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乾。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乾。

qiūtànsānshǒusān--

zhǎngānshuíshùfǎnsuǒhéngménshǒuhuánlǎochūzhǎngpénghāozhìziyōuzǒufēng

shēngsōusōucuīzǎohányànchì湿shīgāofēinánqiūláiwèicéngjiànbáihòushígān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2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胡马¹,胡马,远放燕支山²下。跑(páo)沙跑³雪独嘶(sī),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译文:胡马啊,胡马,被远远地放牧在荒凉的燕支山下。四蹄刨沙刨雪独自奔跑嘶鸥,东望西望茫茫一片迷了来路。迷路啊,迷路,萎萎边草无穷无尽霭霭暮色笼罩着山头。
注释:笑令:词牌名。词调名盖本唐曲。此调为单调,八句,三十二字。第四、五句押平声韵,其余各句均押仄声韵。其中第二句叠用第一句,第七句叠用第六句,第六句颠倒第五句末二字而成。¹胡马:中国西北地区所产的马。古代马匹在交通运输和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而良马往往受人青睐,而西北地区所产的马素以优良著称,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曾从西域引进过大批良马。所以写骏马而云“胡马”,是为了显示其品种的优良。²燕支山:即焉支山,在甘肃山丹县东。位于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山下是水草丰美的牧场。“焉支”通作“燕支”、“胭脂”,本植物名,亦叫红蓝,花汁可做成红的颜料。³跑:指兽蹄刨地。⁴边草:边地的野草。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草原骏马图。抒发一种迷茫人生,归宿何处的感情。词中先写放牧地点,次写迷路神态,再写草原景色,把迷路的骏马放在广阔昏暗的背景中。“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两句,刻划了迷路的骏马那种焦躁、彷徨的神态,着墨无多,却生动逼真;“远放燕支山下”、“边草无穷日暮”两句,显示了草原的寥廓、旷远,笔力浑朴苍茫。此词赋物工致,气象开阔,笔意回环,清新而简练。

  词以二言叠语起首。词的前三句写成群的骏马放牧于燕支山下的大草原上,绵延的群山、无边的草原、奔腾的骏马,构成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图景,气势壮观,境界阔大。

  第四、第五句具体写马,但不是写成群的骏马,而是选取了其中一匹失群迷途的马加以描写。这匹骏马因为跑失了群,此时正独自不安地用马蹄刨着沙土和残雪,并不时地昂首嘶鸣,东张西望地傍徨着,不知该往哪里去。“跑”读作“刨”,用足刨地之意,这两句词将骏马迷路后的神情姿态刻画得十分传神,短短十二个字便将它的焦灼不安和急切烦燥惟妙惟肖地勾勒了出来。同时,通过对迷路骏马的描绘,还将塞外草原的空旷阒寂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六、第七两句又是二言叠语,“迷路”是第五句句末“路迷”二字的倒转,这是《调笑令》的定格,此调又名《转应曲》,即由此而来。在连着两个“迷路”之后,接着是词的结束句:“边草无穷日暮”,既点出了时间,又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旷远,补足了骏马迷路时的环境。夕阳西下,斜晖映照着边草,边草无穷无尽地向四外延伸开去,一眼望不到尽头。这最后一句语淡意远,堪称点睛之笔,在前面绘就的雄伟壮丽的草原图景上又抹上了一层苍凉迷离的色彩。远山、沙雪、边草、斜阳,其间又回荡着骏马的嘶鸣,苍莽壮阔而又略带悲凉,整首词意境浑厚高远,语言简炼淡雅。

  词名义上是写马,并展现了草原风光,但同时也透露了边塞自然环境的严酷和人在这种环境下的迷悯孤独心境。汉代名将李广就是在与匈奴作战时因迷失了道路而获罪自杀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词中描写骏马迷路时焦燥不安的情形也多少反映了征戌边塞的将士在塞外常有的孤寂忧虑的心情。

  纵观来看,词的开始“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表现对边塞失防、胡人入侵的惊讶。接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写失群胡马焦躁不安、迷茫困惑、挣扎无果的神情,形神兼备,是不可多得的名句。“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既从马之望中写边塞晚景,又含象征意象于其中。使情、景融合无痕,使这首小词不仅是生动传神的特写,而且有深含的意境。

  但深含的意象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曹锡彤认为:“此笑北胡难灭之词。”有人认为:“言胡马东西驰突,终至边草路速,犹世人营扰一生,其归宿究在何处”(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如果写在晚年韦应物解职之后,俞说可以讲通;而韦一生积极用世,热爱人民、热爱朝廷和祖国疆土,那么联系开头“远放燕支山下”,笑北胡乘隙入侵。咏大国辽阔边境难犯是可以讲通的。“诗无达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艺术上传神的描写与蕴含的意象构成耐人咀嚼寻味的意境,是深可玩味的。

  和韦应物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戴叔伦也有《调笑令》词一首,写的是边塞老兵的愁绝心理,在对边塞风光的描写方面与韦应物此词有某些相似之处,然而戴词明确抒写征人的愁苦心理,意境悲苦低沉,韦词则从一个侧面暗示了边塞的严酷,悲凉中不失雄浑,这在早期涉及边塞的词中是别具一格的。

参考资料:
1、 陆国斌,钟振振.《历代小令词精华》.长沙:岳麓书社,1993:17-18

tiáoxiàolìng ·

wéiyìng tángdài 

  yuǎnfàngyānzhīshānxià páoshāpáoxuě dōngwàng西wàng   biāncǎoqióng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¹三峡²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³(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译文: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注释:¹自:在。²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³略无:毫无,完全没有。略:皆。阙:通“缺”,缺口,空隙。⁴嶂: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⁵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⁶亭午:正午。⁷夜分:半夜。⁸曦:略光,这里指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至于夏水襄(xiāng)¹²,沿³(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¹⁰(chéng)¹¹¹²风,不以¹³¹⁴也。(溯 同:泝)
译文: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如果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注释:¹襄:上,这里指漫上。²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³沿:顺流而下(的船)。⁴溯:逆流而上(的船)。⁵或:如果(也有版本上是有时的意思)。⁶王命:皇帝的圣旨。⁷宣:宣布,传达。⁸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⁹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¹⁰虽:即使。¹¹奔:奔驰的快马。¹²御:驾着,驾驶。¹³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¹⁴疾: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¹绿潭²,回清倒影³,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绝巘 一作:绝𪩘)
译文: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注释:¹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湍:急流。²绿潭:碧绿的潭水。³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⁴绝巘: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⁵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⁶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⁷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⁸良:很,甚。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至晴初¹霜旦²,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³凄异,空谷传响,哀转(zhuǎn)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cháng)。”
译文: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注释:¹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²霜旦:下霜的早晨。³属引:连续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⁴凄异:凄惨悲凉。⁵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婉转。⁶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⁷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⁸沾:打湿。⁹裳:衣服。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第一段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暗指秋季,以实景补足前意。这时已无江水喧腾,却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之气。写秋峡用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天三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参考资料:
1、 闫仲渝. 新课标经典文学名著金库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名句名篇[M]. 成都:天地出版社, 2016.01.第160-161页

sānxiá

dàoyuán nánběicháo 

    sānxiábǎizhōng liǎngànliánshān lüèquēchù chóngyándiézhàng yǐntiān fēitíngfēn jiànyuè  (quētōng quē chóngyánzuò chóngluán )

    zhìxiàshuǐxiānglíng yán沿jué huòwángmìngxuān yǒushízhāobái dàojiānglíng jiānqiānèrbǎi suīchéngbēnfēng   (tòng  dàozuò zhì )

    chūndōngzhīshí tuān绿tán huíqīngdàoyǐng juéyǎnduōshēngguàibǎi xuánquán fēishùjiān qīngróngjùnmào liángduōwèi 

    měizhìqíngchūshuāngdàn línhánjiàn chángyǒugāoyuánchángxiào zhǔyǐn kōngchuánxiǎng āizhuǎnjiǔjué zhěyuē  dōngsānxiáxiácháng yuánmíngsānshēnglèizhāncháng  

剔秃圞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
剔秃圞(luán)¹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²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³都似你者
译文:天外一轮月亮又圆又亮,对着它拜一拜后,诉说心底的祝愿:一定要常圆,不要有一点缺损,愿天下有情人都像你一样团团圆圆。
注释:¹剔秃圞:又亮又圆的样子。圞:团圆,圆貌。²是必:一定要。³底:同“的”。⁴者:语尾助词。

  这支散曲题为“托咏”,是托物咏怀之意。曲子写一个少女对着天上圆圆的明月,诉说心底的祝愿:愿天下有情人都像明月一样团团圆圆。古人诗、词、曲中常有对月拜祝和把酒发愿的描写,关汉卿的《拜月亭》杂剧中即有对月祝愿的情节,与这首小令有相近的意境。

  曲子开头的“剔秃圞”是元曲中较为常见的语汇,用作圆的形容词。“拜了低低说”一句,颇有情致,发自内心的祝愿,全在一片虔诚,低声的叨念,已将心迹与神态全然勾画出来。祝愿月亮常圆,却用了“是必”两字,似乎由祈求变成了命令,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当事人那专一的要求和迫切的心情。“休着些儿缺”,永远不让圆月有一点儿缺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唯其不情,方见真情。末句“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很有分量,足以收束全曲。《西厢记》中,红娘有一句台词,说的是“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那时概况全剧主题的一句名言。这里的“都似你者”,正扣托月咏怀的题目,似月之常圆,正是对“如花美眷”的祝愿。“天下有情底”,范围很广,在情感的深厚之外更增添了博大的内涵。

  这支小令所用的几乎是日常口语,朴实而生动,使人似乎听到少女的娓娓诉说,颇具元曲的特有风采,充分体现了作品作为“曲子”的艺术特色。

qīngjiāngyǐn··tuōyǒng--sòngfāng

luánlúntiānwàiyuèbàileshuōshìchángtuányuánxiūzhexiēérquēyuàntiānxiàyǒuqíngdōushìzhě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清溪一道¹穿²桃李,演漾³绿蒲涵(hán)白芷(zhǐ)
译文: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注释:¹一道:一条。²穿:穿过。³演漾:荡漾。⁴涵:沉浸。⁵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溪上人家凡¹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译文: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注释:¹凡:总共,一共。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cù)(jū)¹屡过飞鸟上,秋千²竞出垂杨里。
译文: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注释:¹蹴踘: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蹴,踢。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²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少年分日¹作遨游,不用清明²兼上巳(sì)³
译文: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注释:¹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一说犹逐日,意为一天天、每天。又说指春分之日。²清明:节气名。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³上巳:节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魏晋以后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

  此诗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涵丛;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古代习俗,三月上巳桃涵水下时,王公以下,携眷聚于水畔洗濯,驱除不祥。这里表现的就是这个习俗,展现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两句,写溪流边的几户人家,落在流水里的桃李涵,又是柔美宁静的意象,表现出浓厚的早春气息,有很强的画面感。

  五六两句又转换为力量和青春的意象。古代秋千是在清明、寒食节前后才有所见,而且仅仅局限于豪门贵族家的红男绿女游戏之用。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寒食之时,造大麦粥,人们常以斗鸡、蹴鞠、打秋千为娱乐。这两句在前四句写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几笔不时飞上高空的秋千与皮球,使整幅画面更加充溢这清新灵动的青春活力。尤其是“过”“出”二字用得好,分别写出了少年男女游玩时的热烈气氛,使人感受到年轻人沉湎于游乐中的景象,透露出无限的羡慕之情。

  最后两句意谓青春年少的人,应该每天都有开心游玩的心态,无忧无虑,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两个节日才出去游玩,含有及时行乐的意味。

  在《寒食城东即事》中,作者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思想,人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很短暂。诗人认为,如果想要在短暂的时光中去建功立业、修身齐家、做学问,终究都不牢固实在,只有抓紧时间享受快乐才是真实的。全诗描绘出美丽的早春景象,交错着青春朝气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宁的闲适气息,充分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6-97

hánshíchéngdōngshì

wángwéi tángdài 

qīngdàochuān穿táo yǎnyàng绿hánbáizhǐ 
shàngrénjiāfánjiā luòhuābànluòdōngliúshuǐ 
guòfēiniǎoshàng qiūqiānjìngchūchuíyáng 
shàoniánfēnzuòáoyóu yòngqīngmíngjiānshàng 
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料峭(qiào)¹轻寒结晚阴²,飞花院落³怨春深
译文:微微的寒意凝结着傍晚的阴霾,院中飘落的花抱怨着春意浓郁。
注释:¹料峭:略带寒意,形容微寒。²晚阴:傍晚时的阴霾。³院落:房屋前后用墙或栅栏围起来的空地,泛指院子。⁴春深:春意浓郁。
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吹开红紫¹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译文:东风吹开了春花又将它再吹落,一种东风却是两种不同的心灵。
注释:¹红紫:红花和紫花,此处泛指春花。

wǎn西yuán

fànchéng sòngdài 

liàoqiàoqīnghánjiéwǎnyīn fēihuāyuànluòyuànchūnshēn 
chuīkāihóngháichuīluò zhǒngdōngfēngliǎngyàng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