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横抱武昌斜,鹦鹉洲前户万家。
大江横抱武昌斜,鹦鹉洲前户万家。
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
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
烟花已入鸬鹚港,画舸犹沿鹦鹉洲。
烟花已入鸬鹚港,画舸犹沿鹦鹉洲。
醉卧醒吟都不觉,今朝惊在汉江头。
醉卧醒吟都不觉,今朝惊在汉江头。

jiāngxíng--xuán

jiānghéngbàochāngxiéyīngzhōuqiánwànjiāhuàchūnmiáncháowèimèngwèidiéxúnhuāyānhuāgǎnghuàyóu沿yányīngzhōuzuìxǐngyíndōujuéjīncháojīngzàihànjiāngtóu

鱼玄机

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44—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鱼玄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 4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予谒(yè)¹告南归,以成化戊戌²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³。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dài)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zhì)之。
译文: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这些。
注释:¹告谒:请假。²成化戊戌:成化十四年(1478)。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年号。³大枪岭: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六十里。⁴大柳树驿:又名大柳寨,在安徽滁州市西北五十里。⁵绐:欺骗。⁶须:等到。⁷滁州:今安徽滁州市。⁸清流关:在安徽滁州市西北二十五里。⁹识:记住。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¹,挟铜钲(zhēng)²束燎(liáo)³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yín),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yù)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¹⁰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¹¹,抵滁(chú)¹²
译文: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山口两座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顶。石头栈道崎岖险要,我们都下了马,踩着肩膀向上攀登。频频相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就前后喊叫呼应。恰在这时有一个大星,光芒明亮,从东向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声喊叫不停。铜锣一起敲起来,响声震动山谷。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灿烂的银盘,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我们才开始举手互相庆贺。然而下山的时候,还长时间心中害怕不能平静。我暗自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注释:¹邮卒:指驿站的守卒。²铜钲:古代一种乐器,后指铜锣。³束燎:火把。⁴寻:古代以八尺为一寻。⁵不极:不能看到顶峰。⁶石栈:山岩上挖凿的道路。⁷岖崟:山石险峻的样子。⁸累肩:形容石栈陡峭,前面行走的人好像踩在后面人的肩上。⁹赵点检:指赵匡胤,在他后周任殿前都点检。¹⁰二将:指南唐大将军姚凤、皇甫晖。¹¹二鼓:二更天。¹²滁阳:即滁州。因其地在滁水之北,故名。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十七日午,过全椒¹,趋和州²。自幸脱险即夷³,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rǎn)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xiù)回合,桑田秩(zhì),凡数村,俨(yǎn)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yǎo)不知其所穷,始大骇(hài)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¹⁰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¹¹以驱虎也。”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¹²;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dì)视崖堑(qiàn)¹³,深不可测,涧水潺(chán)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¹⁴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译文:十七日中午,过了全椒县,往和州去。心里正庆幸离开险境走上平坦的路途,不用再担心。走了四十里,渡过后河。只见面对着的山隐隐约约,问随从人员,他们说:“应当爬过这座山,才能到和州香林院。”不久,太阳慢慢下山后,马进入山中,山峦重叠,桑树农田井然有序,总共有好几个村庄,很像武陵、仇池,方才以为是可喜之事。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来越多,野草和树木把山路封堵,深远得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才开始害怕得淌出汗来。路过一座野庙时,遇上一位老汉,问他:“这是什么山?”他说:“这就是古时候的昭关。离香林院还有三十多里,要快些走。前面山上有火烧起的地方,那是在放火赶老虎啊。”这时候,铜锣火把都来不及准备了,靠着山崖,沿着山沟,奇形怪状的石头一块连着一块,马被吓得往后躲避。大家以为那里伏着老虎,转身逃跑,跌倒的人横七竖八地,人压着人,叫喊的声音很低,即使强要他们大喊,他们也不敢大喊。过了好一会他们才爬起来,沿着山梁走,看看崖下的沟谷,深得没法知道;山涧里的水哗哗地流淌着,和风声一样时快时慢。抬头看见满天星斗,自己估计这一回难逃危险了,同时想起当年伍子胥曾经在这里被困,难道人在险恶的地势就应该这样受苦吗?二更时分,到达香林院。在灯下忽然清醒放松下来,就像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注释:¹全椒:今安徽全椒县,在滁州南。²和州:今安徽和县。³夷:平。⁴后河:在今安徽和县北。⁵香林院:在和县北三十五里。⁶岫:峰峦。⁷秩秩:整齐的序的样子。⁸武陵:今湖南常德市。这里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说的桃源。发现桃花源的人是武陵人。⁹仇池:在今甘肃省成县西,本名“仇维”,因山上有池,故又称仇池。据《宋书·氐胡传》说:“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成盐。”¹⁰昭关:在安徽金山县北,两山对峙,形成交通要道。春秋时为吴楚两国的界关。¹¹烈原:烧山。¹²避易:退避。¹³崖堑:陡崖和深沟。¹⁴伍员:字子胥。他父兄被楚平王杀害,逃往吴国,“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译文:啊呀,我因为离开亲人久了,一切都不考虑,冒着危险连夜赶路,越过两座关卡,扰犯了老虎窝,虽说临近危险而能避免,大概也可以算是很不谨慎了!认真地把这些记下来作为以后的警戒吧!
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
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
译文:每一朵花都精神抖擞,每一片叶都温润如玉,雨后晴天,花香飘拂,令人陶醉。
石家锦幛依然在,闲倚狂风夜不收。
石家锦幛(zhàng)¹依然在,闲倚狂风夜不收。
译文:花开繁华,好像石崇的华美帷帐依然光鲜亮丽,在狂风之夜悠闲地倚在墙上,并不收拢她的花瓣。
注释:¹锦幛:锦制的帷帐。亦泛指华美的帷帐。

  蔷薇花,在花中并不岀众。此花花蔓柔靡,援墙而长,故名蔷薇。一名刺红,其茎多刺,花单而白,香气馥郁,开时连春接夏,用以结为屏幛甚佳。诗人正是抓住了蔷薇花的特点来写的。

  开始,并没有具体写花形、花色,而从花的气质来写,一句“朵朵精神”四字写出了蔷薇花不同于其它花之处,接着一个“柔”字写出了它的特点,攀援之可能,正是花朵艳丽、枝叶柔软。具有点睛之笔,并为后面出现的典故打下了伏笔,用笔之精炼,构思之巧妙,可见一斑。

  第二句,诗人转笔到花的香气。雨住天晴之后,蔷薇花香气拂面,一个“醉”字,点出花香之重,使人如醉酒一般。真使人如痴如醉一般。进一步写到了蔷薇花的特点,而不只是停留在花的外形上。

  第三句,诗人用典。“石家锦帐依然在”,石家锦帐,典出《世说新语·侈仗》。王君夫(恺)作紫丝布障碧绫四十里,石崇作锦帷帐五十里和王恺争奢斗豪。诗人此时浮想联翩,由蔷薇花蔓靡援墙而长,想到古代的锦帐,运用典故,使诗的意境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最后一句实际上是一启始句。一个“闲”字,突出写蔷薇花不怕狂风,不怕黑夜,仍然开放,倔强性格特点。石崇等人作锦帐以御敌,那么今天,蔷薇花不也可以作成锦帐吗?欲说已止,令人在欣赏到花的特点之后,余味无穷。

  杜牧此诗,从花写到史实。抓住花的几方面特点来写,结合用典,语气朴实无华,表达了诗人感慨万千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0《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主编:李文禄刘维治 1990年8月第1版

qiángwēihuā

 tángdài 

duǒduǒjīngshénróu qíngxiāngzuìréntóu 
shíjiājǐnzhàngránzài xiánkuángfēngshōu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善射 一作:尧咨善射)
陈康肃公¹善射²,当世无双 ,公亦以³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¹⁰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¹¹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注释:¹陈康肃公: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²善射:擅长射箭。³以:凭借,按照。⁴自矜:自夸。⁵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⁶释担:放下担子。释,放。⁷而:表承接。⁸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⁹去:离开。¹⁰发:射,射箭。¹¹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¹,但手熟尔²。”康肃忿(fèn)³曰:“尔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¹⁰(zhuó)油沥之¹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¹²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¹³
译文: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注释:¹无他:没有别的(奥妙)。²但手熟尔:不过手熟罢了。但,只,不过。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³忿然:气愤的样子。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可译为“........的样子”。⁴尔:你。⁵安:怎么。⁶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轻,作动词用。⁷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斟酒,这里指倒油。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⁸覆:盖。⁹徐:慢慢地。¹⁰杓:同“勺”,勺子。¹¹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¹²惟:只,不过。¹³遣之:让他走,打发。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教材无此句)
此与庄生所谓解(jiě)牛斫(zhuó)¹者何异?(教材无此句)
译文: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呢?
注释:¹解牛斫轮:指《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和《庄子·天道》中的“轮扁斫轮”两个寓言故事。两个寓言都说明长期从事某一专业而技术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本文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多年来为中学课本必选篇目。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

  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看射箭。文章一开始用极简洁的语言交代了陈尧咨善射,而“当世无双”突出了他射箭技术的熟练;“以此自矜”又写出他沾沾自喜韵骄矜态度。卖油翁“释担”、“久而不去”,表明他被陈尧咨射箭所吸引,想看个究竟。看见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斗”,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睨之”、“微颔”神态的描述,准确而传神。既表示对陈尧咨熟练的射箭技术的肯定,又写出他尚有不满意的静观神情。一个是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一个是看了半天,没有一句赞扬和捧场的话,表现出颇不以为意的神态。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初步揭示了这两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对待射箭技术的不同态度,这就构成了矛盾并使读者产生了悬念,由此,引出了进一步的叙述。

  第二段写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段一开始,通过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两组对话,进一步对照地写出两人对射箭技术的不同看法,不同态度。“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陈尧咨连着发出两句问话,显得盛气凌人,并流露出对卖油翁轻视的态度;而卖油翁的回答却是淡然一句:“无他,但手熟尔”,语气平静,表现出卖油翁的从容和自信。卖油翁的神情和语气激怒了陈尧咨,陈尧咨气呼呼地斥责卖油翁“尔安敢轻吾射”,这就进一步表现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老翁却仍然是坦然沉着,用冷静的语气回答:“以我酌油知之。”接着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沉着镇静,从容不迫的态度。有这样的高超和熟练的技术,却仍然毫不夸饰地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和陈尧咨的自矜态度相对照,卖油翁朴实、谦逊、毫不骄矜的品德不是跃然如在眼前。“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力”,这是文章画龙点睛之笔,作者两次点这句活,强调和突出了本文叙事的主旨所在,亦即强调和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最后,用一句话交代了陈尧咨态度的转变和事情的结束。一个“笑”字,也是传神之笔,无须多加笔墨,就表示出陈尧咨从卖油翁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笑而遣之”,这样处置,也符合陈尧咨的身份。这个结尾简洁、含蓄、发人深省。

  陈尧咨学问不小,官职做得也很大,而且是文武双全,不愿屈居人下,可是却不得不在卖油翁面前认输,因为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没有责备”犯上”的小百姓,对于”用刑惨急,数有杖死”的陈尧咨确实不大容易。”笑”,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自是”传神之笔”。

参考资料:
1、 北京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室编,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广播讲座 讲稿汇编,北京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函授教育办公室,1979年07月第1版,第58-62页

màiyóuwēng

ōuyángxiū sòngdài 

    chénkānggōngshànshè dāngshìshuāng gōngjīn chángshèjiā yǒumàiyóuwēngshìdànér zhījiǔér jiànshǐshízhòngjiǔ dànwēihànzhī  (shànshèzuò yáoshànshè )

    kāngwènyuē  zhīshè shèjīng  wēngyuē   dànshǒushúěr  kāngfèn忿rányuē  ěrāngǎnqīngshè  wēngyuē  zhuóyóuzhīzhī  nǎizhì qiánkǒu sháozhuóyóuzhī qiánkǒng érqiánshī湿 yīnyuē   wéishǒushúěr  kāngxiàoérqiǎnzhī 

    zhuāngshēngsuǒwèijiěniúzhuólúnzhě  (jiàocái )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梨花满院飘香雪¹,高楼夜静风筝(zhēng)²咽。斜月照帘帷(wéi),忆君和梦稀³
译文:满院的梨花如飘香的白雪,高楼的静夜里,檐下的筝片在风中呜咽。弯月斜照帘帷,我思念的郎君,近来风中也难相会。
注释:¹香雪:喻梨花。²风筝:悬挂于檐间的金属片,也称“铁马”、“风铁”、“风琴”,俗呼“风马儿”。³和梦稀:连梦也稀少了。和,一作“知”。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¹飞,行云²山外归。
译文:小窗上映出幽暗的灯影,梁间的燕叫声,惊断了我的愁风。屏风旁断断续续的香烟袅袅飞动,仿佛我刚刚风到的行云,正从巫山飘回家中。
注释:¹断香:阵阵的香气。²行云:喻远行的情人。

  周密《齐东野语》称毛熙震词“中多新警,而不为儇薄”。词家论词,具有见地。其新警处,不在字而,而在巧思。这首词,写闺中人静夜独居、忆念离人的情状,运笔纤回,含思缥缈。于篇终见意,曲尽掩抑难言的境况。询为五代词中高格。《菩萨蛮》词,前有温飞卿十四篇精湛之作,而毛氏此词,易秾华为淡稚,变密艳为幽丽,别出新意,不得让飞卿专美于前。

  “梨花”二句,写高楼静夜的青景,渲染怀人的气氛。楼下的院子里梨花飘谢,楼上只听到风吹檐铁的阵阵声响。二句写景,实已托出素居寂寞的楼中人的形象,“梨花”句,写春光已逝,时不待人。“高楼”句,写夜静闻声,极无聊之状。可与李商隐《燕台诗》“云屏不动掩孤颦,西楼一夜风筝急”参看。“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上句写月光照在薄薄的帷幕上,亦古诗中常见的境界、不外从“明月照高楼”,“薄帷鉴明月”等语化出,以表现闺人的愁思。两句好就好在“和梦稀”的“稀”字,一字可抵宋徽宗《宴山亭》“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数句。恨君之深,思君之切,皆由此字透露消息。忆极而生恨,故作此怨怼之语。

  下片写室中情状和闺人动态。“小窗”二句,运思甚奇。她背着小窗前的灯光,是为了不让照见脸上的啼痕,可是,却教栖息在帘帷上的燕子窥到了。它们呢喃相语,仿佛为闺人的愁态而吃惊。二语从侧面描写,一“惊”字尤为入妙。一结两句,“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为全词中精绝之笔。她床前屏风低掩,只见到薰炉中升起的袅袅轻烟。疑是那缥缈的行云,冉冉从山外归来。山就是指屏风绘画的山峦,词中语意相关。亦暗示情人的去处。由断香而想及屏山上的行云,由行云而想到漂流远方的游子。宋玉《高唐赋》谓楚怀王梦巫山神女。神女自言“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因以“行云”喻男女的欢合,“行云山外归”,疑行云之归,正是怨其不归,真是痴心人语。与作者《临江仙》词“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意似相反而情味实同。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4-245

mán··huāmǎnyuànpiāoxiāngxuě--máozhèn

huāmǎnyuànpiāoxiāngxuěgāolóujìngfēngzhēngyànxiéyuèzhàoliánwéijūnmèng

xiǎochuāngdēngyǐngbèiyànjīngchóutàipíngyǎnduànxiāngfēixíngyúnshānwàiguī

金卮满劝莫推辞,已是黄柑紫蟹时。鸳鸯不管伤心事,便白头湖上死。爱园林一抹胭脂,霜落在丹枫上,水飘着红叶儿。风流煞带酒的西施。
金卮(zhī)¹满劝莫推辞,已是黄柑紫蟹(xiè)时。鸳鸯不管伤心事,便白头蟹上死。爱园林一抹胭脂,霜落在丹枫上,水飘着红叶儿。风流煞带酒的西施。
译文:美酒斟满金杯切莫推辞,现在已是柑橘变黄螃蟹变紫的时候。蟹上的鸳鸯或许是泛五蟹的范蠡西施,撇开伤心事,只要白头偕老。喜爱园林中枫林红得像一抹胭脂,霜染在丹枫上,水上飘着红叶,真是可爱。秋天的西蟹就像是风流至极且带着微醉的美人!
注释:¹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