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¹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注释:¹黄云:边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
霜冷髑(dú)(lóu)¹哭,天寒甲胄²闲。
注释:¹髑髅:头骨。多指死人的头骨。²甲胄:铠甲和头盔。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¹,将军度玉关²
注释:¹金印: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²玉关:即玉门关。

注释

注释

黄云:边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

髑髅:头骨。多指死人的头骨。

甲胄:铠甲和头盔。

金印: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

玉关:即玉门关。

王镃

王镃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 1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gōu)¹,线袅(niǎo)蕙炉²沈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吟断,素笺(jiān)恨切,夜寒鸿起。
注释:¹衣篝:薰衣用的竹笼。²蕙炉:香炉。
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ān)¹尽江湖味。听商歌²、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注释:¹谙:熟悉,知道。²商歌:悲凉低沉的歌。
此词写秋景,抒客怀。上片言眼前秋色,动人离愁。梧桐细雨,滴碎秋声。紫箫吹断,夜寒鸿起,悠悠岁月,天涯游子。下片写客中凄凉,辜负了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尘世。商歌一曲,归兴千里。疏帘淡月,照人无寐。全词婉丽风雅,饶有韵致。
长空降瑞,寒风剪,淅淅瑶花初下。乱飘僧舍,密洒歌楼,迤逦渐迷鸳瓦。好是渔人,披得一蓑归去,江上晚来堪画。满长安,高却旗亭酒价。
 长空降瑞¹,寒风剪²,淅淅³瑶花初下。乱飘僧舍,密洒歌楼,迤(yǐ)(lǐ)渐下鸳瓦。好是渔人,披得一蓑归去,江上晚来堪画。满长安,高却旗亭酒价。
译文:辽阔无垠的天空降下瑞雪,洁白的雪花如同寒风剪出一般,淅淅沥沥,如同玉花倾洒。纷纷飘落在寺院之中,密密地洒落在了歌楼,一路飘洒,渐渐覆盖了鸳鸯瓦。正是渔人披着蓑衣返航的时候,傍晚的江面,风景如画。整个长安酒楼的酒价开始高涨,生意兴隆。x
注释:《望远行》:唐教坊曲名,令词开始于韦庄,慢词始于柳永。《乐章集》注“仙吕调”。¹降瑞:降下瑞雪。²寒风剪:洁白的雪花如同寒风剪出一般。³淅淅:象声词,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⁴瑶花:即瑶华,玉白色的花,有时借指仙花,这里指的是雪花。⁵迤逦:慢慢走的样子,这里指的是雪花缓缓落下的样子。⁶鸳瓦:鸳鸯瓦。⁷江上:引化用郑谷诗义而顺及之,并非指真的江上。⁸长安:这时柳永在华州做官,所以这样说。⁹旗亭:酒楼。
幽雅。乘兴最宜访戴,泛小棹、越溪潇洒。皓鹤夺鲜,白鹇失素,千里广铺寒野。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台琼榭。放一轮明月,交光清夜。
幽雅。乘兴最宜访戴¹,泛小棹(zhào)²、越溪³潇洒。皓(hào)鹤夺鲜,白鹇(xián)失素,千里广铺寒野。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台琼榭(xiè)。放一轮明月,交光清夜。
译文:幽静清雅的雪夜,最适合像王徽之一样,雪夜剡溪泛小舟,潇洒访戴逵,乘兴而行,兴尽而归。纵使拿白鹤及白鹇来与雪花比较,都显得没那么洁白了,白雪铺满了千里寒冷的原野。应该相信,这个季节虽然没有春兰夏云那样的景观,但是却有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的奇观。让一轮明月的光辉与这清静夜晚里的雪光交相辉映吧。
一点青灯人千里。锦字凭谁寄?雁来稀,花落东君也憔悴。投至望君回,滴尽多少关山泪。
一点青灯¹人千里。锦字²凭谁寄?雁来稀³,花落东君也憔悴。投至望君回,滴尽多少关山泪。
译文:伴着一盏孤灯,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写信。雁来稀少,相思之情难传递。花开花落,岁月流逝,有情的春之神也会变得憔悴。等到丈夫回来,不知要流尽多少相思的眼泪。
注释:潘妃曲:双调曲牌名。又名《步步娇》,小令兼用,与南曲小异。¹青灯:油灯。青,指灯焰的颜色。²锦字:指书信。³雁来稀:喻传信人稀少,纵有相思之情,也无从向远人表达。⁴东君:掌管春天的神。⁵投至:临别,等到。⁶关山:化用表达离情的《关山月》乐曲名,实言其相隔遥远。

  这首曲子真切地描写了一位妻子在青灯下给千里之外的丈夫写信,但苦于书信难以送达,因此忧伤憔悴的情景,写得形象、生动。曲子用典丰富,但并不晦涩,使整篇作品的意蕴更丰富,更有内涵。

  起首“一点青灯人千里”,寥寥七字,包含的故事和情感容量却颇大。首先,由“人千里”三字可看出“离别”的主题;其次,离别的双方是一人远离,一人居留;再次,从“一点青灯”可知整首曲子是从居留者的角度来写的,抒发的也是居留者的思念;最后,“千里”极言二人相距之远,而“一点”又暗示独居者的寂寞,离愁别恨尽在其中。

  沉浸于愁苦和思念之中,青灯下的人忍不住发问:“锦字凭谁寄?”“锦字”二字,以简省的笔墨交代出离别双方的关系。前秦苏惠曾织成回文锦书,寄给丈夫窦滔,以述真情,后人便以“回文锦”“锦字”等代称思妇寄给远方夫君的信物。可见,此曲描述的是夫妻之间的离别。“凭谁寄”即意味着无人可寄,因为“雁来稀”,寄书的大雁稀少,无从凭寄。

  二人相隔遥远,又音信难通,独对青灯的妻子自然越发孤寂痛苦。“花落”一句,同样于简洁的文字中包含着丰富意蕴。“东君也憔悴”,以春光的流逝喻离别的伤感,其中暗含女主人公对年华易逝的慨叹。“花落”既是实景,也喻示女子青春的陨落,更指向离别的时日之久,以及相见之日的遥遥无期。对女主人公而言,等待是痛苦的,这不仅是因为她必须忍耐一个人的孤凄,也不仅是因为归期的不可知,更是因为她一生最美好的时光正一点一滴在等待中虚耗。这样一来,作者对于离情的刻画便已相当深入。

  “投至望君回。滴尽多少关山泪”,女主人公将眼光投向未来,设想二人相见之日到来之前,她还将流下多少眼泪。“多少”二字,既说明与重见之日相隔的时日之长,也体现出女子思念之深,这份思念不会随着时日的推移而变淡,也不会因为与夫君隔着重重“关山”而消散。“关山”与首句“千里”相呼应,使整首小令首尾相连,结构完整,空间和时间的阻隔也被巧妙地融为一体,读来浑然如一,不落痕迹。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24页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五夜¹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zhàn)²。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译文:初雪后的五更之夜,黄花城中弥漫着寒光,积雪的峭壁上,栈道显得平滑了许多。无边的寒风也阻挠不了我披衣观景的兴致。
注释:¹五夜:即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故称。²栈:栈道。于绝险之地架木而成的道路。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¹
译文:面对这茫茫雪色,不觉心中怅然,无限慨叹!什么时候才能天亮,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广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经起飞开始新的征程。
注释:¹平沙雁:广漠沙原上之大雁。

  这首词描绘了黄花城雪后将晓的景象,与《烷溪沙·姜女庙》等或为同时之作。词全用白描,但朴质中饶含韵致,清奇中极见情味。黄花城奇异的景观,作者无聊赖的心绪跃然纸上。

  词的上片描写边塞地区凌晨的景色。“五夜”二句谓落了一夜的雪,五更天色欲明之时,雪已经堆得与栅栏相平了。“西风”二句紧扣上文,所以要“看”,是由于积雪的寒光,使人误以为天色已明;“披衣”是由于西风劲吹,寒气袭人。

  下片“对此”二句,又与“看”字关联。看到这白茫茫的一片大雪,无边无际,风觉令人百感交集,风住叹息。“何时旦”句用提问表明此时尚未天明,刚才只是误以为天明罢了。最后二句,又是对“何时旦”这一问题的答覆。星光渐淡,大雁开始起飞,离天明也风远了。“平沙”当然是指“平于栈”的积雪。遣词造句都有着落,前后互相呼应,行文十分绵密。

  通篇只描写景物,而寓情于景,以景抒情。词人用开阔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情感,将环境的空旷凄凉映照在情感上,将大的环境空间叠加在深沉而复杂的小的情感上,给人呈现一种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方式。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15页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¹以兵部郎中戴胄(zhòu)忠清公直,擢(zhuó)²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³多诈冒资荫,赦(shè)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多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多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chì)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大信于¹⁰天下也。陛下忿¹¹选人之多诈,故¹²多杀之,而既¹³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¹⁴乃忍小忿而存¹⁵大信也。”上曰¹⁶:“卿能执法,朕复¹⁷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¹⁸从之,天下无冤狱¹⁹
译文:李世民因为戴胄忠诚清廉公正,提升他为大理寺卿。贞观元年正月,“朝廷盛开选举”,大力选拔人才。一些人趁机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李世民知道后,下令他们自首,否则,以后查出来要判处死刑。没多久,有人伪造自己的做官资料被发现了,李世民想要杀死他。戴胄上奏说:“根据法律应该判这个人流放”。李世民非常愤怒,说道:“你想要遵守法律而令我失去威信吗?“戴胄回答:“说出的话,只是当时凭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一时发怒,想要杀死他。已经知道不能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李世民说道:“先生能够执法,我还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呢?”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李世民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
注释:犯颜:敢于冒犯君主的威严。¹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²擢:提升。³选人:候补、候选的官员。⁴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⁵觉:被发觉。⁶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⁷敕:下令。⁸以:来。⁹布:昭示。¹⁰于:向。¹¹忿:愤恨。¹²故:所以。¹³既:已经。¹⁴此:这。¹⁵存:保存。¹⁶曰:说。¹⁷复:再。¹⁸皆:都。¹⁹狱:案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