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香簪笔入枫宸,二月莺啼上苑春。好去济川作舟楫,不妨原是此花身。
含香簪笔入枫宸,二月莺啼上苑春。好去济川作舟楫,不妨原是此花身。
成鹫

成鹫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 7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¹,骚人²(gē)³笔费评章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注释:¹降,服输。²骚人:诗人。³阁:同“搁”,放下。⁴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须逊(xùn)¹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¹逊:不及,比不上。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506-507
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44-345

xuěméi

yuè sòngdài 

méixuězhēngchūnwèikěnxiáng sāorénfèipíngzhāng 
méixùnxuěsānfēnbái xuěquèshūméiduànxiāng 
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译文:绕岸车响水即将干涸,水里的鱼儿仍在追逐嬉戏不知灾难将临。
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
无人挈(qiè)¹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
译文:没有人带到沧溟大海去,死的时候都不知道外面世界的宽阔。
注释:¹挈:带,领。

ér--wángānshí

ràoànchēmíngshuǐgānérxiāngzhúshàngxiānghuān

rénqiècāngjiāngzhīshìjièkuān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mí)上苑¹,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pǔ)花朝,占断狂游。
译文:回忆当年在洛阳的时候,在广袤的上林苑附近射打猎物,伴着宫殿两旁的楸木树遛马散步。郁郁葱葱的景致非常漂亮,赤县辽阔好似神州一样。美好的时光未曾虚度,好朋友处处相留。无论“雪夜”还是“花朝”,他都能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占尽风头。
注释:雨中花,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¹上苑:上林苑,东汉时置,在洛阳城西。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胡尘卷地¹,南走炎荒,曳(yè)(jū)²强学应刘³。空漫说、螭(chī)(pán)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译文:金人入侵,逃亡到南部偏远的地方,勉强学习应玚、刘桢居王侯门下。朝廷之中,有谁敢为国出力,取得封侯功绩。大雁可以随季迁徙,江流可以日夜奔流,唯独自己,欲归而不得。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已日渐老去,再重返故国显然已是难上加难,只好依托梦境,将自己带回那个魂牵梦萦的故国。
注释:¹胡尘卷地:指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占汴京,宋室南迁。²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³应刘:指汉末依附曹氏的应埸、应璩兄弟和刘桢,这一句作者指自己漂泊南荒,寄人篱下的生活。⁴螭蟠龙卧:指卧龙。螭,龙类。蟠,伏。这里指诸葛亮似的才志之士。⁵东周:洛阳是东周的王城而这里指朱敦儒的故乡。

  上片起首一句追述了承平岁月中的胜景清游。词人用射猎西苑,走马东郊,来概括往日与狂朋怪侣俊游的盛况,既是用典,又是纪实,笔力遒劲,具足声容。接下来,以一个去声的“对”字领“葱葱”两句,展示出一幅生机活泼、热气腾腾的广阔背景。

  这是故意设计的顿挫之笔,不肯教“射麋”、“走马”的俊迈之气一下发露太过。后又用“好景”两句挺接发端之意,然而却只点到为止,不作过多的渲染。经过一番蓄势,然后以一个“向”字领出了“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三句妙语来。这一气呵出的三句,真把这位骏马貂裘的青年公子的狂游盛况写到了极致。

  下片,词意陡转,大起大落,与前片形成鲜明的反差。过片三句,写金兵南下之时,词人被迫避难南荒,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流离道路已极不堪,寄食豪门,仰人鼻息,痛苦又更甚一层。一个“强”字包含了其间种种酸辛,是一个倔强者无可奈何的喟叹。沦亡的痛苦,把当年的意气公子从风月留连的醉梦中惊醒。他和同时代的许多爱国诗人一样,也要为民族的振兴呐喊搏斗。然而那个君孱臣佞的小朝廷里,他的满腔热情,根本不被置理。“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就是这种内心痛苦的披露,意谓:莫说有卧龙的才具,也无法建树封侯的功业。这是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英雄的悲叹,语气沉重,充满失望的痛苦。

  接下来“塞雁”、“蛮江”二句,可以抒写了郁结于胸的故国之苦思。塞雁比人更幸福,它可以不受人间兵戈的阻隔,年年春天结阵北去:“蛮江”也是自由的,它可以日夜不止地依旧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唯有自己这个天涯的羁客,却不能重返故园了。这几句融情入景无情景物,并惹哀愁,写得真切感人。歇拍三句,更进一层,把悲哀推到了极点。先说此身已老,北归无望,接着运笔虚际,翻腾出一个心魂入梦重返家山的结局,然而以梦境的欢愉来衬托实境的悲惋,益觉加倍的悲哀了。与篇首相绾合,结构谨严,语极沉痛,几入化境。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893~894页

zhōnghuā ·lǐngnánzuò

zhūdūn sòngdài 

guódāngnián shèshàngyuàn zǒuchángqiū duìcōngcōngjiā chìxiànshénzhōu hǎojǐngcéngguò shèngyǒushìchùxiāngliú xiàngchuānxuě luòhuāzhāo zhànduànkuángyóu 
chénjuǎn nánzǒuyánhuāng qiángxuéyīngliú kōngmànshuō chīpánlóng shuífēnghóu sàiyànniánniánběi mánjiāng西liú shēnglǎo chúfēichūnmèng chóngdàodōngzhōu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花间¹一壶酒,独酌(zhuó)无相亲²
译文: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注释: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¹间:一作“下”, 一作“前”。²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¹
译文: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注释:¹“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月既¹不解²饮,影徒³随我身。
译文: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注释:¹既:已经。²不解:不懂,不理解。³徒:徒然,白白的。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暂伴月将¹影,行乐须及春。
译文: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注释:¹将:和,共。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我歌月徘(pái)(huái)¹,我舞影零乱²
译文: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
注释:¹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²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
醒时相交欢¹,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
译文: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注释:¹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永结无情游¹,相期邈(miǎo)云汉²
译文: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注释:¹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²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天若不爱酒,酒星¹不在天。
译文: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注释:¹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¹
译文: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注释:¹酒泉:酒泉郡,汉置。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译文: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译文: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译文: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三杯通大道¹,一斗合自然。
译文: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注释:¹大道:指自然法则。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但得酒中趣¹,勿为醒者传。
译文: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注释:¹酒中趣:饮酒的乐趣。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三月咸阳城¹,千花昼如锦。
译文: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
注释:¹咸阳城:此指长安城。“城”一作“时”。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¹饮。
译文: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
注释:¹径须:直须。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穷通¹与修短²,造化³夙所禀。
译文:富贫与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
注释:¹穷通:困厄与显达。²修短:长短。指人的寿命。³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一樽齐死生¹,万事固难审。
译文: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没有差别,何况世上的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
注释:¹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醉後失天地,兀然¹就孤枕²
译文: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
注释:¹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²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译文: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穷愁¹千万端²,美酒三百杯³
译文:无穷的忧愁有千头万绪,我有美酒三百杯多。
注释:¹穷愁:穷困愁苦。²千万端:一作“有千端”。³三百杯:一作“唯数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译文:即使酒少愁多,美酒一倾愁不再回。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所以知酒圣¹,酒酣(hān)心自开。
译文: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贤,酒酣心自开朗。
注释:¹酒圣:谓豪饮的人。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辞粟卧首阳¹,屡空²饥颜回³
译文:辞粟只能隐居首阳山,没有酒食颜回也受饥。
注释:¹卧首阳:一作“饿伯夷”。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²屡空: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³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当代不乐饮¹,虚名安用²哉。
译文:当代不乐于饮酒,虚名有什么用呢?
注释:¹乐饮:畅饮。²安用:有什么作用。安,什么。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xiè)(áo)¹即金液²,糟丘³是蓬莱
译文: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
注释:¹蟹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²金液:喻美酒。³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⁴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处泛指仙境。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且须饮美酒,乘月¹醉高台。
译文: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注释:¹乘月:趁着月光。

  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广。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杯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杯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杯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杯独,由杯独而独,再由独而杯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杯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杯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杯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杯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杯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杯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第三首诗开头写诗人因忧愁杯能乐游,所以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并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杯止杯行,杯塞杯流。强自宽慰的结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弥激。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发出一声狂笑,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其内心的极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难以排遣的时候,发出醉言“杯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时,读者同样可以从这个“乐”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开头写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用酒镇住忧愁,并以推理的口气说:“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接着就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杯如饮酒的观点。诗人对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态度,这样写是为了表示对及时饮酒行乐的肯定。然后,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杯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杯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最后的结论就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话虽这样说,但只要细细品味诗意,便可以感觉到,诗人从酒中领略到的杯是快乐,而是愁苦。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3、 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7-348

yuèxiàzhuóshǒu

bái tángdài 

huājiānjiǔ zhuóxiāngqīn 
bēiyāomíngyuè duìyǐngchéngsānrén 
yuèjiěyǐn yǐngsuíshēn 
zànbànyuèjiāngyǐng xíngchūn 
yuèpáihuái yǐnglíngluàn 
xǐngshíxiāngjiāohuān zuìhòufēnsàn  lìngbǎnběn xiāng wéi tóng  
yǒngjiéqíngyóu xiāngmiǎoyúnhàn 

tiānruòàijiǔ jiǔxīngzàitiān 
ruòàijiǔ yīngjiǔquán 
tiānàijiǔ àijiǔkuìtiān 
wénqīngshèng dàozhuóxián 
xiánshèngyǐn qiúshénxiān 
sānbēitōngdào dǒurán 
dànjiǔzhōng wèixǐngzhěchuán 

sānyuèxiányángchéng qiānhuāzhòujǐn 
shuínéngchūnchóu duìjìngyǐn 
qióngtōngxiūduǎn zàohuàsuǒbǐng 
zūnshēng wànshìnánshěn 
zuìhòushītiān ránjiùzhěn 
zhīyǒushēn zuìwèishèn 

qióngchóuqiānwànduān měijiǔsānbǎibēi 
chóuduōjiǔsuīshǎo jiǔqīngchóulái 
suǒzhījiǔshèng jiǔhānxīnkāi 
shǒuyáng kōngyánhuí 
dāngdàiyǐn míngānyòngzāi 
xièáojīn zāoqiūshìpénglái 
qiěyǐnměijiǔ chéngyuèzuìgāotái 

雨窗闲话,叹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几遍青山酬对好,依旧黛眉当阁。洒道轮香,润花杯满,不似前秋恶。绣帘才卷,一楼空翠回薄。
雨窗闲话,叹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几遍青山¹(chóu)²好,依旧黛(dài)³当阁。洒道轮香,润花杯满,不似前秋恶。绣帘才卷,一楼空翠回薄
注释:¹青山:指归隐之处。²酬对:应对,对答。³黛眉:黛画之眉。特指女子之眉。⁴洒道:清扫道路。⁵空翠:指绿色的草木。⁶回薄:谓循环相迫变化无常。
拟泛烟中片叶,但两湖佳处,任风吹泊。山水清音听未了,隐岸玉筝金索。头上催诗,枕边滴梦,谩惜瑶卮落。相看不厌,两高天际孤削。
拟泛烟中片叶,但两湖佳处,任风吹泊(bó)¹。山水清音听未了,隐岸玉筝²金索。头上催诗,枕边滴梦,谩(mán)惜瑶卮(zhī)落。相看不厌,两高天际孤削³
注释:¹泊:停留,飘。²玉筝:古筝的美称。³孤削:犹孤峭。
此词为作者夫妇寓居西湖时因雨有感而作。词的开篇即从雨写起,“雨窗闲话,叹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小窗外,细雨淅沥,珠帘内夫妇对坐,闲话中谈及如烟往事,夫妇二人禁不住顿生今是昨非之叹。接着的“几遍青山酬对好,依旧黛眉昨阁”句,写人写景,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多少次夫妇面对青山诗词唱和,到而今细雨迷蒙中,青山依旧,黛眉依扣,只是空去了如烟的往事。“洒道轮香,润花杯满,不似前秋恶”,仍写雨,只因有了这宜人的细雨,这个秋天同去年相比,也变的美丽起来。字词行间透露出对这雨中西湖的喜爱之情。而“不似前秋恶”一句,更是语直意显,直吐出作者对雨中今秋的好感。上片末二句“绣帘才卷,一楼空翠回薄”,名为写帘、写楼,实则仍是写雨,绣帘高高挑起,满山满湖回旋的青翠仿佛染绿了楼宇,使得它空翠之色顿生。于是词人也便有了下片纵情山水的念头。过片后,首三句:“拟泛烟中片叶,但两湖佳处,任风吹泊”。在烟雨蒙蒙中,词人只想乘一叶小舟,让风儿吹着那只孤舟,游遍西湖的每一处胜景。“山水清音听未了,隐岸玉筝金索”让词人留恋不已的不仅是那绵绵不绝的清越的山水之音还有邈远的岸边传来的隐约的古筝之声。其下三句“头上催诗,枕边滴梦,谩惜瑶卮落”词人由雨而生发感慨。催发诗兴的是那头顶上不断飘落的如丝细雨,引人入梦的也是那枕边不断滴落的雨丝,手举玉杯,词人禁不住空自蹉叹。“相看不厌,两高天际孤削”,写人与山的契合。远远抛,两座高峰巍然耸立,直插云霄。词人的情怀在与自然的对视中得到了慰藉。

niànjiāo··西gǎnānyùn--càn

chuāngxiánhuàtànshēngshìjīnfēizuóbiànqīngshānchóuduìhǎojiùdàiméidāngdàolúnxiāngrùnhuābēimǎnshìqiánqiūèxiùliáncáijuǎnlóukōngcuìhuíbáo

fànyānzhōngpiàndànliǎngjiāchùrènfēngchuīshānshuǐqīngyīntīngwèileyǐnànzhēngjīnsuǒtóushàngcuīshīzhěnbiānmèngmányáozhīluòxiāngkànyànliǎnggāotiānxuē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