtái 
yúntáidàoliányǎomíng zhōngyǒudānqiūshēng 
míngxīngbèisǎo sāobèizhǐzhuǎqīng 
huángshǒutiān dānqiūtántiāntiān 
jiǔchóngchūshēngguānghuī dōngqiúpénglái西guī 
jiāngtǎnghuìrényǐn èrmáolóngshàngtiānfēi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黄山¹四千仞(rèn),三十二莲峰。
译文: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注释:¹黄山:古称黟山,唐改黄山。在安徽省南部,跨歙、黔、太平、休宁四县。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丹崖夹石柱,菡(hàn)(dàn)¹金芙蓉。
译文: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注释:¹菡萏:即荷花。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伊昔升绝夹,下窥(kuī)天目¹松。
译文: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注释:¹天目:山名,在浙江临安县西北,上有两湖若左右目,故名天目。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仙人炼玉¹处,羽化²留馀(yú)踪。
译文: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注释:¹炼玉:指炼仙丹。²羽化:指成仙而去。黄山有炼丹峰,高八百七十初,相传浮丘公炼丹于峰夹,经八甲子,丹始成。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亦闻温伯雪¹,独往²今相逢。
译文: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注释:¹温伯雪:名伯,字雪子。李白此处借其名以喻温处士。²独往:谓离群而隐居。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译文: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shā)¹
译文: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
注释:¹丹砂井:黄山东峰下有朱砂汤泉,热可点茗,春时即色微红。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凤吹¹我时来,云车²尔当整。
译文: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
注释:¹凤吹:用仙人王子乔吹笙作凤鸣事。²云车:仙人所乘。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去去陵阳¹东,行行芳桂丛。
译文: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
注释:¹陵阳:即陵阳山,在安徽泾县西南。相传为陵阳子明成仙处。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回溪十六度,碧嶂(zhàng)尽晴空。
译文: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他日还相访,乘桥¹(niè)彩虹。
译文: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
注释:¹桥:指仙人桥,又名天桥、仙石桥,在炼丹台,为黄山最险之处。

  黄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石柱峰、吴蓉峰、莲花峰,均高耸峭拔。直刺青天,形如蓬荷。王琦在解释前两句诗时说:“诗意则谓黄山三十二峰曲口莲花,丹崖夹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顶之圆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项之开放者,如关蓉之己秀。未尝专指三峰而言也”

  诗人自叙曾游黄山,描写其高峻神秀,有神仙遗踪。 黄山的朱砂泉,自朱砂峰流来,酌饮甘芳可口,浴洗令人心境清廓。气爽体舒。自己来到黄山时,有仙乐呜奏,温处士整理仙车相迎。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踏着彩虹化成的石桥,拜访温处士。

  诗人以丰宫的想像、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黄山壮丽多姿的景象;点出众降、练玉处、丹沙井,使人获得非常亲切的美感。

  诗人凭借他“伊昔升绝顶”,游览黄山所得到的印象,根据所送的朋友的“处士”身份及其归居之地,驰骋想象和联想,运用有关的神话传说,创作出了这篇具右浪漫主义特色的作品。前八句正面写黄山,描写它高峡、秀丽,是神仙修炼之地,为写送温处士归山养真修造作为铺垫。 以下十四句从“送”字着笔,是全诗的主旨,中分数层;先写与温处士相遇;次写温处士是游五岳归来,归休黄山白鹅旧居,并希望他在归休之地得道成仙,以引渡自己;再次,“去去”四勺,是写同温处士分手时道剔的话,想象他在途中的经历和将要见到的景象;最后两句写他日相访,表达了诗人对温处士的感情。诗中表现出一种飘然欲仙的浪漫主义色彩。

参考资料:
1、 蔡守湘.历代山水名胜诗选:甘肃教育出版社,1987年09月:第156页-第158页

sòngwēnchǔshìguīhuángshānbáiéfēngjiù

bái tángdài 

huángshānqiānrèn sānshíèrliánfēng 
dānjiāshízhù hàndànjīnróng 
shēngjuédǐng xiàkuītiānsōng 
xiānrénliànchǔ huàliúzōng 
wénwēnxuě wǎngjīnxiāngféng 
cǎixiùyuè pānyánwànchóng 
guīxiūbáiélǐng yǐndānshājǐng 
fèngchuīshílái yúnchēěrdāngzhěng 
língyángdōng xíngxíngfāngguìcóng 
huíshíliù zhàngjìnqíngkōng 
háixiāngfǎng访 chéngqiáoniècǎihóng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曰¹至渭(wèi)阳。何以赠之?路车²乘黄。
译文:我送舅舅归国去,转眼来到渭之阳。什么礼物送给他?一辆大车四马黄。
注释:¹曰:发语词。²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我送舅氏,悠悠¹我思²。何以赠之?琼(qióng)(guī)³玉佩。
译文:我送舅舅归国去,思绪悠悠想娘亲。什么礼物送给他?美玉饰品表我心。
注释:¹悠悠:思绪长久。²我思:自己思念舅舅。一说送舅舅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³琼瑰:玉一类美石。

  此诗第一章开头两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在交待诗人和送别者的关系的同时,选择了一个极富美学意味和心理张力的场景:从秦都雍出发的诗人(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晋文公)回国就国君之位,来到渭水之阳,即将分别。在这里有千言万语可说,但又无法尽说。单从送别路途之遥已可见舅甥情谊深厚,这深厚的情谊在临别的这一点上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泪眼凄迷是不合适的,这不仅仅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缘故,更因为重耳归国即位正是多年所望,是件大喜事儿,于是临别之时“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这一辆大车四匹黄马大有深意,这里有送舅氏快快回国之意,也有无限祝福寄寓其间,更深一层的是,这表明了秦晋两国政治上的亲密关系。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说:“康公作诗时,穆公尚在。《坊记》: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此赠车马,何也?……然则康公亦白穆公而行欤?”这段考证说明,车马之赠是康公之意也是穆公所许,它将赠送路车乘黄所隐含的政治外交意义揭示无遗。

  第二章由惜别之情转向念母之思。康公之母秦姬生前曾盼望着她的弟弟重耳能够及早返回晋国,但这愿望却未能实现;今天当希望成为现实的时候,秦姬已经离开人世,所以诗人在送舅氏归国之时,不能不由舅氏而念及其母,由希望实现时的高兴而转为怀念母亲的哀思。“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两句既完成了章法上和情绪上的前后转换,更为这一首短诗增加了丰厚的蕴含。甥舅之情本源于母,而念母之思更加深了甥舅情感,孔颖达《毛诗正义》言:“‘悠悠我思’,念母也。因送舅氏而念母,为念母而作诗。”既有此思,在考虑“何以赠之”的时候,便自然地想到“琼瑰玉佩”这些纯洁温润的玉器,这不仅是赞美舅氏的道德人品,也有愿舅舅不要忘记母亲曾有的深情厚意,当然也不要忘记秦国对他重返晋国即君位所作的诸多努力的更深一层非言语能尽的含义。

  全诗虽然只有两章八句,但章法变换、情绪转移都有可圈点处。在形式上,两章结构相同,用韵有别,诗歌的整体气氛由高昂至抑郁均可找到形式上的依据,可能是妙手偶得,也可能是刻意为之。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9-260

wèiyáng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sòngjiùshì yuēzhìwèiyáng zèngzhī chěshènghuáng 
sòngjiùshì yōuyōu zèngzhī qióngguīpèi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