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龄嗟倏忽,一旦向山阿。丹桂销已尽,青松哀更多。
百龄嗟倏忽,一旦向山阿。丹桂销已尽,青松哀更多。
薰风虚听曲,薤露反成歌。自有藏舟处,谁怜隙驷过。
薰风虚听曲,薤露反成歌。自有藏舟处,谁怜隙驷过。
恻怆恒山羽,留连棣萼篇。佳城非旧日,京兆即新阡。
恻怆恒山羽,留连棣萼篇。佳城非旧日,京兆即新阡。
城郭三千岁,丘陵几万年。唯馀松柏垄,朝夕起寒烟。
城郭三千岁,丘陵几万年。唯馀松柏垄,朝夕起寒烟。
短歌三献曲,长夜九泉台。此室玄扃掩,何年白日开。
短歌三献曲,长夜九泉台。此室玄扃掩,何年白日开。
荒郊疏古木,寒隧积陈荄.独此伤心地,松声薄暮来。
荒郊疏古木,寒隧积陈荄.独此伤心地,松声薄暮来。

dānyángshǐwǎnsānshǒu--luòbīnwáng

bǎilíngjiēshūdànxiàngshānādānguìxiāojǐnqīngsōngāigèngduō

xūnfēngtīngxièfǎnchéngyǒucángzhōuchùshuíliánguò

chuànghéngshānliúliánèpiānjiāchéngfēijiùjīngzhàoxīnqiān

chéngguōsānqiānsuìqiūlíngwànniánwéisōngbǎilǒngcháohányān

duǎnsānxiànzhǎngjiǔquántáishìxuánjiōngyǎnniánbáikāi

huāngjiāoshūhánsuìchéngāi..shāngxīnsōngshēngbáolái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彩胜飘春上鬓蓬,倚栏一笑问东风。
彩胜¹飘春上鬓(bìn)²,倚栏一笑问东风。
译文:鬓发上戴着彩色绸条,倚在栏杆上,吹着惬意的东风。
注释:¹彩胜:唐宋民间剪纸或绸,戴于头上装饰,祝庆春日来临。²鬓蓬:指鬓发。
青青柳眼梅花面,才染阳和便不同。
青青柳眼¹梅花面²,才染阳和³便不同。
译文:初春柳叶和梅花花蕾,都因沾染温暖的春气便与冬日大不相同。
注释:¹柳眼:春日柳叶初生似人展眼貌。²梅花面:拟人,即古人梅腮,梅花花朵意。³阳和:春天的暖气。
君方阳羡卜新居,我亦吴门葺旧庐。
¹方阳羡²³新居,我亦吴门(qì)旧庐。
译文:您刚刚在阳羡选择新的住所,我也在苏州一带修葺破旧的房屋。
注释:¹君:敬称,指苏轼。²阳羡:地名,今江苏省宜兴市古称。³卜:选择。⁴吴门:地名,今苏州一带。⁵葺:修葺。
身外浮云轻土苴,眼前陈迹付籧篨。
身外浮云¹²土苴(jū)³,眼前陈迹(qú)(chú)
译文:我轻视功名利禄就如同渣滓一般,过去的事迹还历历在目就将它交给籧篨吧。
注释:¹身外浮名:功名利禄。²轻:轻视。³土苴:指渣滓,糟粕,比喻微贱之物。⁴陈迹:过去的事迹。⁵付:交给。⁶籧篨:一种粗竹席。
涧声山色苍云上,花影溪光罨画馀。
涧声¹山色²苍云上,花影溪光罨(yǎn)³
译文:山中的水流声和美景远在苍茫的云端之上,鲜花的阴影和小溪粼粼的波光在罨画到处都是。
注释:¹涧声:山中水声。²山色:山中景色。³罨画:地名。⁴馀:同“余”,多余。
他日扁舟约来往,共将诗酒狎樵渔。
他日¹扁舟²约来往³,共将诗酒狎(xiá)樵渔。
译文:我与你将来乘着小舟相约交际,一起作诗饮酒,又亲昵地砍柴打渔。
注释:¹他日:将来。²扁舟:小船。³来往:交际往来。⁴共:一起。⁵狎:亲昵地。

zizhān--zhāngdūn

jūnfāngyángxiànboxīnménjiùshēnwàiyúnqīngyǎnqiánchénchú

jiànshēngshāncāngyúnshànghuāyǐngguāngyǎnhuàbiǎnzhōuyuēláiwǎnggòngjiāngshījiǔxiáqiáo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齐侯与蔡¹姬乘舟于囿(yòu),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译文: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却不听。桓公一怒之下让她回到了蔡国,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
注释:¹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徵 通 征)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¹侵蔡,蔡溃(kuì),遂伐楚。楚子²使与³师言曰:“君处北海,寡(guǎ)人处南海,唯马牛不相及也。不虞(yú)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shào)康公¹⁰命我先君¹¹大公¹²曰:‘五侯¹³九伯¹⁴,女(rǔ)实征之¹⁵,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lǚ)¹⁶:东至于海¹⁷,西至于河¹⁸,南至于穆陵¹⁹,北至于无棣(dì)²⁰。尔贡²¹²²²³不入²⁴,王祭不共²⁵,无以缩酒²⁶,寡人²⁷是徵(zhēng)²⁸;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²⁹。”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³⁰之不复,君其问³¹诸水滨。”(徵 通:征)
译文: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马、牛奔驰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疆土: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祭祀的东西,我是来问责这件事情的;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注释:¹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²楚子:指楚成王。³与:介词,跟,和。⁴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形容两国相距甚远。⁵唯:句首语气词。⁶是:此。⁷风:走失,跑掉。⁸不虞:不料,没有想到。⁹涉:趟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¹⁰召康公:召公。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谥号。¹¹先君:已故的君主。¹²大公:太公, 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¹³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¹⁴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¹⁵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¹⁶履:名词,领土,疆土。¹⁷海:指渤海和黄海。¹⁸河:黄河。¹⁹穆陵:地名,即今山东的穆陵关。²⁰无棣:地名,齐国的北境, 在今山东无棣县附近。²¹贡:贡物。²²包:裹束。²³茅:菁茅。²⁴入:进贡。²⁵共:同“供”,供给。²⁶缩酒:渗滤酒渣,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渗下去,就像神饮了一样(依郑玄说,见《周礼甸师》注)。²⁷寡人:古代君主自称。²⁸徵:追究,追问。²⁹问:责问,追问。³⁰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³¹问:责问。
师进,次于陉。
师进,次¹于陉(xíng)²
译文: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注释:¹次:军队临时驻扎。²陉:山名,在今河南郾城县南。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夏,楚子使屈完¹²师。师³退,次于召(shào)。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gǔ)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yāo)福于敝邑(yì)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¹⁰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suí)¹¹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¹²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译文: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国军队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注释:¹屈完:楚国大夫。²如:到.....去。³师:军队。⁴召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郾城东。⁵不穀: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⁶惠:恩惠,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⁷徼:求。⁸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⁹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¹⁰众:指诸侯的军队。¹¹绥:安抚。¹²方城:今河南叶县南部的方城山。
屈完及诸侯盟。
屈完及¹诸侯盟²
译文: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注释:¹及:连词,与,和。²盟:订立盟约。

  此文在记述春秋时代齐楚两国的这场外交斗争时,并不是用叙述语言来记述它的过程,而是把“出场”人物放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他们各自的个性化语言和“交锋”方式,把这场外交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双方达成妥协,订立盟约。这样,即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楚国两位使者,特别是作为楚成王“特命全权代表”的屈完,沉稳冷静、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的外交风范,机智灵敏、随机应对的外交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历史、谙于事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以及齐桓公那种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总公,阅读欣赏此文,不像是读史,倒像是看一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外交斗争话剧。

  此文作为记叙外交斗争的一段史体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双方出场人物,虽然使用的都是各具情貌的外交辞令,但并不觉得做作、生硬。而且,即使针锋相对,也不金刚怒目;即使咄咄逼人,也不疾言厉色。尤其是楚国两位使者的语言,更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此文有的选本题为《齐桓公伐楚》,怕远不如以《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为题好,因为此题虽然多了三个字,却较切合此文的中心内容。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题目确实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子。

少日都门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又惊绝,五更一句。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臣再拜,泪如雨。
少日都门¹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又惊绝,五更一句。道是流离蜀(shǔ)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臣再拜,泪如雨。
译文:少年时代上都门游学,长亭薄暮,几声鹃鸣,勾引起了羁旅之愁,不如回家去。十八年间,来往于“都门路”上,昔日少年,今朝白首。本来已在为世事的变幻而感叹不已,又那堪忍受杜鹃一夜啼到天明。想到恭帝在北方颠沛流离,与当年蜀天子的遭遇相似,遥遥再拜,泪如雨下。
注释:金缕曲:词牌名,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¹都门:指临安。
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啼尽血,向谁诉?
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¹。风雨断魂苏季子²,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寂寞江南轮四角³,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啼尽血,向谁诉?
译文:重来临安的时候,画堂依然,客馆无恙,但在画桥边哀民遍地,南宋末年的爱国志士们为抗击元军,恢复失土,英勇献身,不能归乡,在梦里家乡在何处?谁不愿意,封侯万户?江南寂寞,道路难行。看临安,街道上没有人住,杜鹃终日啼鸣,纵然啼尽鲜血,又向谁去诉说这一切人间的悲苦呢?
注释:¹桃花前度:用唐刘禹锡《重游玄都观》诗典故。²苏季子:苏秦。战国时代苏秦连横合纵,意欲封侯万户。³轮四角:车轮成了四角形,不能转动。以此喻道路难行。唐陆龟蒙《古意》诗:“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⁴长安:借指临安。

  这是一篇爱国词,词的上片描写作者因为听到杜鹃“不如归去”的催促声,从而唤起了自己对往昔的回忆,对古今沧桑的感慨,尤其是对失去国家、被虏北上的宋恭帝的思念与惋惜。下片运用李商隐的诗句和苏秦的故事,表达对昔日繁华都城沦陷敌手、故国一片荒凉的愤恨不平,尤其是对抗金志士报国无门的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的无限悲哀与同情。这首词题为“闻杜鹃”,全篇词意都从“闻杜鹃”生发开去,由此发端,由此收煞,由此过变,由此转换。

  词的上片写出作者自己少年时代上都门游学、求取仕进的心情,地在长亭,时在薄暮,听到杜鹃的叫声,勾引起了羁旅之愁,产生了“不如归去”的意念,这与秦观《踏莎行》“杜鹃声里斜阳暮”的意境是相似的。十八年间,词人来往于“都门路”上;一眨眼,又有十六年没到过杭州,其间的变化,诚有隔世之感。词人用“白首人间今古”,概括这种生活体验。昔日少年,今朝白首,人事沧桑有如“古”“今”之变。“又惊绝,五更一句”,一个“又”字,词意深进一层。

  “五更”句,指的是刘将孙《摸鱼儿》词里的句子:“今又古。任啼到天明,清血流红雨。”本来已在为世事的变幻而感叹不已,又那堪忍受杜鹃一夜啼到天明,故曰“惊绝”。写作这首词时,词人已经五十三岁,此时听到杜鹃声的感受,与少年时代的感受已迥然不同,既产生“黍离”、“麦秀”之感,又产生许多联想:由杜宇联想到被掳北去的恭帝。恭帝在北方颠沛流离,与当年蜀天子的遭遇相似,故曰“道是流离蜀天子”;而当初他在临安时讲的是吴语,故曰“甚当初,一似吴儿语”。

  前片结尾二句:“臣再拜,泪如雨。”隐括杜甫诗意。杜甫《杜鹃》:“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词人效法杜甫,把杜鹃当作流离北方的恭帝,遥遥再拜,泪如雨下。

  下片描写了临安的凋敝和抗元英雄的牺牲。当词人“桃花前度”,重来临安的时候,画堂依然,客馆无恙,但在画桥边哀民遍地,一派“黄竹歌声”。此用李商隐《瑶池》“黄竹歌声动地哀”诗意。过片这几句,因中有“记”这一领字衔接上下,又有“真无数”、“画桥”、“前度”等字样,所写乃是临安失陷前的繁华景象,这是虚写;而“黄竹歌声”,才是眼前所见的凄凉景象,这是实写。词人将昔日之繁华和今日之冷落对照起来,虚实相生,倍增伤感,语意极含蓄。

  “风雨断魂苏季子”三句,以“苏季子”比喻抗元英雄。苏季子即苏秦,他当年游说六国以抗秦,意欲封侯万户,后乃金尽裘敝,落魄而归。南宋末年的爱国志士们为抗击元军,恢复失土,英勇献身,不能归乡,只得梦回家山。“谁不愿、封侯万户?”建功立业,本是封建知识分子的共同愿望,但在国家多难的时候,为国捐躯的人,虽未封侯拜爵,却得到人们的普遍崇敬和深深忆念。

  “寂寞江南”二句,描写临安附近人迹稀少。京都道上,人烟萧瑟,江南寂寞,道路难行,词人触景生情,家国之痛,涌上心头,从而逼出结句“啼尽血,向谁诉”,重又回环到“杜鹃”上,用拟人化的口吻,说杜鹃终日啼鸣,纵然啼尽鲜血,又向谁去诉说这一切人间的悲苦呢?结局有不尽之意,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

  这首词题为“闻杜鹃”,全篇词意都从“闻杜鹃”生发开去,由此发端,由此收煞,由此过变,由此转换。在羁旅者的耳中,杜鹃声声,犹如家人“不如归去”的催唤声;而在遗民的心灵上,杜鹃声声,却唤起了对旧帝、对抗元英雄、对苦难人民的深深忆念和同情。杜鹃声是贯串全篇的词脉。这首词采用了总起分承的过变手法,将下片看来似乎不相连属,与杜鹃毫无关涉的数层词意,绾合起来,具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08月:2140-2142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中巴之东巴东山¹,江水开辟流其间²
注释:¹中巴之东巴东山: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²江水开辟流其间:是说从天地开辟以来,江水即流于巴东群山之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其一 瞿塘 一作:“夔州”)
白帝¹高为三峡²镇,瞿塘险过百牢关³。(其一 瞿塘 一作:“夔州”)
注释:¹白帝:白帝城。²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连山,七百余里。城扼瞿塘峡口,足资镇压,故曰高为三峡镇。³夔州险过百牢关:百牢关在汉中,两璧山相对,六十里不断,汉水流其间,因与夔州的瞿塘相似,故以作比。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白帝夔州各异城¹,蜀江楚峡混殊名²
注释:¹白帝夔州各异城:故白帝城在夔州城东。²蜀江楚峡混殊名:瞿塘旧名西陵峡,与荆州西陵峡相混。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其二)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¹。(其二)
注释:¹物情:人心归向。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群雄竞起问¹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注释:¹问:一作“向”,一作“间”。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其三)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其三)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赤甲白盐¹俱刺天²,闾阎缭绕接山巅³
注释:¹赤甲白盐:二山名。²俱刺天:都很高。³闾阎缭绕接山巅:是说从山脚到山顶都有人家。缭绕:盘旋。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其四)
枫林橘树丹青合¹,复道²重楼锦绣³悬。(其四)
注释:¹枫林橘树丹青合:枫叶丹,橘叶青,又两山相对,所以说丹青合。²复道:楼阁通行之道,因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³锦绣:形容景物之美观。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其五)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¹凫雏入蒋牙。(其五)
注释:¹趁:《字书》:趁,逐也。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东屯¹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注释:¹东屯:《困学纪闻》:东屯乃公孙述留屯之所,距白帝城五里。东屯之田可百顷,稻米为蜀第一。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其六)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其六)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其七)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¹高浪中。(其七)
注释:¹白昼摊钱:一作“白马滩前”。昼:一作“买”。曾季狸《艇斋诗话》:“摊钱,即摊赌也。”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忆昔咸阳都市合¹,山水之图张卖²时。
注释:¹合:会集。²张卖:张图以卖于市也。
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其八)
巫峡曾经宝屏¹见,楚宫犹对碧峰疑。(其八)
注释:¹宝屏:《西京杂记》:武帝为宝屏风,设于桂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武侯祠堂¹不可忘²,中有松柏参天长。
注释:¹祠堂:一作“生祠”。²不可忘:这三字领起以下三句。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其九)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其九)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¹天下无。
注释:¹高堂:一作“高唐”。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其十)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其十)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几经漂泊初寓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山川雄壮奇险,历史古迹层积,初到夔州杜甫一连写下十首绝句歌咏夔州的山川景色和人文景观,合为《夔州哥歌十绝句》。

  【其一】
  中巴之东巴东山:首句点明夔州的位置并突出一个“山”字。到过夔州的人往往惊叹夔州的莽莽群山。从瞿塘起,下接巫山峡,两岸高山奇峰异岭。特别是瞿塘两崖,有如天开巨门,故称夔门。杜甫描写道:“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瞿塘两崖》)诗中说状如天门的两崖,雄奇绝伦,连给太阳推车的羲和看见了都生怕车子翻了跌落下来。清人张问陶在《瞿塘峡》一诗中写道:“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是说自三峡开辟以来,江水就奔流其间。何时开辟?在遥远的古代,
  白帝高为三峡镇(镇,军队重镇):白帝城下临瞿塘天险,有高屋建瓴之势,易守难攻,故为历代军事重镇,如公元221年刘备伐吴,翌年兵败,退守白帝城,吴人不敢西上。
  瞿塘险过百牢关:瞿塘峡又名广溪峡。广溪,是广纳众溪的意思。四川境内的水和陕、甘、云、贵的一部分水注入长江,汇总到狭窄的瞿塘峡。这就是杜甫在《长江二首·其一》中写的“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夔门)”,故瞿塘峡水奔腾万状,如虎啸龙骧,加之峡口巨礁耸立,这就是滟滪。它是长江的“中流砥柱”,巍然而立。因江水湍急,造成回澜千转,惊涛骇浪,所以人称“瞿塘天下险”。(1959年冬,人民政府整治川江航道,采取洞石大爆破的的施工方案,把滟滪消除了。今已成了高峡平湖。)百牢关:《光绪奉节县志》载:“百牢关在县东十五里,魏辛毗云:‘夔州百牢关,兵马不可越。’ ”阎仑舒诗:“百牢关下古夔州。”浦起龙引《唐书》:汉中郡西县(即今陕西勉县)有百牢关;《图经》云:孔明所建,两壁山相对,六十里不断,汉江流其间,乃入金牛益昌路也。杨伦注亦如此。但从杜甫平生经历的地方看,他不曾到过汉中郡西县,也就没有见过那里百牢关的险状;见到夔州的百牢关则是肯定的。诗中的百牢关当是指夔州的百牢关,位置在古夔州城(今下关城)的上边。

  【其二】
  白帝夔州各异城:夔州古子阳城(今仍称子阳城)下面的下关城是唐时夔州城的所在地,其下偏东南处是白帝城,它和古夔州城地界相连。由于白帝城和夔州城的营建时间相隔五百多年,这两个古城的地界早已淹没,看不出来了,所以诗中指出“各异城”,不是同一个城。
  蜀江楚峡混殊名:蜀江的瞿塘峡旧称西陵峡,与荆州的西陵峡名称相同,所以说“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王(wàng)并吞在物情:这两句是互文,是说“英雄割据”、“霸王并吞”都不是天意使然,而在于人心归向。这两句概括了古往今来政治上的兴衰成败之理。

  【其三】
  群雄竟起问前朝:前朝,指隋朝;群雄竟起,是指隋朝末年民变四起。隋炀帝穷兵黩武,穷奢极欲,残害忠良,亲幸佞臣,造成民生无比惨痛,广大人民逼得走投无路,群起反抗。如邹平人王薄起兵于齐郡,漳南人窦建德起兵于高鸡泊,俞县人张金称起兵于太原河曲,蓨(tiáo)县人高士达起兵清河;统治者内部也有不少人乘机而起,如杨玄感是隋元老重臣杨素之子,袭爵楚国公,官至柱国将军,负有朝野重望。隋炀帝二征高丽时,特用玄感主持后方运输补给,驻在黎阳(今河南浚县)。这时人心厌战,苦于兵役,一时漕运不济,而君命督逼紧急,玄感愤道:“独夫肆虐,陷身绝域,此天亡之时也!我今帅义兵诛无道如何?”各地响应者十余万人。于是玄感率兵进攻东京洛阳,声势浩大。从公元611年(大业七年)至618年(大业十四年)群雄竟起,天下大乱。
  王者无外见今朝:这句是承上句“群雄竟起”,天下大乱,转说帝王任用贤臣,励精图治,视国人如一家而天下大治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曾见于唐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比(bì),直到,等到。讶,惊讶,惊奇。元,为首的,此指唐玄宗。玄宗前期知人善任,励精图治,贞观之风,一朝复振。他晚年昏庸,于是宫内有杨贵妃的擅宠,宫外有李林甫、杨国忠的用事,因而国事日非,兴大狱,事聚敛,大小官吏贪污腐化,百病全生。终于造成安史之乱。凡此种种,诗人用“元听舜日旧箫韶”一句来概括。箫韶,传说是舜的乐曲,这支乐曲是体现他施行教化之治的完成。这里反用其意,指玄宗在开创盛世之后,认为万事已毕,不理政事,只爱听那支《霓裳羽衣曲》。于是野心家乘隙而入,佞臣安禄山其人狡黠,取得玄宗深信,一身兼领三节度使,拥有精兵二十万,他拜杨贵妃为干娘,自由出入宫廷。直到安禄山从渔阳起兵反叛,玄宗才感到惊讶,如梦初醒,怨恨安禄山口蜜腹剑,大胆妄为。正如白居易所描写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这两句诗,是对玄宗的指责和讽刺。全首诗则是概括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百多年历史。

  【其四】
  赤甲白盐俱刺(读qí,是穿的意思)天:赤甲,即赤甲山,位置在瞿塘峡西口的北岸,南基连白帝山,土石皆赤。宋人称西山、西郊和卧龙山,今人称鸡公山。白盐,即白盐山,位置在瞿塘峡中段的北岸,今称桃子山。因页岩遍布,色如白盐故名。这两座山。均高入去霄。所以说:“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的“山”,主要是指赤甲山。在赤甲山下,今称下关城的地方,是古夔州城所在地,人烟稠密,沿山逶迤而上有较多的人家。所以说“闾阎缭绕接山巅。”古时林木茂密,白帝、瞿塘一带枫树很多,杜甫在《秋兴八首·其一》中有“玉树凋伤枫林”之句。夔州曾有“水果之乡”的称号,特别是柑桔,唐时为贡品。所以仰望赤甲、白盐,在复道(房屋间天桥)重楼之间,桔树青青,金果累累,枫叶为醉,有如锦绣。所以说,“枫林桔树丹青合,复道重楼绵绣悬。”

  【其五】
  瀼东瀼西一万家:夔州人称山间之流水通江者为瀼,瀼东,是指傍唐时夔州城之东入江的一条小河——草堂河的东岸;瀼西是指距草堂河之西十里流入长江的一条小河——梅溪河的西岸。瀼东即东瀼之东,瀼西即西瀼之西。因为东瀼之东是唐时夔州城郊;西瀼之西是来往船只停靠的码头,那里也比较平矿。这两处人烟比较稠密,故曰“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南江北春冬花:江南指长江南岸,江北指长江北岸。“江南江北春冬花”,是说夔州长江两岸四季花开。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这两句是说,白鹤常从茂林香花中飞起,野鸭时时戏逐于江水之中。诗中不说“白鹤”而说“鹤子”,不说“野鸭”而说“凫雏”,不说“蒋草”而说“蒋芽”,这就显示出这些生物在那里生存繁衍、自得其所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其六】
  东屯稻畦一百顷:东屯在白帝城东北角,因公孙述曾在此屯田,故称东屯。“东屯稻畦一百顷,”一百顷就是一万亩,但东屯远远没有这么宽的稻田面积,这是一个疑问。谭文兴教授多方研究的结论是:东屯的范围不仅在白帝城东北角,应当是从黄连树(地名)下面的大桥村起,一直到白帝庙东面的沿东瀼水西岸比较平坦的土地。这一大片土地正有一百顷左右宽。所以说“东屯稻畦一百顷。”
  北有涧水通青苗:北,指东屯北面。涧水,就是两山之间的流水,就是上坝(地名)上面那一段东瀼水。东屯的稻田可以从东瀼水上游直接引水自流灌溉稻田。所以说,“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由于东瀼水源远流长,流量大,就是晴天流量也不小,鸥鸟到处可以游玩洗濯,所以说:“晴浴狎鸥分处处。”
  雨随神女下朝朝:用“神女”这个典故,一是点明东屯距巫山近,二是说当地经常下雨。因为雨水充沛,灌溉东屯稻田的涧水充足。因为雨水充沛,东屯稻田还可以经常得到大量的天花水和两边山上的地面流水灌概。

  【其七】
  蜀麻吴盐自古通:是说四川和长江下游一带古已有物资交流,不仅指蜀吴两地;商品也非定指麻盐,夔州并不缺盐。杜甫《负薪行》中“死生射利兼盐进”可证。万斛之舟行若风:说明当时已常有巨舟大商来往。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昼摊钱高浪中:长年,篙师。“三老”船工。这两句是说,船工们在高浪中驾船飞速行驶,放声歌唱;商贾们则只顾在阳光下摊钱赌博。“长歌”,当是一种减轻疲劳、抒胸臆的川江号子。诗中对行船、船工、商贾写得形象生动,语言朴实。

  【其八】
  这首诗的大意是:回忆当年长安都市上商贾云集,有人张挂山水画出售。我眼前的巫峡曾在画屏上见过,至于画上的楚宫是否在我面对的碧峰里,尚存疑问。
  诗中的“巫峡”是指瞿塘峡。杜甫在夔州诗中,常把巫山峡和瞿塘峡统称巫峡。也常把夔州的山称巫山。如“巫山巫峡气萧森”(《秋兴八首·其一》)中的巫山是指夔州的山,巫峡是指瞿塘峡。关于楚宫:杜甫在夔州诗中提到的楚宫是夔州府治所在地的传说中的楚宫。楚宫遗址究竟在何处,尚无一致、准确的说法,所以说“楚宫犹对碧峰疑”。

  【其九】
  武侯祠堂不可忘:武侯,即三国蜀相诸葛亮。刘备死,亮辅后主刘禅,以丞相封武乡侯,谥为忠武侯。武侯祠堂:供俸诸葛亮的祠堂,在白帝城西数里的关庙沱附近,解放初尚存,改为村初级小学校舍,不久圮废。为什么说诸葛的祠堂不可遗忘呢?因为诸葛亮有卓越的见识和军事才干。他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又辅佐后主刘禅治理国家。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气节深为杜甫所尊崇。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写道:“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空失箫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对诸葛亮的评价极高。
  中有松柏参天长:这既是写实又是以松柏之长青喻诸葛之不朽和坚贞;以“参天长”喻诸葛之人品的高洁。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为什么“干戈满地客愁破”这种感受呢?因为刘备是明君,诸葛是良臣。诸葛的一生是明良遇合的一生。杜甫虽然生不逢时,但他为诸葛的明良遇合感到欣慰而客愁破。
  “云日如火炎天凉”:在葱葱郁郁的林木中,哪怕是盛夏也觉凉快。这是写实。另一方面,在这特定环境——武侯祠里的参天柏松庇荫下,好像诸葛之神对他有所慰藉而感到身心爽适。

  【其十】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阆风,阆风颠;玄圃,玄圊堂。都是传说中为人仙人所居之处,都在昆仑之顶。蓬壶,即蓬莱,传说为东海三仙山之一。高堂,也作高唐,高唐观。浦起龙《读杜心解》引范成大《吴船录》:“阳台、高唐观在来鹤峰上(来鹤峰在今奉节县城对岸偏西的文峰山上,其形似鹤展翅乘来,)是诗夸美夔州,以为十首结局。‘高唐’句,意不在古迹,特举本地仙灵之境,谓足与蓬阆相抗耳。推崇高唐,即是推崇夔州也。”杜甫有三首诗都写到“高唐”,但“高唐”实际在云梦泽中,杜诗中的“高唐”是据传说而言,所以说“意不在古迹”。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借问”是假设的问语;“压”本是压住的意思,这里作“坐落”解;“城隅”,本是城楼的意思,这里指夔州城。这两句是说:夔州城坐落在哪里?它坐落在瞿塘峡口长江腹部。
  《夔州歌十绝句》在体例、语言和内容方面有如夔州民歌《竹枝词》,但每首末两句都对偶成韵,这是诗人吸取了民歌的营养,又有所创新,是竹枝的别唱。《夔州歌十绝句》对后世颇有影响,它开后来以“竹枝词”为题,专写一个地方的风光和民俗的组诗之先。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 :第231-232页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 :第567-568页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