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嫌疑苏珍之,视表见里宋世轨。
决定嫌疑苏珍之,视表见里宋世轨。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久无叩门声,啄啄问何故?
久无叩门声,啄啄¹问何故?
译文:我早已与人们断绝来往,没有人再来敲门;可今天是谁把门敲个不停?到底有什么事发生?
注释:遗老斋:诗人的斋名。¹啄啄:敲门声。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¹雨。
译文:僮仆回答说:“乡下有人来说,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用不着再为旱情担心。”
注释:¹盈尺:一尺多,形容雨下得很大。

  这首歌咏斋居的小诗,就是写自己的隐居生活的一个片段。

  一般的隐居诗,多表示淡泊的情怀及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欢娱,苏辙因为是在官场翻过斤斗来的人,对政事产生厌恶,进而不屑于和一切人打交道,所以他的隐居诗,往往表现离群索居时的矛盾心理。这首诗写斋中一件小事,写得很简洁。前两句说自己隐居后,很久没有人来敲门,可今天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所以不禁问僮仆,什么人来敲门。后两句是僮仆的回答,乡下有人来报告,昨晚下了一场大雨,旱情解除,丰收在望了。诗依事件发生的顺序展开。“久无叩门声”,是诗人自述隐居的寂静。没人敲门,是诗人所希望的,也是他自己促成的。他的隐居,与陶渊明与朋友、农民相往还,乐于躬耕,“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移居》)不同,因此这次他对人敲门感到突然,“问何故”三字,甚至有责备的意思:明知我不愿与任何人往来,为什么还要来敲门?这就引出了三、四句,直述敲门的目的,诗便告终,没有说自己听了这消息的反映,直捷中显得含蓄深长。

  乡下来人敲门这件小事,作者特地形诸笔墨,至少说明两点。其一,乡下人未必知道诗人谢客,即使知道,也未必放在心上,碰到下了大雨这样的高兴事,他便敲门告诉别人,让人分享喜悦,这就突出了乡村农民的淳朴,与诗人在官场见到的尔虞我诈是鲜明的对照。其二,诗人对乡下人敲门没有指责,也不嫌其唐突,从他作了这首诗来看,他对乡下人来报告的消息还是很高兴的,他毕竟还没有对世事完全摒弃麻木,所以整首诗富有新鲜感,富有生气。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11-112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33-234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wèi)¹东流去,何时到雍(yōng)²
译文: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注释:¹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²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此处借指长安。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¹添两行泪,寄向故园²流。
译文: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注释:¹凭:请求。²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诗人急切地询问“何时到雍州”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诗人要让河水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全诗写西行途中因“见”而“思”的一个片断,看来很偶然,但出于诗人内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触发它;而每经触发,它都会十分强烈地奔泻出来,因而又是必然的。诗中就是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现了对故因的一片深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修饰,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显得极为真挚深沉。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5-177

西guòwèizhōujiànwèishuǐqínchuān

cénshēn tángdài 

wèishuǐdōngliú shídàoyōngzhōu 
píngtiānliǎnghánglèi xiàngyuánliú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有客¹有客,亦白其马²。有萋(qī)有且(jū)³,敦琢(zhuó)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译文:远方客人来造访,驾车白马真健壮。随从人员众且多,个个品德都贤良。客人已经住两天,多住几天增感情。
注释:¹客:指宋微子。周既灭商,封微子于宋,以祀其先王,微子来朝祖庙,周以客礼待之,故称为客。²亦白其马:亦,语助词。白为纯洁之色,殷商尚白,以白马为美,故来朝作客也乘白马。一说白马是客人带来的礼物。³有萋有且:即“萋萋且且”,形容随从众多的样子。⁴敦琢:意为雕琢,有选择美好之意。雕琢本为治玉之名,这里形容其随从众臣都是贤者。⁵旅:通“侣”,指伴随微子的宋国大夫。⁶宿宿:住一夜谓之“宿”,宿而又宿,则是两夜。⁷信信:住两夜(再宿)谓之“信”。或谓宿宿为再宿,信信为再信,亦可通。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¹授之絷(zhí)²,以絷³其马。薄言之,左右绥之。既有淫,降福孔¹⁰¹¹
译文:给他拿条绊马索,绊住马儿不让行。客人走时远远送,左右热情慰劳他。既用大德来待客,上天降福多又大。
注释:¹言:语助词。²授之絷:给他绳索。絷,绳索。³絷:本义为绳索,用作动词。⁴薄言:发语词。⁵追:意为饯行,也可以解为追送。⁶左右:指天子之左右群臣。⁷绥之:安抚客人。⁸淫:盛,大。⁹威:德。淫威,意谓大德,含厚待之义。¹⁰孔:甚,很。¹¹夷:大。

  此诗第一节首二句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马。”写微子朝周时所乘的是白色之马。因宋为先代之后,于周为客,故不以臣礼待之,如古史所称舜受尧禅,待尧子丹朱以宾礼,称为“虞宾”,用意相同。殷人尚白,微子来朝乘白色之马,这也是不忘其先代的表现,这一细节,说明在周代受封之宋国,还能保持殷代制度,故微子来朝助祭于祖庙,谓之“周宾”可也。“有萋有且,敦琢其旅”,写微子来朝时,随从之众。这两句表明微子来朝时,其众多随从都是经过选择的品德无瑕的人。这一小节写得很庄重,写客人之来,从乘马、随从等具体情节来表现,以示客至之欢欣,可谓得体。

  第二小节四句,写客人的停留。“有客宿宿,有客信信。”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叠用“宿宿信信”,表示住了好几天。客人停留多日,可见主人待客甚厚,礼遇甚隆。“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表明主人多方殷殷留客。这两句写留客之意甚坚,甚至想用绳索拴住客人的马。这和后来汉代陈遵留客,把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的用意,极为相似。把客人的马用绳索拴住,不让他走,用笔之妙也恰到好处。

  最后一小节四句写客人临去,主人为之饯行。其诗曰:“薄言追之,左右绥之。”在饯行的过程中,周王的左右群臣,也参加慰送,可见礼仪周到。下二句云:“既有淫威,降福孔夷”。言微子朝周,既已受到大德的厚待,上天所降给他的福祉,也必然更大,以此作颂歌的结语,既以表示周代对殷商后裔的宽宏,亦以勉慰微子,安于“虞宾”之位,将来必能得到更多的礼遇也。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76-678

yǒu

míng xiānqín 

yǒuyǒu bái yǒuyǒu diāozhuó yǒu宿宿 yǒuxìnxìn 
yánshòuzhīzhí zhí yánzhuīzhī zuǒyòusuízhī yǒuyínwēi jiàngkǒng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yuān)(yāng)¹于飞,毕²之罗³之。君子万年,福禄(lù)之。
译文:鸳鸯双双轻飞翔,遭遇大小罗与网。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一同来安享。
注释:¹鸳鸯:鸭科水鸟名。古人以此鸟雌雄双居,永不分离,故称之为“匹鸟”。²毕:长柄的捕鸟小网。³罗:无柄的捕鸟网。⁴宜:《说文解字》:“宜,所安也。”引申为享。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鸳鸯在梁¹,戢(jí)²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xiá)³福。
译文:鸳鸯相偎在鱼梁,喙儿插进左翅膀。祝福君子万年寿,一生幸福绵绵长。
注释:¹梁:筑在水中拦鱼的石坝,即鱼梁。²戢:插。谓鸳鸯栖息时将喙插在左翅下。³遐:长远。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shèng)¹马在厩(jiù)²,摧(cuò)³之秣(mò)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译文:拉车辕马在马房,每天喂草喂杂粮。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把他来滋养。
注释:¹乘:四匹马拉的车子。乘马引申为拉车的马。²厩:马棚。³摧:通“莝”,铡草喂马。郑笺:“今‘莝’字也。”《说文解字》:“莝,斩刍也。”⁴秣:用粮食喂马。⁵艾:养。一说意为辅助。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suí)¹之。
译文:拉车辕马在马槽,每天喂粮喂饲草。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齐享永相保。
注释:¹绥:安。

  此诗前二章以鸳鸯起兴,后二章以马起兴。鸳鸯是成双成对的鸟,马和亲迎之礼有关,故可以认为这是一首同婚姻有关的诗歌。前二章赞美男女双方才貌匹配,爱情忠贞;后二章祝福其生活富足美满。

  此诗一、二章以鸳鸯匹鸟兴夫妇爱慕之情。两章描绘了一对五彩缤纷的鸳鸯,拍动着羽毛绚丽的翅膀,双双飞翔在辽阔的天空,雌雄相伴,两情相依,情有独钟,心有所许,多么美妙的时刻,多么美好的图画!在遭到捕猎的危险时刻,仍然成双成对,忠贞不渝,并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从同甘到共苦两种境遇的转变,进一步展现了鸳鸯高洁的品格,挖掘了鸳鸯的典型的独特的禀性,较好地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为后面对人物的抒写做了充分的准备。在第二章中,诗人抓住鸳鸯小憩时的一个细节,描摹入微,观察至细。在芳草萋萋的小坝上,一对鸳鸯相依相偎,红艳的嘴巴插入左边的翅膀,闭目养神,恬静悠闲,如一幅明丽淡雅的江南水墨风景图,满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恋与无限追求。这二章一动一静,描摹毕肖,既是对今后婚姻生活的象征性写照,也是对婚姻的主观要求和美好希望。生活之中,欢乐与痛苦必然并存,既有甜蜜的欣悦,也有凄苦的哀愁,但只要双方心心相印、相濡以沫,苦乐之中就都有幸福在,即无所畏惧。诗人以鸳鸯比喻夫妻,贴切自然,易于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其形象逐渐积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原型,为后世所普遍接受。

  诗的第三、四章以摧秣乘马,兴结婚亲迎之礼,充满了对婚后生活的美好憧憬。抓住迎亲所用的厩中肥马这一典型细节,引发人对婚礼情景的丰富联想:隆重、热烈、喜庆;并且厩有肥马也反映着生活的富足。这都含蓄地暗示了婚姻美好的客观条件:男女般配,郎才女貌,感情专一,家产丰裕;反映了诗人的婚姻价值观念,也是对理想人生、美好人生的由衷礼赞。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73-474

yuānyāng

míng xiānqín 

yuānyāngfēi zhīluózhī jūnwànnián zhī 
yuānyāngzàiliáng zuǒ jūnwànnián xiá 
shèngzàijiù cuīzhīzhī jūnwànnián àizhī 
shèngzàijiù zhīcuīzhī jūnwànnián suízhī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¹(nóng)²我侬,忒(tè)³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niē)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guǒ)
译文: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如此多情,情到深处,像火焰一样热烈。拿一块泥,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将咱俩再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我的泥人中有你,你的泥人中有我。我和你活着盖同一床被子,死了用同一口棺材。
注释:¹尔:一作“你”。²侬:我。江浙一带称我为侬,对人亦可称为侬。第一个“侬”是“我”,第二个“侬”是“你”。³忒:太,过甚。⁴似:一作“如”。⁵捻:同“捏”。⁶尔:一作“你”,下同。⁷齐:一作“起”。⁸椁: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赵孟頫想纳妾作了首小词给妻子示意,管氏作《我侬词》以答复。她把他们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而这些都是小妾所不能给予的,夫妻双方都要对彼此忠贞负责任。此诗用喻新警,用词婉转,而字里行间暗藏机锋,透出铿锵英气,绵里藏针。

  《我侬词》用喻新警,把夫妻关系比喻作泥人。从两个人复杂的制作过程:捏塑、打破、调和、再塑,读者可以想象夫妇俩情感的深厚,已经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难分彼此、无法离弃的地步。此诗虽然用词设喻十分巧妙婉转,却态度鲜明,字里行间暗藏机锋,透出铿锵英气,绵里藏针。特别是末句“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排他性的誓死坚持。

  《我侬词》虽然题名是“词”,行文却更像元曲的白话朴质。“尔依我侬”是湖州方言,是管道昇的家乡话。它以情诗的形式,以朴实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夫妻情爱的亲密无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水乳交融难分的关系。捏塑、打破、调和、再塑这些用词表达的是只有结发夫妻オ能做到的同患难共甘苦。这些都是小妾所不能给予的,小妾是做不到也不能与丈夫一起承受的。因此夫妻双方都要对彼此忠贞负责。

  词中的语句通俗易懂,委婉恰当的表达出她反对丈夫纳妾的态度。最一后句“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个椁”,表达的是她希望能与丈夫生死相依白头偕老的共度一生,也表达出夫妻双方要为家庭互守忠诚,是家庭责任感的体现。管道昇没有明确反对丈夫纳要而是通过写诗词的形式対丈夫的深情呼唤来感动丈夫。此诗感情真挚而热烈,却又不失温柔敦厚之旨;形象鲜明,不落半点俗套。诗又全用白话写成,不受传统诗词格律的拘束,读来很像现代人的诗作。

  据说,赵孟頫看了这首诗之后大受感动,深深感到内疚,最终改变了纳妾的想法,夫妻复又恩爱如初。管道昇把他们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捻”“塑”“打破”用来形容夫妻关系,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可谓是机智巧妙地用真情来挽救了这段婚姻。

参考资料:
1、 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166-168
2、 张若晨.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戏剧之家,2017(14)
3、 蓝墅.情意绵绵《我侬词》.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1992(04)
4、 傅韵.应尚能歌曲《我侬词》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分析.上海师范大学,2015

nóng

guǎndàoshēng yuándài 

ěrnóngnóng tuīshàqíngduō qíngduōchù huǒ kuài niǎněr  jiāngzánliǎng  yòngshuǐtiáo zàiniǎněr zài zhōngyǒuěr ěrzhōngyǒu ěrshēngtóngqīn tóngguǒ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