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火犹存未烬书,渊源家学富三馀。分明古道照颜色,映雪寻行愧不如。
秦火犹存未烬书,渊源家学富三馀。分明古道照颜色,映雪寻行愧不如。
成鹫

成鹫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 7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骊岫(xiù)¹飞泉²泛暖香,九龙³呵护玉莲房
译文:骊山温泉如同香汤,暖雾霭霭泛出芳香。九条龙嘴中吐出泉水,呵护着泉中的玉莲房。
注释:¹骊岫:即骊山;岫,峰峦。骊山在陕西西安临潼区东南,因古骊戎族居此而得名,亦名郾山。²飞泉:指温泉。“泛”,汲古注:“一作‘有’。”³九龙:华清宫九龙殿,唐明皇御汤浴殿。⁴呵护:阿禁守护。⁵莲房:莲蓬。因各孔分隔如房,故名。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平明¹每幸长生殿²,不从金舆(yú)³惟寿王
译文:每天清晨在长生殿,明皇与贵妃成对成双。皇亲国戚都乘金舆去,不愿去长生殿的只有寿王。
注释:¹平明:犹黎明。²长生殿: 华清宫之斋殿,一说寝殿。³金舆:皇帝的车驾。⁴寿王:李瑁,明皇第十八子,母武惠妃。

  全诗对玄宗强占儿媳的秽行不着一字,而其荒淫已揭露无遗。 作者对玄宗因专宠贵妃而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从此一蹶不振,深为慨叹,不仅屡刺其荒淫,且一再举出寿王,刺其无道之至,在当时文人中最为大胆尖锐。

  诗的首句写景,描绘骊山温泉的优美环境。次句表面上写温泉之景,实寓隐比在内。龙,在义山诗中本来就是男性的代称。九龙吐温泉水,由“玉莲房”承接,这一意象隐指明皇、贵妃在温泉池的相会。作者用“呵护”把龙拟人化,极妙。明皇宠幸玉环,用“呵护”十分形象。三四句一转,写寿王内心的怨恨,他不去长生殿,不愿看到父皇与昔日的“寿王妃”亲昵。诗人抓住这一细节,以之入诗,极有魅力。诗人对寿王是寄予同情的,这是李商隐正义感的品格显示。诗人对明皇、贵妃之恋从无好感,作者所有涉及明皇贵妃的诗都是明证。

参考资料:
1、 钟来茵:李商隐爱情诗解. 学林出版社,1997,281
2、 储大泓. 历代咏史诗选注[M].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201.

shānyǒugǎn--shāngyǐn

xiùfēiquánfànnuǎnxiāngjiǔlóngāliánfáng

píngmíngměixìngzhǎngshēng殿diàncóngjīnwéi寿shòuwáng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xiàn)¹
译文:清晨怀着兴致出门来,小船渡过汉江绕岘山。
注释: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¹江岘:江边小山。此处小山指襄阳县内之岘山。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沙禽(qín)近方¹识,浦²树遥³莫辨。
译文:沙洲的水鸟近看才可识别,水边的树木远望不能分辨。
注释:¹方:《全唐诗》校:“一作初,又作相。”²浦:水边。³遥:《全唐诗》校:“一作远。”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渐至¹鹿门山,山明翠微²浅。
译文:船行款款来到禽门山,阳光明亮使山岚浅淡。
注释:¹至:《全唐诗》校:“一作到。”²翠微:青葱的山气。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岩潭多屈曲,舟楫(jí)屡回转。
译文:岩石间的潭水曲曲弯弯,行船到此每每迂回绕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译文:听说庞德公曾到这里,入山采药一去未回还。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金涧¹饵²芝朮,石床卧苔藓(xiǎn)
译文:山涧中适宜生长灵芝白术,石床上滋满了厚厚的苔藓。
注释:¹金涧:指风景秀美的山涧。²饵:《全唐诗》校:“一作养。”按,对照下句,以作“养”为是。³芝朮(zhú):灵芝(一种菌类植物)、白术(草名,根茎可入药)。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¹吾感耆旧²,结揽(lǎn)³事攀践。
译文:深深感念这位襄阳老人,系住缆绳举足向上登攀。
注释:¹纷:盛多。²耆旧:年老的朋友,也指年高望重者,此指庞德公。³结缆:系缆,指停船。⁴攀践:指登山。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miǎo)已远。
译文:隐居的遗迹至今犹可寻觅,超俗的风格已经远离人间。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白云何时去,丹桂¹空偃(yǎn)(jiǎn)²
译文:相伴的白云不知何时飘去,栽下的丹桂空自妖娇美艳。
注释:¹丹桂:桂树的一种,皮赤色。²偃蹇:此处解作妖娆美好的样子。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探讨¹意未穷,回艇(tǐng)²夕阳晚。
译文:寻迹怀古兴味犹未尽,划船归来夕阳落西山。
注释:¹探讨:寻幽探胜。²艇:《全唐诗》校:“一作舻。”指船。
《登鹿门山》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五九卷第三十五首。此诗先写清晨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的景物,“沙禽”、“浦树”二句的描写,正是清晨景物特色,可见诗人游览之“兴”甚浓;继写登山探访隐士遗踪,见隐士遗迹尚存,但隐士的高风亮节已相去邈远,便无限感慨,抒发了深沉的怀古幽情;最后写“回艇”,留下无限眷恋,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高士的仰慕之情。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译文: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郎骑竹马来,绕床¹弄青梅。
译文: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注释:¹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同居骑干里¹,两小无嫌猜。
译文: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注释:¹骑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骑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译文:十四岁那年作了你结发妻子,成婚时羞得我不敢把脸抬起。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译文:自己低头面向昏暗的墙角落,任你千呼万唤我也不把头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译文:十五岁才高兴地笑开了双眉,誓与你白头偕老到化为尘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常存抱柱信¹,岂上望夫台。
译文: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坚守信约,我就怎么也不会登上望夫台?
注释:¹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yàn)(yù)¹
译文:十六岁那年你离我出外远去,要经过瞿塘峡可怕的滟堆。
注释:¹滟滪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声 一作:猿鸣)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¹。(猿声 一作:猿鸣)
译文:五月水涨滟堆难辨担心触礁,猿猴在两岸山头嘶鸣更悲凄。
注释:¹天上哀:哀一作“鸣”。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迟 一作:旧)
门前迟行迹¹,一一生绿苔(tái)²。(迟 一作:旧)
译文:门前那些你缓步离去的足印,日子久了一个个都长满青苔。
注释:¹迟行迹:迟一作“旧”。²生绿苔:绿一作“苍”。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译文:苔藓长得太厚怎么也扫不了,秋风早到落叶纷纷把它覆盖。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蝴蝶来 一作:蝴蝶黄)
八月蝴蝶来¹,双飞西园草。(蝴蝶来 一作:蝴蝶黄)
译文:八月秋高粉黄蝴蝶多么轻狂,双双飞过西园在草丛中戏爱。
注释:¹蝴蝶来:一作“蝴蝶黄”。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译文:此情此景怎不叫我伤心痛绝,终日忧愁太甚红颜自然早衰。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早晚¹下三巴²,预将书报家。
译文:迟早有一天你若离开了三巴,应该写封信报告我寄到家来。
注释:¹早晚:多早晚,犹何时。²三巴:地名。即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地区。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相迎不道远,直至骑风沙¹
译文:为了迎接你我不说路途遥远,哪怕赶到长风沙要走七百里。
注释:¹骑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骑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

  诗人李白写过许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长干行》就是其中杰出的诗篇。

  长干是地名,在今江苏南京。乐府旧题有《长干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二载有古辞一首,五言四句,写一位少女驾舟采菱、途中遇潮的情景。与李白同时的崔颢有《长干曲》,崔国辅有《小长干曲》,也都是五言四句的小乐府体,所描绘的都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男女青年的生活场景。这些诗歌内容都较简单。李白《长干行》的篇幅加长了,内容也比较丰富。它以一位居住在长干里的妇女自述的口气,叙述了她的爱情生活,倾吐了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它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深挚的情感的少妇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这首诗对妇女的各个生活阶段,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运用形象,进行典型的概括,开头的六句,婉若一组民间孩童嬉戏的风情画卷。“十四为君妇”以下八句,又通过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小新娘出嫁后的新婚生活。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更以浓重的笔墨描写闺中少妇的离别愁绪,诗情到此形成了鲜明转折。“门前迟行迹”以下八句,通过节气变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写,将一个思念远行丈夫的少妇形象,鲜明地跃然于纸上。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阕诗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活泼可爱。“青梅竹马”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又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非常细腻真切。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再如“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深刻动人。

chánggānxíng ·

bái tángdài 

qièchūé zhéhuāménqián 
lángzhúlái ràochuángnòngqīngméi 
tóngchánggān liǎngxiǎoxiáncāi 
shíwéijūn xiūyánwèichángkāi 
tóuxiàngàn qiānhuànhuí 
shíshǐzhǎnméi yuàntóngchénhuī 
chángcúnbàozhùxìn shàngwàngtái 
shíliùjūnyuǎnxíng tángyànduī 
yuèchù yuánshēngtiānshàngāi  (yuánshēngzuò yuánmíng )
ménqiánchíxíng shēng绿tái  (chízuò jiù )
táishēnnéngsǎo luòqiūfēngzǎo 
yuèdiélái shuāngfēi西yuáncǎo  (diéláizuò diéhuáng )
gǎnshāngqièxīn zuòchóuhóngyánlǎo 
zǎowǎnxiàsān jiāngshūbàojiā 
xiāngyíngdàoyuǎn zhízhìchángfēngshā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浮云¹终日行,游子²久不至。
译文:天上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游的故人为何久久不至。
注释:¹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²游子:此指李白。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译文:夜晚我总是频频梦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谊。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告归¹常局促²,苦道来不易。
译文:分别时你总是神色匆匆,还总说相见多不容易。
注释:¹告归:辞别。²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江湖多风波,舟楫(jí)恐失坠。
译文: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出门搔(sāo)白首¹,若负平生志。
译文: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注释:¹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冠盖¹满京华,斯人²独憔悴。
译文: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才华盖世的你却容颜憔悴。
注释:¹冠盖:指代达官。冠:官帽。²盖:车上的篷盖。²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孰云¹网恢恢²,将老身反累。
译文: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注释:¹孰云:谁说。²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译文: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此诗紧接前诗,前四句写三夜频梦李白。开篇以比兴领起: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说浮云可见,而游子 (李白) 却不可见。古诗十九首》 中有: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由此引出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说明诗人对李白思念之深切。与前诗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一样,这里是从诗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两人的友情深挚。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 以下六句,写梦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 每当辞别之时,李白总是局促不安,不愿离去,并且再三苦苦诉说: “来一趟多么不易啊! 江湖上风波险恶,我真怕沉船坠水呢!”他出门离去,总是搔着头上的白发,仿佛是为辜负平生壮志而怅恨! 六句中第一二句写不愿“告归”,依依不舍的神态;第三四句是李白 “恐失坠” 的内心独白,写他忧路险、伤坎坷的苦情; 第五六句写他“出门”时的动作,展现他壮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见,声可闻,情可触,李白枯槁惨淡之状,历历在目,令人潸然泪下!

  “冠盖” 以下六句,是写梦醒后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长安城里,到处是高冠华盖的达官权贵,惟有李白这样一个大诗人“独憔悴”,困顿不堪,无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岁的 “将老” 之年,被放逐夜郎,连自由也失掉了! 这哪里有“天网恢恢”之事?鲜明的对比,深情的斥责,表现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对恶势力的强烈愤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诗才尽管能享千古盛名,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惨,“身后” 寂寞无知,又有何用呢!诗人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饱含着自己坎坷零落的无限心事。

  此诗与前诗相呼应。前诗以 “死别” 发端,此诗以 “身后” 作结,浑然一体。前诗写初梦,此诗写频梦; 前诗写疑幻疑真,此诗写形象清晰; 前诗重在对李白当时处境的关注,此诗则表对他生平遭遇的同情; 前诗忧惧之情独为李白而发,此诗不平之意兼含诗人的感慨。同为梦李白,题材相同而表现不一,足见诗人高超的诗艺,同时又表达了人间之至真至诚之至情。

参考资料:
1、 赵庆培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8-500

mèngbáièrshǒu ·èr

 tángdài 

yúnzhōngxíng yóujiǔzhì 
sānpínmèngjūn qíngqīnjiànjūn 
gàoguīcháng dàolái 
jiāngduōfēng zhōukǒngshīzhuì 
chūménsāobáishǒu ruòpíngshēngzhì 
guāngàimǎnjīnghuá rénqiáocuì 
shúyúnwǎnghuīhuī jiānglǎoshēnfǎnlèi 
qiānqiūwànsuìmíng shēnhòushì 
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吕氏春秋》
有娀氏有二佚¹女,为视九成视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视,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搏视,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视,燕遗²二卵,北飞,遂不反³。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译文:有娀氏有两位美貌的女子,给她们造起了九层高台,饮食一定用鼓乐陪伴。天帝让燕子去看看她们。燕子去了,叫声谥隘。那两位女子不喜爱燕子,争着扑住它,用玉璧罩住。过了一会儿,揭开筐看它,燕子留下两个蛋,向北飞去,不再回来。那两位女子作了一首歌,歌中唱道:“燕于燕子展翅飞”,这是最早的北方音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