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云无住,流沙归复来。锡随山鸟动,经附海船回。
心法云无住,流沙归复来。锡随山鸟动,经附海船回。
洗足柳遮寺,坐禅花委苔。惟将一童子,又欲过天台。
洗足柳遮寺,坐禅花委苔。惟将一童子,又欲过天台。

zèngjīngāngsāncángzuòhúnshī--zhào

xīnyúnzhùliúshāguīláisuíshānniǎodòngjīnghǎichuánhuí

liǔzhēzuòchánhuāwěitáiwéijiāngtóngziyòuguòtiāntái

赵嘏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2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此诗寓意深微邃却含而不露。元朝统治者奉行种族歧视政策,以蒙古、色目人为上等人,以汉人、南人为下等人。蒙古、色目人到江南之地也凌驾于南人之上作威作福。他们靠江南的条件富有了,却仍辱骂江南人不绝。诗人心中不平,故作此诗以讥之。

  揭傒斯的五言短古,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宋元以来“重逸轻俗”的审美倾向。如《寒夜 》:“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题风烟雪月四梅图》之二:“高花开几点,澹霭拂成衣。遥瞻应不见,相对尚依稀。”《洞庭秋月》:“灏气自澄穆,碧波还荡漾。应有凌风人,吹笛君山上。”《平沙落雁》:“天寒关塞远,水落洲渚阔。已逐夕阳低,还向黄芦没。”《烟寺晚钟》:“朝送山僧去,暮唤山僧归。相唤复相送,山露湿人衣。”这些诗作是承续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刘长卿一系的诗风而又加以发展的。其境界高逸,远离尘俗,表达了一种宋元以来的士大夫情调。其中《寒夜》最让人回味,小诗以寥寥二十字的白描,传神地绘出一幅清夜客旅图。一、二句状写户外的景色,以凝冻在布满霜气的夜空中的疏星、沾湿了草木的月的流光(“林薄”,谓草木丛生),制造出一种清旷冷寂的氛围。三句转入客舍,在“虚馆”的典型环境中,“人不眠”的主体便格外突出。最精彩的是末句的五字。“一叶落”的声音是够细微的了,馆中人却能清晰的辨闻,足见夜间的寂静;而一个“时”(时时、时而之意)字,更将漫漫长夜中不眠人的警醒,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句不仅沟通了馆内外的联系,而且传达出诗人在长捱客栈中愁苦的心绪,可谓是神来之笔。

qiūyàn

jiē yuándài 

hánxiàngjiāngnánnuǎn xiàngjiāngnánbǎo 
dàojiāngnánè dàojiāngnánhǎo 
分明仙籍列清虚,自是还丹九转疏。
分明仙籍列清虚¹,自是还丹九转²疏。
译文:我的名籍分明已被列入宏词科录取名单, 却如炼制金丹在最后一个环节出了差错。
注释:¹清虚:指月宫。唐代称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故“列清虚”应指列入考试录取的名单。²九转:道教谓金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译文:画虎本已成,反倒变成了狗,才登入龙门,就又变成了鱼。
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空惭季布¹千金诺,但负刘弘²一纸书。
译文:只觉惭愧不能像季布那样实现诺言, 白白地辜负了您的一纸援引推荐书。
注释:¹季布:汉初楚人,重然诺,守信义,楚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谚。²刘弘:西晋人,办事细密,凡有兴废,亲笔手书给部下,吩咐叮咛得十分细致周到,时人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译文:我对您仍然存有报恩之心, 只是不知境遇顺逆终何如。

hóngxiàgǎnēnxiànbīngshìláng--xiū

fēnmíngxiānlièqīngshìháidānjiǔzhuǎnshūhuàchéngfānlèigǒu

dēnglóngcáibiànwèikōngcánqiānjīnnuòdànliúhóngzhǐshū

yóuyǒubàoēnfāngcùnzàizhītōngsāijìng

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楚天¹晚。坠冷枫败叶,疏红²零乱。冒征尘³、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wéi),倚香偎暖。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译文:楚地的天色已晚,枯冷的枫叶残败飘落,稀疏而零乱。独自策马奔驰在路上,山远水长看着就让人发愁。回想年少时,依偎在绣着凤凰的帷帐里。嬉戏游玩惯了,又怎么会料知,之前的欢乐就如同云雨一般散去了。
注释:¹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古属楚国)的天空。²疏红:稀疏的枫叶。³征尘:征途上的旅程。⁴驱驱:策马奔驰。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寒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暮烟¹衰草,算暗锁²、路歧无限。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³。寒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qiǎn)
译文:现在空自徒劳回首,望向帝都,泪眼朦胧难以控制。傍晚的烟雾和衰败的枯草,遮住去路,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岔道。今天晚上又跟之前一样寄宿,去哪里找水村山庄。夜晚寂静,只有一盏寒灯相伴,靠什么排遣寂寞呢。
注释:¹暮烟:傍晚的烟雾。²锁:遮住。³苇村山馆:水村山庄。

yángtáilínzhōngshāng--liǔyǒng

chǔtiānwǎnzhuìlěngfēngbàishūhónglíngluànmàozhēngchénchóujiànshuǐyáoshānyuǎnzhuīniànshǎoniánshízhèngnènfèngwéixiāngwēinuǎnyóuguànyòuzhīqiánhuānyúnfēnsànkōngláohuíshǒuwàngnánshōulèiyǎnyānshuāicǎosuànànsuǒxiànjīnxiāoyòuqián宿shénchùwěicūnshānguǎnhándēngpànyànyànpíngxiāoqiǎn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钓笠(lì)¹披云青嶂(zhàng)²绕,绿蓑(suō)³细雨春江渺(miǎo)。白鸟飞来风满棹(zhào)。收春(lún)了,渔童拍手樵(qiáo)笑。
译文:钓鱼的玄真子头戴斗笠,顶着天上正在下雨的云,周围青山环绕,细雨洒落在青绿色的蓑衣上,春江江面上辽阔苍茫。白鹭飞来的时候风吹得满船都是。收钓线了,站在旁边的渔童和樵青都高兴地拍着手笑。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之一,北宋流行。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玄真子:唐代诗人张志和。¹笠: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亦称斗笠。²嶂:高险如屏障的山峰。³蓑:蓑衣,用草或棕制成,遮雨所用。⁴渺:形容水面辽阔浩瀚。⁵棹:指船。⁶春:钓鱼线。⁷渔童、樵青:张志和的奴婢。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明月太虚¹同一照,浮家泛宅²忘昏晓³。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译文:天光和月色一同映照着小船,在船上居住的时候是不去分辨早晨还是傍晚的。喝醉了酒,面对着城市的繁华和喧闹冷眼相看。我若在烟波浩瀚的江湖中终老一生,怎么还能招惹世俗社会上的无聊烦恼呢。
注释:¹太虚:天空,天光。²浮家泛宅:指以船为家。³昏晓:黄昏与拂晓。

  开头一句,勾勒出一幅远山环绕着春江,烟雾四处迷茫而渔翁独钓的优美画面。“白鸟飞来”二句,生动地描述了具有无穷乐趣的渔家生活。如果说张志和《渔父》词是一幅斜风细雨垂钓图,表现了词人浸沉在江南春色的自然美景之中的欣快心情,那么,词人的词所写则是静中有动,如闻喧闹之声而不见其来自何处,是一幅细雨迷蒙的春江垂钓的有声画,表现了词人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热情向望。

  “明月”二句,境界由动入静,清静幽远,反映了词人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心情。“醉眼”三句,直接抒发了词人不羡慕功名利禄,摆脱世俗烦恼的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闲烦恼”指一种不必认真的烦恼。南宋沈瀛《水调歌头》:“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表露词人终身浪迹江湖的飘逸情致,而用“烟波老”三字,不仅表现词人蔑视“城市闹”的繁华景象深层意念,又是词人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落脚点。词以情作结,真切自然,与句首的垂钓景象相呼应,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由景入情,下片着重抒情,融情入景。全词艺术构思新颖,自辟蹊径,不落陈套描绘一位不求功名利禄,流连山水的渔翁形象,既道出玄真子的心事,又借以表达出词人自己的真情。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1282-1283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01页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将军作镇¹古汧(qiān)²,水腻(nì)³山春节气柔
译文:将军镇守着边远的古城汧州,水流清爽山色青葱春光柔柔。
注释:¹将军作镇:将军镇守。作:一作“坐”。²古汧州:唐属官内道,领汧源、汧阳两县。今为陕西千县。³水腻:水流细涓,滑润如油。⁴山春:山上有了春色。⁵节气柔:天气暖和。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清夜满城丝管¹散,行节不信是边头²
译文:夜气清和满城的歌舞刚散去,过路人不信这里是边镇尽头。
注释:¹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行节征行之节,即士卒。²边头:边疆;边地。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箭利弓调(tiáo)¹四镇²兵,蕃(fān)³不敢近东行
译文:西域四镇的战士调弓试箭,蕃人不敢靠近东边来侵犯。
注释:¹箭利弓调:使箭利把弓调。²四镇:唐时称龟兹、于阗、焉耆、疏勒为西域四镇。³蕃节:中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节的泛称。蕃,通“ 番 ”。⁴近东行:指相对于四镇东西两边来说的。西边为少数民族,东边为唐帝国。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沿边¹千里浑²无事³,唯见平安火入城。
译文:千里边防线上都平安无事,平安烽火一站站传入京城。
注释:¹沿边:靠近边境一带。²浑:全,全然。³无事:平安无事。⁴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这组诗共两首,其中第一首诗首句“将军作镇古汧州”,点明此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荡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意。“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清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气柔”的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又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只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委婉。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其实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包括诗人自己。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第二首诗描绘的也是一派太平景象,但这太平景象不是平白无故来的,而是将士们长期英勇守边的结果。如果不是“箭利弓调四镇兵”,就难以实现“蕃人不敢近东行”,当然“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也就无从谈起。这就表现出了将士守卫边疆的功劳,表达了作者对守边将士的由衷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
1、 孙其芳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9-970

qióngbiānèrshǒu--yáo

jiāngjūnzuòzhènqiānzhōushuǐshānchūnjiéróu

qīngmǎnchéngguǎnsànxíngrénxìnshìbiāntóu

jiàngōngdiàozhènbīngfānréngǎnjìndōngxíng

沿yánbiānqiānhúnshìwéijiànpíngānhuǒ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