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迷尧历,松窗有道经。故人为柱史,为我数阶蓂。
野性迷尧历,松窗有道经。故人为柱史,为我数阶蓂。

shūyuànshīdàishūwènshìliùyuèxiǎo--

xìngyáosōngchuāngyǒudàojīngrénwèizhùshǐwèishùjiēmíng

李益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18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没洛阳。王师败绩,关门不守。车驾幸蜀,途次马嵬驿,六军不发,赐贵妃自尽,然后驾行。次骆谷,上登高下马,望秦川,遥辞陵庙,再拜,呜咽流涕,左右皆泣。谓力士曰:“吾听九龄之言,不到于此。”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因上马索长笛,吹笛,曲成,潸然流涕,伫立久之。时有司旋录成谱,及銮驾至成都,乃进此谱,请名曲。帝谓:“吾因思九龄,亦别有意,可名此曲为《谪仙怨》。”其旨属马嵬之事。厥后以乱离隔绝,有人自西川传得者,无由知,但呼为《剑南神曲》。其音怨切,诸曲莫比。大历中,江南人盛为此曲。随州刺史刘长卿左迁睦州司马,祖筵之内,长卿遂撰其词。吹之为曲,意颇自得。盖亦不知本事。余既备知,聊因暇日撰其辞,复命乐工唱之,用广其不知者。其词曰:
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没洛阳。王师败绩,关门不守。车驾幸蜀¹,途次²马嵬(wéi)驿³,六军不发,赐贵妃自尽,然后驾行。次骆谷,上登高下马,望秦川,遥辞陵庙,再拜,呜咽流涕,左右皆泣。谓力士曰:“吾听九龄之言,不到于此。”乃命中使往韶(sháo)州,以太牢(jì)之。因上马索长笛,吹笛,曲成,潸(shān)然流涕(tì),伫(zhù)立久之。时有司¹⁰录成谱,及銮(luán)¹¹至成都,乃进此谱,请名曲¹²。帝谓:“吾因思九龄,亦别有意,可名此曲为《谪仙怨》。”其旨属马嵬之事。厥(jué)¹³以乱离隔绝,有人自西川传得者,无由知,但呼为《剑南神曲》。其音怨切,诸曲莫比。大历中,江南人盛为此曲。随州刺史刘长卿¹⁴左迁睦(mù)州司马,祖筵¹⁵之内,长卿遂撰(zhuàn)其词。吹之为曲,意颇自得。盖亦不知本事¹⁶。余既备知,聊因暇(xiá)日撰(zhuàn)其辞,复命乐工唱之,用广其不知者¹⁷。其词曰:
译文: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正月,安禄山反叛,攻陷了洛阳,朝廷大军战败,潼关失守。皇帝的车架逃往蜀地,途径马嵬坡的时候,进军不走了,胁迫皇帝赐死杨贵妃,然后才继续前行。行进到骆谷的时候,皇帝下马登上高处,向北望着长安一带,遥遥地向祖宗宗庙辞别,再三拜别,痛哭流涕,左右随从尽皆哭泣。对高力士说:“朕当初要是听从张九龄的,何至于此!”于是派出使者前往韶州(张九龄故地),按皇室宗礼祭奠他。而后要来长笛,吹奏了一曲,潸然泪流,站了很久。当时有专门的人员不久就把这首曲子记下来了,于是等皇帝车没到了成都,把这曲子献上,并请皇帝为这支曲子命名。皇帝说:“我因为思念张九龄,或许还有别的意思,可以将这首曲子命名为‘谪仙怨’。”主要意思是说马嵬坡的事。后来因为战乱隔绝了,有人从西川流传得到这首曲子,却不知道来由,只是叫做“剑南神曲”。这曲子幽怨凄婉,没有能比得过的。大历年间,这首曲子更是在江南人之间广为流传。随州刺史刘长卿贬官到睦州司马的时候,在祭祖的筵席上,刘长卿为这曲子撰写词,吹而奏之,洋洋得意。原来也不知道这首曲子的来历。我既然知道,姑且趁着闲暇的时候为这曲写词,名乐工反复练习,用来广为宣传,使不知道这件事的人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这首词是:
注释:广谪仙怨:词牌名,也叫“谪仙怨”“剑南神曲”,全词四十八字,上下片各二十四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¹幸蜀:皇帝到四川去,其实此行是逃难,因为“安史之乱”发生了,唐玄宗已经无法住在长安了。幸,指皇帝到达某地。²次:驻扎。³马嵬驿,也叫马嵬坡,位于今陕西兴平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⁴六军:唐时禁军称六军。⁵发:进发。⁶上:皇上。⁷九龄:即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后因唐玄宗的昏聩,朝政被奸臣李林甫把持,终于被罢相。⁸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所上的祭品,专指皇室祭祀。⁹有司:专门管某事的机构或人,此处指主管音乐的机关。¹⁰旋:不久。¹¹銮驾:皇帝的车驾。¹²请名曲:请皇帝为这支曲子命名。¹³厥后:其后,后来。¹⁴刘长卿:(709年—789年),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¹⁵祖筵:祭祖的筵席。¹⁶本事:这件事的来历。¹⁷用广其不知者:用来广为宣传,使不知道这件事的人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胡尘犯阙冲关,金辂提携玉颜。云雨此时萧散,君王何日归还?
胡尘¹犯阙²冲关,金辂(lù)³提携玉颜。云雨此时萧散,君王何日归还?
译文:安禄山起兵叛乱进犯朝廷攻打边关,士兵从帝王的车辇上拖走了杨贵妃。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此刻便烟消云散。唐明皇什么时候能够返回长安?
注释:¹胡尘:指安禄山的军队进犯长安的征尘。胡,胡人,安禄山,本姓康,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粟特族,故称。²阙:皇宫。犯,侵犯、进犯。³金辂:饰金之车,帝王之车。⁴提携:指军土把贵妃从车中拖出带走。⁵玉颜:指杨贵妃。⁶云雨:化用宋玉《高唐赋序》言楚王梦与神女相会事。神女自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因称男女欢合为“云雨”。这里指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
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é)¹犹自弯弯²
译文:日日夜夜悔恨不已,伤心欲绝,回首过去看着大好的万里江山。唐玄宗独自望着天边那如钩的新月,仿佛又看到了昔日杨贵妃那美丽的容颜。
注释:¹蛾眉:也作娥眉,指妇女如蛾须那样细长弯曲的美丽眉毛,这里指像蛾眉那样的一弯初月。同时暗指贵妃升天,独自一人生活在天上。²弯弯:河流弯曲处,这里指女人含情的双目。

  该词专咏唐玄宗凄然念旧的情怀。上片以叙述笔法写安禄山反叛,进犯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仓皇出京,贵妃身亡,云雨恩断;玄宗入蜀,归来无期。下片专咏玄宗在蜀中的凄婉怀旧之情。全词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含蓄蕴藉,情调凄然极具抒情色彩,韵味深长神情毕现。

  上片写安禄山反,进犯长安。唐玄宗驾车携妃西逃,六军不发要挟玄宗赐死杨贵妃之事。

  首句写安禄山反,进犯长安。犹白居易《长恨歌》“九重城阙烟尘生”意。次句写玄宗携同贵妃,车驾幸蜀,犹《长恨歌》“千乘万骑西南行”意。起两句用赋体,叙事简炼。“云雨”二句,分写贵妃和玄宗的命运。云散雨收,玄宗和贵妃的爱情生活也就结束了。语意比《长恨歌》“宛转蛾眉马前死”来得含蓄蕴藉,具有抒情色彩。“君王”句,故意设问,中有寓意。玄宗晚年昏庸,不接受张九龄等有远见的大臣劝谏,把军事大权交到野心勃勃的胡将安禄山手里,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玄宗逃到西蜀,命太子李亨监国。李亨擅自登基为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从此失去权力,受制于肃宗、张后。“何日归还”四字,微讽纤悲,既不满玄宗所为,复致惋伤之意。

  下片写爱美人不爱江山误国的唐玄宗在蜀中的忧怨之情。

  首二句“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写玄宗在蜀中的怨恨,可比之《长恨歌》的“蜀山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回首长安,山河阻隔,朝思暮忆,长恨无期。无论是在入蜀途中,在蜀地的行宫,还是在回京时候,经历千山万山,总是触景伤心,对已逝的妃子无限思念。两句语言精炼流畅,重复“恨”字“山”字,具有特殊的音乐美,展现出感人的诗的境界。试与曼声吟哦,自觉心魄摇曳。最后二句“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是词人想象之辞,唐玄宗凄然念旧的神情毕现。该词说看到天边的初月弯弯便想起妃子的蛾眉了。两句融情入景,增添了哀怨的气氛。

  此词语言简朴动人,情景相融一体,虽满篇哀怨之意,但却琅琅上口,精炼流畅、耐人回味。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06:第19-20页
2、 唐圭璋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 五代 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09:第34页
3、 周汝昌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第28页
擅词场、飞扬跋扈,前身可是青兕?风烟一壑家阳羡,最好竹山响里。摧砚几,坐罨画溪阴,袅袅珠藤翠。人生快意,但紫笋烹泉,银筝侑酒,此外总闲事。
擅词场¹、飞扬跋(bá)(hù)²,前身可是青兕(sì)³?风烟一壑(hè)家阳羡,最好竹山响里。摧砚几,坐罨(yǎn)画溪阴,袅(niǎo)袅珠藤翠。人生快意,但紫笋烹泉,银筝(yòu)¹⁰,此外总闲事¹¹
译文:雄踞词场,意气飞扬狂傲不羁,前生是否与辛弃疾一样是青兕转世呢?家乡在山光秀丽的阳羡,最妙的是,这也正好是词人蒋捷的故里呢。携带着砚台与几案坐在罨画西南,但见柔曼飘逸,花如贯珠的藤蔓苍翠欲滴。人生的快意莫过于汲取山泉来烹煮紫笋茶,或是有美人弹着银筝来劝酒,除此之外,都是无关紧要的事了。
注释:其年:陈维崧字。¹擅词场:据有词坛。²飞扬跋扈:谓意气举动,越出常轨,不受约束。³青兕:兽名,似牛,独角,色青。 这里指辛弃疾。⁴阳羡:陈其年故乡 宜兴。⁵竹山:南宋词人蒋捷字 ,故乡亦在宜兴。⁶罨画溪:《寰宇记》:“圻溪,今俗呼罨画溪,在宜兴县南三十六里,源出悬脚岭,东流人太湖。”⁷珠藤:《本草拾遗》:“斑珠藤生山谷中,不凋,子如珠而斑。”⁸紫笋:茶名。 产于太湖之滨,唐代列为贡茶,驰名天下。⁹银筝:古 有以银饰筝。筝,小瑟类弦乐器。¹⁰侑酒:劝酒。¹¹闲事:无足轻重之事。
空中语。想出空中姝丽,图来菱角双髻。乐章琴趣三千调,作者古今能几。团扇底。也直得、尊前记曲呼娘子。旗亭药市,听江北江南,歌尘到处,柳下井华水。
空中语¹。想出空中姝丽²,图来菱角³双髻(jì)。乐章琴趣三千调,作者古今能几。团扇底。也直得、尊前记曲呼娘子。旗亭药市,听江北江南,歌尘到处,柳下井华水¹⁰
译文:随缘而生、变幻无常的词句,想象出随缘而出、飘渺动人的佳丽。画成了妙解音律的菱角,头上盘着发髻。创作了如《乐章》《琴趣》般的佳词逾千调,像这样的作者,从古至今能有几人呢?正当在团扇下与美人共吟唱,也值得在酒杯前换美人来记录下曲谱流传。且听这歌词声传遍旗亭、药市,飞遍江南江北,所到处绕梁动尘,正如当年有初汲井水的地方就有人歌柳永词一样。
注释:¹空中语:惠洪《冷斋 夜话》:“法云师尝谓鲁直(黄庭坚字)日:‘诗多作无害,艳歌小词可罢之。’鲁直日:‘空中语耳!非杀非偷.终不坐此堕恶道。’”²空中姝丽:空幻中 的美女。指画图中所画侍女。³菱角:洪迈《跋白 乐天诗》中云:“白居易侍儿中有名菱角者。这里借指图中侍女。⁴乐章琴趣:指词集。 柳永词集称《乐章集》.黄庭坚词集称《琴趣外编》。⁵三千调:形容词调之多。陈维崧共有词一千六百二十九首,古代词人词作之富,无出其右。共用四百十六个词调。⁶尊:同樽,酒樽。⁷记曲呼娘子:《乐府杂录》:“张红红唱歌乞食于市,韦青纳为姬。敬宗召人宫,号记曲娘。”旗⁸亭:酒馆。⁹药市:买卖药材的集市。¹⁰柳下井华水:叶梦得《避署录话》:“予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之处,即能歌柳词。”柳,指北宋词人柳水。井华水。《本草》载:“井华水,平且第一汲者,令人好颜色。”

  其年,陈维崧字。在他的填词图上题咏的很多,是清初词坛上闻名的风流韵事。朱彝尊的《迈陂塘》词是其中的一篇,是享有盛名的一篇。

  朱彝尊和陈其年,私交甚厚,出处也大体相同。早年,二人曾合刻《朱陈村词》,抗清复明活动中引为同志。以后乞食四方,历游半个中国,落魄潦倒,侘傺不得志。晚年同应博学鸿词。这首词写于二人未出仕前。

  陈廷焯说:“迦陵(陈维崧号迦陵)词,沉雄俊爽,论其气魄,古今无敌手。”又说:“其年诸短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何神勇!”结论是:“国初词家,断以迦陵为巨擘。”(以上均见《白雨斋词话》卷三)都是深中肯綮的公允之论。不信,请看朱彝尊的评说。“擅词场、飞扬跋扈,前身可是青兕?”“青兕”:传说中的猛兽,这里代指辛弃疾。辛词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刘克庄《辛稼轩集序》),神勇无比,后人誉为青兕转生。朱彝尊巧妙地移作迦陵评语,谓其专擅清初词坛,摆脱常规拘束,飞扬跋扈,目无余子。“前身可是青兕?”这一设问极妙,若非青兕,何来如此神勇?既有如此神勇,前身应是青兕,从反诘中予以肯定。同时也揭出迦陵词与辛词的师承关系,其词风是从辛弃疾一脉而来,“跋扈颇参青兕意”(朱祖谋语),形神肖似的程度,不妨说成是清初的辛弃疾,这一点是朱彝尊未明言而会首肯的。至此,读者面对填词图中的人物——陈其年,有了总体把握:是不同凡响的填词大家,有着迥异常人的创作个性,独揽词坛的崇高地位,源出稼轩,以豪放为主要特色的创作天才。言简意赅,肮脏流转,熔叙述、评论、谀扬、疑难,以及旧典新说于一炉,五彩纷呈,先声夺人,予读者以鲜明强烈的感知和印象。后人每以朱(彝尊)陈(维崧)并称,如此句的大笔勾勒,力透纸背,亦见朱氏的功力,确能旗鼓相当。

  “风烟一壑家阳羡”,借杜牧诗“一壑风烟阳羡里”成句,点出主人公世居的古阳羡,即今江苏省宜兴市的山光水色,佳美风景。恰好这儿也是宋代著名词人竹山的乡里。竹山,蒋捷号,词风追步稼轩,刘熙载《词曲概》里称他为“长短句之长城”,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宋末四大家”,对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影响尤大。这从地理上追溯其词学渊源。作者以平淡无奇的笔触,娓娓道来,极自然地一笔带出,为首句的评述作了补充。

  犹如影视镜头,渐渐由远处摇至眼前,作者引导我们逼近观察填词图中的生活场景:画面上罨画溪(地名。在宜兴县东南。古时有指为圻溪或东泻溪者)穿越而过,溪水清越,缥碧见底,泉水激石,似闻泠泠作响;两岸夹生藤花,珠结翠绕,摇曳多姿,倒映水中,青绿喜人。图中的主人公,随身携带着文房四宝和桌几之属,安坐在那溪旁的绿树阴中,正悠然出神地苦思冥想,捕捉“空中语”,在这样幽雅的环境中,创造出飞扬跋扈的好词。

  写到这里,已将“其年填词图”题目立体呈现于读者面前,山穷水尽处,笔头一转,突作放达语:人生快意事,但求“紫笋烹泉,银筝侑酒”便足够了,“此外总闲事”!“紫笋”,茶之名器。相当于今天出产的宜兴紫砂壶。“银筝”:名贵的银装筝。也就是说,闲来掬取一勺名泉,烹上一壶酽茶,与三五旧友新欢,意气风发,谈艺论文;兴来丝竹吹弹,饮酒作乐,象刘禹锡诗中说的“插花女儿弄银筝”,姜白石词中说的“小红低唱我吹箫”,一曲终了,捧巨觥劝进,昏昏然不复与外事相接。是呀,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是作者的劝慰语,也是画图上无法绘出,深藏于主人公内心世界的酸楚语。在沉痛的感喟中读者顺理成章地领略到词外之旨:旷世奇才,不为世用,只能沉湎于酒旗歌板之中,有情人当一掬同情之泪!

  上片的艺术特色很鲜明:一、始终扣紧“其年填词图”五字写实写足。从总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节,从外形到内涵,立体交叉,纵横开合,立足画面,从“图”生发。即使是“紫笋”、“银筝”,也是图画中的实有之物。年次少于陈维崧的同里词人蒋景祁,在其词注中便曾说“填词图中旁画士女”,正是“插花女儿弄银筝”的真实画面。而总体评说,乡学渊源,创作环境,烹泉论艺,以及银筝正拍,快意时浮一大白,却说的是“填词”因果。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其年”二字,多角度地托出一个活灵活现的陈维崧来。二、由远及近,由表及里,虚实交替,移步换形。言飞扬跋扈,突来“可是青兕”一问;说阳羡山水,攀上古人竹山乡亲;明写创作环境优美,潜台词是:词赋乃小道,建功立业,才是大丈夫的营生。分看似乎各自独立,合看则围绕“其年填词图”轴心旋转。散珠委地,线穿珠联,一环套住一环,一层递进一层,光怪陆离,变换莫定。特别是充分发挥了有声画(俗说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的功用,以“紫笋”、“银筝”等实有之物为道具,转瞬间,成为深层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重要成因,有助于多层次地塑造丰满的艺术形象。

  过片以下不再就“图”立说,只就“其年填词”进行细部刻镂。

  “空中语”:据《冷斋夜话》载,法云和尚劝黄庭坚多做诗而艳歌小词可不作;黄庭坚说:小歌词是“空中语耳,非杀非偷,终不坐此堕恶道”。亦即歌词乃凭空结撰之语。“想出空中姝丽,图来菱角双髻。”“菱角”:白居易诗:“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菱角、谷儿皆侍婢名。意谓歌词中的艺术形象,不管是构想中的标致小姐,或是具体描绘的扎着丫髻的婢女,都是无中生有的产物。朱彝尊自题词集《解珮令》亦曾说:“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与此意同,但说得更显露。这里推己及人,说陈维崧凭空结撰之词,虽不乏“燕钗蝉鬓”、“歌筵红粉”之类的题材,其目的在于寄托作者的幽愤。陈廷焯评说:“其实朱、陈未必真空也。”(《放歌集》卷三)是为知言,他们不为世用,饥驱四方、抑塞磊落之气发而为词,正是深深地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并非飘浮空泛的游词。若从艺术创作之法则言,正如陆机《文赋》说的“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是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称词为“空中语”,却也合理而又形象。

  陈维崧才思横溢,意豪气盛,中遭家门变故,颠沛流离,一切诙谐狂啸,细泣幽吟,全都通过词来宣泄,有时一日作数十首,或一韵至十余阕,填词之多,古今称最。“乐章琴趣三千调,作者古今能几?”是实事实说,不是夸诞之言。“乐章琴趣”,柳永词集称《乐章集》,黄庭坚、晁补之的词集同称为《琴趣外编》,是以二集名代指填词。为何二者叠用呢?这是词律规定字数的需要。迦陵词在长期的流传中散失很多,有的是作者漫不经意随作随丢,今天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千六百多首,也还是古今作者中词作数量最多的。如此既多且好的歌词,就使从前的那些善歌者或记曲者相形见绌了。“团扇底,也直得尊前、记曲呼娘子?”“团扇”:据《古今乐录》载:晋王珉好捉白团扇,其嫂婢谢芳姿善歌《团扇歌》。又“记曲呼娘于”,据《碧鸡漫志》载:张红红颖悟绝伦,每听新声,即能记其拍,一声不失;后招入宜春院,宫中号为记曲小娘子。这些谢芳姿、张红红之流,当然不是陈维崧的敌手,显得名实不副,只有从酒旗歌筵前消失,让位于陈维崧的新声了。

  最后数句,极力写陈词之艺术感染力和流传之广大。不论是城市和墟集(“旗亭”,市楼。“药市”,《成都古今记》:九月药市。指墟集)都可听到传唱江南新词江北旧词(“江南江北”,向子諲词分为江南新词、江北旧词),歌声揭响入云,震落屋梁上的尘土(“歌尘”,刘向《别录》:鲁人虞公,发声清晨,歌动梁尘),又如清晨吸一口井华水(“井华水”:《本草注》:井华水平旦第一汲者,令人好颜色),沁人心脾,顿觉性平气和,颜色温润。叶梦得《避暑录话》曾记载:“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屯田词。”(按“井华水”已见前《本草注》,此又引《避暑录话》释“柳下井华水”,为行文方便,二注都用了。)迦陵词流传的盛况,也同于柳词的情景。古人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作圣作贤,建功立业是无望了,有这许多佳词丽篇,家喻户晓,广被天下,也是不朽之盛事,可以聊以自慰了。

  后片极写其“盛”,却笼罩悲愤之雾,这也是全词的基调。朱彝尊才学富赡,有喜欢掉书袋的毛病,这首词隶事太多,就是证明。再则迦陵词有蹈扬湖海,一发无余的短处,虽不影响朱氏的总体评价,读者却是应该知道的。

参考资料:
1、 可可诗词网
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贺陋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云。
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贺陋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云。
译文:公莫舞:古舞名。即后世之巾舞。陋:认为简陋。
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
方花古础¹排九楹²,刺豹淋血³盛银罂(yīng)
译文:方形刻花的古老石墩,矗立着大柱九根,刺杀斑豹流鲜血,注入银瓶痛饮。
注释:¹方花古础:刻花的方石础。础,柱脚石。²楹:堂屋前部的柱子。³刺豹淋血:形容“有杀伐声”。⁴银罂:银质或银饰的贮器。用以盛流质。
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
华筵¹鼓吹²无桐竹³,长刀直立割鸣筝。
译文:宴席上没有管弦乐声,只有军乐阵阵,直立的长刀,像要割断筝弦般寒光森森。
注释:¹华筵:丰盛的筵席。²鼓吹:演奏乐曲。³桐竹:泛指管弦乐器。桐指琴瑟之类,竹指箫笛之属。
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
横楣¹粗锦²³红纬,日炙锦嫣(niān)王未醉。
译文:门额上的横幅粗锦焕发出鲜红的色彩,烈日烤得粗锦褪了色,项羽仍然没有醉。
注释:¹横楣:门窗上方的横框。²粗锦:粗丝织成的锦。³生:露出。⁴纬:织布时用梭穿织的横纱,编织物的横线。⁵炙:烤,此指晒。⁶嫣:通蔫,植物失去水分而萎缩,此指颜色不鲜艳。
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鞘栏前起。
腰下三看宝玦(jué)¹光,项庄掉鞘(qiào)²³前起。
译文:范增把腰间的玉玦瞟看了三次,项庄拔剑出鞘,上前起舞。
注释:¹宝玦:珍贵的佩玉。²掉鞘:拨剑出鞘。³栏,泛指遮拦的东西。
材官小尘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材官¹小尘²公莫舞,座上真人³赤龙子
译文:你这徒有勇力的小臣别妄动,座上的汉王是赤帝之子寞看轻。
注释:¹材官: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²小尘:只能泛起小小的尘土。³真人:指统一天下的所谓真命天子。⁴赤龙子:赤色的龙,此指汉高祖刘邦。
芒砀云端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
芒砀(dàng)云端¹抱天回²,咸阳³王气清如水。
译文:当年芒砀山上祥云瑞雾曾在天空萦回,咸阳王气盛,预兆已像清水一样分明。
注释:¹芒砀云瑞,芒砀,芒山、砀山的合称,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与河南省永城县接界。²抱天回:弥漫天空回旋。³咸阳:指高祖先项籍入咸阳事。⁴清:清晰,明显。
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环。
铁枢铁楗(jiàn)¹重束²关,大旗五丈³撞双环
译文:铁枢铁键重重紧锁的雄关,汉军的五丈大旗已一举撞破门环。
注释:¹楗:门上关插的木条,横的叫“关”,竖的叫“楗”。²重束:双重控制。³大旗五丈:指刘邦的军队。⁴撞双环:代指攻破关隘。
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刳肠臣不论。
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bìn)¹(kū)²³不论
译文:汉王今天掌秦印理所当然,为保护他,我断膝挖肠也心甘。
注释:¹绝膑:折断膑骨。²刳肠,剖腹摘肠。³臣:指樊哙。最后两句以樊哙的语气出之。⁴不论:不在乎。

  这是一首通过描写鸿门宴,歌颂刘邦的诗歌。公莫舞,即后世之巾舞。《宋书·乐志一》:“又云晋初有杯槃舞、公莫舞……公莫舞,今之巾舞也。”《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巾舞歌》:“《唐书·乐志》曰:‘《公莫舞》,晋、宋谓之《巾舞》。其说云:汉高祖与项籍会鸿门 ,项庄舞剑,将杀高祖,项伯亦舞,以袖隔之,且语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汉人德之,故舞用巾以像项伯衣袖之遗式。’” 此舞蹈表演鸿门宴项伯保护刘邦的故事。

  如诗序所言,《公莫舞歌》原为歌颂项伯保护刘邦在鸿门宴上。诗人意在翻新,将一旧题改为赞颂刘邦的新内容。

  此诗起笔不凡,一连六句铺排鸿门宴杀机四伏的紧张气氛,随后,以范增示玦,项庄舞剑继续渲染刘邦所处的困境。最后八句不正面描写刘邦言行举动,而是模拟樊哙口吻追述刘邦事迹,理直气壮地提出“汉王今日须秦印”的主张,其语气之雄健、气势之雄壮都映衬着刘邦的英雄伟业。

  《公莫舞歌》以《史记·项羽本纪》所描写的“鸿门宴”为题材,诗人充分发挥诗的想象并进行了独具匠心的艺术再创造。诗中着力刻画樊哙“排闼闯宴”、怒斥项羽、掩护刘邦脱险的英勇无畏行为,成功地塑造了这一赤胆忠心、生气虎虎的英雄形象。前半篇描绘宴会厅的高大宽敞,宴饮的豪华粗犷,项羽的威武和优柔寡断,范增三次举玦的焦急神态,可谓有声有色,人物传神,情景逼真,场面壮丽,气氛紧张。笔触有厚度有力度,酷似以诗笔绘出的巨幅油画。

参考资料:
1、 唐宋文学研究专家陶文鹏先生《论李贺诗歌色彩表现的艺术》

gōng--

gōngzhěyǒngxiàngliúpèigōnghuìzhōngzhuàngshìzhuózhuórénshūqiěnánběiyǒuyǐnlòuzhūjiājīnzhòngzuògōngyún

fānghuāchǔpáijiǔyíngbàolínxuèshèngyínyīng

huáyánchuītóngzhúzhǎngdāozhímíngzhēng

héngméijǐnshēnghóngwěizhìjǐnyānwángwèizuì

yāoxiàsānkànbǎojuéguāngxiàngzhuāngdiàoqiàolánqián

cáiguānxiǎochéngōngzuòshàngzhēnrénchìlóngzi

mángdàngyúnduānbàotiānhuíxiányángwángqīngshuǐ

tiěshūtiějiànzhòngshùguānzhàngzhuàngshuānghuán

hànwángjīnqínyìnjuébìnchángchénlùn

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
接淅(xī)¹报官府,敢²违王事³
译文:等不到煮饭就得向官府报到,岂敢违背王事规定的期程?
注释:¹接淅:捧着已经淘湿的米,来不及将生米煮熟。淅:淘过的米。²敢:岂敢。³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⁴程:期限。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xiāo)征江夏县¹,睡起汉阳城。
译文:连夜乘船从江夏出发,一觉醒来已经到达汉阳城。
注释:¹“宵征”句:是说连夜从武昌出发。宵征,夜行。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
邻里烦追送¹,杯盘泻浊(zhuó)²
译文:麻烦乡里邻居赶来送行,杯盘里泻的酒有浊有清。
注释:¹追送:偏义复词,实指“送”,殷勤地送别。²浊清:偏义复词,实指“清”,清香的好酒。
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袛应瘴(zhàng)¹²,难答³故人情。
译文:我只该在蛮瘴之乡老死,难得再有机会报答故人的深情。
注释:¹瘴乡:南方瘴疠之地,易使人生病。这里指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²老:终老,到老死去。³答:报答。

  此诗首联“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描写出一片紧张、急迫的气氛:贬谪的命令催魂逼命,急如星火,连做饭的工夫也没有;“王事”在身,不敢有片刻的耽搁。这里作者用“接淅”的典故恰当地比喻了官命之急迫,其悲愤心情透出纸背。次联承接上联之意,通过时间、地点的转换,具体地描写出舟行之急。这一联诗意急切,如同《诗经·召南·小星》所状写的“肃肃宵征,夙夜在公”。两个对偶句语气又极流畅,而且切合水路舟行急速的事实。“王事”紧迫,江流湍急,船行飞快,诗中将那情景和气氛描写得十分生动。颈联写邻里、朋旧赶来送行的情景。“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叙事中透出无限的情意。“追送”和“浊清”都是偏义词:“追送”就是“送”,“烦”字透出作者的感激之意;“浊清”实指“清”。但是,“追送”的“追”字又进一步把前面两联的紧迫气氛渲染出来:诗人走得那样突然,以至邻里、故旧事先都没有得到消息,而仓促之间追到汉阳为之饯行。那泻入杯中的一杯杯饯行酒,包含了很多深情厚意。末联写诗人的感慨:“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此番谪居边远之地,功名前程乃至生命都是不可卜知的,这一切诗人也不计较,只是“故人”的友谊和真挚的感情永远无法报答,这才是终身遗恨的事。作者自崇宁二年(1103年)十二月十九日从武昌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方于次年夏天到达宜州贬所,到宜州后仅一年,便怀着冤愤与世长辞了。老死瘴疠之乡而“难答故人情”,成为他留给“故人”的诀别之辞。

  这首诗是因亲朋故旧饯行,内心感念不已而写的,因此感情真挚动人,用典较少,语言平易流畅,不像黄庭坚其他的诗那样刻意雕琢,讲求险怪奇丽。但是,诗的章法仍然是谨严细密的,四联之间,起、承、转、合的关系颇耐寻究。首联“起”,叙述紧急离开武昌的原因:王事在身,必须“接淅”而行。颔联“承”,承接上联之意,具体描写行程紧急、必须“宵征”的情形。颈联“转”,由行程的紧迫转为写邻里的追送和置酒饯别。末联“合”,归结点题,抒发离别之情。黄庭坚长于律诗,而律诗的章法是颇有诀窍的,其中之一便是“起、承、转、合”。《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到香菱向林黛玉学诗,林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这里曹雪芹通过林黛玉之口说出的这段话,有助于揣摩理解黄庭坚这首律诗艺术上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李敬一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75-576

shíèryuèshíjiǔzhōngèzhǔxiǎohànyángqīnjiùxiéjiǔzhuīsòngliáowèiduǎn--huángtíngjiān

jiēbàoguāngǎnwéiwángshìchéng

xiāozhēngjiāngxiàxiànshuìhànyángchéng

línfánzhuīsòngbēipánxièzhuóqīng

yīngzhàngxiānglǎonánrénqíng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下马饮君酒¹,问君何所之²
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
注释:¹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²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君言不得意,归卧¹南山²(chuí)³
译文: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注释:¹归卧:隐居。²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³陲:边缘。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¹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
注释:¹但:只。

  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爱护的深情厚意。送别者的感情一开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三、四句是说,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积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这三个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一把钥匙。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结尾两句是说,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自己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个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禅宗师弟子问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王维在这首诗歌创作中吸取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他在这首诗中,就将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凝缩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9-50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128

sòngbié

wángwéi tángdài 

xiàyǐnjūnjiǔ wènjūnsuǒzhī 
jūnyán guīnánshānchuí 
dànwèn báiyúnjìn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