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高峰锁翠云,山藏楼阁带烟轻。欲彫杨柳犹贪舞,半破芙蓉未老成。
南北高峰锁翠云,山藏楼阁带烟轻。欲彫杨柳犹贪舞,半破芙蓉未老成。
波底画桥天上动,湖边珠翠镜中行。水晶万顷浮波面,照出孤山分外清。
波底画桥天上动,湖边珠翠镜中行。水晶万顷浮波面,照出孤山分外清。
元淮

元淮

抚州临川人,字国泉,号水镜。世祖至元初以军功显于闽。官至溧阳路总管。有《水镜集》。 ▶ 1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记鸣琴子贱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
长记鸣琴子贱¹堂。朱颜²绿发³映垂杨。如今秋鬓(bìn)数茎(jīng)霜。
译文:常常记着宓子贱弹琴治理单父的故事。过往红润颜容和乌黑头发映照着垂柳。如今已有数根鬓发白得就像霜雪一般。
注释:¹子贱:即孔子宓不齐(字子贱)。²朱颜:红润美好的颜容,借指青春年少。³绿发:“绿”指乌黑,“绿发”即乌黑的头发。⁴秋鬓:苍白的鬓发。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终不避桐乡。
聚散¹交游²如梦寐(mèi)³,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qīng)终不避霜乡。
译文:结交朋友的离离合合就如同身在梦中。仕途得失进退这等闲事就别去想它了。朱仲卿终也没离开人民爱戴他的桐乡。
注释:¹聚散:相聚和分离。²交游:交际、结交朋友。³梦寐:睡梦。⁴升沉:即“升降”,旧时指仕途得失进退。⁵仲卿:即西汉中叶时人朱邑(字仲卿,官至大司农)。⁶避:指离开,“仲卿终不避霜乡”即“朱邑归葬霜乡”的典故(见《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另附相关原文节录如下)。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吉日¹兮辰良²,穆³将愉兮上皇
译文: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
注释:九歌:《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天神名,具体是何种神祇,历代学者说法不一。¹吉日:吉祥的日子。²辰良:即良辰。³穆:恭敬肃穆。⁴愉:同“娱”,此处指娱神,使神灵愉快、欢乐。⁵上皇:即东皇太一。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抚长剑兮玉珥(ěr)¹,璆(qiú)²(qiāng)³鸣兮琳抚。
译文:手抚长剑玉为环,佩玉铿锵声清亮。
注释:¹珥:指剑柄上端像两耳突出的饰品。²璆:形容玉石相悬击的样子。³锵:象声词,此处指佩玉相碰撞而发出的声响。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瑶席¹兮玉瑱(zhèn)²,盍(hé)³将把兮琼芳
译文:华贵坐席玉镇边,满把香花吐芬芳。
注释:¹瑶席:珍贵华美的席垫。瑶,美玉。²玉瑱:同“镇”,用玉做的压席器物。³盍:同“合”,聚集在一起。⁴琼芳:指赤玉般美丽的花朵。琼,赤色玉。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huì)¹肴蒸²兮兰藉(jiè)³,奠桂酒兮椒浆
译文:蕙草裹肉兰为垫,祭奠美酒飘桂香。
注释:¹蕙:香草名,兰科植物。²肴蒸:大块的肉。³藉:垫底用的东西。⁴椒浆: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美酒。
扬枹兮拊鼓,
扬枹(fú)¹兮拊(fǔ)²鼓,疏缓节兮安歌³
译文:高举鼓槌把鼓敲,节拍疏缓歌声响,
注释:¹枹:鼓槌。²拊:敲击。³安歌:歌声徐缓安详。
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¹竽瑟兮浩倡²
译文:吹竽鼓瑟声悠扬。
注释:¹陈:此处指乐器声大作。²浩倡:倡同“唱”;浩倡指大声唱,气势浩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¹(yǎn)(jiǎn)²兮姣服³,芳菲菲兮满堂;
译文:群巫娇舞服饰美,香气四溢香满堂。
注释:¹灵:楚人称神、巫为灵,这里指以歌舞娱神的群巫。²偃蹇:指舞姿优美的样子。³姣服:美丽的服饰。⁴芳菲菲:香气浓郁的样子。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五音¹纷兮繁会²,君³欣欣兮乐康。
译文:众音齐会响四方,上皇欢欣乐安康。
注释:¹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²繁会:众音汇成一片,指齐奏。³君:此处指东皇太一。

  《九歌·东皇太一》作为《九歌》的开首篇,在全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太一”在屈原时代并不是神,它在“东皇太一”中不可能充当神的称谓;而“东皇”,由于先秦时代的东——春对应等关系,表明了它乃是春神的指称。在没有更确凿材料发现之前,“东皇太一”应是春神的说法可以成立。至于“太一”,在这里的含义是始而又始,象征起始与开端。

  诗一开首,先交待祭祀的时日——因是祭春神,故时日当在春天。选择春日的吉良时辰,人们准备恭恭敬敬地祭祀上皇——春神——东皇太一,让其愉悦地降临人世,给人间带来万物复苏、生命繁衍、生机勃发的新气象。主持祭祀的主祭者抚摸长剑上的玉珥,整饬好服饰,恭候春神降临。开头四句,简洁而又明了地写出了祭祀的时间与祭祀者们对春神的恭敬与虔诚。

  继而描述了祭祀所必备的祭品:瑶席,玉瑱,欢迎春神的楚地芳草以及款待春神的佳肴美酒。这一切,配合着繁音急鼓、曼舞浩唱,告诉人们,春神将要降临了。整个祭祀气氛开始进入高潮。

  末尾四句,是全诗的尾声,也是祭祀的高潮——春神于此时降临了。“偃蹇兮姣服”——是春神美妙动人的舞姿与外表,“芳菲菲兮满堂”——是春神带来的春的气息与氛围。欢迎祈盼的人们于是钟鼓齐奏、笙箫齐鸣,使欢乐气氛达到最高潮。末句“君欣欣兮乐康”,既是春神安康欣喜神态的直接描绘,也是祭祀的人们对春神降临所表露的欣喜心态。

  全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气氛热烈,给人一种既庄重又欢快的感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神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56-758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译文: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mù)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sāng)¹
译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注释:¹东海变桑田:神话中仙人麻姑,自称已见过三次东海变为桑田。后来指世事发生的变化很大。

  这首词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但洪涛变平野,绿岛成桑田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

làngtáoshā ·báilàngmángmánghǎilián

bái tángdài 

báilàngmángmánghǎilián píngshāhàohàobiān 
zhāoláitáozhù suìlìngdōnghǎibiànsāngtián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早梅发¹高树,迥(jiǒng)²映楚³天碧。
译文:早梅在高高的枝头绽放,远远映照着广阔的碧蓝天空。
注释:¹发:开花。²迥:远。³楚:宗元所在永州,古属楚地。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shuò)¹飘夜香,繁霜滋²晓白。
译文:夜晚北风吹来阵阵花香,在浓霜中增添着洁白的光泽。
注释:¹朔吹:北风吹。²滋:增加。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欲为万里赠¹,杳(yǎo)²山水隔。
译文:想折一枝寄赠吹里之外,无奈千里迢迢,山水阻隔。
注释:¹万里赠:指捎一枝梅花赠给远方的友人。²杳杳:遥远。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寒英¹²销落³,何用慰远客。
译文:眼看寒梅即将零落凋谢,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
注释:¹寒英:指梅花。²坐:即将。³销落:凋谢,散落。

  在历代的诗词中,有不少咏梅之作。前半盛赞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开,芳香四溢,暗喻诗人坚贞不屈、不与流俗合污的高洁品格;后半写诗人怀念远方友人,要折梅相赠而不能的神伤之情。全诗简朴、疏淡,含韵慰藉,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早梅发高树”,起句直写梅花,笔姿飞扬,醒人耳目。一个“发”字极富于神韵,不仅写出梅花绽开的形象,而且予人一种“能开天地春”(清人沈钦圻咏梅诗句)的生机蓬勃的感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高树,既是实写,又是诗人心中意象的再现,自喻行高于时人,并与下旬“迥映楚天碧"紧相粘连,构成一幅情景融和的意境。避望楚天,辽阔无际,明净的碧空映照着早梅发出的光泽,使人感到梅花分外娴静高洁。这两句诗,言辞简洁,而情波荡漾,深寓着诗人对早梅的赞叹之意。诚如王国维所说,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第一、二两句是描写梅花的外在之形,“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两句进一层刻画早梅内在的气质。尽管北风吹打,严霜相逼,而梅花仍然在寒风中散发着缕缕芬芳,在浓霜中增添着洁白的光泽。这两句诗一写“香”,一写“色”,集中地写出早梅傲视风霜,力斡春回的风格。“飘”字寓有四散的意思,王冕《墨梅》诗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用的也是这个意思。诗人咏梅,目的是为了抒怀,是为了言志。诗中梅花的品格也是诗人心灵的一种物化。

  诗的下面四句,由咏物而转入抒怀,进而推出新意。当诗人看到早梅绽放的时侯,不禁怀念起远方的友人来,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往事如潮,涌上心头。他极想攀折一枝寒梅,赠与友人聊以表达慰勉的情意。可是转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这是无法如愿的。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罪谤交织,群疑当道”, “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透过字里行间,人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那种伥惘、不平之情。这两句诗,原是化用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诗意。都是叙写对故人的思念,但是两诗的情趣迥然不同,陆诗洒脱,柳诗沉郁。正是因为他们写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并不相同,情趣也就各异了。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两句诗是紧承上两句发展出来的,含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诗人意识到,由于关山阻隔,时日过久,梅花势将枯萎凋零,于是喟叹“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柳宗元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不禁忧从中来。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

  这首《早梅》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的融和合一,形式的质朴,感情的其淳,流露出来的诗人的高洁、孤傲的情志。诗人以早梅迎风斗寒,昂首开放的英姿,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正直无私的胸怀,显示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志,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首诗用简朴、疏淡的文辞刻画早梅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形象,抒写诗人的情志,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的风骨与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含蓄蕴藉,感情深挚委曲,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9页
2、 金涛.柳宗元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9年03月:第211页-第212页

zǎoméi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zǎoméigāoshù jiǒngyìngchǔtiān 
shuòchuīpiāoxiāng fánshuāngxiǎobái 
wéiwànzèng yǎoyǎoshānshuǐ 
hǎnyīngzuòxiāoluò yòngwèiyuǎn 

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丛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
玉壶冰莹(yíng)兽炉¹灰。人起绣帘开。春丛²一夜,六花³开尽,不待剪刀催。
译文:玉壶里结了一层光亮透明的寒冰,兽形香炉里的香料也已燃成灰烬。打开绣帘,眺望窗外,才发现夜里的一场大雪,将树木花丛点缀得晶莹透亮,不需要用剪刀裁剪。
注释:少年游:词牌名,始见于晏同叔《珠玉词》。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¹兽炉:铸成兽形的香炉。²春丛:春季丛生的草木。³六花:雪花,因其结晶为六瓣,所以叫六花。⁴剪刀:喻春风。
洛阳城阙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沾袖,归路似章街。
洛阳城阙(què)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ān)¹沾袖,归路似章街²
译文:洛阳的城阙凌空而起,高高低低遍布楼台,雪花仍如柳絮般在纷纷扬扬地下着,拂过马鞍,沾上衣袖,约完会的人感觉这回家的路恰似章台街呢。
注释:¹拂鞍:拂过马鞍。²章街:章台街,汉代都城长安街名,街旁多植柳树。

  上片从闺中人的视角咏雪,首先通过室内景写天气之寒冷,为下文咏雪作铺垫。“玉壶”句,室内的玉壶上结了一层晶莹透亮的冰,取暖香炉内的香也烧成了灰烬。接着描写的视角由内而外。闺中女主人公起床掀开绣帘一看,只见雪花纷纷扬扬,不待开刀裁开,树上仿佛开满了洁白的六出花朵。这里词人巧妙化用唐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开刀”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大雪纷飞的样子,形象生动。

  下片从冶游者的视角吟雪,首先从室外着笔。洛阳城中,城阙高耸,楼台高高低低、参差不齐。飘扬着的雪花似迎风飞舞的柳絮,有的拂过行人的马鞍,有的飘落在他的衣袖上。末句笔锋一转,说行人骑马过街的情形仿佛似走马章台街。章台街为冶游场所,这似乎在点明雪中行人的身份——冶游之人。

  词作上下两片分别从闺中人和冶游者的角度写雪景,看似无联系,但一为居家候者,一为旅途归人,如此,则词中吟雪之时则包含闺怨之意。

参考资料:
1、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12-13页

shǎoniányóu··bīngyíngshòuhuī--ōuyángxiū

bīngyíngshòuhuīrénxiùliánkāichūncóngliùhuākāijǐndàijiǎndāocuī

luòyángchéngquēzhōngtiāngāoxiàbiànlóutáiluànfēngqīngānzhānxiùguīshìzhāngjiē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