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廉平汉主知,淮阳移病苦情羸。偃藩政事应无及,伏阁精神定未衰。
汲黯廉平汉主知,淮阳移病苦情羸。偃藩政事应无及,伏阁精神定未衰。
天欲期人身必乏,帝疑飞将数多奇。何当半夜开宣室,独使雍容对受釐。
天欲期人身必乏,帝疑飞将数多奇。何当半夜开宣室,独使雍容对受釐。

wénfànráozhōu--liúchǎng

ànliánpínghànzhǔzhīhuáiyángbìngqíngléiyǎnfānzhèngshìyīngjīngshéndìngwèishuāi

tiānrénshēnfēijiāngshùduōdāngbànkāixuānshì使shǐyōngróngduìshòu

刘敞

刘敞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12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
自从别欢来,奁(lián)¹了不开。
译文:自从与爱人离别后,我的梳妆盒不再打开。
注释:¹奁器:镜匣。
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
头乱不敢理,粉拂¹生黄衣。
译文:头发乱了也不敢去打理,蘸粉拍脸的粉扑都泛了黄。
注释:¹粉拂:即粉扑。敷粉时用以蘸粉拍脸。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天作¹高山²,大王³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cú)矣,岐有夷之行(háng)。子孙保¹⁰之。
译文: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开始来开荒。百姓在此盖新房,文王让民享安康。民众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荡荡。子孙永保这地方。
注释:¹作:生,造就。²高山: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东北。³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⁴荒:开荒垦田。⁵作:治理。一说始。⁶康:安康。⁷徂:往,指百姓来归附。⁸夷:平坦易通。⁹行:道路。¹⁰保:守住。

  这是一首歌颂周太王古公亶父开创岐山基业以及周文王业绩的短乐章。“天作高山”,强调上天赐予岐山这块圣地。周人重视天赐,视为吉祥,连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大雅·大明》)天赐岐山之后,在这根据地上积蓄力量尚须人为,诗中便主要写这一过程。之所以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因为他们确实是岐山九世周主最杰出的代表。灭商虽然完成于周武王,但周文王之时已显示出周将代商的必然趋势,商纣王囚周文王于羑里,只能延缓而无法阻遏这一历史发展。岐山圣地经营到周文王之世,已为周武王积蓄了足以灭商的雄厚实力,包括姜尚这样足以辅成伟业的贤臣。“有夷之行”,分明是先王开创的一条通向胜利之路。

  这首短诗,多人对其中个别字眼有不同的解读。如“彼作矣”的“彼”,有人解为百姓,那么“彼作矣”就是百姓们造起房屋;有人解为先祖大王,“彼作矣”就是先祖大王开创伟业。如“康”,一解为安定,安康;一解为赓,继承,继往开来之意。此所谓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也。

  《周颂·天作》一诗将对圣地、圣人的歌颂融为一体,着力描写积蓄力量的进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文笔犹如大河滔滔,飞流直泻,既显庄严,又富气势。短短七句,有如此艺术效果,可见诗歌作者的大手笔。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1-652

tiānzuò

míng xiānqín 

tiānzuògāoshān tàiwánghuāngzhī zuò wénwángkāngzhī  yǒuzhīháng sūnbǎozhī 

皓天嗟嗟,深谷逶迤。
皓天(jiē)¹嗟嗟²,深谷逶(wēi)(yí)³
译文:天空高朗明净,深谷曲折绵延不绝。
注释:操:琴曲。¹皓天:昊天,泛指天空。皓,一说即白,明朗。²嗟嗟:叹词,赞美。³逶迤:形容深谷曲曲折折,一个连一个延续不绝。
树林莫莫,高山崔嵬。
树林莫莫¹,高山崔嵬(wéi)²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高山巍峨难攀援。
注释:¹莫莫:通“漠漠”,密布貌。指处处高山峰峦密布。一说“莫”同“暮”,指暮色苍茫。²崔嵬:山高大不平。
岩居穴处,以为幄茵。
岩居穴处,以为幄(wò)¹²
译文:居住在悬岩洞穴,以此作为帷席避风寒。
注释:¹幄:帐幕。²茵:席子,褥垫。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yè)(yè)¹紫芝²,可以疗饥。
译文:紫色灵芝光彩闪动,可以充饥当茶饭。
注释:¹晔晔:本指光亮,此指茂盛。一作“奕奕”,光彩闪动貌。²紫芝:紫酱色的灵芝草,菌类植物。古代隐士羽客认为采食灵芝可以益寿延年,长生不老。四皓当时隐王屋山避秦沟,山间广有紫芝。
唐虞往矣,吾当安归?
唐虞¹往矣,吾当安²归?
译文:尧舜盛世已经过去,我应当在哪里安身呢?
注释:¹唐虞:指古代圣王盛世。唐为陶唐氏尧,虞为有虞氏舜。尧舜均为古代明君。唐虞之世,极为儒家推崇,以至渲染美化,说它是淳朴无欺的太平盛世。²安:哪里,何处。

  此诗描绘了隐士们隐居之地山高林密,空旷荒凉,他们以苦为乐,心地坦然,反映了他们不满黑暗现实,向往清明政治的思想感情。开头四句是铺垫,写出商山的荒凉、寂寞、偏僻、险峻,以此反衬长居山中的人;接着四句写隐士们的日常生活,把荒凉艰苦的生活写得情趣盎然,折射出隐士们洁身自好、苦中寻乐的高尚情操;最后两句以唐虞盛世为衬托,抒发了他们既向往美好的社会,又对现实完全失望的慨叹。

  全诗直承《诗经》四言古风,质朴无华,短短十句四十字,四位隐沦高士的形象栩栩然跃然纸上。

  诗的前四句以反兴起笔,四句铺陈,描绘了荒凉艰险的生活环境:抬头是其高无极、令人感叹的万里皓天,低头便见蛇曲逶迤的深谷。四周除了莽莽苍苍的野树,便是重峦叠嶂的高山,荒凉,寂寞,偏僻,险峻,与禽兽为伍,跟人世幽隔。但是,这一层形象鲜明的图画正是为了反衬长居其中的人,可谓铺垫有力。

  第五句至第八句写隐士们的日常生活,表现出他们奇特的感受:悬崖山洞是居室,青石、藤罗、野草作床帐,润泽可爱的灵芝草,足够疗饥,足以养身。作者善于遣词造句,巧于写景状物,把荒凉艰苦的生活写得奇特而优美,把在山中的居住和吃食写得诗意盎然。这四句以苦为乐的描写,是首四句艰苦环境的必然结果,而隐士们苦中寻乐的异乎寻常的乐观和坚定又带来巨大的疑问,从而自然引出下一步的抒情,进而阐述产生这种特殊生活态度的动机。

  最后两句是含蓄的抒情,包含着深广的现实内容。作者把唐尧虞舜的原始时代看作是太平盛世,这固然是以思古之悠情奏不满现实的弦外之音,作者憧憬着美好的政治局面,盼望出现招贤选能的明君,但现实使隐士们失望,使隐士们不愿同流合污,所以“吾当安归”一句,实在是对现实政治的最尖锐的批判。他们宁愿躲进深山,与麋鹿为伍,看百鸟安翔,饥餐野菜,渴饮泉水,而不愿忍受暴政压迫,不愿目睹黑暗的现实。这种消极的反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不断出现,可见这类知识分子信念之坚定。

  这首诗反映四皓“洁己修道,非义不动”的处世思想。通过描绘四皓隐居之处山林荒凉,抒发了他们身苦心乐的隐居之情,表现了他们不满黑暗社会、乐于隐居生活、向往清明政治的思想。全诗章法谨严,写险恶之景以铺垫,反衬人物以苦为乐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趣,以景托情,抒情含蓄隽永,有汉代人质朴诚恳的务实作风。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上).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70-171
草芊芊,波漾漾。湖边草色连波涨。沿蓼岸,泊枫汀,天际玉轮初上。
草芊芊¹,波漾(yàng)²。湖边草色连波涨³。沿蓼(liǎo)岸,泊枫汀,天际玉轮初上。
注释:¹芊芊:芳草茂盛的样子。²漾漾:水波动荡的样子。³连波涨:意思是草色与波浪相映连成一片。⁴泊枫汀:船停泊于有枫树的水汀边。⁵玉轮:明月。
扣舷歌,联极望。桨声伊轧知何向?黄鹄叫,白鸥眠,谁似侬家疏旷?
扣舷歌,联极望¹。桨声伊轧²知何向?黄鹄(hú)³叫,白鸥眠,谁似侬(nóng)疏旷
注释:¹联极望:向四边远望。²伊轧:象声词,摇桨之声,同“咿呀”。³黄鹄:天鹅,游禽类,体长三尺多,形似鹅,颈长,上嘴有黄色之瘤,多为白色,栖于水滨。⁴侬家:我,自称。⁵疏旷:自由自在,旷达放纵。

  这首词抒写渔家情怀。上片头三句写湖上风光,突出了湖上的草色浓郁。“沿蓼岸”三句,写舟泊枫汀,月华初上,境界开阔静美,水天一色。

  下片写渔家之乐。扣舷而歌,骋目而望,摇着桨儿在湖上自由自在地荡漾。听着黄鹄的叫声,见到白鸥栖息,渔人更感到自己同鸟儿一样的自由,于是就有“谁似依家疏旷”之感。

zi··cǎoqiānqiān--sūnguāngxiàn

cǎoqiānqiānyàngyàngbiāncǎoliánzhǎng沿yánliǎoànfēngtīngtiānlúnchūshàng

kòuxiánliánwàngjiǎngshēngzhīxiànghuángjiàobáiōumiánshuíshìnóngjiāshūkuàng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昨夜清霜冷絮(xù)¹(chóu)²,纷纷红叶满阶头。
译文:昨天夜里下了清霜,躲在被衾中都感到寒冷;早晨起来,门前台阶落满了红叶。
注释:¹絮:棉絮。²裯:被单。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译文:花园里的草木在寒冷的西北风中逐渐凋零;只有那金菊凌霜绽放,不负秋光。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