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鬓加意梳,蛾眉用心扫。几度晓妆成,君看不言好。
蝉鬓加意梳,蛾眉用心扫。几度晓妆成,君看不言好。
妾身重同穴,君意轻偕老。惆怅去年来,心知未能道。
妾身重同穴,君意轻偕老。惆怅去年来,心知未能道。
今朝一开口,语少意何深。愿引他时事,移君此日心。
今朝一开口,语少意何深。愿引他时事,移君此日心。
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及至死生际,何曾苦乐均。
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及至死生际,何曾苦乐均。
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有如林中竹,忽被风吹折。
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有如林中竹,忽被风吹折。
一折不重生,枯死犹抱节。男儿若丧妇,能不暂伤情。
一折不重生,枯死犹抱节。男儿若丧妇,能不暂伤情。
应似门前柳,逢春易发荣。风吹一枝折,还有一枝生。
应似门前柳,逢春易发荣。风吹一枝折,还有一枝生。
为君委曲言,愿君再三听。须知妇人苦,从此莫相轻。
为君委曲言,愿君再三听。须知妇人苦,从此莫相轻。

rén--bái

chánbìnjiāshūéméiyòngxīnsǎoxiǎozhuāngchéngjūnkànyánhǎo

qièshēnzhòngtóngxuéjūnqīngxiélǎochóuchàngniánláixīnzhīwèinéngdào

jīncháokāikǒushǎoshēnyuànyǐnshíshìjūnxīn

rényánqīnshēnzhìshēngcéngjūn

rénsàngzhōngshēnshǒujiéyǒulínzhōngzhúbèifēngchuīzhé

zhézhòngshēngyóubàojiénánérruòsàngnéngzànshāngqíng

yīngshìménqiánliǔféngchūnróngfēngchuīzhīzhéháiyǒuzhīshēng

wèijūnwěiyányuànjūnzàisāntīngzhīréncóngxiāngqīng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碧酒双银瓶,独酌峨眉亭。
碧酒¹双银瓶²,独酌(zhuó)峨眉亭。
译文:带着两瓶好酒,来到峨眉亭中独自畅饮。
注释:¹碧酒:绿酒。古代新熟的美酒呈绿色。²银瓶:指酒器。
不见谪仙人,但见三山青。
不见谪(zhé)仙人¹,但见三山青。
译文:不见诗仙李白的身影,三山仍然青苍欲滴。
注释:¹谪仙人:指李白。
秋色淮上来,苍然满云汀。
秋色淮上来,苍然满云汀(tīng)¹
译文:秋意自北而南地渗透弥漫开来,一时间把云烟缭绕的汀洲都淹没了。
注释:¹云汀:云气弥漫的小洲。
欲将十五弦,弹与蛟龙听。
欲将十五弦,弹与蛟龙听。
译文:双手抚琴,四周无人,只好弹给蛟龙听。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
迢递¹秦京道²,苍茫³岁暮天。
译文:通往京城长安的大道还很遥远,抬头看天,满眼苍茫。
注释:¹迢递:遥远的样子。²秦京道:通往长安的大道。秦京:京城长安原属秦地,故称。³苍茫:旷远迷茫之貌。唐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⁴岁暮:年终。
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穷阴¹连晦(huì)²(shuò)³,积雪满山川。
译文:连续几日的阴天,积雪已经铺满了山川。
注释:¹穷阴:指阴天,连续阴天的日子。穷,极也。²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³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落雁迷沙渚,饥乌噪野田。
落雁迷沙渚(zhǔ)¹,饥乌²³野田。
译文:掉队的大雁在雪中迷失了方向,一群饥饿的乌鸦在田野里鸣叫不停。
注释:¹沙渚:沙洲,水中可居者曰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南朝宋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望月》:“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此句言雪大,使雁迷失方向。²乌:乌鸦。³噪:喧鸣。
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客愁空伫(zhù)¹,不见有人烟。
译文:我满心愁绪茫然地站立着,四处也不见有人烟。
注释:¹伫立:指站立。出自《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这首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前往长安途中,遇到大雪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客行他乡的羁旅之愁,以及极不情愿赴京赴考试时的茫然心态和对未来的恓惶无依之感。全诗取景十分开阔,与心灵镜像呼应,运用比兴的手法,追求言外之意,描摹景物的同时,也塑造个人形象,显得含蓄隽永,回味悠长。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写出诗人在仕途上积极地迈出了第一步上京赶考,但前途未卜,路途遥远,真是“又是黄昏独自愁”。“苍茫”既是下雪的前兆,也是作者心情的忐忑的表现。“岁暮天”点明了时令,暮色苍茫增添了诗人的几分愁绪,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题目“遇雪”,但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为下文写下雪作铺垫。

  “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描写了两个意象“积雪的山”“冰冻的河”与诗题相合,营造了苍茫寂寥的意境。

  “落雁迷沙渚,饥乌噪野田。”由于满山积雪,低飞的大雁找不到沙渚栖宿,饥饿的乌鸦在野田里觅食。落雁应是作者自喻,落沙渚是为了觅食,然后再继续前行,但落雁却找不到食物。诗人赴京科举,也正像“落雁”一样迷失。作者在描写雁和乌的手法上不同,雁落是为了觅食,比较含蓄,没直说。对乌鸦则直接用了“饥”字,饥饿的乌鸦肯定会叽叽喳喳叫,对比很强烈,用意明显,暗示自己很不情愿参加科举意愿和科场争夺激烈的担忧。“噪”字用得巧妙,以声衬静,突出环境的苍凉。“饥乌”这个意象隐含了愁的意蕴,为“客愁”作铺垫。暗示诗人对赴京赶考前途未卜的担心和茫然。此联有版本为“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集”是聚集之意,突出了乌鸦之多,暗合了诗人愁绪之浓。无论是用“噪”还是用“集”均不失为妙笔。

  “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诗人把自己当“客”,隐隐约约再一次表明了自己这次科举的不情愿。“空”字传达的就是茫然。“不见有人烟”是实写,实写的背后是诗人在诉说孤独。

参考资料:
1、 林静编著,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145-146页
临歧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临歧(qí)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译文:面对岔路口为世道哭泣,天命实在深远难以测料。
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昔日殷(yīn)王子,玉马¹遂朝周。
译文:昨天都还是殷王的子孙,玉马出现就去朝拜周朝。
注释:¹玉马:祥瑞之物,古时认为清明圣世,玉马出现,贤者来朝。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
宝鼎日伊谷,瑶台成古丘¹
译文:宝鼎在洢水瀔水里沉沦,东周瑶台成了荒败土堡。
注释:¹古丘:旧墟。古,一作“故”。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译文:西山有令人哀伤的遗老,东陵侯爵是秦朝的封号。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天台生¹困暑,夜卧絺(chī)²帷中,童持持翣(shà)³(yáng)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持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持,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yù)腹,充赤圆红。生骂童持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持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⁷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译文:天台生因为天气热而难受。晚上躺在细葛做的蚊帐里面,童子手里拿着大扇子在前面挥动,舒服极了,于是就睡着了。过了很久,童子也睡着了,丢掉大扇子,靠在床边,鼾声像打雷一般。天台生惊醒过来,以为快要刮风下雨了,抱着自己的膝盖坐在那里。不久,耳旁听到飞动鸣叫的声音,像是唱歌、又像是在倾诉,像是充满哀怨、又像是充满思慕;接着就攻击天台生的手臂,刺入到他的肉里面去,扑向他的大腿,咬啮他的脸面,让天台生毛发都竖了起来,肌肉也几乎要颤动。天台生两手用力合拍,掌心湿湿的、好像是汗水,拿来闻闻,竟是鲜血的腥味啊!天台生吓一大跳,不知该怎么办,就用脚踢了踢童子,呼叫他说:“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蜡烛来了,蚊帐全都开了,原来有几千只蚊子聚在蚊帐边。蚊子们看到烛火,四散乱飞,好像一群蚂蚁,好像一堆苍蝇,尖尖的嘴巴、饱饱的肚皮,通体涨大变红。天台生骂童子说:“这不正是啮吮我血的东西吗?都是你不谨慎,把蚊帐拉开而放它们进来!况且这些东西是异类,如果好好预防的话,它们又那能害人呢?”童子拔了些蒿草、捆成一卷,就在草端点起火来,烟随着风回旋,童子拿着蒿草左右挥来挥去,绕床好几圈,把蚊子赶到门外去了。童子回报天台生说:“可以好好睡觉了,蚊子都赶走了。”
注释:¹天台生:作者自称。²絺:细葛布蚊帐。³翣:扇持。⁴慕:思念。⁵饫:饱,足。⁶勃郁:风吹烟回旋的样持。⁷麾:通“挥”,挥舞。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译文:天台生于是拂拭席子,正要睡觉,忽然呼喊老天而感叹地说:“老天您为什么要生出这种小东西来伤害人呢?”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童持闻之,哑(è)¹笑曰:“持何待己之太厚,而尤²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³,二气(yīn)(yūn),赋形受质,人物是分。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měng)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持,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¹⁰之,吮其膏而盬(gǔ)¹¹其脑,使其饿踣(bó)¹²于草野,流离¹³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持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持先人后身之道耶?”
译文:童子听了,哑然失笑地说:“您为什么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又过分又固执地怨恨老天呢!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变化,赋予它形体、授给它本质,使人和物得到了区分。大的动物是犀牛、大象,怪异的动物是蛟龙,凶暴的动物是老虎、花豹,驯服的动物是糜鹿、金丝猴;长羽毛的是飞禽、是走兽,裸体无毛的是人、是虫;无不都有供养。虽然有大小长短的不同,然而寄托形体在这天地之间,都是一样的。如果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来看的话,则会认为人类高贵而动物低贱;如果从天地的角度来看的话,则果真有哪个高贵、哪个低贱呢?现在我们人类自抬身价,号称是天地间的主宰者;对待水陆间的物体,有生命的种类,没有不在高处设下鸟网、在低处设下鱼网,山中贡献、海里供应,蛙、黾都没法逃命,鸿雁也都没法隐藏踪迹;人类所吃的动物,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而动物难道就不可以吃人吗?今晚蚊子动一下嘴巴,您就对老天哀号而加以控诉。假如那些被人类所吃的动物,它们也都向老天哀号控告的话,那么老天要处罚人类,又该怎么办呢?“况且动物被人类吃,人类被动物吃,这是不同的种类,还可以说得过去。而且蚊子还对人谨慎畏惧,大白天不敢暴露他们的形迹,躲在看不见的地方来观察人,乘人疲惫松懈的时候,然后才有所谋求啊!现在同样是人类,吃着米粟、喝着热汤,这是相同的啊!养活妻女、教育小孩,这是相同的啊!穿戴容貌,也没有不相同的啊!可是人类却在大白天里公然乘着同类有间隙的时候来欺负他,吮吸他们的脂膏和脑髓,让他们饿倒在草野间,让他们在道路上流离失所,呼天抢地的声音连接不断,也没有人怜悯他们。现在您一被蚊子咬啮,就立即睡不安稳,知道同类相残却好像没听见过一样,这难道是君子先别人后自己的道理吗?”
注释:¹哑而:笑的样持。²尤:指责,归罪,怨恨。³覆载之间:指天地之间。⁴二气:指阴阳二气。⁵絪缊:天地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易*系天下》:“天地絪缊,万物化淳。”言天地间阴阳两气交互作用,万物感之而变化生长。⁶庸狨:大牛和金丝猴。⁷罗:捕鸟的网。⁸黾:金线蛙。⁹泰:极。¹⁰陵:同“凌”,侵侮,欺压。¹¹盬:吸饮。¹²踣:跌倒,僵仆。¹³离流:流离,离散。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译文:天台生于是将枕头扔到地上,拍打心窝、发出长叹,披上衣服、走出门口,一直坐到天亮。
这篇文章选自《逊志斋集》卷六。文章以天台生被群蚊叮咬,责骂童子为引子,引出童子的一段尖锐的答话。话中指斥了剥削者比蚊子尤为厉害,“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离流于道路”,血淋淋的剥削压迫事实,比蚊子叮人更为残酷。更为甚者,他们的“呼天之声相接”,但却“无恤之者”。但作者只是站在传统儒家仁政思想的基础上来说的,不可能认识到阶级的压迫与剥削。文章绘声绘色,写得颇为生动。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富¹与贵²,不人之所欲也,不以³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不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不,颠沛必于不。”
译文: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是如果不用正当的手段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君子宁可不摆脱。君子如果违背了仁德的准则,又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注释:¹富:财物多,富裕。²贵:地位高,显贵。³以:用、按照。⁴道:方法,途径。⁵恶乎:凭什么。⁶无:没有。⁷违:离开,避开。⁸于不:于,在;不,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贤哉,回也¹!一箪(dān)食,一瓢(piáo)饮,在陋巷,人不堪²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注释:¹也:语气助词,表停顿。²堪:经得起,忍受。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饭疏食¹,饮水,曲肱(gōng)²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注释:¹疏食:粗粮。²曲肱:弯着胳膊作枕头。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¹。子曰:“女奚(xī)²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向子路了解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而忘记了吃饭,乐于追求道义而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等。”
注释:¹对:回答。²奚:疑问代词,为什么。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¹重而道远。仁以为己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注释:¹任:担子。²已:停止,完毕。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yùn),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的人都饿病了,躺着不能起来。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