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闻象山翁,雄辩欲明道。君尝升其堂,叩击务深造。
愚闻象山翁,雄辩欲明道。君尝升其堂,叩击务深造。
晚开山水窟,谓此可忘老。从容能几何,翁已终寿考。
晚开山水窟,谓此可忘老。从容能几何,翁已终寿考。
遗文力披寻,古制资探讨。想君念师门,没世耿怀抱。
遗文力披寻,古制资探讨。想君念师门,没世耿怀抱。
近从武夷伯,旧话益可考。岂惟翁所亲,盖自世之宝。
近从武夷伯,旧话益可考。岂惟翁所亲,盖自世之宝。
归来过玉溪,惜别为倾倒。乐地无古今,春风动花草。
归来过玉溪,惜别为倾倒。乐地无古今,春风动花草。

sòngpéngshìchānghuí--hánbiāo

wénxiàngshānwēngxióngbiànmíngdàojūnchángshēngtángkòushēnzào

wǎnkāishānshuǐwèiwànglǎocóngróngnéngwēngzhōng寿shòukǎo

wénxúnzhìtàntǎoxiǎngjūnniànshīménméishìgěng怀huáibào

jìncóngjiùhuàkǎowéiwēngsuǒqīngàishìzhībǎo

guīláiguòbiéwèiqīngdàojīnchūnfēngdònghuācǎo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霜余已失长淮¹阔。空听潺(chán)潺清颍(yǐng)²(yè)。佳人³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译文: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注释:¹长淮:淮河。刘长卿《送沈少府之任淮南》:“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²清颍:指颍河,颍水,为淮河重要支流。³佳人:颍州地区的歌女。⁴醉翁词:指欧阳修在颖州做太守时,所写的歌咏颖州西湖的一些词。⁵四十三年:欧阳修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词,到苏东坡次韵作此篇时正好四十三年。⁶电抹:如一抹闪电,形容时光流逝之快.吴潜《满江红》:“便使积官居鼎鼐,假饶累官堆金玉,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¹盈盈²还二八³。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译文: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注释:¹三五:十五日。李益《溪中月下寄扬子尉封亮》:“团团山中月,三五离夕同。”²盈盈:美好的样子。³二八:十六日。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全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上阕起首两句描写了作者泛游颍河所见到的景致。颍州有颍河汝水,最终汇于淮河之中。“霜馀”两字交代作者到颍州时正值深秋,秋高天旱、草木枯萎,颍河也失去了春夏时期波澜壮阔的气势,温婉细流涓涓而下。水声潺潺,在作者听来,如怨如慕,恰恰吻合他此时思念恩师的心情。将河水拟人化的写法,更显得情真意切。

  “佳人尤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通过写颍州人对于欧阳修的怀念,表达了词人自己深切的思念。其中有人生如梭的慨叹,时间如同闪电一样快速逝去,只有像欧阳修那样为人、为政、为文,才能够长久得被人们铭记。欧阳修在颍州期间,颇有政声,建树多多,深得当地父老的敬重与爱戴。颍州父老为了纪念这位文坛巨匠作出的贡献,不但世代传唱他在颍州创作的诗词,还立祠以表怀思。四十三年转瞬飞逝,而恩师也已驾鹤多年,作者不由得慨叹时光无情,对先师的怀念有增无减,令人动容。

  下阕体例与上阕基本一致,均为由景及情,前面两句写颍河的晚景。“草头秋露流珠滑”,深秋的晚上,已经开始降下露水,露珠晶莹剔透且圆润光滑,但却不能长存。“三五盈盈还二八”点明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南朝鲍照有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南朝萧统《文选》为其作注释日:“二八,十六日也。”在这首《木兰花令》里,词人以露珠的流逝与月亮的圆缺慨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也是对前文“四十三年如电抹”的诠释。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作者全词结尾处将主旨进一步明朗化。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能记得醉翁的人还剩下几个。恐怕只有作者与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西湖月能“识翁”,含蓄写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常常夜游西湖,用西湖见证醉翁在颍州的所有功绩。

  苏轼少年求学京城,得到欧阳修的赏识与提携。后来两人又政见相同,诗文相和,成为忘年之交。在苏轼的人生中,欧阳修对其行文、为政、处事,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因如此,作者的慨叹与思念才显得情意绵绵、动人肺腑。而此词更出彩的一点,在于词人将内心的真情揉碎于水光月色之中,缠绵悱恻,娓娓道来,氤氲进人的内心深处。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 .《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136 .

lánhuālìng ·ōugōng西yùn

shì sòngdài 

shuāngshīchánghuáikuò kōngtīngchánchánqīngyǐng jiārényóuchàngzuìwēng shísānniándiàn 
cǎotóuqiūliúzhūhuá sānyíngyíngháièr tóngshìshíwēngrén wéiyǒu西yuè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译文:置身于祝融峰顶,一点也感觉不到它的高,环视四周,竟然看不到任何一座峰峦。
注释:衡岳:即南岳衡山,在湖南省境内。祝融峰:衡山有七十二峰,祝融峰是五大峰之一,也是衡山最高峰,海拔1290米。殊不觉:一点也感觉不到。殊不,一点也不。乃:竟然。四顾:环视四周。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译文:在高入云霄的绝顶之上,只有白云飘过。浮云动荡在自己心胸之前,顿觉胸臆开张。
注释:度:飘过。荡胸:指浮云动荡在自己心胸之前。化用唐杜甫《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地沉星尽没(mò),天跃日初熔(róng)
译文:大地沉入云海之中,星星也隐浮在云雾中。初出的太阳就像刚刚冶炼过的火球,霎时光焰万丈,染红了天际。
注释:地沉:指天亮。没:隐没。天跃:天豁然亮了。熔:形容太阳升起时如金属熔化一般。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译文:从高峰俯瞰,八百里洞庭湖小得像半勺子的水。深秋时节的朝阳映在湖面,波光闪耀,如龙起舞。
注释:半勺:指远望中的洞庭湖如半勺水。秋寒:深秋时节。起龙:指朝阳的光辉映在湖面,波光闪耀,如龙起舞。

  祝融峰是南岳衡山的主峰,七十二峰之最高者。峰巅有上封寺,寺东有望日台,乃观赏日出美景的绝佳之地。本首诗描绘了作者登衡山祝融峰所见的景象。首先,倾力展示祝融峰高峻雄伟之姿;接着,抒发登顶之际黑夜消逝、晨曦初露的美景。最后,笔触落于山巅,远眺洞庭湖,湖面犹如半勺水,细腻而神奇。整首诗气势磅礴,洋溢着豪迈之情,折射出作者胸襟开阔、奋发向上的情怀,以及跃跃欲试、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而诗中对祝融峰的描写则充满着生动的典故,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宛如信手拈来,真实自然。

  诗的起调就不同凡响,气势开阔。因置身于最高的祝融峰上,众山尽在脚下,故云“四顾乃无峰”。“殊不觉”三字说明自己虽身登峰巅,却如履平地,意犹未尽。“四顾乃无峰”是实写,但也不乏夸张的成分,意在表现作者博大的胸襟与凌霄之志,写景中已有人在。首联两句扣住“晨登祝融峰”的题意,交代了作者的行踪,一个意气风发、凭凌山河的青年形象已跃然可见。颔联两句作为首联的补充,极言祝融峰的高峻与雄伟。众峰不可见,唯有浮动的白云时而飘过,令人胸臆顿开。“荡胸”二字则借用了杜甫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以山中云雾的展露和飘动,喻示可荡涤人的胸襟。由此可见,诗人怀揣着壮怀激烈、意气高迈的精神境界,表达出浩然之气,豁达洒脱之意。

  颈联两句绘就黑夜凋零、朝阳冉冉升起的壮美景象。描述日出的诗作纷繁,但真正珍贵的在于能从宏大的视角以简洁生动的笔法描绘光明降临人间的霎那辉煌。首句折射太阳未显,大地沉浸于深沉黑暗中,众星亦隐匿无踪,昭示着黎明的前夜。次句则绘述天边绽放红霞,太阳犹如炼制而出的火球,刹那间光辉万丈,燃亮了天际。此处对比天地之间,气象恢宏,蕴含着惊人心魄的力量。先描绘大地的宁静与黑暗,再描绘天空的红霞与初阳,对比之中唤起人们对光明的热爱,也展示了作者内心对光明的渴望。

  尾联两句描述登上山巅远眺洞庭湖,祝融峰高耸云端,俯瞰人间繁华,即便八百里的洞庭湖也变得渺小如半勺水。此刻,祝融峰的高峻将自己带入超凡脱俗的境地。结句以洞庭湖为引,联想秋天水位下降,湖中的蛟龙无处栖身,必将扬翅高飞。这两句收束气势雄俊,超然脱俗,展现出非凡的气度。

  全诗由登山写到观日出,再由远眺想到蛰龙欲起,舒展自如,一气直下,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而浑然一体。其中不仅写出河山壮丽,也有丰富的寓意。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叠起丛生的时期,民族的危难激起了进步知识分子图谋改革的决心。作者看到了古老中国已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然而光明终将战胜黑暗。诗中“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二句不仅是眼前景象的纪实,还是当时形势的写照。诗的末句忽从记游写景宕开,发出蛟龙欲起的浩叹,抒发了自己跃跃欲试、奋起变革、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豪情壮怀已预示了作者后来积极参加维新变法,并以生命殉其理想的伟大精神。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第1版 清、近代.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1846,1851-1852
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
披云似有凌霄¹志,向日宁无捧日心。
译文:身披彩云好似拥有凌云壮志,一向向日却没有奉承之心。
注释:¹凌霄:升上云霄。
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¹
译文:珍惜且敬重青松的依托与扶持,直到从平地冲上千寻之处。
注释:¹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yǒnglíngxiāohuā--jiǎchāngcháo

yúnshìyǒulíngxiāozhìxiàngníngpěngxīn

zhēnzhòngqīngsōnghǎotuōzhícóngpíngqiānxún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雪里餐毡(zhān)¹例姓苏²,使君³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译文:身居异地,艰难困苦,雪里餐毡按道理都是姓苏的人,可幸的是太守徐君猷驾着载满美酒的车马前来照顾我,大寒天里脸上的醉容转头之间就消散了。
注释:¹餐毡:后因以“餐毡”谓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²例姓苏:例,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此处苏轼将自己与苏武作对比。³使君:此处指徐君猷。⁴回车:回转其车。
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荐士¹已闻飞鹗(è)²,报恩应不用蛇珠³。醉中还许揽桓须
译文:酒宴上还听说朋友已把我向朝廷推荐,如此恩德我无以为报,可惜生活困顿,我作为主人却没有佳肴来招待挚友,在沉醉之中面带愧容。
注释:¹荐士:推荐有才德的人。²鹗表:推荐人才的表章。³蛇珠:蛇吐之珠。谓贱物。⁴揽桓须:晋谢安功名盛极时,遭到构陷,见疑于晋孝武帝。

huànshā··xuěcānzhānxìng--shì

xuěcānzhānxìng使shǐjūnzàijiǔwèihuíchētiānhánjiǔzhuǎntóu

jiànshìwénfēiè((èè))biǎobàoēnyīngyòngshézhūzuìzhōngháilǎnhuán

东城南陌尘,紫幰与朱轮。
东城南陌尘,紫幰与朱轮。
尽说无多事,能闲有几人。
尽说无多事,能闲有几人。
唯教推甲子,不信守庚申。
唯教推甲子,不信守庚申。
谁见衡门里,终朝自在贫。
谁见衡门里,终朝自在贫。

xián--zhāng

dōngchéngnánchénxiǎnzhūlúnjǐnshuōduōshìnéngxiányǒurén

wéijiàotuījiǎzixìnshǒugēngshēnshuíjiànhéngménzhōngcháozàipí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