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一曲清歌一束绫(líng)¹,美人²犹自意嫌轻。
译文:歌女清唱一首歌曲就可得到一束绫罗的酬答,但是她自己心中仍嫌报酬太少。
注释:寇公:即北宋大臣寇凖,宋真宗时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封莱国公。¹绫:一种很薄的丝织品,一面光,像缎子。²美人:歌女。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不知织女萤(yíng)¹下,几度抛梭(suō)织得成?
译文:不知在夜窗下织绫罗的女子,要操作多少次嫌子才能织成这一束绫罗啊?
注释:¹萤窗:晋人车胤以囊盛萤,用萤火照书夜读,后以萤窗喻勤学苦读。此处用以形容织女夜里辛勤织绫。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风劲¹衣单手屡(lǚ)²(hē)³,幽窗轧(yà)度寒梭
译文:冷风大而织女的衣服单薄,双手冻得一次次呵气取暖,幽暗的窗下只听到嫌子来回的轧轧声。
注释:¹风劲:《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锦绣万花谷》作“夜冷”。²屡:屡次,多次。³呵:口中呵出热气。⁴轧轧:象声词,形容织机运转时发出的连续的声响。⁵寒梭:冷天里的梭子。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腊天¹日短不盈尺²,何似妖姬³一曲歌?
译文:寒冬腊月一日的时间特别短,织得的绫罗短得不满一尺;哪里及得上歌女唱一曲来得轻松、所得又多啊?
注释:¹腊天:指寒冬腊月。²日短不盈尺:古人常以日影的长短来估计时间。³妖姬:妖艳的歌女。一作“燕姬”。

  第一首诗揭示了歌女易获赏赐而织女辛劳无赏的现象,表现了作者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指责和对织女的同情。第二首如为织女代言,道出了织女在寒冬里辛苦劳动反而比不上歌女唱一曲歌所得的赏赐这样一个辛酸事实。这两首诗语言平直朴实,描写生动形象,都运用对比手法,取得鲜明的艺术效果。

  蒨桃这组诗的第一首,是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一二句写美人。“一曲清歌一束绫”表明寇凖对歌女的赏赐极多,而这么多的赏赐,“美人犹自意嫌轻”,说明歌女索取赏赐的不知满足,而且寇凖的毫不足惜而滥施赏赐。

  三四句转写织女的辛劳。设问而不答,而答案自明,织女织绫非常辛苦。两相对照,蒨桃深感不平,因此她要站出来说话,表现了蒨桃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指责和对织女的同情。此诗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寇凖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作风。全诗出语坦率,倾向鲜明。

  第二首,蒨桃犹如是在为织女代言了,因此这四句很像是织女的独白。这个独白道出了如此一个辛酸事实:北风猛烈地吹着,一年四季为人织绫的织女自己“可怜身上衣正单”。她在那幽暗的窗下,一刻不停地投梭织绫,只听得织机轧轧地叫着。天冷极了,那梭子握在手里也是冷冰冰的。虽然“鸡鸣入机织”,可是冬天日短,往往整天也织不满一尺。人是这样的辛苦,根本比不上那位妖冶的歌女,唱一曲歌就能得大量赏赐。这段代言,语意沉痛,辞气哀怨,表达了蒨桃对处于生活底层的织女们的深切同情。

  作为一个侍妾,地位是很低下的,所以她才能如此真切地体念到织女的苦楚,而以诗的形式向豪侈的寇准进言,很像白居易的“唯歌生民病”的讽喻诗。这位不谙蚕织苦、只知挥霍的相爷看了蒨桃的诗,却对蒨桃之言颇不以为然,步她第二首诗的原韵,写了一首《和蒨桃》,直言不讳地回答道:“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说他要及时行乐,还要听歌。要听歌就要大量赏绫,蒨桃的诗等于没有做,反映了这位宰相思想的另一面。

  然而蒨桃是可敬的。一个地位卑下的侍妾,她在寇凖宴乐之际不去乘兴助乐,反而作诗批评一位堂堂的当朝宰相,她知道寇凖可能会发怒,但是她敢说,她有足够的勇气来诉说不平,又有足够的勇气来写出不平之鸣。这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才女。其诗其人都博得了千百年来读者们的爱戴和尊敬。

参考资料:
1、 周慧珍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6-37

chéngkòugōngèrshǒu

qiàntáo sòngdài 

qīngshùlíng měirényóuxiánqīng 
zhīzhīyíngchuāngxià pāosuōzhīchéng 

fēngjìndānshǒu yōuchuānghánsuō 
tiānduǎnyíngchǐ yā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歌女清唱一首歌曲就可得到一束绫罗的酬答,但是她自己心中仍嫌报酬太少。

不知在夜窗下织绫罗的女子,要操作多少次嫌子才能织成这一束绫罗啊?

冷风大而织女的衣服单薄,双手冻得一次次呵气取暖,幽暗的窗下只听到嫌子来回的轧轧声。

寒冬腊月一日的时间特别短,织得的绫罗短得不满一尺;哪里及得上歌女唱一曲来得轻松、所得又多啊?

注释

寇公:即北宋大臣寇凖,宋真宗时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封莱国公。

绫:一种很薄的丝织品,一面光,像缎子。

美人:歌女。

萤窗:晋人车胤以囊盛萤,用萤火照书夜读,后以萤窗喻勤学苦读。此处用以形容织女夜里辛勤织绫。

风劲:《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锦绣万花谷》作“夜冷”。

屡:屡次,多次。

呵:口中呵出热气。

轧轧:象声词,形容织机运转时发出的连续的声响。

寒梭:冷天里的梭子。

腊天:指寒冬腊月。

日短不盈尺:古人常以日影的长短来估计时间。

妖姬:妖艳的歌女。一作“燕姬”。

创作背景

  蒨桃是北宋名相寇凖的侍妾。寇凖在当时是一位比较正直、有功于国的大臣,但生活上非常豪华奢侈,《宋史》本传说:“准少年富贵,性豪侈。”欧阳修《归田录》也说他“早贵豪侈”。《呈寇公二首》就是蒨桃针对他的一次豪侈之举而作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十有段记载:“公自相府出镇北门,有善歌者至庭下,公取金钟独酌,令歌数阕,公赠之束彩,歌者未满意。蒨桃自内窥之,立为诗二章呈公云……”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二二引《翰府名谈》也有相似记载,讲的就是蒨桃作这组诗的背景。

参考资料:
1、 周慧珍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6-37
赏析

  第一首诗揭示了歌女易获赏赐而织女辛劳无赏的现象,表现了作者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指责和对织女的同情。第二首如为织女代言,道出了织女在寒冬里辛苦劳动反而比不上歌女唱一曲歌所得的赏赐这样一个辛酸事实。这两首诗语言平直朴实,描写生动形象,都运用对比手法,取得鲜明的艺术效果。

  蒨桃这组诗的第一首,是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一二句写美人。“一曲清歌一束绫”表明寇凖对歌女的赏赐极多,而这么多的赏赐,“美人犹自意嫌轻”,说明歌女索取赏赐的不知满足,而且寇凖的毫不足惜而滥施赏赐。

  三四句转写织女的辛劳。设问而不答,而答案自明,织女织绫非常辛苦。两相对照,蒨桃深感不平,因此她要站出来说话,表现了蒨桃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指责和对织女的同情。此诗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寇凖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作风。全诗出语坦率,倾向鲜明。

  第二首,蒨桃犹如是在为织女代言了,因此这四句很像是织女的独白。这个独白道出了如此一个辛酸事实:北风猛烈地吹着,一年四季为人织绫的织女自己“可怜身上衣正单”。她在那幽暗的窗下,一刻不停地投梭织绫,只听得织机轧轧地叫着。天冷极了,那梭子握在手里也是冷冰冰的。虽然“鸡鸣入机织”,可是冬天日短,往往整天也织不满一尺。人是这样的辛苦,根本比不上那位妖冶的歌女,唱一曲歌就能得大量赏赐。这段代言,语意沉痛,辞气哀怨,表达了蒨桃对处于生活底层的织女们的深切同情。

  作为一个侍妾,地位是很低下的,所以她才能如此真切地体念到织女的苦楚,而以诗的形式向豪侈的寇准进言,很像白居易的“唯歌生民病”的讽喻诗。这位不谙蚕织苦、只知挥霍的相爷看了蒨桃的诗,却对蒨桃之言颇不以为然,步她第二首诗的原韵,写了一首《和蒨桃》,直言不讳地回答道:“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说他要及时行乐,还要听歌。要听歌就要大量赏绫,蒨桃的诗等于没有做,反映了这位宰相思想的另一面。

  然而蒨桃是可敬的。一个地位卑下的侍妾,她在寇凖宴乐之际不去乘兴助乐,反而作诗批评一位堂堂的当朝宰相,她知道寇凖可能会发怒,但是她敢说,她有足够的勇气来诉说不平,又有足够的勇气来写出不平之鸣。这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才女。其诗其人都博得了千百年来读者们的爱戴和尊敬。

参考资料:
1、 周慧珍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6-37
猜您喜欢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kūn)¹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²。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³。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译文:鲲鹏展翅翱翔,凭着旋风的力量,翻动翅膀,飞上九万里高空。大鹏身背长空朝下俯瞰,都是人世间大大小小的角郭。炮火连天轰鸣,弹痕遍地,吓坏了草丛里的麻雀:怎么了得呀,哎呀我要往那高处飞。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双调一百字,仄韵,亦有用平韵者。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伎,元稹《连昌宫词》说“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调名由此而得。¹鲲鹏:这里指大鱼变成的大鸟,作褒义用。²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意思都是说大鹏在向南海飞的时候,凭着旋风的力量,翻动翅膀,飞上九万里高空。扶摇和羊角都是旋风的名称。³蓬间雀:即《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同“斥鷃”)。见《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斥鷃每闻欺大鸟”注。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¹。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²。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³。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译文:请问你想飞去哪儿?麻雀答道:飞去有仙山琼台的地方。而且前年秋月朗,难道你不知我们订了三家条约?另外还有好吃的,烧熟的土豆,再加进牛肉。不必放屁,且看一看这天翻地覆。
注释:¹琼阁:琼楼玉宇,仙人住处。 ²订了三家条约:指苏、美、英三国1963年8月5日在莫斯科签订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³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1964年4月访问匈牙利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在一次演说中说,“福利共产主义”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⁴不须放屁:出自《何典》的一首《右调如梦令》作“定场诗”:“不会谈天说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前捣鬼。放屁放屁,真是岂有此理。”

  全词上阕,就直接切入鲲鹏展翅九万里,上下扶摇翻飞的伟岸情状,化用《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鲲鹏形象,在此古为今用,另有所指,堪称谙熟古典,而又食而化之的典范。接着诗人借鲲鹏的目光背负着浩瀚的青天往下看,到处是大城连小城的尘世。诗人仿佛这时已变成了那高瞻远瞩的鲲鹏,大气磅礴、吐纳风云,大有“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之势。不仅有此气势,而且的确世界革命的风云正在漫卷全球,到处是“炮火连天,弹痕遍地”。

  世界在当时正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之中,从1963年到1965年,毛泽东前后共发表了六个支持世界革命人民正义斗争的声明。就在这世界人民在争解放、争自由的硝烟弥漫的斗争中,鲲鹏漫卷长空,背负青天,壮志沉稳;而蓬间雀呢?却吓得要命,连喊着怎么得了呀,急于惊惶逃跑,一副惨相。

  下阕开始一句承接蓬间雀的情况,诗人试问:这雀儿究竟要去哪里?然后就展开了鲲鹏与蓬间雀的对话,整个下半阕以问答形式贯穿始终。先是雀儿答道:要去蓬莱仙境。诗人在此以讥讽调侃的语气暗示人间哪有这样的幻景。雀儿继续恬不知耻地说,你不知道吗?去年秋天明月当空,我们还订了三家条约。这三家条约指1963年7月至8月苏联与美、英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

  接着诗人又以戏谑的笔调一转,“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对赫鲁晓夫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因为赫鲁晓夫曾于1964年4月1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电机厂演说时,将他所谓的“共产主义”总结为“需要有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这种“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后来在全中国范围内成了一种“苏修”的代名词,也成了国人讽刺“苏修”的口头禅。

  《念奴娇·鸟儿问答》运用比兴手法极为有趣,用字造句也很有意味。该词的一个特点是化俗为雅,雅俗相宜。相比之下,这首词的俗更有特色。一般说来,人们对生活中的不雅总会有所忌讳,涉及时尽量委婉一些。例如“屁”,古人在言及它时将其文饰得十分之高雅:“依稀丝竹之声,仿佛麝兰之气。”直接以“屁”入诗者恐怕有史难寻,如果不是绝无仅有的话。但《念奴娇·鸟儿问答》最后来一句“不须放屁”,粗俗无饰,据说连病危卧榻的周恩来在听到医护人员念至此时,嘴角也绽出几丝笑纹,甚至发出隐隐的笑声。但从诗人的运思行程看,至此遮遮掩掩反而失却气势。直言,倒给人一种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之时言不择辞的愤极之感。然而,该词的雅也并不逊色。“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即典出《庄子·逍遥游》,唐代李白《上李邕》诗中亦有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从词中不难体味到,毛泽东认为忧患与人生共来,人间没有仙山琼阁,唯有奋斗才有光明前景,唯有奋斗才是快乐的哲学观念是何等强烈。连天炮火只能吓倒那些拜倒在帝国主义面前的胆小的“蓬间雀”,而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则要翻转整个天地。

参考资料:
1、 辜正坤 .毛泽东诗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1
2、 王玉孝.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niànjiāo ·niǎoérwè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kūnpéngzhǎnchì jiǔwàn fāndòngyáoyángjiǎo bèiqīngtiāncháoxiàkàn dōushìrénjiānchéngguō pàohuǒliántiān dànhénbiàn xiàdǎopéngjiānquè zěnliǎo āiyàofēiyuè 
jièwènjūnfāng quèérdào yǒuxiānshānqióng jiànqiánniánqiūyuèlǎng dìngliǎosānjiātiáoyuē háiyǒuchī dòushāoshúliǎo zàijiāniúròu fàng shìkàntiānfān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飞光¹飞光,劝尔一杯酒。
译文:飞逝的时光,请您喝下这杯酒。
注释:¹光:飞逝的光阴。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吾不识青天¹高,黄地厚。
译文: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注释:¹青天、黄地:语出《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也,天玄而地黄。”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¹
译文: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注释:¹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煎:煎熬,消磨。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食熊则肥,食蛙¹则瘦。
译文: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注释:¹蛙: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品。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神君¹何在?太一²安有?
译文:神君可在何处,太一哪里真有?
注释:¹神君:汉时有长陵女子,死后被奉为神,称神君。汉武帝病时曾向她乞求长生。(参看《史记·封禅书》)²太一:天帝的别名,是天神中的尊贵者。安:哪里。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天东有若木¹,下置衔(xián)烛龙²
译文:天的东方生有神树,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注释:¹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名,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处有若木。²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住在天之西北,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屈原《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王逸注:“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这里借指为太阳驾车之六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¹²,夜不得伏。
译文: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咀嚼神龙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潜伏。
注释:¹不得:不能。²回:巡回。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译文: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何为服黄金¹、吞白玉?
译文:何必吞黄金,食白玉?
注释:¹服黄金、吞白玉:道教认为服食金玉可以长寿。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谁似¹任公子²,云中骑碧³驴?
译文:有谁见过任公子,升入云天骑碧驴?
注释:¹似:一作“是”。²任公子:传说中骑驴升天的仙人,其事迹无考。³碧:一作“白”。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刘彻¹茂陵多滞骨²,嬴政³(zǐ)费鲍(bào)
译文:刘彻求长生,最后只能在茂陵中慢慢腐烂成骨,嬴政求仙药,死后棺车白费了掩臭的腌鱼。
注释:¹刘彻:汉武帝,信神仙,求长生,死后葬处名茂陵。²滞骨:残遗的白骨。³嬴政:秦始皇。⁴梓棺:古制天子的棺材用梓木做成,故名。⁵鲍鱼:盐渍鱼,其味腥臭。

  钱钟书评论李贺说:“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谈艺录》十四)李贺诗歌常常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而看法较全面,议论较透彻的,当数《苦昼短》。

  全诗分为三段,每段反映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合起来才是他对问题的全部看法。

  诗的前十句(从开头至“太一安有”)为第一段。诗的开头,诗人请时光呀停下喝酒。之所以要向时间劝酒,是因为诗人对此深有感触:一是概叹时光飞逝,人寿促迫。诗人说自己不知道天地间许多深奥的道理,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光阴流逝,岁月蹉跎,人生没来得及干点事业,生命就白白消耗了。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恐惧,一个“煎”字,表现出虚度年华的痛苦心情;一是认识到人生必死的道理。人活在世上,必须依靠食物来维持生命,吃熊掌则肥,吃蛙肉则瘦,这是食物在生命系统中的作用,世界上根本没有不食五谷、断绝烟火的神仙,因此,谁都不免一死,生老病死乃是天地间无法抗拒的规律。对于人生,对于死亡,人们很早就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诗人因其多愁善感,生命的旅程屡遭挫折,对此想得则更多更深。这里,诗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诗人将劝酒的内容放在诗的开头,使作品具有一种新奇突兀之感,同时也表明诗人已大彻大悟,对时光不存任何芥蒂。接着又以“吾不识”与“惟见”相配合,排除不相关的事情,将目光聚焦到人寿短促一点上,既照应了题目“苦昼短”三字,又使作品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以此为纲,展开后面的内容。“神君何在,太一安有?”是个反问句,答案是不喻自明的。经过一番求索,诗人完成了他的心路历程,整段内容,一气呵成。

  中间八句(从“天东有若木”至“少者不哭”)是第二段。前面一段,诗人理智地解答了心中的困惑,如果诗歌就此停住,好像少了点什么。这一段,诗人凭借神话传说,倾诉了对生命的美好愿望。诗中说天的东面有一棵大树,名叫若木,它的下面有一条衔烛的神龙。传说中的若木在西北海外大荒山之中,衔烛龙也是在天西北某个幽冥无日的国度,诗人显然将古代神话作了改造。诗人作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斩断神龙的腿,把龙肉吃了,太阳无法运行,昼夜不在更替,时间也就凝固不动了。如此,生命得以永存,人们不必为此哀伤了。

  这是诗人的幻想,这个幻想充满着激情与浪漫的气质。现实中的缺陷,在幻想中得到满足,所以,尽管是以神话的形式出现,却依然有着永久的魅力,它闪亮着理想与智慧之光,使艺术得到升华。

  诗的最后六句(从“为何服黄金”至结尾)是第三段。这一段,诗人讥刺了那些想通过求仙获得长生的人的荒唐愚昧。

  服黄金,吞白玉,是道教中的服食方法,据说可以成仙,至于实际效用如何,“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就拿骑驴升天的任公子来说,同样是虚妄的传说。诗人清楚地知道幻想与现实是有区别的,成仙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世上偏有一些人热衷此道,连秦皇汉武这样英明的君主也不能免俗,他们求仙长生的举动最终化为泡影,成了后人的笑柄。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结纳方士,遍祈名山大川以访神仙,又造仙人承露盘,调甘露,饮玉屑,冀求长生。《汉武帝内传》说,武帝死后,梓棺响动,香烟缭绕,尸骨飞化仙去等。诗人却说:“刘彻(武帝)茂陵多滞骨”,墓中所存,只是一堆浊骨,根本没有什么成仙之事。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忙于寻找不死之药,派方士入海求仙。结果身死巡游途中,耗费许多鲍鱼,难掩尸体的腐臭,从“多滞骨”、“费鲍鱼”数字中,诗人对历史上愚妄的统治者作出无情的嘲讽,锋芒十分犀利。

  统治者求仙长生的举动,是想维持长久的统治,永远享受奢华的生活。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劳民伤财,虚耗国库,使这种愚昧的举动升级为一场全国性的灾难,危害特别严重。李贺有意提出秦皇汉武,对他们的求仙加以讽刺,是有所寄托的。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任命一个名叫柳泌的江湖术士为台州刺史。大臣们进谏,他却说:“烦一州之力,而能为人主致长生,臣子亦何爱焉。”(《资治通鉴》卷二四〇)可见已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这种迷信的风气又在统治阶层中蔓延开来,甚至有因服食中毒身亡的。李贺此诗对那些人来说,不啻是当头棒喝,如能好好倾听诗人的忠告,可以免去一场无妄之灾。

  诗的第一段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年命短促的慨叹,二是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诗的第二段、第三段分别对这层意思加以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第一段的主旨。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脱出了一己私念,对人生,对社会怀着一种大悲悯,只是说出口来却是一阵阵冷嘲热讽。诗中有很多疑问句,安排在段落衔接之处,起着增强语气与感情色彩的作用,使诗歌富于一种波澜起伏的动感。诗人又把“食熊则肥,食蛙则瘦”与“斩龙足,嚼龙肉”联系起来,使那种富于神秘色彩的故事充满了烟火味与人情味,形成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境界。加上青天、黄地、白玉、黄金、碧驴等多种色彩的调和搭配,真有点古色斑烂的味道。全诗没有很多的藻饰,也不着意于景致的描绘,但由于诗中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议论性很强的诗歌显得回旋跌宕而又玩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 .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10 :627-629 .
2、 张燕瑾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31-1033 .

zhòuduǎn

 tángdài 

fēiguāngfēiguāng quàněrbēijiǔ 
shíqīngtiāngāo huánghòu 
wéijiànyuèhánnuǎn láijiānrénshòu寿 
shíxióngféi shíshòu 
shénjūnzài tàiānyǒu 
tiāndōngyǒuruò xiàzhìxiánzhúlóng 
jiāngzhǎnlóng jiáolóngròu shǐ使zhīzhāohuí  
ránlǎozhě shàozhě 
wéihuángjīn tūnbái 
shuíréngōng yúnzhōng 
liúchèmàolíngduōzhì yíngzhèngguānfèibào 
莫苦求,休强揽。莫教邂逅遭坑陷。恐哉笞杖徒流绞,慎矣公侯伯子男。争夸炫,千钟美禄,一品高衔?
莫苦求,休强揽。莫教邂逅¹遭坑陷。恐哉笞(chī)杖徒流绞²,慎(shèn)矣公侯伯子男³。争夸炫,千钟美禄,一品高衔?
译文:万事莫要强行追求,也莫要硬性包揽。别让自己在不经意间陷入危机四伏的陷阱,蒙遭灾难。笞、杖、徒、流、绞,哪一样不令人心惊胆战?就是做到了公、侯、伯、子、男,也还是应当谨慎小心。又何必得意非凡,夸耀什么千钟厚禄、一品高官!
注释:长春宫:在大都(今北京市),为全真教教主丘处机所设立的道观。¹邂逅:不期而遇。²笞杖徒流绞:古代官方制定的五种肉刑。³公侯伯子男:古代的五等爵位。⁴争:岂,怎。

  这是从《哨遍·赠长春宫雪庵学士》套数十二支曲中抽出的一支摘调。全套虽是酬赠之作,却几乎句句是劝道的箴言,足见作者对世态人心的惊惧与感慨。

  这首散曲虽是作者酬赠给好友的曲作,但文中句句是劝道好友“万事莫强求”的箴言,体现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轻蔑之意。

  这支曲的教旨是“莫苦求,休强揽”,即所谓不忮不求,也含有“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全因强出头”的明哲保身意味。它的语重心长,在于指出了“苦求”、“强揽”的恶果——“邂逅遭坑陷”。“邂逅”是不期而遇的意思,说明一个人即使在无心之中,也会遇上风波,蒙遭灾难,更不用说非分的“求”和“揽”了。

  接着小令进一步说明了“坑陷”的可怕,那就是“恐哉笞杖徒流绞”,五刑中的任何一刑都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对偶的上句,下句更为匪夷所思:“慎矣公侯伯子男。”将五侯之尊一一点名列出,正说明他们是“苦求”、“强揽”的主要行事者,也即是作者箴规的重点对象。以五刑对五侯,反差彰显,正是这首小令的警策之处。

  作品的妙味尚不止此,末三句用了一组愤激的反问,矛头直指“一品高衔”的达官,言下有无限的轻蔑之意。这才使读者明白作者苦口是宾,诛心才是主,借说教的机会,诉喉中之骨鲠,大有“还将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到几时”的峻严之意。

  元散曲多“警世”的习惯,其中的棒喝固然也常常发人深省,但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字里行间所洋溢着的那种不遗余力的批判精神。

雍丘纡路到陈留,积雨弥漫涨畎畴。
(yōng)¹(yū)路到陈留²,积雨弥漫涨畎(quǎn)³(chóu)
译文:我从雍丘到达陈留,连日大雨,积水已经从田间沟渠漫涨到田间。
注释:¹雍丘:古地名,今河南省杞县。杞县古称“雍丘城”,为杞国的都城。²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³畎:田间小沟。⁴畴:田地、田界。
道左流民形似鬼,能无百里为分忧。
道左流民形似鬼,能无¹百里²为分忧。
译文:道路左边的流民形貌如鬼,这一方县令怎能不为百姓分忧呢?
注释:¹能无:怎能无。²百里:代指县令,因古时一县所辖之地为百里,故称。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¹初绽,朵朵簇(cù)红罗。凉燕雏(chú)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²,打遍新荷。
译文:满布池塘的亭水阁中,繁茂的绿叶,洒下片片浓阴,最是凉快。刚刚开始绽放的石榴花,聚成一团,火红似火。雏燕幼莺叽叽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蝉鸣与之相和。骤雨突然来到,雨滴像乱撒的珍珠,将池塘中的片片新荷都打了个遍。
注释:¹海榴:即石榴。²撒:撒落。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人生百年有几¹,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²,何用苦张罗。命友³邀宾玩赏,对芳樽(zūn)浅酌(zhuó)低歌。且酩(mǐng)(dǐnɡ),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译文: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何必苦苦操劳。邀请朋友一起玩赏,浅酌几杯小酒,低声唱几首歌,任凭那日月轮转,来往如梭。
注释:¹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²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³命友:邀请朋友。⁴芳尊:美酒。尊,即樽,酒杯。

  上片写盛夏纳凉,流连光景的赏心乐事,主写景。看作者铺叙的层次,可说是渐入佳境:作者先用大笔着色,铺写出池塘水阁的一片绿荫,并以“偏趁凉多”四字,轻轻点出夏令。然后,在此万绿丛中,点染上朵朵鲜红如罗的石榴花,令读者顿觉其景照眼欲明,进而,写鸟语蝉鸣。而这鸟儿,专指“凉燕雏莺”,是在春天诞生、此时刚刚孵出的新雏,其声稚嫩娇软而可喜。那蝉儿也是刚出虫蜕,踞高柳而长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在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池塘水阁平添生趣。到此,作者妙笔生花,在热烈、喧闹的气氛中特别叙写了一场骤雨。这雨决非煞风景,它是过路的阵雨,既给盛夏带来凉意,又替画面作了润色。骤雨持续时间不长,却刚好“打遍新荷”,引人联想到“琼珠乱撒”的景照,真是“人在画图中”。此乃曲中一段绝妙好辞,无怪“一时传播”(《雨村曲话》卷上)。

  下曲即景抒怀,宣扬浅斟低唱,及时行乐的思想。主调既是低沉的,又是旷达的。在用笔上,作者一洗上片的丹青色彩,换作白描抒写。“良辰美景”句总括前文,言如此好景,应尽情欣赏,不使虚过。“穷通前定”(命运的好坏乃前世注定)是一种宿命论的说法,作者这样说,旨在“何苦用张罗”,即反对费尽心机的钻营。这种旷达的外表,仍掩饰不住作者内心的苦闷,“命友邀宾玩赏”二句,谓人生乐趣在流连光景、杯酒,这是从六朝以来,封建士大夫在无所作用之际典型的人生态度。因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会使他们感到心惊,而沉浸在“酩酊”大醉中,庶几可以忘怀一时,取得片刻的麻醉。

  应该指出,下曲表现的思想,即使在封建时代,也是并不高明的。然而在对于自然美的发现和再造上,作者却是做得相当出色和成功。数百年来读者津津乐道的,不是曲中论道之语,而是那“骤雨打新荷”的生机盎然的夏令境界,以及其中流露的浓厚的生活情趣。

  此曲写法与词相近,这是因为在宋元之交,词、曲均称乐府,都是被诸管弦,传于歌筵的,所以早期的词曲分疆并不甚严。《莲子居词话》认为此曲作词调,就是这个缘故。具有词味,也可算是此曲的一个特点。

zhòuxīn ·绿yīnnóng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绿yīnnóng biànchítíngshuǐ piānchènliángduō hǎiliúchūzhàn duǒduǒhóngluó yànchúyīngnòng yǒugāoliǔmíngchánxiānghuó zhòuguò qióngzhūluàn biànxín 
rénshēngbǎiniányǒu niànliángchénměijǐng xiūfàngguò qióngtōngqiándìng yòngzhāngluó mìngyǒuyāobīnwánshǎng duìfāngzūnqiǎnzhuó qiěmǐngdīng rènliǎnglúnyuè láiwǎngsuō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