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色屏回十二山。镜中长误两愁鸾。停镫犹待梦轻还。
猩色屏回十二山。镜中长误两愁鸾。停镫犹待梦轻还。
扶枕露香花绰绰,竟床秋浪玉潺潺。新凉分不到郎边。
扶枕露香花绰绰,竟床秋浪玉潺潺。新凉分不到郎边。

huànshāwèixiáhónglóu--zhūmóu

xīngpínghuíshíèrshānjìngzhōngzhǎngliǎngchóuluántíngdèngyóudàimèngqīnghái

zhěnxiānghuāchuòchuòjìngchuángqiūlàngchánchánxīnliángfēndàolángbiān

朱祖谋

朱祖谋

1857.7.21-1931.11.22,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吴兴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工倚声,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著作丰富。书法合颜、柳于一炉;写人物、梅花多饶逸趣。卒年七十五。著有《彊村词》。 ▶ 4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译文:广阔的沙漠平展浩远,一片荒芜的景象,夕阳已在西方缓缓下落,陇山上闪烁的明星从高慢慢地降下。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pí)¹
译文: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战士们的帐篷一个连一个准备着闻鼓而战。
注释:¹鼓鼙:亦作“ 鼓鞞 ”。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

  这首诗,《乐府诗集》收入卷七十九,作《近代曲辞》;《万首唐人绝句》卷五十八作《乐府辞》;《全唐诗》卷二十七作《杂曲歌辞》,都未著作者姓名。“水调歌”,古代乐曲名。《全唐诗》题下注:“水调,商调曲也。唐曲凡十一叠,前五叠为歌,后六叠为入破。”本篇即歌的第一叠。它是按照“水调歌”的曲谱填写的歌词,因此在声韵上不大符合一般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

  这首诗写的是驻守在西域边境荒野上的连营军士,闻警候令待征的情景。诗的首二句,就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着笔,起得平缓。“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接写夜景。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高复低”三字,又状出星空夜转的景象,说明时间在缓移,静夜在加深。诗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在时间进程上和诗的结构、语势上,都给人一种悠缓的感觉,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导读者逐步进入诗人在这两句诗里着意表现的静谧境界。

  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古代边防地带,隔一段距离就于高处设一烽火台,贮狼粪于其上,一旦发现敌情,则燃火示警。“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烽火起于幽深的静夜,划破沉寂的夜空,已使人触目而心惊。又曰“孤山几处”,则又见警报由远及近向军营飞速递传而来。极力写出军情的紧急,一下子扣紧读者的心弦。这一句在结构、语势上,以及它所描述的情事,都恰好与前二句相反,给人以一种突兀、紧迫之感。同时,由于前二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故前二句乃是欲张先弛,以收取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本句的绝好衬垫。

  第四句接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安扎在原野上的座座军营,连成一片,故曰“连营”,关顾首句“大荒”,也点出军势之盛。警报传来,连营军士临危而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壮士连营候鼓鼙”,“候”字下得极妙。有的选本改“候”为“听”,不仅没有可靠的版本依据,而且使韵味顿损。“候”者,待令以出征,动在令先,则连营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可见;“听”却不同了,闻令而未动,则行动之迟缓、军容之涣散可知。第三句极写军情的紧急,造成紧张危迫的气氛,又正好是本句所叙写的情事的绝好衬垫,突现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以待敌的气概和风度。这首诗全以纯客观的笔调写景叙事,丝毫不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但是由于它采用层层渲染烘托衬垫的艺术手法,造成环境气氛上的有张有弛,再配以结构、语势上的起伏跌宕,故仍能紧紧抓住读者,扣人心弦。

shuǐdiào--míng

píngshāluòhuāng西lǒngshàngmíngxīnggāoshānchùkànfēnghuǒzhuàngshìliányínghòu

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春浅,红怨¹,掩双环²。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³,香销轻梦还。
注释:¹红怨:为花落伤感。²双环:门上双环,此代指门。³阑珊:情绪低落。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¹,满庭蝴蝶儿。
注释:¹花枝:开有花的枝条。
此词写微雨湿花时节,闺中女子的一段难以诉说的柔情。微雨花间,门掩双环,香销梦还,弹泪无言。下片前三句叹往事皆非,空作相思。后三句言当时与所爱者相会之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全词以形象出之,极缠绵婉约之致。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白发萧萧¹卧泽中²,只凭天地鉴(jiàn)³孤忠
译文:我这白发稀疏的老头幽住在镜湖旁,只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我报国无门的忠肝义肠。
注释:¹萧萧: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²泽中:陆游所住三山别业,南为鉴湖,北为大泽(今为蜻蜓湖),故曰。³鉴:照。⁴孤忠:忠心耿耿而得不到支持。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厄穷苏武餐毡(zhān)¹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译文:遭难的苏武熬住了十数年吞毡咽雪的风霜,忧愤的张巡面对叛贼恨得把牙齿咬碎嚼光。
注释:¹餐毡:指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细雨春芜(wú)¹上林苑²,颓(tuí)(yuán)³夜月洛阳宫
译文: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
注释:¹春芜:春草。²上林苑:秦时宫苑名,在陕西省。泛指皇家园林。当时在沦陷区。³颓垣:断墙残壁。⁴洛阳宫:汉时东都洛阳的宫殿。当时在沦陷区。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¹
译文: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
注释:¹鬼雄:鬼中豪杰。《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镜里流年两鬓(bìn)残,寸心¹自许尚如丹。
译文:岁月流逝,挡不住镜里会照出两鬓秃残的模样,自信我的报国红心却依然忠贞刚强!
注释:¹寸心:微小的心意。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衰迟¹罢试戎衣²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译文:年老了就该不穿紧身的军装,但悲愤常在,还要让寒光闪闪的宝剑刺向敌人的心脏!
注释:¹衰迟:衰老。²戎衣:军衣。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远戍(shù)十年临的博¹,壮图²万里战皋(gāo)³
译文:曾经近十年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的前哨,还要到万里皋兰跃马横枪实现我宏伟的理想!
注释:¹的博:又作“滴博”,山岭名,在四川理番县东南。这里泛指川陕。²壮图:宏伟的意图。³皋兰: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关河¹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²
译文:古往今来征战的事无休无止地发生在边远地方,谁能料到现在却让我在这里袖手观望!
注释:¹关河:关山河川。²袖手看:袖手旁观。

  陆游曾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渭南文集》卷十五《澹斋居士诗序》)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陆游经常在作品中抒发出浓勃深沉的积愤。这两首所抒发的,“就是塞上长城空自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

  前一首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其时,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他想到,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凭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紧接着,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牙,不屈而死。作者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此联补足上联之意。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首二联情绪激昂,一气直下。这一联则描写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最后一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了“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语)的英雄本色。

  在第二首中,诗人的愤慨和前一首有所不同。虽然这一首似乎是承接着上一首最后两句,诗人不得不发出无可奈何的叹谓。这一篇的首联和上篇“壮心未与年俱老”句,意思一脉相承,是说对镜照容,已是两鬓苍苍,但是年华虽逝,而自己的壮心依然炽热,不减当年。第二联承上:自己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是,悲愤存胸,宝剑在握,寒光闪烁,还是想拼一拼的。于是想起了当年之事。那时,他一腔热血,满怀激情,为了收回失地,远戍的博,鏖战皋兰。然而,时光流逝,那自古以来的关河无穷之事,在种植身上终于无法实现。当年是壮志凌云,岂料到今日成了一个袖手旁观之人。其心情之悲痛苍凉,溢于字里行间。这便是后二联的意境。

  陆游的这两首《书愤》诗,笔力雄健,气壮山河,充分地显示了他诗歌风格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特别是其中表现出来的对国家、民族的每饭不忘、终生难释的深厚情意,更是陆游整个创作中的精华所在。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94-995

shūfènèrshǒu

yóu sòngdài 

báixiāoxiāozhōng zhǐpíngtiānjiànzhōng 
èqióngcānzhānjiǔ yōufènzhāngxúnjiáochǐ齿kōng 
chūnshànglínyuàn tuíyuányuèluòyánggōng 
zhuàngxīnwèiniánlǎo yóunéngzuòguǐxióng 

jìngliúniánliǎngbìncán cùnxīnshàngdān 
shuāichíshìróngzhǎi bēifènyóuzhēngbǎojiànhán 
yuǎnshùshíniánlín zhuàngwànzhàngāolán 
guānqióngshì shuíliàojīnxiùshǒukàn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春苑¹月裴(péi)²,竹堂侵夜³开。
译文:春天的林苑里,月自天穹缓缓移动,而竹林掩映下的厅堂在夜色中打开了。
注释:¹苑:花园或园林。²裴回:同“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掠动、走动。³侵夜:近夜,入夜。侵,入、临近。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惊鸟¹排林度²,风花³隔水来。
译文:喧闹声惊起林间宿鸟,掠过林子穿飞而去,而花香则隔着春水远远地送将过来。
注释:¹惊鸟:从休息场地或啄食场地惊起的鸟。²排林度:夜鸟归林,排行而过。³风花:春风吹送的花香。

  此诗前两句描写了月光下漫步在林苑里的主人公的形象;后两句写受惊的群鸟飞越树林,轻风隔水吹来阵阵花香。全诗描绘了一个有着灵动鸟影、醉人花香的春夜园林,语言浅近、静谧清新。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下漫步在林苑里的主人公的形象。春天苑囿,明月徘徊,傍晚在竹子环绕的厅堂里聚会,体现了诗人此时月下漫步的悠闲。

  后两句写受惊的群鸟飞越树林,轻风隔水吹来阵阵花香。“惊鸟排林度”,是瞬间的美景,作者快速地抓住了这一景象的韵味,此处也了作者对于外界的偶然事件及瞬间美的敏感性,技巧非常高明。而紧接着的是夜风带来的花香。如此,有着灵动鸟影、醉人花香的地方,一个优美、浪漫的世界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参考资料:
1、 (明)黄凤池编 黄勇注,诗情画意,京华出版社,2006年06月第1版,第9页
2、 宇野直人,李寅生编,中日历代名诗选 中华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153页

chūn--shìnán

chūnyuànyuèpéihuízhútángqīnkāi

jīngniǎopáilínfēnghuāshuǐlái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毬。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弄玉¹轻盈,飞琼²淡泞³,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zhù)沉水香毬。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甚天中月色¹⁰,被风吹梦南州¹¹
译文:盛开的琼花就像衣装素淡的仙女,试罢新妆,满身香气,步履轻盈的走下楼来。遥想当日炀帝赏花情景:清晨将琼花剪下,插入金瓶中时还沾有晨露,由护卫皇帝出行的骑士以流星快马送至行宫供炀帝赏玩。此番在临安出现的、经过移根再植的花,原是她的精魂被风吹至。
注释:¹弄玉:相传为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后与萧史一起升天仙去。²飞琼:许飞琼,西王母的侍女。³淡泞:这里指飞琼的衣装素淡。⁴袜尘:本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词中谓仙女的步履轻盈。⁵迷楼:点出扬州。隋炀帝在扬州建行宫,回环四合,误入者不得出,名曰迷楼。⁶香毬:一种铜制的薰香用的球,中分三层,圆转不已,叮放置在被褥中问,其香烟不灭。⁷晓剪:清晨将琼花剪下。⁸缇骑:古代当朝贵官的前导和随从的骑士。⁹星流:流星快马。¹⁰天中月色:形容琼花淡黄的色彩。¹¹南州:指临安。临安在扬州之南,故称之为“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尊前¹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²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³,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译文:曾在扬州看到过的琼花,如今到了江南竟能在酒筵前相见。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动;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自己重游扬州,已成妄想,唯有怅望云霄,缅怀旧事而已。在这烟霭迷离、繁花旖旎的阳春三月,只有独倚阑干,默默无语。
注释:¹尊前:酒杯前。²无双亭:亭名.在扬州后土祠旁,北宋诗人宋郊建。³缠腰骑鹤:指重游扬州,用《殷芸小说》中的典故,参见赵以夫《扬州慢》词注。⁴烟花三月:指阳春三月。

  在我国的名花中,最珍异和神秘的要算琼花了。据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记载:“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辄柘,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孝宗)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花,仍送还之。其后,宦都东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词人赵以夫得友人折赠琼花数枝,召聚咏赏,并作《扬州慢》词,这首词就是郑觉斋当时应和而作。

  上片首句人花合写互相映衬。既是琼花之莹洁,又是女子轻盈体态。女子新妆试罢.于香雾缭绕中幽思绵绵。琼花产于扬州,因此咏琼花之作大多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扬州,有赵以夫《扬州慢》一词为证。前五句以女仙设喻,描绘琼花的态、色、味,并没有作形状的描写,而着力写琼花的丰神。以仙女来比琼花,写出它不同凡花的花姿、花色、清香。虽然词人未作工细的描绘,但却传出了琼花的精神。

  “记晓”三句,承上“迷楼”,追怀琼花昔日为御物,被星夜送入宫中以供炀帝观赏的盛事。“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两句,转入眼前的琼花,对照今日冷落,也是女子韶华不复的感伤。赵以夫原唱《扬州慢》词序云:“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缇骑星流”,写出炀帝赏花心情之切,从侧面烘托出琼花之出众不凡。以“天中月色”拟之,可谓恰到好处。“南州”本泛指南方州郡,此指临安。词言琼花“被风吹梦(到)南州”,下语极迷离恍惚。词开首既屡以仙女比拟琼花。则琼花亦像仙女一样有梦魂。想象富有情致。

  下片由“吹梦南州”一语点出新意。在酒筵前相见者,是花是人,已融为一体,故加以拟人化的描写:“似羞人、踪迹萍浮”。词人曾在扬州看到过琼花,而今也一样飘泊来到江南,难怪有“踪迹萍浮”之感了。词人不由得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他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动;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

  秦观《琼花》诗云:“无双亭上传觞处,最惜人归月上时。相见异乡心欲绝,可怜花与月应知。”郑词所写情境,与之相似。“我欲”二句,写词人欲往扬州而不得的感慨。“缠腰骑鹤”,这里使用的是一个著名的典故,也即原是说,话说一个人很贪婪,他既要腰缠万贯,又要长生不老,而且还要到风景秀美的扬州去玩儿;熟语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儿。而在此词里,作者谓自己重游扬州,已成妄想,唯有怅望云霄,缅怀旧事而已。“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这两句有无限情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烟花三月下扬州。”在这烟霭迷离、繁花旖旎的春三月,怀念扬州的悠悠旧事,更触起了浓重的春愁,词人独倚阑干,默默无语。下片的构思与赵以夫不大相同,赵作是通过赋花抒发扬州的盛衰之感,此词是借琼花移植到临安就与扬州时大不相同这一现象发出感慨,花移地之后香色不如前,人呢?欲去扬州探花,这是不能实现的梦。再说杨州的琼花还是从前风姿吗?重重慨叹交织在一起,实有无限伤感之情,从而使词的意境更为幽远了。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选注.《杨柳行间燕子轻——咏物词品珍》:东方出版社,1995-08 第1版:第25页
2、 林力 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11 第1版:第1514页
3、 严晓翠 余宁选评.《宋词三百首·丹青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8 第1版:第281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