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友山间四散居,忽然相会亦旬余。
直须把盏如村醉,醉后歌欢更自加。
道友山间四散居,忽然相会亦旬余。
直须把盏如村醉,醉后歌欢更自加。
曹勋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14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开扉(fēi)¹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译文:把门开在峭壁上,整日都很少有人能爬上来。
注释:¹开扉:开门。扉,门扇。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译文:只鸟儿掠过寒冷的枯木,几朵花在翠藤上摇曳起来。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译文:用寒鸟下面的水煮茶,而香火居然燃着佛像前的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吾亦逃名者,何因¹似此僧(sēng)
译文:我也是一个逃避名利之人,什么原因使我看起来很像这岩居僧。
注释:¹何因:什么缘故,为什么。

yánsēng--zhàoshīxiù

kāifēizàishícéngjǐnshǎoréndēng

niǎoguòhánshùhuāyáocuìténg

míngjiānbīngxiàshuǐxiāngzhùqiándēng

táomíngzhěyīnshìsēng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
小绿间长红¹,露蕊(ruǐ)²烟丛³。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xié)手处,往事成空。
译文:小小的绿荫丛中,开着嫣红的鲜花;阴露滋润着花蕊,隐约地娇羞地藏在迷蒙的薄雾之中。花开花落,年年都是一样的。只恨当年初恋时,手拉着手儿,在这绿荫丛中,鲜花盛开之处。这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往事如梦一场空。
注释:“小绿”句:形容花草的红绿相间。¹长红:成片的红花。²蕊:花蕊。³烟丛:露水迷蒙的花丛。⁴“花开”句: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⁵惟:只。⁶携:牵。
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拚长在别离中。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
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拚(pàn)¹长在别离中。霜鬓(bìn)²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
译文:山重水复,遥相阻隔。当年的欢笑和恩爱,从此断绝,此后再难得到。已尝尽了失恋的痛苦和悲哀而长期处在离别当中。斑白的鬓发再告诉我,他早已远去不再回来。何止几个年月呵。
注释:¹拚:合弃,不顾,不惜。²霜鬓:白色鬓发。霜鬓,代指离人,也是自称。

  词的上片先写春日花开的景色,感慨物是人非,往事成空此。开头两句着力渲染花草的繁密茂盛,其中暗含着相比之下人不如花的意思,但抒情主人公并没有沉浸在愁闷、虚无的情绪中,而且很顺畅地过渡到了第三句“花开花落昔年同”。“花开花落昔年同”言外之意是:人却不同了,感情变了,爱情毁了,人也老了。接下触景伤怀。当年曾在花前携手同游,今日花开依旧,而往事不复。这也像他在《归田乐》中所写的:“对花又记得,旧曾游处”。前三句写春景,虽未点染如何美丽,也未写如何萧瑟,只淡淡叙写。笔锋一转,“惟恨”二字,使人顿觉前面所写春影也都染上愁容。

  换头写相逢之难,有词人要另寻知音之意,一个“拚”字,却表明了他对爱情的决心,使这首诗的格调胜出其他怀人词一筹。

  下片感叹重逢之难,但已作好长期忍受离别之苦的准备,即使等待到两鬓成霜,也在所不惜,表现出感情的深沉,也表现出较高的精神境界。“山远水重重”,写道路阻隔,人各一方。“一笑难逢”,是说难得再见佳人一笑。古人有美人一笑千金之说。南朝梁王僧孺《宠姬》诗写道:“再顾连城易,一笑千金买”。这首词中“一笑难逢”有两层意思:一说当年曾见佳人一笑,已经十分难得,如今山水相隔,不能期望再逢佳人一笑了;二说有了当年“一笑”,即使长在别离中也心甘情愿了。从当年“携手”,到如今已是鬓发如霜,彼此没有机会相逢;而从今以后,依旧是山水相隔,不知还要度过多少花开花落的春天,那么,对“往事”的追忆也会年年依旧吧?

  词家将旷远深重的怨情融入词中,感情真挚,幽怨弥深。通篇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堪称词中胜境。借花开花落言恋情变故, “霜鬓”更知“一笑难逢”。词意含蓄,哀婉凄切,余味无穷。

  末二句以“鬓已成霜”这一最有代表性的变化,表现离别之人的思念之深,自然而深婉。同时这首词也抒发了对景伤春伤别的淡淡愁绪,并无更多深意。

参考资料:
1、 于翠玲 刘文忠等,分调绝妙好词 虞美人,东方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第35页
2、 柏寒 选注,二晏词选,齐鲁书社,1985年01月第1版,第77页

làngtáoshā··xiǎo绿jiānzhǎnghóng--yàndào

xiǎo绿jiānzhǎnghóngruǐyāncónghuākāihuāluòniántóngwéihènhuāqiánxiéshǒuchùwǎngshìchéngkōng

shānyuǎnshuǐzhòngzhòngxiàonánféngpànzhǎngzàibiézhōngshuāngbìnzhīcóngchūnfēng

江上年年春早,津头日日人行。
江上年年春早,津头¹日日人行。
译文:江上的春天,年年都来得早。渡口每一天都是人来人往。
注释:¹津头:渡口。
借问山阴远近,犹闻薄暮钟声。
借问山阴远近,犹闻薄暮¹钟声。
译文:已是薄暮时分,想问下山阴还有多远,隐隐约约听见了寺院的钟声。
注释:¹薄暮:指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杜若¹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fēi)
译文:站在长满杜若的江洲边上的我还没有回到故乡,看到眼前的春景想起了故乡。
注释:¹杜若:香草名。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译文:故园什么地方的风轻轻地吹拂着杨柳,新雁从南方飞来时大雪落满了衣裳。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¹稀。
译文: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风大浪高的阻隔使得来往的书信愈显稀少。
注释:¹海门:河流入海之处。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jī)¹
译文:此时愁苦之情有多少呢?就如同眼前的万里春江流水绕矶而行绵绵不绝。
注释:¹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记得珠帘初卷处,人倚阑干,被酒刚微醉。翠叶飘零秋自语,晓风吹堕横塘路。
记得珠帘初卷处,人倚阑(lán)干,被(bèi)¹刚微醉。翠叶²飘零秋自语,晓风吹刚(duò)横塘路³
译文:记得当时珠帘刚刚卷起,自己独自倚靠着栏干,昏昏沉沉已有几分醉意。荷叶飘零沙沙乱响仿佛悲惨地自言自语,无情的晓风把它们吹落在横塘路上。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因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风栖梧》《卷珠帘》《一箩金》等。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多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忧愁的情感。¹被酒:犹言中酒、醉酒。²翠叶:指荷叶。³横塘路:地名,在苏州。
词客看花心意苦,坠粉零香,果是谁相误。三十六陂飞细雨,明朝颜色难如故。
词客看花心意苦,坠粉¹零香,果是谁相误。三十六陂(bēi)²飞细雨,明朝颜色难如故。
译文:词客看花心中愁苦不已,荷花坠落香气飘零,究竟是谁把荷花弄得这样凄惨。处处池塘飘洒着细雨,明朝荷花的颜色啊将难恢复旧日容颜!
注释:¹坠粉:指荷花零落。²三十六陂:极言水塘之多。

  这是一首咏怀之作。此词上片写词人百无聊赖,以酒浇愁的情景,并移情于物,抒写变法失败后自己的艰难处境和落寞情怀;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直抒词人“心意苦”,以及对变法失败之因的深刻反思,并表示词人对前途的担忧。全词多用比兴,意丰境幽,非一般悲秋词可同日而语。全篇由“心意苦”三字辐射开去,上片侧重摹景,下片侧重抒情,虚实相映,含蓄婉转,读之令人凄然不欢。

  上片由描述入手,其景中已见凄苦之状。“ 记得珠帘初卷处,人倚阑干,被酒刚微醉。”珠帘初卷,中酒微醉之人倚阑凭眺。“记得”二字表明情景已往而今犹记。“初卷”与下文“晓风”,点明时间。人则是微醉依阑之态。这里时地空、人景情俱到,极概括,又极蕴致。

  开篇既已露出了伤感,接下去又继之以纯乎写景之句:“翠叶飘零秋自语,晓风吹坠横塘路。”此景由“人倚阑干”而来,是为目之所见,而所见则是一片残荷败叶,那荷叶飘零了,被晓风吹坠塘边路上,沙沙作响,仿佛是在诉说着秋来的飘零之苦。“横塘路”, 用事而不露痕迹,寓含了失欢失意等等难以名状的苦情。因为那里洒满了落叶,美人难以重到,则失落、孤寂、幽独之感便自然含在景中了。

  下片“词客看花心意苦”,承上启下,直写情怀。“词客”回应上片之倚阑人。“心意苦”是为点睛处,说明全篇皆在抒此难言之苦情,而此情已于上片言落叶中隐约可见,但意犹未尽,情犹未了,故此句明点,并转入深层刻画。“坠粉零香,果是谁相误”?这里由幕叶写到残花。词客面对残花败绩,生出“谁相误”之联想,是人误花期,抑或是花期误人。如此惊人之谜,不了之思,便将词客心意之苦合盘托出了。

  接下去更转进一层,以虚笔出之:“三十六陂飞细雨,明朝颜色难如故。”再借典映托,由此及彼,推想明朝处处荷塘,处处细雨,处处凋零。“ 颜色难如故”,道出了惜花怜花怨花等等百般凄苦之情。这是推出一笔去写,借虚拟之景收煞,将“苦”字续足,极富悠然不尽的情味,发人联想,启人美感。

  美人香草用以托寄,这是古典诗词里的常法。此篇托脉之意惟一“苦”字,至于所苦者何,作者并未明指,但其所勾画之苦况苦境苦情,则是充满了感人的艺术魅力,极含蓄,极朦胧,耐人寻味,读者可自行联想与补足了。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 清词鉴赏辞典 图文修订版[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1159-1160.

diéliànhuā··zhūliánchūjuǎnchù--kāngyǒuwèi

zhūliánchūjuǎnchùrénlángànbèijiǔgāngwēizuìcuìpiāolíngqiūxiǎofēngchuīduòhéngtáng

kànhuāxīnzhuìfěnlíngxiāngguǒshìshuíxiāngsānshíliùbēifēimíngcháoyánn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