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名熟五载,震若寥宇钟。讵知接颜色,来此燕都中。
耳名熟五载,震若寥宇钟。讵知接颜色,来此燕都中。
文章守败簏,不救归路穷。天衢亘秋色,飘堕烟海鸿。
文章守败簏,不救归路穷。天衢亘秋色,飘堕烟海鸿。
霜气逼酸紧,羽秃神不丰。幸弗坐枯槁,委念随所终。
霜气逼酸紧,羽秃神不丰。幸弗坐枯槁,委念随所终。
群玉有仙侣,行当偕子从。
群玉有仙侣,行当偕子从。
姚燮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 16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hòu)¹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²。阴磷(lín)³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xiāo)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jiā)暗拍,一样泪沾衣。
注释:¹堠:古代了望敌情之土堡,或谓记里程的土堆。²龙堆:沙漠名,即白龙堆。³阴磷:即阴火,磷火之类,俗谓鬼火。⁴金笳:指铜笛之类。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须知今古事,棋枰(píng)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¹,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²水,流去几时回。
注释:¹蛮触:意谓由于极小之事而引起了争端。²混同江:指松花江。
唐柳宗元有“满庭芳草积 ”句,唐吴融有“满庭芳草易黄昏”句,故此调名之缘有或柳诗或吴诗之不同说法。此调又名《锁阳台》、《江南好》、《话桐乡》、《满庭霜》、《转调满庭芳》、《潇湘夜雨》、《满庭花》等。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本首为其一体,上、下片各十句,共九十五字。各片之第三、五、七、十句押韵,均平声韵。   此篇前景后情,以赋法铺写。其下片全为议论,虽不免质实,但气势壮观,真情四射,仍是生动感人的。上片前五句景语,写古战场的荒寒阴森,以“总堪悲”绾住。下句转进,先说有“中宵起舞”的爱国之心,但“那有村鸡”一句折转,表明无由以报,徒增伤感。再接以金笳声声烘托,则更令人添悲增慨。下片承前之情之景转为议论,表达了满怀哀怨和痛苦。诗人以为“古今事”都是虚无的、短暂的,古来的一切纷争,一切功业,到头来除了“剩得几行青史”,“断碣残碑”之外,余皆成空。这虽是消极的意绪,但从中亦可窥见诗人长期积于心中的苦情。这种“苦情”,有人认为纳兰对家族被灭往事的隐恨(见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可备一说。

mǎntíngfāng··hòuxuěfān--lánxìng

hòuxuěfānbīngyuèjīngfēngchuīlóngduīyīnlínjǐngzǒngkānbēidàixiàngzhōngxiāorénchùyǒucūnzhǐyīngshìjīnjiāànpāiyànglèizhān

zhījīnshìpíngshèngfāntànfēnfēnmánchùhuíshǒuchéngfēishèngxíngqīngshǐxiéyángxiàduànjiécánbēiniánhuágònghùntóngjiāngshuǐliúshíhuí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昨夜离心正郁(yù)¹,三更白露西风高。
译文:昨夜里因为友人的离别一直心神不宁,西风高吹白露如霜夜已三更。
注释:¹郁陶:忧思积聚貌。《尚书·五子之歌》:“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孔传:“郁陶,言哀思也。”陆德明释文:“郁陶忧思也。”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萤飞木落¹何淅(xī)(lì)²,此时梦见西归客。
译文:萤火乱飞,落叶淅淅沥沥作响,此时又梦见了西归友人的身影。
注释:¹木落:即叶落。²淅沥:象声词,雨滴声。此处形容落叶的声音。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liáo)钟寥(liáo)¹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译文:清越的晨钟响了三四声,忽然听到东邻马叫令我心惊。
注释:¹寥亮:同“嘹亮”,指声音清越响亮。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译文:披上衣服出门忙去送客,只看见那天上的行云纵横交错。

  这首诗写分别后的思念朋友之情,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前三句写梦前的秋夜景象:白露、西风、流萤、落木,构成一幅凄清的图景;第四句写梦中,只交代梦见已经西归之故人,却没有详写梦中景象;后四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梦后之景,因闻晓钟、马嘶而惊醒,可见梦之短,醒后唯见天边归云纵横,心绪寥落。满心离怀是全诗主脑,归客入梦,嘶马惊人,皆源于此。

  此诗构思和声律都不同一般,别有情致。一般的送别诗总爱写临歧分手的场面,因为这个场面最能体现主客间的情谊,可是此诗偏偏撇开这个场面不写,而写送客的主人一夜离心郁陶,等待着第二天送朋友上路,可归客不忍心与朋友当面话别,而在黎明西分悄悄地策马离去,使主人欲送不成而留下离思。此诗的特色,首先就在于送别从别后写起,切入角度很独特;其次在于只有一句记梦却用大半篇幅写梦前和梦后的秋夜清冷景象,以之烘托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深;其三,情与景之间形成若有若无似隐似现的关系—西风落木正像离人忧思,归云如归客,纵横如心绪,而友情的热烈与秋夜的清冷又形成反差;最后,真幻杂糅的别致构思,在夜半白露萤飞中入梦,仿佛若真;因闻曙钟、听嘶马而惊醒,恍惚中以为归客又将上路,于是急急出户相送,在虚实交错中写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另外,这首七言古诗共八句,却用了三个韵,较为少见,似乎是作者为了配合场面的转换和感情的跌宕而有意为之。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2:86-87
2、 李 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M].武汉:崇文书局,2020:302-303
3、 孙钦善 等.高适岑参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59-60

sòngbié--gāoshì

zuóxīnzhèngtáosāngèngbái西fēnggāoyíngfēiluò

shímèngjiàn西guīshǔzhōngliáoliàngsānshēngdōnglín使shǐrénjīng

lǎnchūxiāngsòngwéijiànguīyúnzònghéng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江上被花恼不彻¹,无处告诉只颠(diān)²
译文: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诉说这种心情只好到处乱走。
注释:¹彻:已,尽。²颠狂:放荡不羁。颠,即“癫”。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走觅南邻¹爱酒伴,经旬²出饮独空床。
译文: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注释:¹南邻:指斛斯融。诗原注:“斛斯融,吾酒徒。”²旬:十日为一旬。

  本诗的第一句“江上被花恼不彻”,花恼人,实际上是花惹人爱。花在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爱。“颠狂”两字把爱花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于是诗人觅伴赏花,“走觅南邻爱酒伴”。这是杜甫去寻邻居好友一起饮酒作伴。“经旬出饮独空床”,明写这位爱酒伴是出饮,但他该也是独自赏花去了。这“无处告诉只颠狂”写的是两个人的事——他们都到江畔独步寻花去了。也可能寻花的还有更多的人,谁都爱美。

  这七首绝句写寻花,贯穿了“颠狂”二字,这第一首诗是解题。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78
2、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82-384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方山子¹,光、黄²间隐人³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lǘ)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chí)(chěng)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dùn)于光、黄间,曰岐(qí)¹⁰。庵(ān)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¹¹古方山冠¹²之遗像¹³乎?”因谓之方山子。
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注释:¹方山子:即陈慥,字季常。²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³隐人:隐士。⁴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游侠,见《史记·游侠列传》。⁵闾里:乡里。⁶侠:侠义之士。⁷宗之:崇拜他,以他为首。宗,尊奉。⁸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⁹遁:遁世隐居。¹⁰岐亭:宋时黄州的镇名,在今湖北麻城县西南。¹¹岂:其意为“(这)难道不是······”。¹²方山冠: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¹³遗像:犹遗制。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谪(zhé)¹居于黄,过岐(qí)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zào)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jué)²,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注释:¹谪:降职。²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¹好剑²,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³,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shǐ),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hàn)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译文: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奋力地鞭马独自冲出去,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注释:¹使酒:喝醉酒后爱发脾气,任性而行。²好剑:好摆弄刀剑一类武器。³余在岐山:宋仁宗嘉祐七年,苏轼任凤翔府签判,时陈糙之父陈希亮知凤翔府。苏轼这时始与陈糙相识订交。岐山,指凤翔。凤翔有岐山。⁴怒马:奋马。⁵“一发”一句:一箭射中它。⁶“精悍”一句:精明英武的神情气度。精悍,精明强干。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¹,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bó)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²,此岂无得而然哉³
译文: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注释:¹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属世袭门阀。²穷山中:荒僻的山中。³“此岂”一句:难道没有独特的造诣修养能够作到这一点吗?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¹,往往阳狂²(gòu)³,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tǎng)见之欤?
译文: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注释:¹异人:指特立独行的隐沦之士。²阳狂:假装疯癫。阳,通“佯”,假装。³垢污:言行不屑循常蹈故,被人们认为是德行上的垢污。⁴傥:或者。

  重点写隐居时的生活和思想态度(随物赋形)。主旨:说明方山子为弃显闻富乐,独来穷山中的异人。文体:形式为应用文(传记:他传);内容为记叙文。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受感情.写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

  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薄贫贱,借他人之酒解自己胸中之不快.方山子实乃自悲不遇(暗示手法)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fāngshānzhuàn

shì sòngdài 

    fāngshān guāng huángjiānyǐnrén shàoshízhūjiā guōjiěwéirén zhīxiájiēzōngzhī shāozhuàng zhéjiéshū chíchěngdāngshì ránzhōng wǎnnǎidùnguāng huángjiān yuētíng ānshūshí shìxiāngwén chē huǐguān wǎngláishānzhōng rénshí jiànsuǒzhuómào fāngsǒngérgāo yuē  fāngshānguānzhīxiàng  yīnwèizhīfāngshān 

    zhéhuáng guòtíng shìjiànyān yuē   rénchénzàocháng wéiérzài  fāngshānjuérán wènsuǒzhìzhě gàozhī ér yǎngérxiào 宿jiā huánxiāorán érjiēyǒuzhī 

    sǒngránzhī niànfāngshānshàoshí shǐ使jiǔhàojiàn yòngcáifèn qiánshíyǒujiǔnián zàishān jiànfāngshāncóngliǎng xiéèrshǐ yóu西shān quèqián shǐ使zhúérshèzhī huò fāngshānchū zhī yīnshànglùnyòngbīngjīnchéngbài wèishìháoshì jīněr jīnghànzhī yóujiànméijiān érshānzhōngzhīrénzāi 

    ránfāngshānshìyǒuxūn dāngguān shǐ使cóngshìjiān jīnxiǎnwén érjiāzàiluòyáng yuánzháizhuàng gōnghóuděng běiyǒutián suìqiān  jiē láiqióngshānzhōng érránzāi 

    wénguāng huángjiānduōrén wǎngwǎngyángkuánggòu érjiàn fāngshāntǎngjiànzhī 

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
白露披¹梧桐,玄蝉(chán)²昼夜号。
译文:寒秋中的梧桐树上满挂着白露,在这树上有寒蝉在鸣叫。
注释:巩:指巩县(今属河南)。崔明允:博陵人。开元十八年进士(说见陶敏《岑参诗人名注释及系年补正》),天宝元年应制举文辞秀逸科及第(《唐会要》卷七六),二年官左拾遗内供奉(《金石萃编》卷八六《庆唐观金篆斋颂》),位终礼部员外郎(《新唐书》卷七二下《宰相世系表》)。¹披:覆盖。²玄蝉:即寒蝉。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译文:少昊行秋肃杀着方圆万里,日暮时分,更显出云黄天高。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
君子佐休明¹,小人事蓬蒿(hāo)²
译文:君子入世,自当授印于开明之世,而那自私自利的小人,只懂得隐居在草庐蓬蒿。
注释:¹佐休明:辅佐休美昌明之世。指为官。²事蓬篙:指隐居。
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
所适在鱼鸟,焉能徇¹锥刀²
译文:他们的行为,和鸟兽鱼虫相比又有什么区别?正直的君子,又怎能因求田问舍而使得意志沉沦丧消?
注释:¹徇:从,曲从。²锥刀:即“锥刀之末”,喻细微之利。
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
孤舟向广武¹,一鸟归成皋²
译文:明允啊明允,你驾着孤舟驶向广武,而我像一只离群的小鸟,归飞那遥远的成皋。
注释:¹广武:在今河南荣阳东北。此指明允乘舟沿黄河向广武方向而去。²成皋:在今荥阳汜水镇。“成”明抄本等俱作“城”。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yù)¹
译文:往昔我与你一起欣赏美丽的景色,今日却只能因想念你而心绪萧萧!
注释:¹郁陶:郁闷忧愁。

gǒngběiqiūxìngcuīmíngyǔn

cénshēn tángdài 

báitóng xuánchánzhòuháo 
qiūfēngwàndòng huángyúngāo 
jūnzuǒxiūmíng xiǎorénshìpénghāo 
suǒshìzàiniǎo yānnéngxùnzhuīdāo 
zhōuxiàngguǎng广 niǎoguīchénggāo 
shènggàixiāng jūnxīnt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