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景人方乐,同雪候稍愆。徒闻周雅什,愿赋朔风篇。
爱景人方乐,同雪候稍愆。徒闻周雅什,愿赋朔风篇。
欲俟千箱庆,须资六出妍。咏留飞絮后,歌唱落梅前。
欲俟千箱庆,须资六出妍。咏留飞絮后,歌唱落梅前。
庭树思琼蕊,妆楼认粉绵。瑞邀盈尺日,丰待两岐年。
庭树思琼蕊,妆楼认粉绵。瑞邀盈尺日,丰待两岐年。
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映书孤志业,披氅阻神仙。
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映书孤志业,披氅阻神仙。
几向霜阶步,频将月幌褰。玉京应已足,白屋但颙然。
几向霜阶步,频将月幌褰。玉京应已足,白屋但颙然。

niánsuìzuòxuěyòuzuòcánxuěshībǎiyánqíngyóujiùxuě--shāngyǐn

àijǐngrénfāngtóngxuěhòushāoqiānwénzhōushényuànshuòfēngpiān

qiānxiāngqìngliùchūyányǒngliúfēihòuchàngluòméiqián

tíngshùqióngruǐzhuānglóurènfěnmiánruìyāoyíngchǐfēngdàiliǎngnián

yuēyánméijiǔchéng访fǎngdàichuányìngshūzhìchǎngshénxiān

xiàngshuāngjiēpínjiāngyuèhuǎngqiānjīngyīngbáidànyóngrán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5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¹
译文:海底的明月,比悬挂夜空的明月还要圆。
注释:¹轮:月亮。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译文:能得到它的一寸光华,就可以得到无际的春天。

jué--jiǎdǎo

hǎiyǒumíngyuèyuántiānshànglúnzhīcùnguāngmǎiqiānchūn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男儿生无所成¹头皓白²,牙齿欲落³可惜
译文:生为七尺男儿却一生无所成就,如今满头白发,牙齿将要脱落,实在值得惋惜。
注释:¹男儿生无所成:意谓男子汉大丈夫生活在世上无所成就。²皓白:纯白,洁白。³落:脱落。⁴真:实在,的确。⁵可惜:值得惋惜。
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
¹献三赋²蓬莱(lái)³,自怪一日声烜(xuān)(hè)
译文:回想当年我献三大礼赋于皇宫,为皇帝所赏识,自己也奇怪竟一日之间便声名显赫。
注释:¹忆:回想。²献三赋:三赋,指杜甫所作的三大礼赋,即《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³蓬莱宫:唐宫名,在陕西省长安县东。原名大明宫,唐高宗时改为蓬莱宫。⁴自怪:自己也奇怪。怪,奇怪、惊奇。⁵煊赫:即显赫。
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集贤学士如堵墙¹,观我落笔²中书堂³
译文:集贤殿的学士们站立围观者密集众多,排列像堵墙,争相观看我在中书堂下笔应试文章。
注释:¹堵墙:指集贤殿内的学士们站立围观者密集众多,排列如墙。²落笔:下笔。³中书堂:中书省的政事堂。
往时文采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
往时¹文采动²人主³,此日饥寒趋(qū)路旁。
译文:以往的时候以文彩惊动君王,而如今却因饥寒交迫奔走在路旁。
注释:¹往时:以往的时候。往,即过去、从前。²动:惊动,触动。³人主:指唐玄宗。⁴此日:即如今。⁵趋:奔走。
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
晚将末契(qì)¹托年少,当面输心²背面笑。
译文:晚年时把自己的真情托给年轻的同僚,而他们却当面推心置腹,背地里把我嗤笑。
注释:¹末契:指长者与晚辈的交谊。²输心:掏心,表示真心。
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译文:告知你们这些世俗的世间小儿,我无心与你们争竟好恶,请不要相互猜疑于我。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炎帝之少女¹,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²而不返,故³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注释:¹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²溺:溺水,淹没。³故:因此。⁴为:化为,成为。⁵堙:填塞。

  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衔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jīngwèitiánhǎi

shānhǎijīng·běishānjīng xiānqín 

    yánzhīshào míngyuē yóudōnghǎi érfǎn wéijīngwèi chángxián西shānzhīshí yīndōnghǎi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¹(gé)²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注释:¹采:采集。²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萧¹兮,一日不见,如三秋²兮!
译文: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季啊!
注释:¹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²三秋:三个秋季。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彼采艾¹兮,一日不见,如三岁²兮!
译文: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注释:¹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子供药用,可制艾绒灸病。²岁:年。

  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复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第二章用“秋”而不用“春”“夏”“冬”来代表季节,是因为秋天草木摇落,秋风萧瑟,易生离别情绪,引发感慨之情,与全诗意境相吻合。

  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流传千古,后人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关于此诗艺术感染力的奥妙,蒋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说:“妙在语言悖理。”其意是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与“一日”等同,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47-148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44-145

cǎi

míng xiānqín 

cǎi jiàn sānyuè 
cǎixiāo jiàn sānqiū 
cǎiài jiàn sānsuì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千里黄云¹白日曛(xūn)²,北风吹雁雪纷纷。
译文: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¹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²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¹不识君²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
注释:¹谁人:哪个人。²君:你,这里指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7-48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2-393

biédǒngèrshǒu··--gāoshì

qiānhuángyúnbáixūnběifēngchuīyànxuěfēnfēn

chóuqiánzhītiānxiàshuírénshíj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