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樱桃、牡丹开后,园门寂闭风雨。几回孤负东君约,来又传花时序。
自樱桃、牡丹开后,园门寂闭风雨。几回孤负东君约,来又传花时序。
飙影度。认空翠流金,欲卷愁烟去。横杯醉许。愿荻角菇心,棋南画北,留我过阑暑。
飙影度。认空翠流金,欲卷愁烟去。横杯醉许。愿荻角菇心,棋南画北,留我过阑暑。
芳姿向、红情绿意谁赋。白云词客千古。月明池榭初凉夕,双鶒隔波低舞。
芳姿向、红情绿意谁赋。白云词客千古。月明池榭初凉夕,双鶒隔波低舞。
帘挂否。定约个春鬟、抱笛香边语。袜罗泥步。总不似吴兴,陂三十六,裳佩乱无主。
帘挂否。定约个春鬟、抱笛香边语。袜罗泥步。总不似吴兴,陂三十六,裳佩乱无主。
姚燮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 16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白水青山空复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白水青山空¹复春,徵(zhēng)君晚节傍(bàng)风尘²
译文:清澈的江水,葱郁的青山,即便在春天里展现得再美好,也有徒然再伤春的时候,常征君您一世英名,隐居青山绿水间多年,却落得个晚节不保,竟然选择了重新出仕当官,不再隐居了。
注释:徵君:汉魏以来,起隐士谓之征君。另外,征君一词见于《后汉书·韩康传》:亭长以韩征君当至,方修道桥。¹空:徒然。²傍风尘:指常征君晚节不保,不再隐居,重新出仕。风尘:红尘,世俗之中。傍:傍靠,投靠。
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
楚妃¹堂上色殊众²,海鹤阶前鸣向人。
译文:楚妃在皇宫里因为容貌出众,所以很受皇帝的恩宠,但也难免遭到其他嫔妃的嫉妒和陷害,以常征君您的才华,如海鹤一样的仙风道骨,在朝堂阶前的表现一定非常卓越,然而若想一鸣惊人,还要学会趋近权贵之人。
注释:¹楚妃:比喻在皇帝面前得宠之人。²殊众:出众。
万事纠纷犹绝粒,一官羁绊实藏身。
万事纠纷¹犹绝粒²,一官羁(jī)绊实藏身。
译文:在朝上供职,整日里公事繁忙,被各种琐事纷扰,甚至连饭都没有时间吃,人只要是被一种官职羁绊,就是彻底被劳碌埋藏起来了,无法脱身。
注释:¹万事纠纷:指公事繁忙。²绝粒:没时间吃饭。
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
开州¹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²毒热新³
译文:你任职的地方现在也是夏天了,但早晚还会有凉暖温差,你可要时刻注意保暖啊,那里可不像云安,到了夏天火辣辣的酷热现象就会重新出现。
注释:¹开州:地名,今重庆开州区,是常征君任职之地。²云安:地名,位于今广东省西部。³新:出现、开始的意思。

chángzhēngjūn--

báishuǐqīngshānkōngchūnzhēngjūnwǎnjiébàngfēngchénchǔfēitángshàngshūzhònghǎijiēqiánmíngxiàngrén

wànshìjiūfēnyóujuéguānbànshícángshēnkāizhōuxiàzhīliánglěngshìyúnānxīn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
昔我游宋中¹,惟梁孝王都²
译文:昔日我在宋中一带游历,汉梁孝王刘武自梁徙都睢阳,修园林、扩建城池。
注释:¹宋中:今河南商丘市南。²梁孝王都:汉梁孝王刘武自梁(今开封市)徙都睢阳(即宋州),修园林、扩建城池。
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名今陈留亚¹,剧²则贝³俱。
译文:当今的宋中仅次于唐代著名的商业交通发达的城市陈留,而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则和贝州、魏州相等。
注释:¹陈留亚:仅次于陈留。陈留,是汉、唐以来商业都会。²剧:政务繁重之地。³贝:贝州,故地在今河北清河。⁴魏:魏州,故地在今河北大名。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qú)¹
译文:一个城邑中就有数万户人家,街道两旁的高楼互相辉映。
注释:¹通衢:大道、交通要到。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俱娱。
译文:船和车马占据大半的天下,主人和宾客都十分欢乐。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
白刃雠(chóu)不义¹,黄金倾有无。
译文:白光闪闪的刀刃用来杀光不义的坏人,把所有的黄金都拿出来酬谢英豪。
注释:¹雠不义:杀死不义的坏人。雠,仇杀。倾有无:倾其所有。“有无”是复词偏义,偏在“有”。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杀人红尘¹里,报答在斯须²
译文:此地富庶繁华,闹市仇杀,会带来迅速报复。
注释:¹红尘:指人世间。²斯须:片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忆与高李¹辈,论交²入酒垆³
译文:回忆起在安置酒瓮的土台,结交了高适和李白两位好友。
注释:¹高李:指高适、李白。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称高适:“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²论交:结交。³酒垆:酒家安置酒瓮的土台。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两公壮藻思¹,得我色敷腴(yú)²
译文:两位公子的写作才能十分了得,让我十分的和颜悦色。
注释:¹藻思:写作的才能。²色敷腴:颜色和悦的样子。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气酣(hān)¹登吹台²,怀古视平芜。
译文:情绪高昂的时候登上繁台,遥望长满青草的平原感怀汉高祖之事。
注释:¹气酣:情绪高昂。²吹台:即繁台,在今河南开封东南禹王台公园内。相传为春秋时期师旷吹奏之台。汉梁孝王增筑称“明台”,因此称为“吹台”。怀古:即下面所提汉高祖之事。平芜:长满青草的平原。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芒砀(dàng)¹云一去,雁鹜(wù)²空相呼。
译文:砀山县这个地方,汉高祖一死,这里就没有人了,只有雁鹜相互呼应而已。
注释:¹芒砀:唐时砀山县属宋州。²雁鹜:亦作“鴈鹜”。鹅和鸭。
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
先帝¹正好武,寰(huán)²未凋枯。
译文:玄宗尚武好战,当时国家尚未衰颓。
注释:¹先帝:即唐玄宗。²寰海:海内、天下。
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
猛将收西域,长戟()¹破林胡²
译文:英勇的将士收复西域蛮夷之地,安禄山、张守琏战胜契丹民族。
注释:¹长戟:比喻军队将领,这里指安禄山、张守琏等。²林胡:汉时匈奴种族名。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百万¹攻一城,献捷²不云输。
译文:蒙蔽邀功,用百万人攻打一城,只报胜利,不报失败,所以虽败而报捷。
注释:¹百万:指兵力。²献捷:报喜不报忧。
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组练¹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译文:把战士看作泥土一样贱,为争取尺土,不惜牺牲一百个人的性命。
注释:¹组练:组甲练袍,这里指精兵。
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拓境¹功未已,元和²³大炉
译文:开拓边疆未成功,天下大乱,升平和悦的景象离开人间乐土。
注释:¹拓境:即开拓边境。²元和:太平和乐的气象。³辞:离开。⁴大炉:天地、人间。《庄子》:“以天地为大炉。”这里指天地间。
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乱离朋友尽¹,合沓(tà)²岁月徂(cú)³
译文:时光流逝不停,而自己的朋友们却分散凋零。
注释:¹朋友尽:指除高、李外,如郑虔、严武、苏源明等人。²合沓:相继重迭的样子。³徂:逝。
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
吾衰将焉托,存殁()¹再呜呼²
译文:我将一腔的愁思寄托在哪里,好友相继去世,十分悲悼。
注释:¹存殁:指活着的自己和死去的友人。²呜呼:恸哭。宝应元年(762)李白死,永泰元年(765)高适又死,所以说“再呜呼”。
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萧条益堪愧¹,独在天一隅。
译文:孤独凄凉、老病穷困而漂泊远方。
注释:¹益堪愧:一作“病益盛”。
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
乘黄¹已去矣,凡马²徒区区³
译文:李白和高适已经离去,我空怀有诚恳的心,却徒劳无用。
注释:¹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喻指高李。²凡马:杜甫自谓。³徒区区:空怀有诚恳的心,却徒劳无用。杜甫十分爱才,因此对高李之死,十分痛惜。
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
不复见颜鲍¹,系舟卧荆巫²
译文:不再看望颜延之和鲍照,乘坐一艘小船在荆州巫山漂泊。
注释:¹颜鲍:指颜延之和鲍照。²荆巫:荆州巫峡,指漂泊夔州。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¹
译文:勉强加餐,常常担忧自己无力照顾朋友的遗孤。
注释:¹违抚孤:无力照顾朋友的遗孤。

  这是一篇缅怀往事、抒发乱离之感的诗。在诗里杜甫怀念乱前宋中的繁华,伤盛世的消失,讽谕唐玄宗好武功所造成的恶果;忆恋同李白、高适游宋中时的友谊,痛挚友相继死亡,叹自身的衰老飘零。

  全诗分四段,开头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宋中地区的繁华;十三句至二十句为第二段写与高适、李白的邀游;二十一句至二十八句为第三段写唐明皇开边之事;最后十四句为第四段,叙写乱离死生,而深痛高李之亡。既有现实经历的生动描述,又有几十年来郁积于心中的主观情感的抒发。此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秀而不冶,艳而不妖。

  此诗前十二句,写昔时宋中梁孝王都的风物人情。当时的商丘古城名声仅次于陈留,而与贝州、魏州齐名。这里人口众多,有高楼、大道;水陆交通便利,以至于“舟车半天下”;人们热情好客、行侠仗义。次八句,回顾与高适、李白游览的情景。他们在酒瓮的土台跟前畅饮,“登文台”赋诗,观梁园雁池,望芒砀云烟,追思汉高祖斩蛇起义创业、梁孝王主宾相得作赋。再十句,写唐玄宗当年穷兵黩武、四方征伐,致使生灵涂炭、天下混乱。后十一句,表达对高、李的悲念和哀思。由于岁月流逝、遭逢离乱,朋友已经亡故。李白死于宝应元年(762年),高适也卒于永泰元年(765年),而今自己亦到了衰落之暮年,又“独在天一隅”“系舟卧荆巫”,真是“存殁两呜呼”。诗人以“乘黄”“颜鲍”指高、李,以“凡马”自比,而且常常愿尽“抚孤”的义务,对高、李的尊恭和思念,也表明了三人之间的情深意笃,同时也看出商丘之游对诗人来说是美好,不能忘怀。

参考资料:
1、 王华杰著.应天文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07:53
2、 邓元煊,吴丹雨,吴明贤,李丹编.历代名人咏李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08:第45页

qiǎnhuái怀

 tángdài 

yóusòngzhōng wéiliángxiàowáng 
míngjīnchénliú bèiwèi 
zhōngjiǔwànjiā gāodòngzhàotōng 
zhōuchēbàntiānxià zhǔduōhuān 
báirènchóu huángjīnqīngyǒu 
shārénhóngchén bàozài 
gāobèi lùnjiāojiǔ 
liǎnggōngzhuàngzǎo  
hāndēngchuītái huái怀shìpíng 
mángdàngyún yànkōngxiāng 
xiānzhènghào huánhǎiwèidiāo 
měngjiāngshōu西 chánglín 
bǎiwàngōngchéng xiànjiéyúnshū 
liàn chǐbǎi 
tuòjìnggōngwèi yuán 
luànpéngyǒujìn suìyuè 
shuāijiāngyāntuō cúnzài 
xiāotiáokānkuì zàitiān 
chénghuáng fán 
jiànyánbào zhōujīng 
líncāngèngshí chángkǒngwéi 
平生爱客如爱书,力虽不逮意有余。
平生爱客如爱书,力虽不逮意有余。
译文:平生爱好招待朋友就和喜爱书一样,虽然有时招待不周但是心诚意满。
门前车马久扫迹,老病又与黄卷疏。
门前车马久扫迹¹,老病又与黄卷²疏。
译文:已经很久没有客人来访,身体衰弱又多病,只能整日有书作伴。
注释:¹扫迹:见“扫迹”。²黄卷:书籍。
人情冷暖可无问,手不触书吾自恨。
人情冷暖可无问,手不触书吾自恨。
译文:人世间人情冷暖可以没有,但是手不翻阅书籍却会悔恨万分。
今年入秋风雨频,灯火得凉初可近。
今年入秋风雨频,灯火得凉初可近。
译文:今年入秋以来风雨很频繁,天气寒凉靠近灯火读书。
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
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
译文:已经七十岁了眼睛还能看清,这是上天有意成全我这个爱读书的老书生。
旧业虽衰犹不坠,夜窗父子读书声。
旧业虽衰犹不坠(zhuì)¹,夜窗父子读书声。
译文:曾经的事业虽然衰退但还未忘怀,夜晚窗户里只传出父子的读书声。
注释:¹不坠:犹不失。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渔父¹,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suō)黄箬(ruò)²(cháng)³,红酒白鱼暮归。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译文:捕鱼人啊,捕鱼人,你总是出没于长江上的微风细雨中。身披青色蓑衣,头戴黄色箬笠,穿着黄色裤子。你喝着红酒,吃着白鱼,直到傍晚回去。傍晚回去,傍晚回去,长笛一声唤醒了你,此时竟不知身在何地?
注释:调笑令:词牌名,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等。单调。分两体:一体为32字,平仄韵换叶。起名二字重叠。又一体仄韵38字,调之前用七言古诗八句,并以诗的末句二字,为词的首句二字。¹渔父:捕鱼人。²箬:竹壳。³裳衣:下身服饰,这里指裤子。⁴归暮:傍晚回去。

  全词运用对仗、叠句、偏正词,颠倒词等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渔父田园江湖生活的图景,表达了苏轼对渔父的羡慕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渔父,渔父”,开头两句以叠句的形式,呼唤出渔父,接着赞颂他们如同“江上微风细雨”,习以为常。“青蓑黄箬裳衣”,写渔父的衣着,仅用六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渔父的外貌。“红酒白鱼暮归”,写渔父钓鱼饮酒的情景。还是以极为精炼之词,描绘了渔父充足的一天生活,乐而忘归。

  “青蓑黄箬”与“红酒白鱼”对仗,互相映照。暗含着高雅的情趣。较之《浣溪沙·西塞山边白鹭飞》中所写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放浪的渔父形象要高雅得多。

  以上数句突出的是渔父闲淡自适的形象,“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这是写渔父归家后的另一种生活情景,并上升到对渔父精神层面的叙述。渔父披着暮色回到家后,吹起了长笛,自我消遣。尽管渔父“归暮,归暮”了,但迎来的却是“长笛一声何处”新的一天的生活。诙谐情趣,只有渔父才能独自享受。苏轼通过对渔父生活及精神状态的描写,使得渔父的形象更为丰满。

  该词运用对仗,两个叠句,八个偏正词组,两个颠倒词,四个形、色、声通感的词句,巧妙组缀了一幅披风载雨、嗜酒归暮的渔父生活景象图。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65-866
2、 朱孝臧.宋词三百首图解详析.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10月:158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
¹藏白虎云藏寺,池²上老梅枝。洞庭归兴³,香柑(gān)红树,鲈(lú)(kuài)银丝
译文:相传这座高山因隐藏一只白虎而得名,虎丘寺淹没在这高山密林之中。池水旁和山崖上长满了桠权苍老的梅树。望着眼前虎丘山的美景,不禁想起了当年范蠡功成归隐泛舟太湖之行;仿佛看到了陆续怀揣红桔从枫林归来赠母的情景;似乎听到了张翰不图名爵而起驾回乡欲吃鲈鱼细丝的命令。
注释:吴门:指苏州。¹山:指虎丘山,苏州城西北七里。²池:指剑池。³洞庭归兴:借用范蠡功成隐退之典,后人常用此事称道鄙薄名利的品格。洞庭:指苏州西南太湖中的洞庭山。⁴香柑红树:作者由四时果鲜的太湖洞庭而想到尤为出名的洞庭红橘,又由红橘追忆了三国时陆绩怀橘归遗其母的典故。香柑:橘子,洞庭山的名产。⁵鲈鲙银丝:用晋人张翰之典。鲈鲙:苏州名菜,把鲈鱼切成片生吃。
白家池馆,吴宫花草,可似当时。最怜人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白家¹池馆,吴宫²花草,可似当时。最怜人³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译文:伴着思绪观赏着美景,又仿佛出现在白居易的池馆前、吴王的姑苏台边,似乎听到东坡仍在长吟虎丘美景。就在这美妙的遐思中,耳畔又仿佛传来了乌鸦在月夜中的哀鸣,这声声凄惨的啼叫,莫不是西施发出的亡吴之恨的哀声。
注释:¹白家:指白居易。他在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曾任苏州刺史,历时一年多。²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扩建的宫殿,叫馆娃宫。³怜人:令人可怜。

  该曲开头的“山藏白虎”是指苏州西北的虎丘。相传吴王阖闾死后就葬在这里,三日后,“白虎蹲踞其上,故名虎丘”。以虎丘为题材的作品,往往发思古之幽情,写兴亡之感叹。“云藏寺”说的是虎丘山寺的风光。苏轼曾在此写过一篇《虎丘诗》:“东轩有佳致,云水丽千顷”,梵宇入云、宝塔耸霄的虎丘寺被“千顷”云涛所遮掩。青山葱郁,白云缭绕,金寺若现,就在读者沉浸在阆苑仙葩的虎丘山景之中时,作者把镜头拉近,描绘“池上老梅”。这里的池是虎丘山下的剑池。池边飞岩如削的崖壁上斜伸着几株槎枒苍老的梅树,与上句结合起来,远近相辅,高低错落,虚实交映,尽显笔致的空灵。

  “洞庭归兴”由景人情,引发作者联想。“洞庭归兴”借用范蠡功成隐退之典。后人常用此事称道鄙薄名利的品格。“香柑红树”一句,作者由四时果鲜的太湖洞庭而想到尤为出名的洞庭红橘,又由红橘追忆了三国时陆绩怀橘归遗其母的典故。“鲈鲙银丝”用晋人张翰之典。作者连用三个典故,不仅切合怀古之题,也表达了一生沉抑下僚、偃蹇仕途的作者终于勘破世情的顿悟:一切功名富贵,荣辱兴亡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故应尽快知机隐退,远祸全身。

  “自家池馆”写的是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来虎丘游玩的遗迹。“吴王花草”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诗句“吴宫花草埋幽径”。吴宫相传为阖闾、夫差所建,多有奇花异草,吴亡之后被焚烧。这里有吊古伤怀之意。“长似坡诗”是前面两句的归旨,说的是虎丘仍然像当年苏东坡《虎丘寺》中描写得那么美好,但已物是人非,曾在这里留

  下足迹的人却福祸无常,最终都流散在沧桑的历史长河之中,只剩下虎丘的美景告诫着世人历史兴亡之感和人世幻灭之伤。

  作者承“吴王花草”而下,进一步感慨兴亡。西施以美色诱惑吴王,最终导致吴国灭亡。而今这冷清的月夜里,凄厉的乌啼还在诉说着荒淫误国之恨。这种凄凉的意境更深化了“可人怜处”的兴亡之感。

  该首小令由景人情,抒发怀古伤今之叹。作者还工于用典,几乎做到“无一字无来历”,正如明王骥德所说“曲之佳处,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而在于是否“引得的确,用的恰好”(《曲律·论用事》)。作者虽然在曲中频繁用典,也化用了许多人的诗句,但却结合了作者的领悟和构思,创造出新的意境,堪称张小山怀古小令中的佳品。

参考资料:
1、 赵义山.元曲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01:633-634

rényuèyuán··mén怀huái--zhāngjiǔ

shāncángbáiyúncángchíshànglǎoméizhīdòngtíngguīxìngxiānggānhóngshùkuàiyín

báijiāchíguǎngōnghuācǎoshìdāngshízuìliánrénchùyuèyóuyuàn西s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