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叶柔柯覆板桥,涉江不用买兰桡。秋光过眼成朝暮,几度新花换旧条。
弱叶柔柯覆板桥,涉江不用买兰桡。秋光过眼成朝暮,几度新花换旧条。
成鹫

成鹫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 7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早梅发¹高树,迥(jiǒng)²映楚³天碧。
译文:早梅在高高的枝头绽放,远远映照着广阔的碧蓝天空。
注释:¹发:开花。²迥:远。³楚:宗元所在永州,古属楚地。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shuò)¹飘夜香,繁霜滋²晓白。
译文:夜晚北风吹来阵阵花香,在浓霜中增添着洁白的光泽。
注释:¹朔吹:北风吹。²滋:增加。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欲为万里赠¹,杳(yǎo)²山水隔。
译文:想折一枝寄赠吹里之外,无奈千里迢迢,山水阻隔。
注释:¹万里赠:指捎一枝梅花赠给远方的友人。²杳杳:遥远。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寒英¹²销落³,何用慰远客。
译文:眼看寒梅即将零落凋谢,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
注释:¹寒英:指梅花。²坐:即将。³销落:凋谢,散落。

  在历代的诗词中,有不少咏梅之作。前半盛赞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开,芳香四溢,暗喻诗人坚贞不屈、不与流俗合污的高洁品格;后半写诗人怀念远方友人,要折梅相赠而不能的神伤之情。全诗简朴、疏淡,含韵慰藉,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早梅发高树”,起句直写梅花,笔姿飞扬,醒人耳目。一个“发”字极富于神韵,不仅写出梅花绽开的形象,而且予人一种“能开天地春”(清人沈钦圻咏梅诗句)的生机蓬勃的感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高树,既是实写,又是诗人心中意象的再现,自喻行高于时人,并与下旬“迥映楚天碧"紧相粘连,构成一幅情景融和的意境。避望楚天,辽阔无际,明净的碧空映照着早梅发出的光泽,使人感到梅花分外娴静高洁。这两句诗,言辞简洁,而情波荡漾,深寓着诗人对早梅的赞叹之意。诚如王国维所说,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第一、二两句是描写梅花的外在之形,“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两句进一层刻画早梅内在的气质。尽管北风吹打,严霜相逼,而梅花仍然在寒风中散发着缕缕芬芳,在浓霜中增添着洁白的光泽。这两句诗一写“香”,一写“色”,集中地写出早梅傲视风霜,力斡春回的风格。“飘”字寓有四散的意思,王冕《墨梅》诗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用的也是这个意思。诗人咏梅,目的是为了抒怀,是为了言志。诗中梅花的品格也是诗人心灵的一种物化。

  诗的下面四句,由咏物而转入抒怀,进而推出新意。当诗人看到早梅绽放的时侯,不禁怀念起远方的友人来,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往事如潮,涌上心头。他极想攀折一枝寒梅,赠与友人聊以表达慰勉的情意。可是转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这是无法如愿的。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罪谤交织,群疑当道”, “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透过字里行间,人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那种伥惘、不平之情。这两句诗,原是化用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诗意。都是叙写对故人的思念,但是两诗的情趣迥然不同,陆诗洒脱,柳诗沉郁。正是因为他们写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并不相同,情趣也就各异了。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两句诗是紧承上两句发展出来的,含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诗人意识到,由于关山阻隔,时日过久,梅花势将枯萎凋零,于是喟叹“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柳宗元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不禁忧从中来。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

  这首《早梅》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的融和合一,形式的质朴,感情的其淳,流露出来的诗人的高洁、孤傲的情志。诗人以早梅迎风斗寒,昂首开放的英姿,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正直无私的胸怀,显示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志,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首诗用简朴、疏淡的文辞刻画早梅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形象,抒写诗人的情志,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的风骨与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含蓄蕴藉,感情深挚委曲,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9页
2、 金涛.柳宗元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9年03月:第211页-第212页

zǎoméi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zǎoméigāoshù jiǒngyìngchǔtiān 
shuòchuīpiāoxiāng fánshuāngxiǎobái 
wéiwànzèng yǎoyǎoshānshuǐ 
hǎnyīngzuòxiāoluò yòngwèiyuǎn 

杨朱来此哭,桑扈返于真。
杨朱来此哭¹,桑扈(hù)返于真²。
译文:我来到此地吊念故友,故友就好像真的活着一样。
注释:沈居士:信佛而在家修行者称居士,此沈居士应为王维友人。¹“杨朱”句:《列子·仲尼》:“随梧之死,杨朱抚其尸而哭”。²“桑扈”句:桑扈,即桑户。《庄子·大宗师》:“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而子桑户死,未葬……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磋来桑户乎!……而(汝)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返于真,谓人死归于自然。
独自成千古,依然旧四邻。
独自成千古¹,依然旧四邻。
译文:故友是一个千古不朽的人,依然活在周围邻居的心里面。
注释:¹千古:千古不朽,对死者的悼祝之词。
闲檐喧鸟鹊,故榻满埃尘。
闲檐(yán)喧鸟鹊,故榻满埃尘。
译文:悠闲地喜鹊在屋檐喧闹着,故居的屋子落满尘埃。
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
(shǔ)月孤莺啭(zhuàn),空山五柳¹春。
译文:夕阳余辉和黄莺的叫声倍显孤单,春天到了,山里面只剩下故友的空室。
注释:¹五柳:此指沈之山居。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译文:漫山遍野的花朵满脸的愁容,泉水哽咽着迎接来往的客人。
善卷明时隐,黔娄在日贫。
善卷¹明时隐,黔(qián)娄在日贫。
译文:沈居士如善卷、黔娄那样贤能而安贫。
注释:¹善卷:古之贤士。相传舜尝以天下让卷,卷不受而去,入深山,莫知其终。
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逝川¹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译文:逝去的流水和枯萎的死井感慨着故友的生命。
注释:¹逝川:逝去的流水。
前后徒言隔,相悲讵几晨。
前后徒言隔¹,相悲讵(jù)²几晨。
译文:我们相隔的时间也不多,相悲的时间过不了几天。
注释:¹言隔:言语隔绝。²讵:岂也。

  这首诗的起四句写前来吊唁,斯人已逝,而周围环境依旧。中八句写吊唁当日所见,一切景物无不涂上悲悼之情,且以古贤比喻死者,写景写人皆以极浓郁的主观色彩出之,表现了真挚深厚的友情,此为本诗根本特色。末四句感叹,以逝者比死者,以丘井自比,竞恨不得以身相随,因悼念之深而不觉出此重语,将诗人对沈居士亡故之悲痛推向更高一层。

  这首诗全篇以哀哭的调子写出,句句都渗透着诗人悲伤的泪水。诗人用了一连串典故,把沈居士比喻为桑扈、陶渊明、善卷、黔娄,颂扬他安贫乐道的隐逸高风。诗的起头和结尾各用四句直抒胸臆,倾吐对友人辞世的怀念、悲伤、哀哭,又避免了长篇排律容易造成的板滞。中间四联,前三联都是借景物抒悲情。“闲檐”、“故榻”一联写主人去后山居的寂寞荒凉;“曙月”、“空山”一联以春天美景反衬悲情;“野花”、“泉水”一联移情于景,将景物拟人化:因为山居主人逝去,就连野花也对客哀愁,泉水亦呜咽迎人。写景手法有别,但悲情同在景中,而且一联比一联强烈。总之,诗人以一掬精诚、满怀酸辛与亡友之魂灵相感通,令人读之凄然。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注评.王维孟浩然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42页
2、 董乃斌编选.王维集:凤凰出版社,2006.11:第240页

guòshěnshìshānzhī--wángwéi

yángzhūláisāngfǎnzhēn

chéngqiānránjiùlín

xiányánxuānniǎoquèmǎnāichén

shǔyuèyīngzhuànkōngshānliǔchūn

huāchóuduìquánshuǐyànyíngrén

shànjuǎnmíngshíyǐnqiánlóuzàipín

shìchuānjiēěrmìngqiūjǐngtànshēn

qiánhòuyánxiāngbēichén

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
不趁¹常参²久,安眠(mián)向旧溪³
译文:我已经离开朝廷很久,安心地居住在故乡。
注释:¹趁:跟随。²常参:宋制,文官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天参加朝见,称常参官。³旧溪:指家乡宣城。宣城有东西二溪。
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五更¹千里梦²,残月一城鸡³
译文:晚上忽然做了个梦,梦中又回到了千里外的京城,与你相会;梦醒时已是五更,鸡鸣阵阵,落月照着屋梁。
注释:¹五更: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此为第五个时段,即天将明时。²千里梦:梦到了千里外的京城。³一城鸡:满城鸡鸣。
适往言犹在,浮生理可齐。
适往¹更犹在,浮生²理可齐。
译文:回味梦中,欢叙友情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想到这人生,不也和一场梦一样?
注释:¹往:指梦中赴京华与欧阳修相会。²浮生:人生。这是梅尧臣自嘲的说法,指自己大半生虚度。
山王今已贵,肯听竹禽啼。
山王¹今已贵,肯听竹禽(qín)²啼。
译文:老朋友啊,你如今已登显贵,是不是还肯像过去同游时,再听那竹禽啼唱?
注释:¹山王:山指山涛,王指王戎,均为竹林七贤之一。山涛后官吏部尚书,王戎官司徒、尚书令。²竹禽:即竹鸡,善啼,栖竹林内。

  诗题是“梦后”,诗的重点也是抒发梦后感怀,但诗先从未入梦时写,交代自己的情况,作为梦的背景。首联实写,随手而出,说自己离开朝廷已经很久,安居在故乡。这联很质朴,实话实说,但对后面写梦起了重要作用。唯有“不趁常参久”,与友人离别多日,所以思之切,形诸梦寐;唯有“安眠向旧溪”,满足于现状,才会有下文感叹人生如梦,唯适为安,希望欧阳修富贵不忘贫贱之交的想法。接下去,“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两句,转入“梦后”情景。

  这首诗之所以见称于人,主要就在这三四两句,特别是第四句,写景如画,并含不尽之意。一些文学史就以它作为梅尧臣“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的范例。

  梅尧臣提出这一名论时,他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为例,认为“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梅尧巨这时“安眠向旧溪”,并没有“道路辛苦、羁旅愁思”;然而,他在梦中走过“千里”(在梦中走到京中,见到欧阳修),“五更”时醒来,看到的是屋梁“残月”,听到是满城鸡啼。这种眼前光景与梦境联系起来,就有了说不尽之意。

  杜甫《梦李白》中写到梦后时说:“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那是把要说的“意”说了出来(也还含有未尽之意)。这里“残月”二字实际上概括了杜甫那十个字。这里的“一城鸡”与茅店的鸡声不一样,因为那是催人上道,而这里却还在“安眠”之中。但“残月”虽在,而不见故人“颜色”,耳边唯有“一城鸡”声,离情别绪涌上心头。不特如此,“鸡唱”还是催人上朝的信号。《周礼·春官·鸡人》即利用鸡的“夜呼旦,以叫百官,王维诗也说:“绛帻鸡人报晓筹”。梅尧臣“不趁常参久”,在梦回闻鸡时,又会想到“汉殿传声”(《春渚纪闻》语)。所以,这一句不仅写出在“安眠向旧溪”时的梦醒情景,而且寄托着去国(离开京城)、思友之深“意”。

  第五句的“往”,指梦中的魂“往”到京城与欧相见,是承“千里梦”而来的。“言犹在”是梦后记忆。杜甫的梦李白,写梦李白来;此诗则写诗人“往”;杜甫对梦中情景描写较多;而此则仅以“言犹在”三字概括过。这是因为两诗所要表现的重点不同,详略自异。梦中“言犹在耳”,顷刻间却只剩下“残月”、鸡声,这使诗人想到“人生如梦”,因之而觉得得失“可齐”之“理”。这就是第六句“浮生理可齐”的含意。关于“人生如梦”,有人斥为消极,但这只是一方面;从身在官场者说,看轻富贵功名之得失,才能保持廉节、操守,因而还是未可厚非的。

  最后两句,由梦中与欧阳修相会,想到了现实中的交往。诗用竹林七贤中山涛、王戎来比欧阳修,因为欧阳修当时已擢官翰林学士,因此梅尧臣希望他虽然已处高位,但不要忘记当年朋友之间的交往。诗以听竹禽啼鸣为往日萧散自在、相互脱略形骸的生活的代表,以问句出之,正是深切希望欧阳修莫改初衷,与诗人保持友情,珍惜过去。方回认为末联是说欧阳修已登显贵,要忙于朝政,已经无法享受高眠之适,也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山涛保荐嵇康,而嵇康却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梅尧臣却希望欧阳修保荐自己,有人认为这样太庸俗了,是贬低了梅尧臣。其实,当时的时代、事情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梅尧臣原本不是山林隐士,而宋朝制度,官吏考绩又要看保荐者多少。而且,梅尧臣在诗中先说“不趁常参久”,再说到“梦后”的满城鸡声;又说到他对官场得失并不十分介意,然后再微示求助之意,正是老老实实说话。既不是遗世脱俗,也不是汲汲富贵,这样反而表现出梅尧臣的品格。另外,写此诗的那一年八月,梅尧臣返回京城;第二年(1056年,即嘉祐元年)便由欧阳修与赵概的联名奏荐,而得官国子监直讲。

  论人必须顾及“全人”,讲诗也必须顾及全诗。如果寻章摘句,再加抑扬,反而会失去真实。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8-29
2、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09-110

mènghòuōuyángyǒngshū

méiyáochén sòngdài 

chènchángcānjiǔ ānmiánxiàngjiù 
gēngqiānmèng cányuèchéng 
shìwǎngyányóuzài shēng 
shānwángjīnguì kěntīngzhúqín 
自贞观以来,二十有二载,风雨调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昔汉武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告成之礼;云亭伫谒,未展升中之仪。
自贞观¹以来,二十有二载,风雨调顺,年登岁稔(rěn),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jǐn)²之灾。昔汉武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³;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quē)告成之礼;云亭伫(zhù)(yè),未展升中之仪。
译文:贞观以来,二十多年都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家没有水旱之灾,百姓没有饥荒的祸患。过去,汉武帝沿用汉文帝休养生息的制度,但后来还是到泰山封禅,把功业敬告上天;齐桓公,是一个小国的平庸之君,也行封禅之事,以显示他们的文治武功。希望陛下不要居功自傲,有大功而不居,有大德而能让。亿万人民仰戴,仍未行告成的大典;云亭二山待谒,仍未肯亲行祭天的仪式。
注释:¹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²饥馑:荒年,《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指汉武帝到泰山封禅。³刻玉之符:指封禅封禅时进献之玉牒。⁴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指齐桓公希望去泰山举行封禅大曲管仲固谏不听,乃说远方珍怪物至,方得封,桓公乃止。因封禅时用金泥银绳,因而名封禅为泥金之事。⁵阙:缺。⁶伫:站立。⁷谒:晋见。⁸升中:古代帝王祭天上高成功的仪式。
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纲罗千代者矣。然古人有言:“虽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
此之功德,足以咀(jǔ)¹(jué)百王,纲罗千代者矣。然古人有言:“虽休勿休²”,良有以也。守初保末³,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
译文:这样的功德,足以光辉万代,流芳永久。然而古人说:“天下虽然太平,但不可放纵情欲。”能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古来圣哲也很少有人能做到。这就可以明白功业盛大的人容易骄傲,善始容易善终难,愿陛下使它容易保持。
注释:¹咀:品味。²虽休勿休:虽然年老退休,仍要努力工作。³守初保末:保持始终。⁴难之:重视。⁵易之:努力。
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邱之役。士马疲於甲胄,舟车倦於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往来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仁,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¹之军,西有昆邱(qiū)之役。士马疲於甲胄(zhòu),舟车倦於转输。且召募役戍(shù),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往来有漂(piāo)(nì)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dú)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王²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yǎn)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jīn)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³,虽广不救其亡;嗷(áo)嗷黎庶(shù),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仁,矜弊恤(xù),减行役之烦,增《湛(zhàn)》之惠。
译文:我看见近年来战火不断,东边有辽海之战,西边有昆丘之役,士兵、战马都苦不堪言,战船兵车也很艰难地在运转输送。并且征途迢迢,将士赴边和离开战场,都怀有生离死别的切肤之痛。并且路途坎坷,风高浪急,人员和粮米随时有葬身鱼腹的危险。一个农夫辛勤耕种,一年不过有几十担的收成,可一遇到翻船,顷刻间几百担粮食就会化为乌有。这就等于把有限的收成填入无边的大海,贪图未到手的胜利反而丢失了自己的人马。虽然铲除顽敌是国家的职责,但穷兵黩武,也是先哲们极力避免的。过去秦始皇吞并了六国,可是却加速了他自身的灭亡;晋武帝拥有三方之地,却转眼败亡,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居功自傲、放弃仁德、轻视国家、图谋利益、忘记祸患、放纵恣情的结果吗?所以天地虽大也不能挽救其灭亡,劳苦百姓因无法生活而群起造反。因此,国土广袤并非就是国家安宁的保证,人民劳顿是国家动乱的源头,希望陛下对老百姓施加恩惠,减轻他们的劳役负担,让老百姓享受到朝廷恩德的雨露。
注释:¹辽海:指高丽。²秦王:指秦始皇。³六合:天地四方。⁴布泽流仁,矜弊恤乏:传布恩泽仁德,怜惜窘困贫乏之人。⁵湛露:《诗经·小雅》篇名,诗中盛赞国君英明诚信的美德。这里是要唐太宗发扬英明诚信的美德,惠及下民。
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què)初建,南营翠微¹,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cí)²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³,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译文:为妾又听说治政的根本贵在无为。私下以为土木工程不可连续不断地进行。北边门楼刚建好,就在南边建翠微宫,没过多久又要建玉华宫,这不只是浪费材料,对人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虽一再表示建筑要低标准力求俭约,还是需要伐木采石,即使用官费雇工,也不免烦扰百姓。要知道简陋的宫室和粗淡的茶饭是圣明的君主所安心受用的,而金碧辉煌的殿堂只有骄逸的君主才认为是美丽的。所以有道的君主是以休养生息使百姓安适;没有道德的君主是以淫乐享受来满足自己的情欲。但愿陛下使用民力有所节制,那么他们的力气就不会用完了,在用了力气之后给他们以休息的机会,那么他们心里就会感到高兴了。
注释:¹翠微:宫殿名。²茅茨:茅草屋顶。³和雇取人:雇用劳力。⁴丽:华丽。
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毒。窃见服玩纤靡,如变化於自然;职贡珍奇,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於季俗,实败素於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於俭,犹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制後?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於麟阁,尽探赜於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於业泰,体逸於时安。伏惟抑意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滋重德,择後是以替前非,则鸿名与日月无穷,盛德与乾坤永大。
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dān)毒。窃见服玩纤靡(mí)¹,如变化於自然;职贡²珍奇,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於季俗,实败素於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jié)³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è)。作法於俭,犹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制後?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於麟阁,尽探赜(zé)於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chén)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於业泰,体逸於时安。伏惟抑意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滋重德,择後是以替¹⁰前非,则鸿名与日月无穷,盛德与乾坤永大。
译文:珍奇的玩物和浮华的技巧就像是使国家败亡的刀斧,珠玉的摆设和华丽的服饰就像是使人心惑乱的毒酒。为妾发现陛下的衣服和玩物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别人进献的奇珍异宝玲珑剔透,犹如神仙制造的一般。虽说竞求华丽为时俗所难免,实际上却败坏了淳朴的社会风尚。要知道漆器并不是产生叛离的东西,夏桀加以制造却导致了民心离叛,玉杯也不是招灾惹祸的东西,商纣加以使用却导致了国败身亡。经验证明,奢侈华丽的苗头,不可不加以遏制。再说创始时节俭,还唯恐其后流于奢侈,创始时就奢侈,那将如何制约后代?为妾伏地而想,陛下明察秋毫,高瞻远瞩,深入钻研古代典籍,虚心征询儒林学士。千王百代治乱安危的踪迹,兴衰存亡得失成败。的原因,无疑也已包含于心中,循环于眼前,为陛下所早已洞察,用不着为妾再说什么。只是知道这个道理并不困难,但实行起来却很不容易。往往是因为功业卓著而志趣骄逸,天下太平而贪图享乐。希望陛下克制己欲,善始慎终,改掉小毛病以光大道德,用今天的优点取代以前的过错,这样,陛下的英名就可以与日月齐辉,大业就可以与乾坤共存了!
注释:¹纤靡:精细美好。²职贡:进献的贡物。³桀:即夏桀。⁴纣:即殷纣王。⁵赜:精微深奥的道理。⁶宸衷:帝王的心意。⁷业泰:事业顺利平安。⁸裁:去掉。⁹滋:培育。¹⁰替:废弃。
小鬟衫着轻罗,发如螺,睡起钗偏髻倒唤娘梳。
小鬟(huán)衫着轻罗,发如螺¹,睡起钗偏髻(jì)倒唤娘梳。
注释:¹螺:螺髻,古代女子的发式。
心上事,春前景,闷中过,打叠闲情别绪教鹦哥。
心上事,春前景,闷中过,打叠¹闲情别绪教鹦哥。
注释:¹打叠:收拾,安排。
此词着意描写人物情态。小鬟睡起,钗偏髻倒,娇憨之态可掬。神情逼真,如在眼前。全词委婉含蓄而又新巧自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