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没苔封叠翠斜,坠红千叶拥残霞。
草没苔封叠翠斜,坠红千叶拥残霞。
年年直为秋霖苦,滴陷青珉隐起花。
年年直为秋霖苦,滴陷青珉隐起花。

liánchānggōngèrshǒujiē--guīméng

cǎoméitáifēngdiécuìxiézhuìhóngqiānyōngcánxiá

niánniánzhíwèiqiūlínxiànqīngmínyǐnhuā

陆龟蒙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5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千秋佳节¹名空在,承露丝囊(náng)²世已无。
译文:当年庆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
注释: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713~741年)所建,全称“勤政务本之楼”,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¹千秋佳节: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²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唯有紫苔(tái)¹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²
译文: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
注释:¹紫苔:一种漫生杂草。²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勤政楼原是唐玄宗用来处理朝政、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建于公元720年(开元八年),位于长安城兴庆宫的西南角,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

  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旧历八月五日,唐玄宗为庆贺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并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舞于勤政楼下,又于楼中赐宴设酺,“群臣以是日进万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千秋节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佳节。然而由于玄宗晚年“勤政务本”早成空话,到安史之乱爆发,只得被迫退位,唐王朝江河日下,千秋节也随之徒有虚名了,甚至连当年作为赠送礼物的承露丝囊也见不到了。诗的第一句说佳节空在,是总论,第二句说丝囊已无,则是抓住了“承露囊”这个千秋节最有代表性的物品来进一步补衬,使得“名空在”三字具体着实了。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移情于景,感昔伤今。杜牧善于以诗论史,借古讽今。“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这两句采用《诗经·王风·黍离》的笔法,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

  《诗境浅说续编》云:“开元之勤政楼,在长庆时白乐天过之,已驻马徘徊,及杜牧重游,宜益见颓废。诗言问其名则空称佳节,求其物已无复珠囊,昔年壮丽金铺,经春雨年年,已苔花绣满矣。”金铺,是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的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的,叫金铺,用银做的叫银铺。紫苔是苔藓的一种,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这两句诗从表面看,写的是景,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慨叹曾经百戏杂陈的楼前,经过一个世纪的巨大变化,竟变得如此凋零破败。可以想象,当杜牧走过这个前朝遗址时,所看到的是杂草丛生,人迹稀少,重门紧闭的一片凄凉景象。

  诗人不写别的,偏偏从紫苔着笔。这是因为紫苔那无拘无束,随处生长,自得其乐的样子深深地触动了他此时惨淡失意的心情。失意之心对得意之物,自然格外敏感,体味也就更加深刻了。

  作者以紫苔见意,又从紫苔说开去,用紫苔的滋长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说紫苔上了金铺,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当年威严可畏的龙头兽首,而此时绿锈满身,如同长满了青苔一般,这就进一步烘托了勤政楼被人遗忘而常年冷落的凄凉衰败的景象。这里,“偏称意”三字写得传神,“偏”,说明万物凋零,独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宠,使得紫苔竟那样称心惬意。这笔法可谓婉曲回环,写景入神了。

  这首诗是诗人在极度感伤之下写成的,全诗却不着一个“悲”字。从诗的整体看,诗人主要采用明赋暗比的方法。前两句写的是此刻之衰,实际上使人缅怀的是当年之盛;后两句写的是此时紫苔之盛,实际上使人愈加感到“勤政楼”此时之衰。一衰一盛,一盛一衰,对比鲜明,文气跌宕有致,读来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060-1061页

guòqínzhènglóu--

qiānqiūjiājiémíngkōngzàichéngnángshì

wéiyǒutáipiānchēngniánniányīnshàngjīn

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钟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而扬音。匝日域以回骛,穷天步而高寻。践神区其既远,积灵祀而方多。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引员吭之纤婉,顿修趾之洪姱。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朝戏于芝田,夕饮乎瑶池。厌江海而游泽,掩云罗而见羁。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
散幽经¹以验物,伟胎化²之仙禽。钟³浮旷之藻质,抱清迥(jiǒng)之明心。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làng)而扬音。匝(zā)¹⁰日域¹¹以回骛(wù)¹²,穷¹³天步¹⁴而高寻。践神区¹⁵其既远,积灵祀(sì)¹⁶而方¹⁷多。精¹⁸含丹¹⁹而星曜²⁰,顶²¹凝紫²²而烟华²³。引²⁴员吭(háng)²⁵之纤(xiān)²⁶,顿²⁷修趾²⁸之洪姱(kuā)²⁹。叠霜毛³⁰而弄影³¹,振³²玉羽³³而临霞³⁴。朝戏于芝田³⁵,夕饮乎瑶池³⁶。厌江海而游泽,掩³⁷云罗³⁸而见羁(jī)³⁹。去⁴⁰帝乡⁴¹之岑(cén)⁴²寂,归人寰(huán)⁴³之喧⁴⁴⁴⁵。岁峥(zhēng)(róng)⁴⁶而愁暮⁴⁷,心惆怅⁴⁸而哀离。
译文:自秘籍流传以验察白鹤,由不凡之胎化育仙鸟。秉赋超迈旷远的美质,怀具清静辽阔的禽心。朝蓬莱、方壶而振翅,望昆仑、阆苑以高鸣。环绕天域翱翔疾飞,邀避宇空高飞萦寻。飞行天宇将已遥,积累神龄而已多。眼带朱红而禽亮,顶凝丹紫而高华。伸颈放开纤细婉转的歌声,停止了有力美好的高脚。收拢白翅而对水弄影,抖动玉羽而俯视丹顶。早晨嬉戏于昆仑的芝田,黄昏在仙家的瑶池饮水。厌倦江海而漫游草泽,为隐蔽的巨网而羁绊。离开寂静的天帝居所,到达喧哗低下的人间。岁月凛凛而愁暮,心情凄凄而伤别。
注释:¹幽经:即《相鹤经》,因出于道家,故称“幽经”。²化:化育,孕育。³钟:聚。⁴浮旷:飘逸。⁵藻质:丽质。⁶清迥:清旷高远。⁷蓬壶:山名,即蓬莱,古代方士传说为仙人所居。⁸翻翰:奋翅。⁹昆阆:昆仑和阆苑,都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¹⁰匝:一周,这里用作动词,一作“澘”。¹¹日域:太阳出处。¹²回骛:往回飞。¹³穷:一直飞到尽头。¹⁴天步:指天上极高处。¹⁵神区:仙界。¹⁶灵祀:仙寿,即长寿。¹⁷方:养生之道。¹⁸精:瞳仁。¹⁹丹:红色。²⁰星曜:像星星闪耀一般。²¹顶:头顶。²²凝紫:凝聚紫色。²³烟华:如冒烟花。²⁴引:拉长。²⁵员吭:指圆润的歌喉。²⁶纤婉:清细婉转。²⁷顿:以足踩地,这里指鹤舞步。²⁸修趾:长腿。²⁹洪姱:美好。³⁰霜毛:雪白的羽毛。³¹弄影:欣赏自己的影子。³²振:挥动。³³玉羽:指鹤翅。³⁴临霞:形容鹤飞之高远。³⁵芝田:仙人种芝草的地方,传说昆仑山上有仙人种芝草处。³⁶瑶池:传说仙人所居之处,盖有天池。³⁷掩:蔽。³⁸云罗:指人布了蔽云之网。³⁹见羁:被捕缚。⁴⁰去:离开。⁴¹帝乡:仙帝之居。⁴²岑:高。⁴³人寰:人间。⁴⁴喧:吵闹。⁴⁵卑:低。⁴⁶峥嵘:凛冽,寒冷。⁴⁷暮:指岁末。⁴⁸惆惕:悲伤,一作“惆怅”。
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骫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冰塞长河,雪满群山。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星翻汉回,晓月将落。感寒鸡之早晨,怜霜雁之违漠。临惊风之萧条,对流光之照灼。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始连轩以凤跄,终宛转而龙跃。踯躅徘徊,振迅腾摧。惊身蓬集,矫翅雪飞。离纲别赴,合绪相依。将兴中止,若往而归。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指会规翔,临岐矩步。态有遗妍,貌无停趣。奔机逗节,角睐分形。长扬缓骛,并翼连声。轻迹凌乱,浮影交横。众变繁姿,参差洊密。烟交雾凝,若无毛质。风去雨还,不可谈悉。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忽星离而云罢,整神容而自持。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怅以惊思。
于是穷阴¹杀节²,急景³凋年。骫(wěi)沙振野,箕(jī)动天。严严苦雾,皎(jiǎo)悲泉。冰塞(sāi)长河,雪满群山。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kuò)¹⁰。星翻汉回¹¹,晓月将落。感寒鸡之早晨¹²,怜霜雁之违漠¹³。临惊风之萧条,对¹⁴流光¹⁵之照灼¹⁶。唳(lì)¹⁷清响¹⁸于丹墀(chí)¹⁹,舞飞容于金阁²⁰。始连轩²¹以凤跄(qiāng)²²,终宛转而龙跃²³。踯(zhí)(zhú)²⁴(pái)(huái),振迅²⁵²⁶²⁷。惊身蓬集²⁸,矫(jiǎo)²⁹雪飞³⁰。离纲别赴³¹,合绪相依³²。将兴³³中止,若往而归。飒(sà)(tà)³⁴(jīn)³⁵,迁延³⁶迟暮³⁷。逸翮(hé)³⁸后尘³⁹,翱(áo)(zhù)⁴⁰先路⁴¹。指会规翔⁴²,临岐⁴³(jǔ)⁴⁴。态有遗妍⁴⁵,貌无停趣。奔机逗节⁴⁶,角⁴⁷(lài)⁴⁸分形。长扬缓骛(wù)⁴⁹,并翼连声。轻迹凌乱,浮影交横⁵⁰。众变繁姿,参(cēn)(cī)⁵¹(jiàn)⁵²。烟交雾凝⁵³,若无毛质。风去雨还⁵⁴,不可谈悉。既散魂⁵⁵而荡目⁵⁶,迷不知其所之⁵⁷。忽星离而云罢⁵⁸,整神容而自持⁵⁹。仰天居⁶⁰之崇绝⁶¹,更惆怅以惊思⁶²
译文:这时隆冬摧煞节候,急日催速岁月。寒沙飞卷原野,劲风振动天空。惨惨冷雾,清清寒泉。冰盖长河,雪蔽群山。不久寒气长夜已尽,景物清禽空阔。斗转星移,晓月将落。寒鸡清晨长鸣动心,霜雁离开沙漠伤情。面临萧瑟的惊风,望着流泻的月光。在殿前丹墀清音长鸣,在辉煌楼阁跃跃欲舞。开始步趋有节以蹁跹。最后身躯跳跃而婉转。往复徘徊,飞腾摧折。跳踯如飘蓬,举翅似飞雪。或分开奔赴,或聚合相依。将赴又止,如去却还。杂沓顾盼,雍容徐缓。疾飞尘起其后,高翔展翅在前。飞翔合乎节奏,步履皆中规矩。风姿具有余美,情貌没有停意。赴节停拍而动静合宜,竞相旁视而队别分形。扬翅缓驰,并翼连声。轻盈凌乱,晃影交错,各变繁姿,参差叠密。一团烟雾,若无毛羽。势如风去雨来,不可全部描绘。既使入神乱眼花,又眩惑不可捉摸。忽星散云飘,神态这才自持。仰望鹤乡高远悬绝,更惆怅而惊然不已。
注释:¹穷阴:岁将尽时。²杀节:寒气逼杀万物。³急景:指寒冷。⁴凋年:犹“杀节”。⁵凉沙振野:寒风吹来,沙尘漫天。凉,一作“骫”。⁶箕风:指大风。箕,星宿名,月亮经过箕星则多风。⁷严严:浓重的样子。⁸皎皎:洁白清亮。⁹氛昏夜歇:到了夜间,云雾散去。¹⁰澄廓:轮廓清晰。¹¹星翻汉回:星星闪烁,天河曲折。¹²早晨:早早报晓。¹³违漠:离开北方沙漠地带。¹⁴对:面临。¹⁵流光:流落的月光。¹⁶照灼:照耀。¹⁷唳:鹤声。¹⁸清响:清亮的叫声。¹⁹丹墀:古代宫殿前的红色石阶。²⁰金阁:宫殿。²¹连轩:飞舞的样子。²²凤跄:像凤凰一样翩翩起舞。跄,起舞。²³龙跃:像蟠龙飞腾一样。²⁴踯躅:踏步不前。²⁵振迅:迅速奋起。²⁶腾:腾飞。²⁷摧:摧折,这里指俯冲。²⁸蓬集:如飞蓬聚集。²⁹矫翅:高举翅翼。³⁰雪飞:如雪花飞舞。³¹离纲别赴:时而离开行阵,奔向别处。³²合绪相依:时而回到行列,相互依存。³³兴:起。³⁴飒沓:群飞的样子。³⁵矜顾:庄重顾视。³⁶迁延:慢慢后退。³⁷迟暮:本指天晚、年老,这里指鹤慢步后退似老年人退行之貌。³⁸逸翮:奋翅。³⁹后尘:将尘土远远抛于身后,形容鹤飞迅猛,使尘不及身。⁴⁰翱翥:向上飞翔。⁴¹先路:飞在前面。⁴²指会规翔:面临四会道路时,按规矩飞翔。规,古代定圆的器具。⁴³歧:歧路口。⁴⁴矩步:按规矩舞步。矩,定方的器具。⁴⁵妍:美好。⁴⁶奔机逗节:奔赴和停止都有一定的舞步。逗,停。⁴⁷角:竞。⁴⁸睐:斜视,这里指鹤眼珠随舞乐左右转动。⁴⁹长扬缓骛:伸展翅膀,缓步向前。⁵⁰交横:交错。⁵¹参差:不齐貌。⁵²洊密:重叠密集。⁵³烟交雾凝:形容鹤的舞姿轻飘迷离如烟雾缭绕。⁵⁴风去雨还:鹤舞时紧张的节奏结束,继以细雨般的温柔舞姿。⁵⁵散魂:放松神经。⁵⁶荡目:摇目,眨眼,指神情恍惚。⁵⁷之:去,往。⁵⁸星离而云罢:指舞乐结束后,群鹤如星云散开。⁵⁹自持:自己克制,保持一定神态。⁶⁰天居:皇宫。⁶¹崇绝:极高。⁶²惊思:惊心。
当是时也,燕姬色沮,巴童心耻。巾拂两停,丸剑双止。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
当是时也,燕姬¹色沮²,巴童³心耻。巾拂两停,丸剑双止。虽邯(hán)(dān)其敢伦,岂阳阿(ē)之能拟(nǐ)。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守驯养¹⁰于千龄¹¹,结长悲于万里¹²
译文:在这时,舞姬神情沮丧,歌童心里自愧。巾舞拂舞两停,跳丸掷剑双止。即使出名的邯郸舞女怎敢相比,岂是古代舞星的阳阿所能比拟!进入卫国享有卿位的禄食,出了吴都而全市随观。拘囿驯养而至千龄,郁结长悲而心企千里。
注释:¹燕姬:燕地的舞女,这里泛指能歌善舞的女子。²沮:沮丧。³巴童:巴蜀的歌童。⁴巾拂:两种舞蹈名。巾舞也称公莫舞,相传项羽在鸿门留沛公与饮,项庄拔剑起舞,欲击杀沛公。项伯亦拔剑舞,以袖相隔,并对项庄说:“公莫害沛公。”后人以舞巾模拟项伯舞袖的姿态,因称“公莫舞”。拂舞,杂舞名,以拂子为舞具,故称拂舞。⁵丸剑:杂技名。⁶邯郸:舞曲名。⁷伦:比。⁸阳阿:舞曲名。⁹入卫国而乘轩:写鹤受尊宠。《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轩,大夫乘坐的车。出吴都而倾市:《吴越春秋》记载,吴王阖闾的小女儿自杀,阖闾非常悲痛,于是将她葬在西宫门外,凿池积土为山,石为梆,又以许多金银珠宝送葬。并且舞白鹤于吴市,万人随观。¹⁰守驯养:被人驯服喂养。¹¹千龄:鹤的终生。¹²结长悲于万里:仙鹤再也不能翱翔万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因而永久地悲哀。

  此赋以时间为序展开,先写鹤从仙境降落人间后所见的凄凉景象,然后铺叙鹤美妙的舞姿,最后写鹤不能自由的悲哀。全赋语言灵活多变,情节跌宕起伏,通过艺术的想象和夸张创作出了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和高远的意境。

  此赋据其情节发展可分为三层。从开头到“心惆惕而哀离”为第一层,这层写仙鹤禀赋高贵、美丽,却不幸为人所捕缚,而无限悲哀。从“于是穷阴杀节”到“不可谈悉”为第二层。这层首先写鹤从仙境降落人间后所见的凄凉景象,作者这样安排,一是衬托鹤舞的优美,二是说明鹤的悲哀,仙界是那样幽美,人间却如此凄惨。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令鹤不禁伤悲。在岁暮萧瑟的背景上,作者笔锋一转,开始精心描绘仙鹤变幻迷离、美妙无比的舞姿:动则“惊身蓬集,矫翅雪飞”、“将兴中止,若往而归”、“奔机逗节,角睐分形。长扬缓骛,并翼连声”;静则“烟交雾凝,若无毛质”。这优美的舞姿,就像一缕温馨的春风,吹进了冷瑟的人间;恰似一股涓涓的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田,令人陶醉,令人飘然。仙鹤正因此而受尊宠,然而它满心“哀离”之情。所以最一层紧扣中心,写到:“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惕而惊思”。尽管人们在赞美它,惊服它,“燕姬色沮,巴童心耻”,一切舞乐都不能与它比拟。它可以乘大夫之车,可以使所有的人倾倒。但这种尊宠并不是它的目的。它需要的是能够骋志翱翔的天空,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因而,越是备受尊宠,为人所养,它越感到悲哀。最后,作者用两句韵味深长的话为仙鹤唱了挽歌:“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唱出了仙鹤,也是作者无限的惆怅。

  在艺术方面,此赋也有其突出特色。

  首先,此赋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根据神话传说,通过艺术的想象和夸张,创造出了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和高远的意境。如写仙鹤的姿质清丽及其信步天庭,自由翱翔的生活,无不充满神奇的幻想:它生活帝乡,游于日域,戏于芝田,饮于瑶池;它有圆润的歌喉,洪姱的修趾,雪白的羽毛;目含丹星,顶凝烟华。这一切并非作者亲见,亦非现实中真有,而是根据传说进行艺术想象、加工创造出的。这种想象给鹤染上了一种神秘的、不同凡响的色彩,使之高雅、美丽、动人。又如写仙鹤的舞姿,作者将历史上所有舞蹈的优美动作集于仙鹤一身,精心地描绘,创造出一种恍若仙界、缥缈迷离的意境,从而突出了仙鹤的形象。正是这种浪漫主义的气息,使读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其次,此赋情节曲折多变、波澜起伏、寓意深刻。开头先写了自由、美丽的仙界,接着突而转到人间,却值冬季岁寒, “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这是情节的第一次剧变,这一变化使天上、人间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衬托出仙鹤的悲哀,且影射了现实的无比黑暗。写仙鹤的舞姿,是那样优美动人,可接着转到其心情描写,却是“仰天居而崇绝,更惆惕而惊思”。这又是一次令人未暇预及的波折,这波折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仙鹤见羁思乡之哀愁,也是作者的无限哀愁。因而,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最后,此赋的语言灵活多变,前后用六字句,中间鹤舞一节用四字句,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的语言突出中心的同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参考资料:
1、 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4(南北朝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189-196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井桐双照¹新妆²冷,冷³妆新照双桐井。羞(xiū)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译文:井栏边两棵梧桐树,望着我的冷色的新妆。我穿淡淡的新妆,初次望着两棵梧桐树立在井栏旁。我低垂地望着井栏边的花在凋落愁叹,发愁的花在井栏边望着我失色低头。
注释:¹照:看,望。²新妆: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³冷:淡淡色。⁴新:初次。⁵对:望。⁶羞:低垂。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¹秋,秋宜不上楼。
译文:形影孤单,悲叹我度失眠难熬的长夜。长长的秋夜,可怜我这孤单的身影。楼上不适应这肃杀的秋色,萧瑟的秋色,我不应该上楼去眺望。
注释:¹不宜:不适应,意谓楼上也有凉意了。

  上片,运用象征、寄寓手法,写了少妇见物动心的“愁”情。“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与“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本意是写少妇的外表美,可苏轼还是要将象征萧瑟的“梧桐”,与象征美女的“新妆”,放在一起映衬着写,且树与人共鸣,为的是突出少妇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愁”思满怀。同样,“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又进深一层从“梧桐”照秋,写到“井花”愁秋。从“井花”愁秋又写到少妇“对羞”。花与人对话,还是为了突出少妇伤感秋色衰败,春心消融,“愁”思绵绵。

  下片,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首先从“影孤”进到“孤影”,从“夜永”进到“永夜”,反映了少妇夜思的漫长过程。一个“怜”字,传神地贯穿始终,有“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编趾西窗悄”(宋代周邦彦《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态。“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进一步衬托少妇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心态。“楼”与“秋”互不兼容,楼已横秋,人何须眺望,一语双关,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桐”、“井”、“花”、“楼”,寄寓了少妇“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85-587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译文:在桃花、杏花盛开时它从不与其争奇斗艳;等到叶密成帐时才慢慢开始绽放。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晓艳远分金掌¹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译文:清晨艳丽的花朵好似金掌承接着洁净清凉的露水,傍晚幽香飘溢与那豪华富丽的住宅里的香风争惹。
注释:¹金掌:铜制的仙人手掌。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译文:兰草、杜若一类的名花要想改变得像牡丹那样,至少得一千年以后呢!你是花中之王,独占尊位,比动听的笙歌还醉人。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译文:牡丹花啊,为什么像梦中的仙人一样飘走了,只空留下绿色似屏的叶子呢?

  牡丹,天香国色,堪称“国花”。特别在唐代,牡丹,也是咏花诗的“热点”。但稍加留意,诗人们赏牡丹、赞牡丹,多尽往富丽说,极从欢情言,往往把牡丹作为荣华显贵的象征。然而,韩琮著的这首《牡丹》,吟咏后却有另一番感慨。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在首联里先赞扬牡丹的品格:一是不出风头,在桃杏开花的早春时候,不与百花争艳;二是谨慎务实,不在自己条件成熟(“叶帐成阴”)时不崭露才华(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接着在颔联里继续赞美牡丹的高雅和奉献。“晓艳远分金掌露”,说的是牡丹在早晨用它鲜艳如“金掌露”般的花苞在高处凝聚,承接那降落洁净清凉的露水。传说汉武帝求长生不老,以青铜铸造铜人,高擎铜盘,承接甘露称“金掌露”,以供服用。牡丹由于滋润着天赐的甘露,色更艳,香益浓,所以能“暮香深惹玉堂风”——在晚上它把幽香飘溢,与“玉堂(豪华富丽的住宅)”的香风争“惹”呢!这里,一“晓”一“暮”,概括总体,互为因果;“远分”“深惹”、上纵下横,动漪静美,尽情地把牡丹赞颂。看来诗中的牡丹,并非富贵荣禄之辈,而是赏雅惹俗的高士!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在群芳中,牡丹却遭到嫉妒,可是嫉妒者仍然是徒劳一场。颈联中诗人先讥讽道:“名移兰杜千年后”。这里的“移”字作“改变”讲。意思是说:即使像兰草、杜若一类的名花要想改变得像牡丹那样,至少得一千年以后呢!接着才充满自信地赞道:还是你啊,牡丹!“贵擅笙歌百醉中”——你是花中之王,独占尊位,比动听的笙歌还醉人哩!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牡丹的命运毕竟是不幸的:“如梦如仙忽飘零”,一个“忽”字,道出了官场风云变幻莫测的情景。“暮霞何处绿屏空”承上句“忽零落”而结。“暮霞”喻牡丹花;“绿屏”喻牡丹叶,喻比十分形象。这里诗人无限惆怅、无限深沉地感叹道:牡丹花啊,为什么像梦中的仙人一样飘走了,只空留下绿色似屏的叶子呢?此句颇有后人李清照“绿肥红瘦”的韵味。

  首联写牡丹的品格,颔联写牡丹的贡献,颈联转诉牡丹对嫉妒者的蔑视,尾联以落花飘零告终。全诗字字写花,处处喻人,紧密结合自己的心事,正似诗人在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以后失官时心情的自况。

十载仰高明,一见心相许。来日孤舟西水门,风饱征帆腹。
十载仰¹高明²,一见心相许。来日³孤舟西水门⁴,风饱征帆⁵腹。¹仰:敬慕。²高明:指崇高明睿的人。³来日:往日,过去的日子。⁴西水门:西水门曾是嘉陵江边的一个建筑。是在西水门旧址上完成的,码头立于嘉陵江畔,人们便以水为号,称之为“嘉陵码头”。⁵征帆:远行的船。
译文:敬慕那德高睿智的贤人已多年,只盼望能够见一面。往日独自乘船到达西水门,风吹日晒是何等的孤寂与艰辛。
后夜起相思,明月清江曲。若见秋风寒雁来,能寄音书否。
后夜起相思,明月清江曲¹。若见秋风寒雁来,能寄音书否。¹曲:弯转,与“直”相对。
译文:夜深人静心中泛起无限相思,月光下的清江蜿蜒无边际。如果秋天大雁飞来,不知能否代我传递书信。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