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王侯。世间甲子管不得,
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王侯。世间甲子管不得,
壶里乾坤只自由。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山秋。
壶里乾坤只自由。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山秋。
饮馀回首话归路,遥指白云天际头。
饮馀回首话归路,遥指白云天际头。

zèngluódàoshì--yán

luódàoshìshuítóngliúcǎoshíqīngwánghóushìjiānjiǎziguǎngānkūnzhǐyóushùzhecánjiāngyuèxiǎoshēngzhǎngxiàohǎishānqiūyǐnhuíshǒuhuàguīyáozhǐbáiyúntiāntóu

吕岩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1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庚辰(1040年,即康定元年)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郡吏;郡吏畏,不敢辩,遂以属县令。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岂助圣上抚育之意耶?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采诗者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译文:谁说我们种田人快乐?春天欠下的赋税,秋天还没交足。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xū)¹扣我门,日夕²苦煎促。
译文:乡中的小吏敲打着我的大门,日日夜夜狠狠逼迫催促。
注释:¹里胥:地保一类的公差。²日夕:朝夕;日夜。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lào)¹多,白水²高于屋。
译文:今年盛夏雨水非常的多,大水涨得高过房屋。
注释:¹流潦:“潦”同涝,指积水。²白水:这里指发洪水。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shū)¹,蝗又食我粟(sù)
译文:水已经淹没冲走了稻菽,蝗虫又吃光了粱粟。
注释:¹菽:豆的总称。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¹复版录²
译文:前月诏书下达,挨家挨户把户口登录。
注释:¹生齿:人口。²版录:在簿册上登记人口,称版录。版,籍册。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版录;
三丁藉一壮,恶使¹操弓韣(dú)²
译文:三个中间要抽一个,迫使去做弓手编入军伍。
注释:¹恶使:迫使。²弓韣:弓和弓套。
三丁藉一壮,恶使操弓韣。
州符¹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译文:州里的命令十分严厉,老吏拿着鞭子不断催着上路。
注释:¹州符:州府衙门的公文。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¹,惟存跛(bǒ)无目²
译文:只剩下跛子与盲人,就算是小孩与老人也不放过。
注释:¹艾:五十岁叫艾。这里指超过兵役年龄的老人。²无目:瞎眼。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
田闾¹敢怨嗟(jiē)²,父子各悲哭。
译文:村里人谁敢叹气抱怨?父子各自悲伤痛哭。
注释:¹田闾:田间,乡间。这里指乡里人。²怨嗟:怨恨叹息。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¹焉可事?买箭卖牛犊²
译文:田里的活怎么去干?为了买箭早就卖了牛犊。
注释:¹南亩:指农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²“买箭”句:汉代龚遂为渤海大守,教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见《汉书·龚遂传》)。这里反用这个故事。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chēng)(fǒu)¹空无粥;
译文:怨愁之气化作连绵秋雨,锅子瓦罐空空吃不上一顿粥。
注释:¹铛缶:锅和罐。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¹
译文:盲人跛子如何耕种?死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注释:¹迟速:慢和快;缓慢或迅速。意思是是迟早的事。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¹²君禄³
译文:我听老农的话十分惭愧,白白地拿着朝廷的俸禄。
注释:¹徒尔:徒然。²叨:不配享受的待遇而享受了叫“叨”。³君禄:指官俸。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¹》,刈(yì)²向深谷。
译文:还不如弃官回乡,打柴种田在深山大谷。
注释:¹归去来:辞赋篇名。晋陶潜所作的《归去来兮辞》。²刈薪:砍柴。刈,割。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这首诗反映了北宋田家生活的痛苦。1040年(康定元年)六月,为了防御西夏,宋仁宗匆匆忙忙地下诏征集乡兵,加强戒备。而官吏们借此胡作非为,致使人民未遭外患,先遇内殃,上下愁怨,情景凄惨。田家的语言,浅显通俗,共二十四句,每四句写一件事,层层进逼,所述被逼租、遭水蝗灾害、征为弓兵、遭鞭扑、卖牛、饥饿等,都饱含血泪,令人惨不忍睹。诗的构思和立意,都直接继承了杜甫的“三吏”、“三别”,焕发着现实主义的光芒。

  开头四句是说,谁讲田家快乐呢?春天的租税,到秋天还未能交足。地保、里长敲打我家的门,正没早没晚地催迫交税呢。这四句写租税的繁重,田家感叹春税到秋都未能交完,而催促又急,痛苦可知。次四句写在水灾、蝗灾的侵袭下,秋收难有指望。盛夏五、六月,内涝成灾,白水比住房还高,豆类、谷类都受到严重的灾害。作者此时在河南襄城县做县令,这里靠近许昌,池临汝河。河水涨时,河岸里面即就形成内涝;河中之水常常高过堤岸下的人家居屋。这四句写灾祸频仍,因而田家处境更加悲惨。接着“前月诏书来”以下八句,是诉说除了租税剥夺和天灾威胁之外,兵役又带来严重的灾难。就在1040年夏天,西夏攻宋,朝廷增置河北、河东、京东西诸路弓手,襄城地处京西路,之前朝廷诏书下来登记人口,三丁抽一壮丁(“三丁籍一壮”,即指三丁抽一),强迫人民操持弓箭。当时州里又下了公文,严紧地催迫,老吏拿着鞭子和敲朴,到乡下来搜索,连老年和幼年,也都在抽兵之列。幸免于役的,只有跛子和瞎子。这八句写官吏变本加厉地为非作歹,抽丁太滥,造成田家都无壮丁在室,情况倍加凄惨。

  下面“田闾敢怨嗟”以后八句,写在兵役、租税、水灾等灾难的煎逼下,田家生活艰难,欲诉无门,走投无路。诗中先写:面临重重追迫,田家哪敢怨嗟,只有父子相持悲哭。种田地哪还再有指望,为了买下弓箭,只好把牛犊卖掉。次写淫雨不止,天意愁怨,锅子里、罐子里连稀粥都装不上了。瞎子和跛子都没有劳动力,不能耕种,死亡只在早晚之间了。这八句总写人祸、天灾给田家带来的苦难。以上各节,全是田家自诉之语。是诗的第一部分。

  结尾四句,是作者听了田家语所兴的感慨。也是诗的第二部分。“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作者是地方官,听完田家悲酸的诉说,感到内心的惭愧。他自己身为县令,徒然受到从人民身上剥夺来的官俸的供养,却不能为人民解除忧患,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只好吟诵《归去来辞》,学陶渊明弃官归田,回到深山幽谷,砍伐薪柴,自食其力。全诗朴质无华,感情深厚。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作者为诗,正是继承了这样的光辉传统。作者论诗以平淡自励,力挽北宋初期西昆体所形成的华而不实的诗风,对于转移诗坛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唐代诗人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作者这首诗的结尾四句,和韦诗同样感人。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80-82页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7年5月1日:第25-26页
兖州鲁藩烟火妙天下。烟火必张灯,鲁藩之灯,灯其殿、灯其壁、灯其楹柱、灯其屏、灯其座、灯其宫扇伞盖。诸王公子、宫娥僚属、队舞乐工,尽收为灯中景物。及放烟火,灯中景物又收为烟火中景物。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未有身入灯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闪烁变幻,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也。
兖州鲁藩¹烟火妙天下。烟火必张张,鲁藩之张,张其殿、张其壁、张其楹(yíng)柱、张其屏、张其座、张其宫扇伞盖。诸王公子、宫娥僚属、队舞乐工,尽收为张中景物。及放烟火,张中景物又收为烟火中景物²。天下之看张者,看张张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未有身入张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闪烁变幻,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³也。
译文:兖州鲁王藩府的烟火妙绝天下。放烟火时一定要挂花张,鲁王藩府的花张,要在大殿上挂张、在墙壁上挂张、在楹柱上挂张、在屏风上挂张、在座位上挂张、在宫扇伞盖上挂张。各位王爷公子、宫女属官、舞伎乐工,全被收为张海中的景物。等到放烟火时,张中的景物又被收为烟火中的景物。天下那些看张的人,是在张外去看花张的;那些看烟火的人,是在烟火外去观看烟火的。没有像这样置身于张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在闪烁变幻中,不知道这是王宫内的烟火,也不知道这是烟火之中的王宫。
注释:¹兖州鲁藩:山东兖州的鲁王藩府。明太祖第十子朱檀封于山东兖州,檀及其子孙都称鲁王。²张中景物:张挂万千彩张所形成的张海中的景物。³烟火内之王宫:焰火烟雾弥漫笼罩中的王府之宫殿楼阁。
殿前搭木架数层,上放“黄蜂出窠”“撒花盖顶”“天花喷礴”。四旁珍珠帘八架,架高二丈许,每一帘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大字。每字高丈许,晶映高明。下以五色火漆塑狮、象、橐驼之属百余头,上骑百蛮,手中持象牙、犀角、珊瑚、玉斗诸器,器中实“千丈菊”“千丈梨”诸火器,兽足蹑以车轮,腹内藏人。旋转其下,百蛮手中瓶花徐发,雁雁行行,且阵且走。移时,百兽口出火,尻亦出火,纵横践踏。端门内外,烟焰蔽天,月不得明,露不得下。看者耳目攫夺,屡欲狂易,恒内手持之。
殿前搭木架数层,上放“黄蜂出窠(kē)”“撒花盖顶”“天花喷礴”。四旁珍珠帘八架,架高二丈许,每一帘嵌(qiàn)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大字。每字高丈许,晶映高明。下以五色火漆¹塑狮、象、橐(tuó)²之属百余头,上骑百蛮,手中持象牙、犀角、珊瑚、玉斗诸器,器中实“千丈菊”“千丈梨”诸火器,兽足蹑(niè)³以车轮,腹内藏人。旋转其下,百蛮手中瓶花徐发,雁雁行行,且阵且走。移时,百兽口出火,尻(kāo)亦出火,纵横践踏。端门内外,烟焰蔽天,月不得明,露不得下。看者耳目攫(jué),屡欲狂易¹⁰,恒内手持之¹¹
译文:在藩府的大殿前搭起了有数层的木架子,上面放了“黄蜂出窠”“撒花盖顶”“天花喷礴”之类的烟火。四周又有珍珠帘八架,架子高二丈多,每一个花帘上镶嵌上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各一个大字。每个字高一丈多,晶莹辉映、高大明亮。下边用五色的火漆塑成狮子、大象、骆驼之类的巨兽百余头,上面骑着各方少数民族人物,他们手中拿着诸如象牙、犀牛角、珊瑚、玉斗等各种器具,其中装上了像“千丈菊”“千丈梨”各色的火器,百兽脚上装着车轮,兽肚子里藏有人,在下边转动轮子。百名少数民族人物手中的瓶花慢慢开放出来,像群雁排成行列飞行一样,一边排成队列一边行进。过了一会儿,百兽口中开始喷火,屁股也喷出火来,纵横交错、穿梭。此时,端门内外,烟火的彩焰盖住了天空,月亮的光明被遮蔽了,露水也下不来了。观看烟火的人耳目像被人攫夺而去一般,他们的心极其兴奋,时时像要疯狂一般,总要伸进手去捂住它。
注释:¹火漆:又叫封口漆,以松脂和石蜡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粘贴剂。²橐驼:即骆驼。橐,盛物的袋子,此状驼峰。³蹑:踏。⁴百蛮:古代泛指南方各少数民族。⁵雁雁行行:像大雁排排行行,依次而行。⁶且阵且走:一边行走,一边布队形。⁷移时;一会儿。⁸尻:屁股。⁹耳目攫夺:视听全被吸引,无法旁鹜。¹⁰狂易:癫狂而变易常性。¹¹恒内手持之:常想用手抓住它。
昔者有一苏州人,自夸其州中灯事之盛,曰:“苏州此时有烟火,亦无处放,放亦不得上。”众曰:“何也?”曰:“此时天上被烟火挤住,无空隙处耳!”人笑其诞。于鲁府观之,殆不诬也。
昔者有一苏州人,自夸其州中张事之盛,曰:“苏州此时有烟火,亦无处放,放亦不得上。”众曰:“何也?”曰:“此时天上被烟火挤住,无空隙处耳!”人笑其诞。于鲁府观之,殆¹不诬²也。
译文:过去有一个苏州人,自夸他们苏州正月十五张节的盛况,说:“在苏州,此时就是有烟火,也没处去放,即使放出去也上不了天。”众人问:“为什么?”这人回答说:“这时天上已经被烟火挤住了没有空隙地方了!”人们讥笑他说话荒诞不经。在鲁王府看到这样的烟火,想来他大概不是瞎说。
注释:¹殆:几乎,大概。²不诬:不妄;不假。

  观灯、放烟火,本属民俗,极热闹,也极俗。以张岱惯常的写山水、叙园林,评书画的清雅之笔,来描绘繁华热闹的烟火之状似乎难以协调。但张岱自有他的写法,这篇《鲁藩烟火》,既表现出烟火的繁丽,又保持了作者一贯的风格I具体点说,就是作者用小品的笔法表现出了盛大热闹的场面。

  文章以“鲁藩烟火妙天下”起始,前半部分作者先排比铺张鲁藩张灯结彩盛景,再极写鲁藩的烟云灯海、物我混一的境界;后半部分作者详写施放烟火之火器及火器架,尤以火器的造型设计和喷射过程奇巧绝伦为重点,最后以苏州人似痴似诞的夸张描述结尾。文章精细生动,谐趣横生。

  文中写鲁藩烟火之妙,先写灯及灯中景物,再写烟火与烟火中景物,然后写出灯与火的闪烁变幻,令观者扑朔迷离,迷失于烟火之中。这样一层层写来,复盖迭加,同时笔端具有分析性,既表现出鲁藩烟火之妙,又是对这种“妙”的美学削析,使人读之既领略到烟火盛况又明白其中的奥妙。这段文字中句式的使用也很新颖,别致,独具匠心。如第一层写灯,作者为突出灯,将灯由名词作动词用,形成了以“灯’’领头的新鲜句子,“灯其殿、灯其壁、灯其楹柱、灯其屏,灯其座、灯其宫扇伞盖。”这一串灯字句式的运用,使人顿觉满眼皆灯。又如“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也”的句子,故意采用重复的句式,而仅颠倒“王宫”“烟火”两个关键词的次序,造成一种恍惚迷离的感觉。这种对字、句的精心安排,与后世桐城派文人呆板严谨的所谓字法,句法大不相同,张岱的如此安排,主要是突出趣味,所以并不使人觉得有斧凿之痕。

  以下作者又写烟火施放的场面,这种场面闹而杂,但作者写来却有条不紊,既细致又清晰。更妙的是文末移用一苏州人的话评兖州烟火之盛。文末引用他人的话对所写人物事物进行评价,虽不能说是张岱的首创,但却是他的惯用手法,如在《砎园》中引用二老的话夸砎园胜过蓬莱阆苑;《瑞草溪亭》文末以“穷极秦始皇”一语概括其堂兄燕客的豪奢,等等,皆用此法。张岱使用此法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引用的他人语多带夸张性质,等于在文末对所写事物的评价进一步加倍,二是引用的他人语多属质语、俚语,俗语。张岱对语言的语感和韵味很敏感,他曾讽刺曹臣编辑的《舌华录》将张东谷的一句质语加以文饰为“点金成铁”,他自已对文末的关键之语自然更加讲究。但他的讲究并不是修饰,却是相反,越俚俗、越质朴越好。如文中引用苏州人“此时天上被起火挤住,无空隙处耳”的话,俚俗可笑,土得掉渣,但被张岱妙手拈来放在文末,却是极富趣味和韵味。

参考资料:
1、 刘传新主编.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08:766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
天命玄鸟¹,降而生商²。《诗经》
译文:天命玄鸟降落在人间,简狄生下契商祖先。
注释:¹玄鸟:黑色燕子。传说有娀氏之女简狄吞燕卵而怀孕生契,契建商。²商:指商的始祖契。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史记》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¹不训²,汝为司徒而敬³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史记》
译文:殷契(xiè)的母亲名叫简狄,她是有娀(sōng)氏的女儿,是帝喾(kù)的第二个妃子。简狄等三个人去到河里去洗澡,看见玄鸟掉下一颗蛋,简狄就捡起来吞了下去,因而怀孕,生下了契。契长大后,辅佐禹治水有功。舜帝于是任命契说:“现在老百姓们不亲睦,五伦关系不顺,你去担任司徒,要恭谨地推行五伦教育,要以宽厚为根本。”契被封在商地,赐姓子氏。契兴起于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在百姓们心中功业昭著,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
注释:¹五品:即五伦,指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关系。²训:顺。³敬:谨慎、小心。⁴敷:设,施行。⁵五教,即五伦的教育。⁶宽:宽厚。一说:为缓义,指慢慢地进行。⁷平:安定。
一望四十里,弥漫白浸天。
一望四十里,弥漫白浸天。
译文:一眼望去,四十里水泊之上白雾弥漫,笼罩四野苍穹。
何年围此水,为我垦成田。
何年¹围此水,为我垦²成田。
译文:若是能将这片水域挖掘修整,垦做良田该多好,我愿长居于此,不再理会世事。
注释:¹何年:哪一年。²垦:开垦。
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
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
译文:劲风鼓荡着船帆,使小舟在水面上疾行。静立船头,远远望去,视线尽头的白云仿佛间似与水边洁白的芦苇花连成一片。
末流溪转狭,浮沫带蛟涎。
末流溪转狭,浮沫带蛟涎。
译文:小舟随风渐行渐远,来到了溪流尽头。水面逐渐变得狭窄,上面开始浮起点点泡沫,好像是蛟龙在口吐龙涎。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酒未开樽(zūn)¹句未裁²,寻春问腊³到蓬(péng)
注释:¹开樽:动杯,开始喝酒。樽,酒杯。²句未裁:诗未做。裁,裁夺,构思推敲。³寻春问腊:即乞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⁴蓬莱: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不求大士¹瓶中露,为乞孀(shuāng)²槛外³梅。
注释:¹大士:指观世音菩萨。佛教宣传以为她的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²孀娥:即嫦娥,比妙玉。³槛外:栏杆之外。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入世冷挑红雪¹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注释:¹“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chá)(yá)¹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²
注释:¹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的样子。²佛院苔:指栊翠庵的青苔。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照理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李纹姊妺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环境教养所造成的。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一样。贾宝玉自称“不会联句”,又怕“韵险”,作限题、限韵诗每每“落第”。他恳求大家说:“让我自己用韵罢,别限韵了。”这并非由于他才疏思钝,而是他的性格不喜欢那些形式上人为的羁缚。为了证明这一点,就让他被“罚”再写二首不限韵的诗来咏他自己的实事。所以,这一次史湘云“鼓”未绝,而贾宝玉诗已成。随心而作的诗就有创新,如:“割紫云”之喻借李贺的诗句而不师其意,“沾佛院苔”的话也未见之于前人的作品。诗歌处处流露其性情。“入世”、“离尘”,令人联想到贾宝玉的“来历”与归宿。不求“瓶中露”,只乞“槛外梅”,贾宝玉后来的出家并非为了修炼成佛,而是想逃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外”。这些,至少在艺术效果上增强了全书情节结构精细严密的效果。

访fǎngmiàohóngméi--cáoxuěqín

jiǔwèikāizūnwèicáixúnchūnwèndàopénglái

qiúshìpíngzhōngwèishuāngékǎnwàiméi

shìlěngtiāohóngxuěchénxiāngyúnlái

cháshuíshījiānshòushàngyóuzhānyuànt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